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历史罪——不忍细读的史案真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过,我的病态心理并不是李凤娘一手造成的,她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加剧了我的病变。真正让我患病的,是我的父皇孝宗。在他将我立为太子后,我便一直渴望早日登上皇位。我勤奋好学,谨小慎微,一举一动严守礼法。生怕不小心做错事,说错话的得罪了父皇,或是成为皇位竞争者的把柄。我每日都要看父皇的脸色行事,父皇情绪好时,我也“喜动于色”,父皇情绪低落时,我也“愀然忧见于色”。总之父唱子和,讨好中伴随着紧张。我相信,这种感受,对于如今渴望出人头地,兢兢业业往上爬的小公务员们来说笃定很熟悉。
! M3 t0 E# L5 `  可是,就这样殚精竭虑的在东宫做了十几年乖太子、大孝子。直到我年过不惑时,父皇还没有半点要传位的意思。
4 H: _+ ^: w. R! |; I, u  我有些把持不住,终于忍不住开口试探。我对父皇孝宗说,我的胡须已经开始白了。有人送来染胡须的药,我却没用。
( W. O* p, v& y8 w$ p$ D  哪知道这话一说,父皇就听出我的弦外之音。他当即回复道,有白须好,正好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还用得着什么染须药啊!
; O! d8 y4 ]$ S6 o4 @; ~! J  从此,父皇的威严在我心里烙下某种不祥的阴影。什么不详呢?就是总有被废黜的预感,总有到头来一场空的宿命感。
- |: W" V; N: H" v8 {  于是,我决定去求很疼爱我的祖母,就是我祖父高宗的吴皇后,我的太皇太后。我多次宴请太皇太后品尝山珍海味。太皇太后知道我的心思,她在恰当的场合多次暗示我的父皇,让他早点将传位于我。可父皇仍不为所动,迟迟不肯让权。这使我产生种种猜测,终日疑虑不安。
) C9 L  _, a; I4 I  
/ i" C, \* @; p& S# A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10月,我祖父高宗驾崩。这时候我的父皇已经60多岁了。他终于萌发了禅位于我的想法。这个想法,并不是出于爱我、信赖我,或者器重我。他萌生这一想法的产生,只有两个原因:一、他年逾六旬,感到恢复中原力不从心;二、我祖父高宗曾禅位于他,他一直心存感激。
* y9 M8 @8 t+ r4 q  所以,祖父高宗驾崩后,他没有施行为先帝服丧以日代月的惯例,而是坚持守丧3年。这样,既表明他的孝心,又脱离的繁琐的朝政事务。8 H  @- U# `0 z! n5 Y
  3年后,也就是淳熙十六年二月,我终于迎来了内禅大典。父皇高宗退居重华宫。即位之初,我效仿父皇侍奉太上皇的先例,每月都会去重华宫朝见父皇4次。可是,每一次见到父皇,我仍然惶惶不安,父皇曾经的权威是我永远抹不去的阴影。5 T. c# E4 g- M7 S  M9 j1 a( E
    s6 W  m- W1 r
  渐渐地,我不愿再去重华宫,我不断找借口疏远回避与父皇见面。
/ C) e% u; h8 s4 a5 P  大臣们因此议论纷纷。说高宗在世时,每逢出游,我的父皇必会随行。而我却只顾自己游乐。这等奏章父皇看了以后自然是勃然恼怒。恰在此时,我又不小心打碎了父皇赐给我的玉杯。宦官回到重华宫就搬弄是非,说我见到父皇的赏赐就很气愤,故意摔碎了玉杯。父皇居然信以为真,也不想想,我怎么会得到赏赐反而愤怒呢?
8 z8 b  E! ^# d+ X* p, Y8 R  父皇觉得我没有礼数。太学生们还写下《拟行乐表》,其中两句说“周公欺我,愿焚《酒诰》于康衢;孔子空言,请束《孝经》于高阁”,以讽刺我遵孝道。+ p+ p8 c0 H* @. o5 ?$ x: k
  这时候,在立嘉王为储君的问题上,父皇再一次显示出他的霸道,他不许我立嘉王为太子。这使我们父子的矛盾更为深刻。* m: W- j! j1 Y* Z& E  k
  我恼怒,我压抑,我怨恨,我从未就有过自主权,从小到大,就生活在父亲威严下,从来都受人牵制,从来就没有自己的位置。包括该死的李凤娘,也并非我愿意娶的,那是身为祖父的太上皇高宗一手安排的。如果说李凤娘是一粒苦果,那也是祖父一手栽下,让他的儿子、孙子,饱受其苦。! O! q. H, A! ?% Q1 `+ L3 K& W
  所以,你知道了吧,我的疾病,是父皇赐予我的。我和他之间的感情,就像那只不小心打碎的玉杯。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绍熙五年六月,我的父皇孝宗驾崩。丧事由我祖母太皇太后一手操办。大臣们对此充满疑惑,都想知道为什么我不主持父皇的丧事。真实的原因我没说,怕他们不敢听。因为我总感觉父皇没死,他是装的,他精心设置了一个篡夺我皇位的圈套。
+ `7 d4 P9 u* x2 k; p  你一定认为我这想法可笑。而当时我却吓得大汗淋漓迈不动道,我蜗在深宫里,时刻担心遭人暗算,于是带弓佩剑用以自卫。可是,就在我终日提防父亲的时候,我的皇位却被我的儿子嘉王取代了。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在群臣看来,是病情恶化的表现,他们认为,如此下去政局将动荡不安。据说,他们无法容忍我这个疯子皇帝。7 x, Y& d2 }: w& f
