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5|回复: 0

中药xue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7 15: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ocalimg=225,300]2[/localimg]
+ {0 U% f6 W, w3 r3 A3 |" k$ \■第三章    中草药的应用8 R6 }& d+ u/ t
    学习中草药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在临床治病时很好地应
8 j; c# v5 M' U$ M) H用,让中草药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效,及时解决病员的疾苦、帮助他们早日,恢
0 {3 x3 _# q& n$ R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应用中草药,除了必须掌握每一药物的
- X7 c: h- J4 j2 r' `/ q性能以外,对于它的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否则,不注意药物
# m% v3 t' M: b8 F9 N$ h6 z配伍后的作用变化,不掌握药物的处方用量,或者服用方法不够妥善,虽然药能中5 h; k& V+ y+ `3 H2 A5 P" o
病,但也可能因此而影响药效,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所以按照药物的性能和, m( o1 S6 a' v5 z: P! \
病员的实际情况,重视中草蓟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F! N- q/ B8 {+ F4 ?0 }* g
# G8 W/ p+ G' N5 C( I; S
■第一节    配伍
5 l% G  l- [2 p9 q3 w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8 a7 b/ s. p& t$ y
用。
) T* Z: J- H. X% _6 r    从中草药的发展来看,在医药萌芽时期,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以1 t9 b4 s, g2 ~9 L: }% v8 |9 y
后,由于药物的发现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 C! U$ d! Y9 ]- N
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在由单味药
) K! U4 Y( ^& Z4 W; q, q发展到多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
1 S8 x# D9 H% q9 `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药物在配伍应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2 B: P. z! c2 B
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因此,药物的配伍对于临床处* v' |: j# C- E, I  h  g6 N1 V
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9 @* j8 K$ {) F2 M& v9 |+ D1 p3 P. y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 b1 {" b! G0 S  H) Q2 t& @- t
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
) W+ X: z5 m9 k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0 o' \7 {  X: X2 p
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
6 s( Y% i' |- k4 M: k: ]2 c. x% I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 U7 Y- Y4 f! B% f(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
2 i1 N+ M: `+ D7 V; B            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 [; \: L5 G( l- x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
2 V4 _  {1 n4 ?$ J- B, E& Q            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
. `; r9 V$ g5 a& `. W            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 K2 k& v  n7 Z(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
2 D* N  b; q# i7 V' p! x) U            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8 j3 ^( J7 n( ?8 P+ ~/ M' Z$ V
            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I0 E) [9 Y4 I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
9 E  f2 y+ [( t! X% a- [8 v            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 `$ h# K/ E' k(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
' b) K* l% G1 w& z: W# o& a. J1 B# r            能减轻巴豆毒性等。1 y4 i2 R9 a* z2 r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
( Q  a! N( r+ z) M            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C- e+ D0 c' w% @- y9 a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S; h; x4 o5 s: u# H" G. l1 y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 \1 {* _# F/ `$ ]% Y. p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 B4 Z( o5 B) U* K' m5 Q
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 |2 Z& W2 Y8 Z/ m% ]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3 q+ H+ C/ f( d: k" X
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X9 a* W8 A6 N$ k2 E' G( p
    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M7 {9 {) }- {$ Z- A
”。0 q# A' b! `3 D* \" }: U" P
    从应用单味药,到用多种药物配伍,这是医药史上的发展,可以对表里同病、
0 @2 \1 @1 S* |5 t寒热夹杂、虚中带实等病情复杂的病症给予全面照顾;对毒性药物可以使毒性消除
4 T0 R2 v4 J- ?( a或减弱,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但是,在临床上遇到的病症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3 s( I# ?* J/ l% }" u& c
较单纯;在药性上来说有毒的药物也并不是多数。所以在用药时,有的固然需要多
2 L4 S6 H' z. p2 v, i种药物配伍治疗,有的单味药也能起到良好疗效,为了减轻病者经济上的负担,同
7 m. V* j* t0 p时节约药材,如用单味药能够治疗的,就不一定要用许多药物来治。例如清金散单
6 V# [( u4 B7 {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马齿苋治疗痢疾、苦楝子根皮驱除蛔虫,仙鹤草芽
7 u0 }" y3 W4 B( P. k驱除绦虫,天胡荽治疗红眼睛,筋骨草治疗咽喉肿痛,毛冬青治疗冠心病,....都
# z1 B7 }$ F1 T9 [" S' y/ v) t是行之有效的“单方”,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很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H% i  \6 `. l! W+ }1 ^

