|

楼主 |
发表于 2008-5-23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连载(121)/ {+ ~# [, y6 H, D) @/ v; ]3 f
/ S, w7 T) @2 Z7 |# W2 n- I 我有一个梦想(1)4 v/ u7 C# X8 O6 M8 {- U2 V
8 t5 n/ E( C+ ]9 U! G- y 战报很快就传到了赵匡胤的手里。喜讯,从出兵到现在,不超过100天,实战中两天之内收服荆南,10天之内攻破湖南,生俘高继冲和周保权,堪称战果辉煌,共得17州、83县共237000户人口。2 E1 Y* o3 N- v9 `9 L
大功告成。
. V0 E2 o: S5 c% X: h 但是赵匡胤却没法高兴。因为这并不是他想要的胜利。( C& o7 g1 n; g0 d7 r% _
胜利,有时真的并不是一切。他出生在五代十一国里,成长和拼杀在五代十一国里,他的功名富贵,甚至他的名声家业都与刀剑厮杀密不可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喜欢它们。我们不要忘了,就在赵匡胤少年时离家出走,落魄到走投无路时,他都没有允许自己坠落。历史早就证明,赵匡胤善于杀人,但不以杀人为乐。6 Y9 p5 ^) G3 |# M: g' N
我想,他始终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随着他的成长,随着他遇到柴荣去争战天下而逐渐地清晰。那就是,刀剑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 }) P6 ]& |# a" K4 H6 k
这是个终极问题。里面包含着另一个极其深刻的内核,即他凭着刀剑为生,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具体来说,他能超过柴荣吗?1 `; h! \% A$ `7 c" o
以柴荣之强,有生之年无日不征无日不战,严于律已,也苛求于人,虽然活得痛快淋漓,可是最后怎样?以刀剑之利威服天下,难道刀剑还能千年不损?柴荣的教训就是他把自己都当成了一把刀,哪里有事哪里到,最后终于强不可久,一刀砍得崩了刃。$ V/ u, n C+ m, s! `, b
所以再不能那样了。于是赵匡胤开始派部下出兵,而且选身边的亲信来做监军。既要胜利,更要人心。他深深地懂得,他的是他的,而别人的,一但抢到了手,也就是他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 ^5 \5 I0 d' O
可是李处耘这个该死的混帐东西,胜仗人人都能打,没见过他这么干的,难道湖南人已经顽固到只有把他们扔进锅里煮熟了再吃下去,才能让他们服从?!赵匡胤痛心疾首,他明白,这是一个标准的五代十一国时期的胜利,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可这不是他想要的!( K. x' Z% B7 c, z
弊病马上就出现了,周保权虽然被抓住,但是湖南民愤大起,兵民齐叛,朗州城都在叛兵乱民的威胁之下了。李处耘,现在你的大锅还够用吗?要不要我从开封给你送一些去啊?!4 `& f7 v4 G+ d
而且不止如此,杀过人的李处耘性情大变,不仅对外凶残,在自己的军队里也开始严刑峻法毫不留情。尤其是主帅慕容延钊的士兵,只要有错,李处耘直接杀伐决断,一点都不请示全军的主帅,在他的心里,监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领导!; }* c1 o7 a+ t* m2 j- D! S
后果是严重的,慕容延钊带病出征,连气带累,从此一病不起,回后不久就死了。这时回头看一下,李处耘的功劳在哪儿?以荆、湖弱小之地,派慕容延钊这等大将出征已经是大材小用,只为必胜,也一定必胜!可是李处耘把所有一切都弄变了味。
5 a& b M. {4 `/ n2 f: h B 为了善后,赵匡胤只有下诏宣布大赦荆南、湖南所有叛乱,乱者无罪,而且免除当年茶税及各种无各杂税,再免去荆南地区当年夏税的一半……而这还远远不够,赵匡胤明白了,他仍然还活在五代十一国里,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他当上了皇帝而改变什么。* q; H1 s; F, Q3 g8 m/ X
不,我有一个梦想,我想要的世界绝不是这样的!
( W2 a5 G7 D6 }( K }
! {( T) M- S3 j: |: [ 连载(122)
' B8 X4 L0 H2 d* H + I( P/ ` O% E/ a! {3 i7 h2 T) w6 l
我有一个梦想(2)
( D0 d' ]0 i# h ~
" ]' { O* b$ @& I/ i* k; Z4 w 那么要怎样处置李处耘?赏,做梦都不要想了;那么罚,要罚到什么程度?在五代十一国里,甚至在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那里,“要么不做,要么做绝”非常的有市场,可是赵宋的官家们不这样。结果出人意料,李处耘仅仅被调整出中央,到地方上去学习改造――黜李处耘为淄州刺史。史称“处耘惧,不敢自明。”! j$ H- e$ F. j `3 o2 k
他还有什么可以表白的?此后不过三年,李处耘就死了,只有47岁。或许也是神明有亏,坐卧不安吧!% X# ^7 k6 { ^9 o9 \, ^" y9 I- b. {
但问题还没有了结,赵匡胤要弄明白,为什么会有李处耘这类凶残暴戾的人存在?这样的人渣只有李处耘一个吗?他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本答案。
8 T% a* N4 A8 a, X 还是权力,不加遏制的权力一定会让人返祖变成野兽。6 T, G1 r4 y4 D5 E4 I( a
而从唐朝末年,各地的节度使就变成了能和皇帝分庭抗礼的诸侯,他们在自己的地盘里有兵、粮、钱,还有自己的司法机关,这样他们就彻底的自由了,而请相信我,当杀人可以不负责任时,人类就会感到快乐!
! A. x: F9 e* d( w- c 就是从这时起,赵匡胤把刚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无论是荆湖东边的南唐,还是它们西边的后蜀,赵匡胤都暂时地扔在了一边。他的目标回到了国内,他一举收回了各藩镇节度使们的“支郡”管辖权(支郡,就是节度使驻地以外防区以内的其它州县),财权,以及司法权。
- o; r' V2 u w5 b( H0 ^& ~ 其中管辖权,从此以后由朝廷统一分派文官去担任各州县的知州知县;0 T7 p }5 C0 {
财权,则由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专职机构――转运司来负责,每一个转运使来负责一路(路,简单地说,相当于现在的省,最高的行政区)的财政收入。每年税收除了少量应付日常开销的经费之外,全部上交;) I0 a8 {! z* O! | m
司法权就更加彻底,赵匡胤下令从此以后全国各州所有的死刑案件,要全部上报朝廷,由刑部复查,州县官员再加上节度使再没有处死子民的权力。尤其是以前由节度使的校尉担当的司法提刑官员被全都清除,由科举录取的文官但任。
# |% x% E, g5 M/ c' K5 F( O, q 而且在这之后,赵匡胤又再次向全国派出了“兵样”,也就是一些高大威猛,符合标准的士兵,全国各州军队是凡符合条件的大兵都要上交出来。
4 m* _1 ]2 L9 w 就这样,赵匡胤才基本上做到了“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大圣人朱熹语录。在做着这些事的时候,他才深切地感到,他的前任皇帝柴荣有多危险,那是长年累月地赶着一辆没有缰绳的马车,随时都会翻掉。8 b4 B, Z) }8 z' R
赵匡胤可不想这样,他要创造出来一种能长期有效,不必对下属随时施压就能传达命令保证执行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国家长治久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