  于是,在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7月,以赵汝愚、赵彦逾为首的宗室大臣开始密谋策划,决定拥立我的儿子嘉王为新君。他们说服了殿前指挥使郭果,取得了禁军统帅权,暂时控制了军队,同时联络外戚韩侹胄,让他争取太皇太后的支持,使所谓的“内禅”名正言顺。
) |8 ?2 b% ?7 h6 `( i9 d  这里还有一件事,就是我的一封御笔书信,上书八个字“历事岁久,念欲退闲”。我要说,这是仿造的,我没有写过这样的书信。这根本不是我的心意。试想,如果我真有逊位之意,赵汝愚、赵彦逾等人何必瞒着我,去请求太皇太后的支持。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阴谋。
* S3 M5 P: ~8 `1 x8 O5 c( H$ \: \  在他们秘密的“内禅”工作准备就绪后,太皇太后下诏,以我的御笔亲书“历事岁久,念欲退闲”。为名,说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我为太上皇。
1 A# K% g9 Y3 J  v# ~- t0 D/ [  9 W# B( Q! P% r/ T. T1 @' i
  他们得逞了,一场身披合法外衣的宫廷政变圆满成功,我的儿子嘉王登基,是为宋宁宗。我被遗弃了,与我一同被遗弃的,还是我那个可恶之极的皇后李凤娘。即便她曾再泼辣再强悍,此时也无计可施。+ o3 n: N$ j/ B* U- Q2 [4 W
  儿子嘉王登基对我的打击很大。我终日担心被父亲废黜,到头来却被儿子夺去皇位,这是天下最黑的一个玩笑,这是上天无情的嘲讽和捉弄。. X/ H4 g2 j# f2 k( n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无法接受儿子登基的事实,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不肯搬到太上皇的寝宫。我仍然住在皇宫里,终日饮酒,只有酒精才能稍稍缓解我心中的抑郁和痛苦。这时候,李凤娘也仿佛变了个模样,那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咄咄逼人。也许,她看到我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陪我饮酒,照料我。完全不似过去那个刁蛮、工于心计的她。/ ~& u+ B' ~8 L
  看得出,她也很苦恼。曾经术士皇甫坦戏言,说她会母仪天下。后来她果然当了皇后。由此,她对术士的话深信不疑。不久,她听术士说,将有厄难降临到自己头上,便找了一处僻静的居室,独自居住吃斋念佛,以求神灵保佑自己度过危难,保住平安。
- q. @9 N# ?" X  可是,她过去作恶太多,她越想求个心安理得,心理越是备受折磨。9 R! W6 {. Q; i, x5 ?1 \/ x2 p0 u
  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李凤娘在独居的居室中染病。这时候,没有人去照顾她。7月的时候,曾经显赫专权的李凤娘孤寂的死去。很多人都怨她平日为人凶狠,以至于宫人去宫中为她取礼服的时候,掌管钥匙的人拒不启开宫中殿门,结果礼服也没取到。可怜的李凤娘,死了之后,被宫人们用席子包裹着尸体,准备抬回宫中治丧。抬到半路上,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疯皇来了!”抬尸首的宫人们丢下李凤娘遗体拔腿就跑。我是万万没想到,我在众人心目中,已像瘟疫和鬼魅一样可怕。这让我悲哀得无以言表。  o7 |1 T; `4 n+ n/ x
  8 \2 S( R7 i. O! p- _. f
  李凤娘的尸体在7月的骄阳下暴晒,散发出阵阵恶臭。过了好一阵,抬尸首的宫人中才明白,不是我这个疯皇出来了,而是有人痛恨李凤娘,故意恶作剧的叫嚷。他们重新将尸首抬走。治丧时,宫人们放置了鲍鱼,燃起数十饼莲香,才能掩盖住李凤娘尸体的臭味。
1 ^  h+ [! q1 [0 x! g  * t* X7 W& n& ?' [# y
  面对李凤娘的死亡,面对曾经的往事,面对被迫退位的事实,我绝望且悲愤,在儿子嘉王即位的整整5年时间里,我一直拒绝和他见面,我无法原谅他。我固执地继续居住在皇帝的宫殿中,始终不愿意搬到专为我修建的泰安宫去。我时而发呆,时而自语,时而疯疯癫癫地在宫内跑来跑去,时而放声痛哭。2 r" i' A$ H5 M3 {
  终于,在庆元六年9月,也就是李凤娘死后的两个月,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的私房话,也是我的遗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赠你夺命酒. ]( v7 v6 Q3 K
  + ]8 ~  P  V" b+ {! U
  