9 F8 ]+ K* n& y- b【文献摘录】  q( x. z( q5 ]3 I7 q
《本草纲目》:「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7 R2 N7 U2 a; a
                人参、甘草、黄耆、知母之类;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
1 y( A+ |: |, `! I& e. c                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 f% U  e* {8 l5 T. h
                者,制彼之毒也。% _6 Y/ |/ e, M+ q7 l  t
        又云:「相反诸药,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栝蒌
( s& D$ S! S4 \1 D+ S                、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b& U4 E/ ^- K3 j* s( ^( ~
                细辛,芍药....。5 {& n- S+ L; L4 E* G+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 I0 _" u) z! B
                        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y# h, [, n+ ~) c, R% S- A" P                        十九畏歌: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
% F1 V- M7 |% P, ?2 a* Z: g* e+ b                        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 E5 h9 v/ n! x7 d4 t
                        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4 v: L) c+ H, C  L9 O$ O
                        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
6 e+ l5 P" r0 ?7 o0 g                        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膊莫相依。」
! L; x& y% @) |
0 T5 b% I4 d% i# W* x7 I" a9 ]■第二节    用量0 U7 \) D. G& Q5 C* H6 E+ F
    用量,就是中草药在临床上应用时的分量。一般包括重量(如若干两、若干钱% C2 G- G6 T6 i
)、数量(如几只、几片)、容量(如若干汤匙、若干毫升)等,它们都是常写于' W* e4 d( ]1 H- o( T
医生处方上希望药房配付的药量。- Q2 {, c+ Z0 H
    中草药的用量,直接影响它的疗效。如果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小量
. F9 V7 K  F7 g# l药物,可能因药量太小,效力不够,不能及早痊愈,以致贴误病情;或者应该用小- @! n5 Q) |0 a, G6 B8 u4 C5 {- `3 G
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大量药物,可能因药过量,以致克伐人体的正气,都将对疾* Z( S* a, P" C. _6 V& u
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此外,一张通过配伍组成的处方,如果将其中某些药物
; ?+ c, K7 v! k; b# K的用量变更以后,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随着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对$ c2 q3 W* e1 d4 q/ J( l! U
待中草药的用量,应该有严谨而细致的态度。一般说来,在使用药物、确定剂量的
0 y: I7 a- n/ J% |& i时候, 应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考虑:
- f$ _) k% a4 E: C6 S. G, D   1、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在使用剧毒药物的时候,用量宜小,并以少虽开7 f9 L: b  Z  e7 C" r7 k$ i' Z
始,视症情变化,再考虑逐渐增加;一旦病势已减,应逐渐减少或立即停服,以防9 f, x1 z4 V4 |3 L
中毒或产生副作用。在使用一般药物的时候,对质地较轻或容易煎出的药物如花、( a2 {% \' A& Q0 v. c4 {% ~( d
叶之类,用量不宜过大;质重或不易煎出的药物如矿物、贝壳之类,用量应较大;
* v5 |: k) J, ~3 Q6 G) {新鲜的药物因含有水分,用量可较大些,干燥的应较少些。过于苦寒的药物,多用, S  E5 V$ s5 K) t
会损伤肠胃,故剂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3 r8 w+ z, i9 i# k+ ?* o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丸、散剂
# x) U# H1 S2 v# i) I) w/ B0 g. \用量要大一些;在复方应用时比单味药用量要小一些2 V3 l( N9 r9 W# y" i* i/ d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成人和体质较强实的病人,用量可适当大
' ]7 ?* \+ m9 u些;儿童及体弱患者,剂量宜酌减。又病情轻者,不宜用重剂;病情较重者,剂量" c* \: v; u3 B% q
可适当增加。$ o) A8 s# O( m3 x/ q
    现在临床处方一般用量大致如下:
! a) Y! X- c0 f* ^1 [( y   1、一般药物:干燥的一钱至三钱(如麻黄、荆芥、知母等), 新鲜的药物一
0 q. g/ }  Y; t8 g                两至二两(如鲜茅根、鲜生地等)。
/ h4 w% J0 ~% t5 @' a; b   2、质地较轻的药物:三分至五分(如灯芯草等),或一钱至一钱五分(如白残1 w* h, x' Q( l  S' C: b
                      花、薄荷叶等)。0 J- C5 i/ j% j& [( I$ A
   3、质地较重的药物:三钱至五钱(如熟地、何首乌等),或一两至二两(如石
* v) w% ?: O% z! ^( v                      膏等)。3 U2 H" U5 q) f! l0 k
   4、有毒药物:毒性较小的用五厘至一分(如雄黄),毒性较大的用一毫至二毫
# {" g( `# v- P  D5 s- M                (如砒霜)等。7 N' [8 p8 ~6 `& D% L3 u# e
   5、其它用量:一支(如芦根)、一条(如蜈蚣、壁虎)、三只至五只(如葱白2 _0 R7 D, ~4 w
                、番瓜蒂)、三片至五片(如生姜)、一角(即四分之一张,如
& b  ~( l4 g1 R" h9 O; r                荷叶、 )、 一札(如灯芯草)、数滴(如生姜汁)、十至二十$ |8 n3 v$ t  x! S5 f( C
                毫升(如竹沥)等等。3 p9 J' O8 C7 g/ z# Y: z- p6 N
    现在由于中草药运动的普遍开展,临床上对于草药的用量一般多用五钱至一两
. x) U8 X) W% G& L. |9 y8 O,在用药药味较少、药性没有毒性或副作用的情况下是可以的,而且在应用过程中
( P- O. S+ F$ f0 C& C, M还打破了旧习惯的框框,发现了许多药物的新疗效,对推动中医药的发展起了一定
7 y4 I( ]7 `: k$ U2 m促进作用;但是处方用药药味已经很多,或者有些药物具有不良副作用,用量就应
; }: b# n& x( b% `  ^( x8 f该适当小些。特别是有些药物,一方面固然有良好疗效,但价格又比较昂贵,如犀
* g# M. q# V, f& w; _角、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 等, 更应该注意它们的用量。
) {/ i6 M. N+ E( ]3 O    现在临床处方中草药的用量,是以旧制一斤十六两计算的。它们的简写方法如
  \6 D! ]1 k2 m下:(略): s/ T) h$ N" ?

# {1 k( a" X( m, Y# T* C1 h9 e【文献摘录】; U; X3 y0 u) a; g  F
《本经》:「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
# q) y" t4 Z* i; z            为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4 14:33 , Processed in 0.0384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