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0)* U9 @( Z, t' K/ f
  
# M0 y. u. u& b" L& u  为了吸引乌孙国归附,汉帝国开出一个极高的筹码,准备让乌孙国迁移到河西走廊,即原来浑邪王的地盘。以乌孙国在西域的影响力,如果归附汉帝国,那么西域诸小国将会跟风影从。
# y' ~$ D8 R$ b3 ?" U9 ^% Q  刘彻对张骞的计划极为赞赏,出使乌孙的任务,理所当然落在张骞的身上。
7 z1 [9 U  z( V3 g6 P  这是一支庞大的使团,由三百人组成,张骞挂了一个中郎将的头衔,并配有多名副使,西去的路途遥远,使团成员每人配备两匹马。张骞了解西域诸国都贪图中国的财富,所以此行所备的礼物极为丰盛,牛羊有数万头之多,钱财布帛有几千万之巨。8 s1 K2 ~9 Q1 U. r: a
  张骞踌躇满志。这次出行,用不着担心遇到匈奴人的拦截了,帝国通往西域之路,畅通无阻。
5 M9 y9 f' m- q  使节团浩浩荡荡地穿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地界,沿着天山的北缘,到了乌孙国。, h! i* W' Z" Z9 ]9 r1 k* y' S- D/ ]/ ?
  一路上,张骞盘算着面对汉朝优厚的条件,乌孙国没有理由拒绝与汉帝国结盟。& }9 {3 L8 o- j- o$ N- M
  乌孙国王昆莫接见了张骞的使团,但张骞很快就失望了。+ A- ^! R8 T% ?* d# h& t% L
  因为乌孙国内的政局危机四伏。3 i  t7 o" S$ l6 \' n) v3 H$ J3 f
  ( r1 P( T' [4 S" m9 q5 c- @
  昆莫英雄一世,到了年老时,乌孙却面临分裂的危险。
" [6 \3 v% p5 v. Z" t2 n9 J( k  起因是太子之死。乌孙国太子英年早逝,在临死之时,他央求父亲将太子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岑娶。昆莫面对奄奄一息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啊,怎么能够忍心拒绝儿子临终前的最后请求呢?于是他当众宣布,由岑娶接任太子位。
1 h- a0 I% |( S, t% D" Y, v  昆莫的其他几个儿子跳出来,强烈反对昆莫的决定。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大禄,大禄勇敢强悍、能征善战,太子死后,他是最有资格获得王位继承权的。昆莫拒绝废掉岑娶,使得大禄恼羞成怒,自己率领一万多人的骑兵离开,割据一方,并且计划袭击岑娶。
3 T/ A+ s9 i& I' Q5 ]: o  一方是自己的儿子,一方是自己的孙子,为了权力势不两立。昆莫一生戎马,却从未遇到如此棘手的难题,无奈之下,他拔了一万多名骑兵交给岑娶,划了一块地盘给他,远离大禄。王国最后的一万多名骑兵,由昆莫自己掌握。
8 s) v' l, |8 w- E, e- |. b  这样,昆莫虽然仍然是乌孙国名义上的国王,但王国已经分裂为三股势力。, {! A5 _% Y; g# k* u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骞的大汉使团到达了。
' J1 k3 q1 J; V" z  
* P1 e3 g. W* M$ M( e1 o  张骞对昆莫说:“乌孙国如果能向东迁移到河西走廊,中国愿意将一位公主许配给国王,两国结为兄弟之邦,那么匈奴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 N5 s' j' o3 d$ K
  昆莫听了之后,默不作声。
# M8 x/ l4 X  \6 D  昆莫为国内裂变而终日发愁,哪有心思考虑与汉帝国结盟的事宜呢?就算昆莫有心与汉帝国结盟,万一此事被岑娶、大禄反对,那么乌孙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了。而且乌孙虽然屡次击退匈奴人的进犯,但对于强大的匈奴,乌孙国人始终怀着畏惧的心态,昆莫也不想公然与匈奴为敌,以引来强敌的报复。; `0 Z% k3 f* s* H" I+ \
  结盟的事搁下了,但是使团仍然取得巨大的收获。
6 f- [; f6 s) E# f6 X  / W* l  y, w/ `4 C  y
  张骞派出副使出使西域各国,这次,所到达之处,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更远,了解西域的情况更丰富。
( A+ }6 C/ b- o9 @5 X; _9 {1 ~  中国人的足迹开始踏遍天山南北,踏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从锡尔河到阿姆河,从帕米尔高原到里海的沿岸,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印度河流域。
2 K* t/ `  G- G& s  这是中国人视野的开拓,只有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才会勇敢地向陌生的地域挺进,毫不畏惧。今天我们翻开中亚的地形图时,看到这片土地地形是何等的复杂,雪山丛立,河流纵横在崇山峻岭之间,或者是沙漠广布,戈壁无垠,可以想象这些勇敢的先人,拉着马匹攀上没有道路的山间,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莽莽无尽头,还必须要跨越一条又一条的急流,这是何等艰难的路啊。8 l2 n8 H# ~! z" ^: X& x
  汉帝国的使者穿行在西域各国之间。这些国家,有的曾经在数年前接待过张骞,那时他们大多还未尝感受到大汉帝国的威严,而今天,大汉帝国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不再是遥不可及,对于西域各国而方,大汉这个帝国已经越走越近了。
& J1 R$ |/ I7 E4 ?/ {: J+ I& x  a  这次出使的最远之地是安息国,汉使到达了安息国的首都番兜城(今伊朗达姆甘),这大约是中国有史以来到达的最西之地。! p. p, ?3 S$ p$ n4 N! z# _3 b1 }