4 B1 m, b! y8 w: Z  v- l% N' W  拖雷死了,死得很突然,死得很蹊跷,死得充满争议。争议的焦点就在于,他是意外猝死?还是死于他哥哥窝阔台费尽心机的谋杀?
# J/ r# i9 X* Y  F  有一点必须清楚,就是无论拖雷猝死抑或遭谋杀,他死前的三天,都喝了一碗水。这碗水不是寻常的水,那是一碗“巫咒之水”,怎么会喝下这种水呢?0 \: `& p' h- N) [& U
  这要追溯到蒙古大军讨伐金朝的时候。当时,元太宗窝阔台忽然患病,几天几夜昏迷不醒。什么病,查不出来。我们知道,蒙古人是相当迷信的,于是召巫师前来占卜。赶巧的是,巫师一到,窝阔台就醒了,问问巫师吉凶如何?巫师说:可汗片得病愈,必须以亲人代之。意思就是说,你这病害要转移,必须得由一个亲人替你死。怎么替死?巫师有招——在一碗水里施下咒语,让一个亲人来喝。
/ k2 w; c. D' N  这招很毒,道理上却说得通。对一个极度迷信的族群来说,保住最高领导人的性命,可以不择手段。
' p( h" e$ q, W) ^$ T. X1 g7 [7 ~9 {  可是,谁愿意当这个替死鬼呢?令人惊异的是,恰在此时,窝阔台的弟弟拖雷前来探病,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自己来喝这碗“巫咒之水”。  C$ I7 R4 G6 K0 m1 `$ L
  拖雷的这中大无畏举动,不能不让人生疑。疑点有两个,第一,为什么会他来得这么巧,世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发生吗?第二,拖雷为什么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和哥哥窝阔台情深义重到可以豁出性命的地步吗?9 `6 k, b! X5 o7 [3 |; v' h
  第一个疑点,我们姑且认定就是巧合,拖雷刚巧赶上了。第二个疑点就经不起推敲了。事实上,拖雷和窝阔台之间,并没有深厚的情谊。不仅没有,而且还是对立的。4 r* U7 I( e" n. _9 o8 f  l
  我们知道,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谁来继位,当然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按蒙古人的传统,幼子有优先继承父业的特殊待遇。若沿袭这一传统,成吉思汗的幼自拖雷在继任大汗的问题上,就拥有极大的优势。然而,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成就和威望,打破了这一传统,没有以拖雷为继承人,而是选中了三子窝阔台。
! M) c% H7 t% n5 G) t  成吉思汗的这一抉择,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从才能和特长的考虑。尽管拖雷是他特别心爱的一个儿子,论军事才能,拖雷也是四子中最强的。可是,作为一国之君,单有军事才能是不够的。于是,在择立诸君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犹豫着。
/ S- P% Z. L7 e( G0 K4 ~9 E/ x  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从窝阔台的言谈举止中,时时看出他是皇位的适当人选,并发现他治理朝政和卫国御敌的才干。而他的其他三个儿子,都不具备如此的才能。
  v, \4 ]1 \! |: u  经过反复慎重地考虑,成吉思汗决定打破传统,大胆变革,立窝阔台为诸君。同时对其他三子,也作了妥善安排:长子术赤管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法令,尤其对幼子拖雷,为了弥补他失去汗位的损失。成吉思汗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做法,一方面将国家的治理重任交给窝阔台,另一面则将大部分的军队统辖劝交给拖雷。
& l$ E0 Q4 ?1 ~3 a  遗憾的是,这样分配的结果,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在一段时间里,使窝阔台和拖雷之间保持了权力的平衡,也缓解了矛盾。可从长远看,这种权利的分割,势必导致多年后的再度争斗。事实亦是如此,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拖雷对军队的控制,使成吉思汗家族之间的权力竞争日趋激烈。5 B1 Y) X1 i) a8 y3 K1 K; f+ g
  以至于在争夺汗位的的问题上,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形成两大阵营。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一党,术赤和拖雷为一党。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窝阔台和拖雷的不合。那么,拖雷还会甘心情愿去替哥哥窝阔台送命吗?. ~6 v5 B6 W  H0 V# z; L
  很显然,关于拖雷主动喝下““巫咒之水”的这一历史细节,未必就真实存在。如果这一细节不付存在,那么窝阔台谋杀拖雷的一说也站不住脚。/ k5 x: w/ [3 c1 y) U, S
  即便这细节真实,也不能认定就是窝阔台谋杀了拖雷。为什么呢?
5 _* A, b$ @- j, z9 r; a- U$ z  回到案发当时——拖雷主动请求饮用巫咒之水。巫师取来施过咒语的水,拖累喝下这一神奇饮料后,几天后离奇身亡。% \: d3 Z" s$ d* X0 b
  拖雷一死,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史官记载此事,一方面给拖雷之死蒙上厚厚一层神秘色彩;一方面又大肆渲染拖累代饮“巫觋祓除衅之水”的事件。9 P3 q; I5 b' F. {9 e! y
  那么,拖雷喝下的“巫咒之水”有毒吗?有一种可能性是没有毒,只是不干净。所谓的“巫觋祓除衅之水”,含有肮脏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没有确切记载蒙古巫师作法过程的史料,但可以就一般巫师作法的过程来分析,一般做法是把烧衣纸后剩下的灰烬,然后兑水饮用。烧的过程中,如果含有杂质,经过氧化作用,就会形成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既是有毒物质,当然就是导致人生病或死亡。: u, H: i- b' r8 S2 R3 H
  退一步讲,即便水中不含有毒物质,但用于巫术的水,含菌量一定会比日常饮水高。这就出现一个问题,拖雷长期征战,铮铮铁骨,体质自然很强壮。可是,如果当时患有感冒的小症,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若是这样,按病理学的观点——平日不多病的人,一旦患病就容易彻底倒下。原因就是免疫系统较弱,免疫力缺乏多样性。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拖雷一死,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史官记载此事,一方面给拖雷之死蒙上厚厚一层神秘色彩;一方面又大肆渲染拖累代饮“巫觋祓除衅之水”的事件。
4 _& d4 \) ^; Q  ~# ?" s$ V  那么,拖雷喝下的“巫咒之水”有毒吗?有一种可能性是没有毒,只是不干净。所谓的“巫觋祓除衅之水”,含有肮脏物质是完全有可能的。虽然我们没有确切记载蒙古巫师作法过程的史料,但可以就一般巫师作法的过程来分析,一般做法是把烧衣纸后剩下的灰烬,然后兑水饮用。烧的过程中,如果含有杂质,经过氧化作用,就会形成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既是有毒物质,当然就是导致人生病或死亡。
6 D0 O+ s  A" K  a0 q  另外,就算水中不含有毒物质,但用于巫术的水,含菌量一定会比日常饮水高。拖雷长期征战,铮铮铁骨,体质自然很强壮。但是,如果当时患有感冒的小症,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若是这样,按病理学的观点——平日不多病的人,一旦患病就容易彻底倒下。原因就是免疫系统较弱,免疫力缺乏多样性。
" ]8 j. R& g% f5 Z$ i4 l7 V% [# h: N  6 M- Z7 z4 E) O3 U9 t
  除了这一点,拖雷意外猝死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有关西方史书所记载的,拖雷是饮酒过度酒精中毒身亡。蒙古人嗜好酗酒是事实,这与大漠苦寒的气候有关。酗酒导致酒精中毒暴毙的案例,在当时的蒙古上层社会中屡见不鲜。因而,这一记载和说法并非毫无根据。可是,别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巧?拖雷早不中毒晚不中毒,单等到窝阔台病倒,他去探病而后就死了。不妨想想整个过程,先在窝阔台那里喝下一碗“巫咒之水”,然后回去接着喝酒,就把自己喝死了。你信吗?
" c+ p7 W6 O) k0 p! C) M  
% d( s, U5 {5 o% H. ~( n" m# ~  由此可见,喝脏水中毒和酒精中毒都可能性都存在,但仅仅限于推测。很难让人完全信服。如果这些可能新都排除掉,就只剩下谋杀。这也是一种普遍的说法。谋杀当然有动机。作为一个正常人人,你会无缘无故去杀另一个人吗,如果一定要杀,有几种情况,要么这人跟你仇,要么你图其财产,要么你有把柄在人手上,这人对你构成了威胁,你得灭口。窝阔台杀拖雷的动机,就在于自己的汗位受到了威胁。
. Q  a- r, q: a  2 ]+ P( X! }7 Q& O
  在当时选举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前,拖雷监国长达两年。那次大会持续了40多天才达成共识。想想看,手握兵权又监国很久的拖雷,会对汗位没有过觊觎吗?这一点窝阔台很清楚。而且,拖雷的功劳很大,在灭金之战中的三锋山一战中,他独自歼灭金军主力二十万,金国名将几乎无一幸免,剩下的部队被围困在三锋山中,只有拖雷帅军继续进攻,就很可能一举全歼金军,完成父亲成吉思汗的遗愿。这时候,有谋士劝谏拖雷,说您暂缓进兵,等窝阔台大军到了再一起攻打。什么意思呢,谋士很有心计,让拖雷把大功让给窝阔台。这样一来,既保证一举消灭金军,又不至于功高震主给自个儿招来祸患。
! b9 B& M3 E: m0 c5 ?! g  拖雷不干,他从战争的角度出发考虑,认为战机稍纵即逝,决定及时进攻。果然全歼金军。这个胜利很伟大,意义很深远。蒙古人对金国的痛恨是无比深刻的,这场战争的胜利含金量可想而知。
, [3 a; e* G3 K0 m  窝阔台率大军抵达时,拖雷已经把活干完了。窝阔台怎么办呢?横不能埋怨拖雷,说你吃肉立功不等哥哥,哥哥今儿废了你。他只能是口头上赞扬拖雷,说拖雷的做法严重正确。话是这么说,心里可不痛快到了极点,不仅不痛快,他还有点畏惧拖雷了。
, w+ y( A  z+ l+ g  如此强悍又功劳卓著的弟弟,要动自己的汗位,不是不可能,并且一动自己胜算不大。
1 d7 [5 `7 t( D( e  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和背景下,窝阔台决定谋杀拖雷。他假装病倒,和巫师共同上演了一出戏,暗中在“巫咒之水”中放了毒药。拖雷喝后中毒身亡。
+ A" T1 V) H" f  K; A$ |& M9 D  4 P9 [/ ?% G5 Y* p% c  j; _* w1 {
  如果是这样,窝阔台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当时的蒙古人都迷信萨满教,利用萨满巫师来杀害拖雷,大家多半不会对拖雷之死产生怀疑。你想啊,人刚立了大功,声望指数处于巅峰,你不奖赏反倒把人给宰了,这是典型的提起裤子就不认帐,势必遭人唾弃,甚至为引发武装叛乱。
9 ~+ o8 {- D! F  然而,窝阔台做得再天衣无缝,拖雷一系的人也不相信拖雷是意外猝死。窝阔台为了封堵传言,在拖雷死后大肆渲染和歌颂拖雷的献身精神。可在此之前,窝阔台封锁拖雷的死讯,直到返回蒙古草原才公诸于众,这举动更令人生疑,难免不让人想到他心中有鬼。6 O; z: E: R4 w. X
  当然,这一切只能是推测,没有可靠的证据。我们也不可能对拖雷的骸骨、指甲、毛发等等进行化验。
( i4 |3 t% n0 B) Q  m8 ?% Y  拖雷究竟是意外猝死还是被谋杀,无法断言。% c* e; E; m1 l  e' Q
  可拖雷一系的人断定,拖雷是被窝阔台害死的。他们有证据吗?没有。事情很明显,即便确认拖雷是意外死亡,拖雷一系也会利用这一点以夺取汗位,就像阿嘉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里的情节——将一桩意外死亡案件演绎成谋杀。! H  [- {7 x4 x% \6 ~* K
  接着,拖雷的妻子唆鲁和帖尼登场了。这个女人不寻常。至于如何不寻常,下文里讲——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拖雷究竟是意外猝死还是被谋杀,无法断言。7 f/ f$ C' a6 _' X/ B
  可拖雷一系的人断定,拖雷是被窝阔台害死的。他们有证据吗?没有。事情很明显,即便确认拖雷是意外死亡,拖雷一系也会利用这一点以夺取汗位,就像阿嘉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里的情节——将一桩意外死亡案件演绎成谋杀。
  G% ^; C& S7 b8 G1 D/ C; E# |  接着,拖雷的妻子唆鲁和帖尼登场了。这个女人不寻常,有点儿笑迎八方客,全凭嘴一张的意思。她常常请客送礼,犒劳军士,各方人士都挺爱戴她。
- M, F2 T$ Z$ T' t" `  ( n8 r" i4 j5 V& F1 `% H9 H8 M; j
  拖雷死后不久,窝阔台竟然把拖雷属下的两千军士私自赐给自己的儿子窝阔端。拖雷手下的将领们很气愤,纷纷请求唆鲁和帖尼去向窝阔台要回军士。唆鲁和帖尼以大局为重,没有去讨要,反安抚将领们,说军队包括我们自己,都属于大汗,大汗的命令我们必须服从,而且我们也无所短缺。众将领虽然失望,但窝阔端很感激唆鲁和帖尼。窝阔台本意是为了削弱拖雷一系的军事力量,没想到偷鸡不成反折儿,倒把窝阔端推到提防阵营去了。
3 {* l. A# P1 k3 F  X  # y4 k6 x7 T8 V* T; w9 Y4 g
  唆鲁和帖尼的精明干练由此可见一斑。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称赞她,说如果女人都像她,那女人就赛过了男子汉。+ `* ?  \) h# Q4 ]" g5 m, A/ X; X9 X
  这样一个精明的女人,怎能不怀疑丈夫拖雷的真正死因?即使不怀疑,她自然也会利用丈夫的死去对付窝阔台。
5 z8 S, i, E. f1 x) D+ |  说对付不够准确,应当说是谋杀。你叫我丈夫喝脏水,我就替他赠你夺命酒。
- t1 h5 ^/ B! I1 w  
' X& `5 H5 A" K  U& V# K  唆鲁和帖尼是怎么干的呢?" x7 h% S4 M5 a5 j" {* b
  她有一个姐妹叫叫亦八哈。这亦八哈是个厨子。我们知道,唆鲁和帖尼擅长请客送礼。她安排亦八哈和她的儿子去侍候窝阔台,每年去一次,带上好酒,为窝阔台铺排宴席,并在席间为窝阔台斟酒。这就是一个疑点,唆鲁和帖尼完全可能是安排亦八哈和她的儿子长期卧底,潜伏在窝阔台处,在得到窝阔台的信任后,伺机将其杀死。关于这一点,欧洲使者也有过传言,只不过没有指明谋杀的幕后凶手,但至少说明,窝阔台之死多多多少少和拖雷一系有密切的关系。, x3 \) q4 j' J0 c
  公元1241年,窝阔台即为的第13年,亦八哈如往年一样,携子备酒为窝阔台安排好宴席。席间,亦八哈亲自为窝阔台斟酒。
- Y" }9 N+ G1 R& Y& D. l( F3 J  夜里,窝阔台暴死。
% R  J8 ?: {" i. e  凌晨,窝阔台的大臣和妃子们,一口指认亦八哈和她的儿子为凶手,因为他们为窝阔台斟酒,一定在酒里下了毒药。这时候,窝阔台的族弟赤台站出来为亦八哈申辩,说台罕,也就是窝阔台,他经常饮酒,昨夜饮酒过度而死,是大限到了,我们为什么要诽谤台罕,又诬陷一个上酒的人呢。6 ^/ D, b2 f' g; r  u1 d: K  M7 @
  大臣妃子这才打消了疑虑。
  R2 b: R5 Y7 z: v1 E# ~- J6 ~1 B  . P3 J/ m4 v9 P: Y2 F. ^
  这里有一个疑问,作为窝阔台族弟的赤台为什么不许大臣妃子们怀疑呢?原因有二。第一,若是指认窝阔台暴死是酒中被人下毒,却没有证据在手;第二,赤台有可能很清楚拖雷的真正死因,也就是说,他知道拖雷是被窝阔台谋杀的,如今窝阔台被害,也算敌方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 u& p0 j: ~- {2 C0 ^  
- u+ p$ A3 `: n0 F( o  如果追查下去,窝阔台和拖雷两系的势必冤冤相报,永无宁日。家族内乱势必更为严重,对蒙古国的大计不利。因此,既然窝阔台已死,与其追根究底,不如掩盖一切。
  Q6 o/ \; B+ k7 h+ j) a' q  因此,大多数史料记载窝阔台之死,都称他的死因是饮酒过度。
: e3 j/ M0 Y$ S" D  m4 \6 g% S/ x  7 L; |5 r5 s2 q+ i
  悲哀的是,尽管窝阔台被拖雷一系谋杀的传言和舆论渐渐销声匿迹,但窝阔台和拖雷两系的争斗仍然愈演愈烈。内战极为惨烈,蒙古长期君权之争的真正根源就在于此,这是成吉思汗始料未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韦昌辉剁成肉块. Q" _* a7 o6 Y- x) C0 W( ?
  
: `0 F( A; _; G  如果这个历史瞬间做成剧本,将这样叙述——" B6 V( m  ?2 x, ]3 b' I& R3 D
  时间:咸丰六年(公元1857年7月26日凌晨时分)
/ C! ?# c$ p! U$ Y4 q& n' L2 h  地点: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府。3 n$ V% ]. Y( b. ?& D0 p
  开场:夜黑风高,东王府中忽然闯进一伙兵将,见人就砍,逢人便杀,无论男女老幼,凡是活物,都无一幸免。
- {# f1 @. t- t2 j5 R! `  然而,这不是演戏,不是编造,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血洗和屠杀。对于东王杨秀清和他的家眷来说,这是一场在劫难逃的灭顶之灾。
% ^. _( Y2 A/ A. d$ Q: F2 u( s  当时,喊杀声将东熟睡的王杨秀清惊醒,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被闯入府邸的兵将乱刀砍死。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死去了。% H7 `& y9 x3 A; ^
  兵将们从凌晨杀到天明。天亮后,整个东王府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味,到处是尸首、残肢和鲜血。东王杨秀清全家老小,以及部署官员,凡在府中者一律未能幸免。
  y' Q2 G7 T9 a1 g# d# Q" H" T  1 f: H0 p  Q, X3 W' _  W) V' O# X; U$ Q
  不用说,这是一起有预谋、有计划,安排周密的残忍杀戮,整个行动过程既冷静,又疯狂。显然,兵将只是行动的执行者,那么,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无疑就是血洗东王府的元凶。. E6 G; }' F3 l6 p
  这个元凶会是谁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仇恨?+ u. d: z6 n5 }4 Q' s7 E$ k, X
  5 M9 ~, a0 Z: W; _. H
  我们先来阅览一下杨秀清的背景。此人出生在广西桂平县,家里很穷,成分贫农。最早,他和西王萧朝贵,跟着南王冯云山加入了拜上帝会。
9 o$ F4 m9 ]2 `' e3 p, J' X1 i  1848年的时候,冯云山走霉运,被捕后关在桂平县监牢里。当时洪秀全又在广州,拜上帝会这个组织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这状态很要命,人乱心也乱。
5 {; b2 r' ?' J+ a) ]  乱世的特点就是总能给一些人创造机会。杨秀清脑子活,假托“天父”下凡,站出来稳定大局。“天父”当然是臆想出来了一个神,雷同于上帝。杨秀清把自个儿塑造成“天父”附体,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不像现如今,花钱消费就是上帝了。那会儿得先忽悠完自己,再去忽悠别人。  t+ A% ~" E, V7 E  i9 u
  于是,有“天父”还有“天兄”。萧朝贵和洪秀全配合,假托“天兄”附体。自此,杨秀清、萧朝贵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首脑人物,洪秀全以“天父之子”的身份,被称为天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领导班子就这么建立了。
4 k* H/ `" k( p7 d7 i  杨秀清在领导班子的成员中,可以说是出类拔萃。这个贫农家的孩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天生具有领导才能,英明过人,行事雷厉风行,赏罚分明,从而独领军权。这可是实权,全军上下无不敬畏。" J% G7 u. ^; K( _5 p3 H5 e+ W8 R
  这样一个相当了得的人物,谁敢对他下毒手呢?; l7 H7 V& {- Y% C* A$ U/ A
  清廷方面当然做梦都想除掉这样厉害的角色,准确地说,不单是想除掉他,而是想除掉整个太平天国,杀光他们所有人。可是,清廷方面没能做到,却有人帮了他们的忙。) B' ]! o2 Q8 j
  
# N% Z6 o) M9 F  这得从咸丰三年,公元1854年3月说起。洪秀全进入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以此地作为太平天国的国都。6 {1 p' J' g( f0 O. w
  杨秀清则指挥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在李凤祥、开芳的统帅下,兵锋直指北京城。西征军在翼王石达开的指挥下,大败湘军水师,江西十三府的七府一州五十余县全部被太平天国军占领。
+ e8 H2 k6 C7 r  c! j! u3 Z  同年6月,石达开等又4击溃了包围天京的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当时的钦差大臣向荣战死。# Z7 O: K% A1 Z4 e8 V4 o* O6 Y
  这一系列的战争,给清廷以沉重的打击。
3 b" b* V4 C) V: S+ |  这时候,长江千里,西自武汉、东到镇江,都成了太平天国的地盘。这一时期,也是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可是,也就在这一时期,祸乱就像地雷一样悄悄埋下,这个祸乱有一个词可以很清晰的说明,就是——内讧。
' N2 x( z/ r' z- e, W  o/ \  8 @$ P& E! d3 @- s  b1 i
  凡是内讧,一开始都不会大张旗鼓,而是面和心不和。最终矛盾越积越深,一触即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开端具有隐蔽性,从面和心不和到大张旗鼓争斗,有一个矛盾积累的过程。2 z* W; X2 G7 G7 b
  太平天国达到鼎盛期后,其头头脑脑们显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一场农民革命,难逃一个宿命,那就是以封建君主思想为最高理想。即便他们的革命成功了,也不过是以新的不平等取代旧的不平等,换汤不换药。5 W$ z" v4 g- Y
  当初造反是活不去了,有饭吃有衣穿,谁没事会造反。那时他们的欲望很简单,就是吃饱饭穿暖衣,有妻儿有个家。造反取得一点成绩以后,欲望就不再简单了,他们开始了一场模仿秀,模仿曾经站在他们头上那个阶级的生活方式。
, y1 o7 |2 E/ k& ]% Q4 W  k  这场模仿秀具体说来有三点。- r- Z. ~6 w, g( r( W
  一、 享乐
' d- S" {! K" F& |- @1 B  太平军占领武昌后,天王洪秀全就吩咐手下,为他挑选美女六十余名,供自己娱乐。. [8 a# ]- e3 `" _. @- ~$ q
  已然过着帝王一般临幸夜生活。
# A7 H  s/ M/ r+ Y: V: c& R. K* R  二、 奢侈
  g# _8 p: ^) X8 {  占领南京,建立国都后,这位天王马不停蹄地修筑王宫,大兴土木。) ~* a1 F5 u' X9 L& z
  三、 等级- b  B( x; Q1 F, k8 E
  天王洪秀全临朝,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几位外,其他文武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外,按礼仪跪拜,山呼“万岁”。实际上,这时候的洪秀全和其他诸王已经不是结义兄弟的关系了,而是君臣关系。
( c9 Z& B2 B2 y$ r5 o0 |' d  四、 摆谱0 e- B+ ^9 a4 g
  譬如天王发布了一条诏令,规定他的臣下对他的子女,以及其余诸王的子女要用不同的称呼。
7 d+ n1 ~  u. _3 P0 p  又譬如,东王杨秀清打府里出门来,“开路要用龙灯一条,计三十六节,以鉦鼓随之,其次则绿边黄心金字衔牌二十对”等等。8 X3 s0 E) A. N
  再譬如,太平天国的官员出行都要坐轿,天王的轿夫多达64人,东王轿夫少点儿,48人,级别最低的两司马也有4名轿夫。
. t7 }9 b3 b9 s& r  
5 {" J. P5 o+ N2 l" \: h  共同打下来的地盘,地位和待遇却不一样,作为结义兄弟心理自然开始不平衡。可以这么说,在几位诸王心里,顶多把洪秀全当大哥,没当成“圣上”,怎么呢?都是哥们儿,一切并肩杀敌浴血奋战不分彼此,你能当皇帝,为什么我就不能? . g8 H, [: z# d" q7 d& [: h$ [
  尤其是东王杨秀清,早不满足只掌握军政而已,他要与天王洪秀全平起平坐。于是,咸丰六年,清廷的江南大营被击溃以后,杨秀清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幕话剧。
, U2 f$ m9 e! n. r- G, o  剧名:《逼封万岁》# m# q2 L2 ^/ U. p7 U! P% K! t
  主角:男一号东王杨秀清,男二号天王洪秀全。; ]1 P6 W& y( S( t5 L1 g: T
  剧情:杨秀清在东王府里假托“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赶赴东王府,洪秀全一到,二人见面立刻开始一段精彩对白——
( P- r1 R9 |, k! K- c: A+ q' h' P8 m  佯装“天父“的杨秀清问洪秀全:“你打江山数年,多亏了何人,才有你的今天?) X; f* M0 `. y9 M- |; J
  洪秀全答:“多亏东王。”8 m6 h' T; v9 X' |
  杨秀清问:“你既然知道东王功劳如此大,为何他只做了九千岁?”
2 z7 f! a$ h3 e8 H3 h  I; N/ ~  洪秀全硬着头皮回答:“东王打天下,大功盖世,当称万岁。”
& e- Q/ p' D- x- e6 |+ l/ m, t  杨秀清又问:“东王称万岁,那他的世子呢?”# S3 {) I" w3 [/ a# h, y
  洪秀全答:“东王是万岁,东王的世子也该是万岁,东王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是万岁。”
1 Y, r4 r, s. l2 L1 u/ C/ _: Y  杨秀清很满意,一出逼封万岁的戏圆满落幕。- \& y& X: s  f, @
  6 \$ S3 F% k  u
  我们知道,这太平天国一开始,就以“拜上帝教”为信仰。杨秀清有“天父”附身的特殊身份,而天王洪秀全是“天父”之子。因此,杨秀清以“天父”身份讲话时,太平天国最高领袖总指挥洪秀全就成了他的儿子。儿子听爹训话得下跪。洪秀全还真就跪了。* M& |3 O) c3 e2 i3 T
  更过分的是,有一回,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要杖打洪秀全,北王韦昌辉等官员跪地哭求,要替洪秀全受责罚。杨秀清不准,洪秀全只能连连说“小子遵旨小子遵旨”,随即接受杖打。
0 Q' p: s: h3 J  }  杨秀清这一招无疑是杀鸡儆猴,让诸王和官员们看看,总指挥都是我儿子,所以你们这些鼠辈全得听我指挥。8 A. x, M) O4 ]: d/ i
  
; V& `4 z- v! o6 V9 B' q9 w  演绎了逼封万岁话剧后,天王洪秀全不得不向群臣宣布:今后遵天父圣旨,东王称万岁,东王世子也称万岁。并预定在杨秀清生日8月17日这天这天,举行东王称万岁典礼。" O* z+ N9 o3 P" s' f7 F( r7 y/ [
  从“九千岁”到“万岁”,增加了一千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这是一个头衔和权力的问题。# X* v; v; `: P/ U9 L/ l% N
  那么,洪秀全真的心甘情愿与杨秀清平起平坐吗?他就如此妥协了吗?当然不。3 Z% q! U% S0 u7 a
  洪秀全很沉得住气,他答应杨秀清称万岁,并未他举行典礼,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他很清楚当前的处境,自己这个天王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并无实权,在无力还击的情况下,只能是秘密谋划,瞅准时机干掉对手。
) n: D" J4 K9 A+ F& o6 w" x  ; J; Q) t; N$ ~7 \
  谋划的第一步就是与翼王石达开和北王韦昌辉联手。石达开对杨秀清称万岁不服,韦昌辉更是对杨秀清恨之入骨。对韦昌辉来说,诛杀杨秀清不仅是辅助天王,而且是报仇。
8 I8 M! w8 l+ b2 ]. z* P2 t  % U2 {. k0 g4 V. }3 w
  这韦昌辉为何对杨秀清如此仇恨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2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洪秀全很沉得住气,他答应杨秀清称万岁,并未他举行典礼,只不过是缓兵之计。他很清楚当前的处境,自己这个天王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并无实权,在无力还击的情况下,只能是秘密谋划,瞅准时机干掉对手。3 R& J& Q* F( u
  谋划的第一步就是与翼王石达开和北王韦昌辉联手。石达开对杨秀清称万岁不服,韦昌辉更是对杨秀清恨之入骨。对韦昌辉来说,诛杀杨秀清不仅是辅助天王,而且是报仇。  o1 }- ]! Q) X& R* A1 Q, R& s
  这韦昌辉为何对杨秀清如此仇恨呢?" C- S& k9 x" V. c. F
  
5 k$ e) X3 t5 G  咱们来瞅瞅这个人的背景,这个人和杨秀清不一样,他不是出生在贫农家庭,他的父亲韦元玠是个小地主,在金田村有二百多亩田。韦家也算暴发户。有钱却没势力,常常受当地豪绅强宗的欺负。
$ y8 S6 N6 A- g& t  韦元玠一心想让儿子韦昌辉考取个功名,光有钱不行,咱得有文化,才能光宗耀祖,抬高韦家地位,不再受气受欺负。可韦昌辉这小子哪是做学问的料呵,打小就华而不实,嘴巴油滑,好抖机灵,好在村里人面前出风头,村里人就送了他一外号,叫“花头鸭”。如今谁要有这外号,估计就得被人当成男妓。韦昌辉没这嗜好,他只喜欢赌博。有一次他去桂平县应试,考试前把长衫输掉,光着膀子进考场。至此,屡试屡败,连个秀才也没考取,韦元玠只得咬牙掏钱,给儿子捐了一个监生。$ [" }* Y+ C; o4 x. v0 H. F
  ' Y- B9 \# ^  v' x5 W( G: B/ |
  这个“花头鸭”本不会有什么出息,可被萧朝贵和冯云山瞧上了,他们知道韦家是富户,又常受强族欺压,要起义要打天下就要经费。于是萧、冯二人动员韦昌辉加入了拜上帝会,韦昌辉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当即入了会。儿子前脚加入,父亲韦元玠也跟着入了。4 A1 @" B! J. ^8 Q1 [# C
   金田起义时,韦家父子捐钱捐粮又提供掩护,立下大功。太平天国起义后,在永州天王封五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后来,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超贵相继战死,这么着韦昌辉成为仅此于东王杨秀清的太平天国领袖。$ t' W1 S7 C& ]6 x& _" ]
  
* c0 [+ S7 ~8 ]2 y+ \  公证地说,攻克南京建都初期,韦昌辉是有功的。那时他主管军事,在北王府搭建高高瞭望楼,一旦敌军攻城,韦昌辉就亲自登上高楼指挥,白天以吹角摇旗为号,夜里则以悬灯为令,将士们就以号令出击,力战清军。
# K5 s. X3 T& o6 ^) O  
+ O* y- H" w4 n0 I  可是,一见韦昌辉能干有功,东王李秀清便处处压制、羞辱他。接着就发生了几件事。: t% h  R5 [. ?( b
  第一件事:剥夺兵权。3 \" a; u8 [8 p" S' o8 P& Y% f: d# y) ^
  杨秀清先是在北王府发号司令调兵遣将。而后,下令将韦昌辉的军权转交给翼王石达开。将保卫国都天京的指挥部由北王府改设于翼王府。' Y& R$ Y/ I' N: S/ r, j
  不久,杨秀清又将他调离天京,派到湖北去任督师,刚出京城,又被调回,改派石达开前去。" S- o/ l. b9 Z2 O, f
  第二件事:追查失职。
8 }% n1 S9 Q" c# `& B  d  X( l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二月发生了“激辩水营”事件——“韦昌辉排部下张子朋乘船上犯湖北,张子朋性情凶狠,因为争船只,责打水营多贼,众心其叛。”
: l; a8 L! d& Q9 c  杨秀清以此追究韦昌辉的失职责任,将韦昌辉打了数百杖,几天都不能起床。
% z8 X3 b7 C; {/ V  第三件事:杀其兄长。9 z0 G4 x, w9 s9 C
  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妻兄为争夺房屋发生争执,大舅子杨秀清很生气,要杀了韦昌辉的哥哥。而且还不亲自动手,要求韦昌辉亲自治罪。韦昌辉被逼无奈,给自己哥哥定了个五马分尸的死罪。
$ _) r5 ]8 l4 s: c  2 R( F: t& n% Y, s9 e- U" E5 T
  从这几件事可以知道,韦昌辉对杨秀清充满刻骨的怨恨。那么,表面上韦昌辉是什么反应呢?一般情况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韦昌辉却大不一样,他越是受到东王的压制和羞辱,越是对东王毕恭毕敬百依百顺。他能忍。& u  l/ g" k, S) N* v( u) B
  : _! c0 a; C% ^0 m; `1 L# i  J, W
  忍能成大事。无数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逞匹夫之勇的无一不是惨败收场。韦昌辉就忍了下来,他越恨东王,面上儿就越做出一副畏惧的样子。让杨秀清以为,自己的权威完全把韦昌辉震慑住了,他被自己压服了。5 Z0 \$ C1 v6 b9 I2 h' z$ b3 G+ X
  相形之下,韦昌辉就奸猾多了。他有两副嘴脸,一副迷惑杨秀清,一副给了天王洪秀全。在天王跟前,韦昌辉时刻表现出对领袖的忠诚和爱戴,以博取信任。尤其是杨秀清假托“天父”附身要杖打洪秀全时,韦昌辉舍身要代替受罚。这一点让洪秀全很感动,又愈发信任这个北王了。0 H( l, P* y  h; ^! v1 F
  因此,天王决定除掉杨秀清,是韦昌辉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与石达开密议,要斩草除根,不但要诛杀杨秀清,还要诛杀杨秀清的三位兄弟杨元清、杨润清和杨辅清。1 N* t* u5 ~% t. }% n+ g
  可是,韦昌辉和石达开还没商议妥当,杨秀清就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杀气。
2 P3 k2 n+ u$ G  / u" K* T% r1 B/ P, h
  我们知道,但凡生死关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当你确定危险步步逼近时,不应该是退缩,退缩只会让自己像狗一样逃窜,结局是像狗一样被杀死。因此,最聪明的方式就是:迎上去打,让对方措手不及!- v9 p- M9 {, S& c6 @6 j2 S
  
1 ^2 I9 {! O2 Z' w  杨秀清的方式则比迎上去打更胜一筹,他来了个釜底抽薪。怎么干的呢?他命令韦昌辉赶赴江西任督师,命令翼王石达赶赴武昌任督师。这样,既瓦解了对方联盟的力量,又让危险远离自己身边。更关键是,北王和翼王一离开,他就可以加害洪秀全,除掉天王,再回头收拾韦、石二人,而后一统大权。
1 j- M" [% ~0 U( M2 h, [  
0 _% X# M* l) L! W8 B$ O$ q5 E; B  主意很不错。接到诏令的韦昌辉和石达开不得不上了路。但杨秀清万万没想到,就在他策划伺机夺位、谋害洪秀全的时候,却被他自己的心腹给出卖了。
, L4 [4 D' g8 w7 S1 Q  这个心腹是谁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1 23:00 , Processed in 0.03877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