  另一路使者则向南行进,出使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的都城循鲜城,然而继续到达身毒,即今天的印度。这是中国与印度两个伟大国家的初次接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 p8 o% p; n+ }2 I( n8 d: s  这一次,张骞在西域呆了将近四年,庞大的使节团出使到各个国家。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外交史光辉的一页,也是中国积极主动进取的黄金时代。
& V) n- ^0 y7 w5 Y! [( _3 C' J: M  ) ]5 N$ w! q: @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返回国内。
$ g- f  j$ z( V7 }* J  张骞发明了一种外交方式。汉帝国的使者每出使到一个国家后,返回时带上一批该国的使者,让西域的国家也了解中国。
; L2 L) i4 }- D; g  张骞返回汉地,带上几十位乌孙国的使臣。这些乌孙国的使臣到达汉帝国,对汉帝国的强大、众多的人口以及物产的富饶大感震惊。这种震惊,不亚于满清末中国人到达美国所引起的震惊。
# E" n3 s) ?" l" m& z3 x) E8 `2 E  乌孙国的使臣回国后,对乌孙国王添油加醋地夸汉帝国的强大,乌孙国王也暗暗吃惊,此后与汉朝的交往逐渐增多。6 Q7 b" _. ^& }' v: v  A
  张骞派出的副使也陆续返回国内,同样带上西域国家的使臣,张骞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U' p9 h  [; l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虽然与乌孙国结盟共同打击匈奴的计划落空,但是“断匈奴右臂”被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计划被坚持下来,在六十年后,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1)
, V) L- q8 }; t% N6 @2 ]4 p  
' J0 Q8 z+ h& E& C# A/ H  在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前,河西走廊地带是一片真空。武帝刘彻最初并没有打算将中国人移居到此地,因为此地不适于农耕,而是想让乌孙举国迁移到此,归附中国。但是这个计划最后落空了,于是刘彻决心在狭长的河西走廊,设立酒泉郡,以作为与西北各国交往的基地,后来又分置武威郡。
3 a: t- Y/ m  D) a* Z  中国人开始向河西走廊迁移,中国与西域交通线的打通,使得这里逐渐成了一条重要的商业通道,这条通道从中国经河西走廊,在西域分为两支,一支沿昆仑山的北麓,经楼兰,顺塔里木河直抵莎车,越过葱岭进入月氏、安息,到达西亚,再从西亚直入欧洲,形成一条漫长的路上交通要道。另一支沿天山南麓,到达疏勒,越过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1 u" g% C3 _8 S7 ]. t; N- R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世界交通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数十年后,当罗马帝国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看到来自中国的丝绸时,他断言,这种东西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_# D$ o; R. c# j
  
$ s6 z, h7 `1 y4 v+ @  张骞打通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线,居功至伟。
, C/ S9 Z6 y" [; c- X9 P" s' H7 L  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张骞被任命为大行,位列九卿。大行是主管藩夷事务,约相当于现在外交部长,这个职位对于张骞,当之无愧。
: U: s% d2 B- r  H  博望侯张骞在西域的知名度极剧提升。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前后共计十七年之久,这十七年中,有十一年多是做为匈奴的囚徒,在西域的时间总计约五年多。张骞为人勇敢、有胆略,而且讲信用,有义气,所以西域各国的国王对他都很信任,把“博望侯”这个名头与大汉帝国相等同了。
# M5 D- g) X, m! V. X1 b  从此以后,凡是出发到西域去的汉使,都自称是“博望侯”,以博取西域人的信任。还好西域人搞不清“博望侯”是什么意思,要不然就要笑掉大牙了。
- }. z9 [. [; |6 G8 N, w8 E  张骞担任大行一年多后去世,但他开创的事业,为汉帝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中国开拓进取时代的象征,他的冒险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成为中国人千秋万世的楷模。
& ^8 G( R/ E$ P- X  
" O/ L! e( r# Z8 N; x5 U  张骞去世后,他的“断匈奴右臂”的计划开始有转机。1 R5 N. M  _3 Y9 F3 X  f4 X
  追随张骞返回汉帝国的乌孙使节,对大汉帝国的强大十分震憾,回国后向乌孙国王昆莫禀报,昆莫怦然心动。
* F# j1 m, y" M, S' Y  W" i  此时匈奴势力也不断地介入到西域中,匈奴西部是日逐王的地盘,他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负责掌控西域诸国,主要势力范围在靠近匈奴的小国焉耆、危须、尉犁等地,并向这些国家征收赋税。! i6 V' R# j! \- M1 E
  乌孙国与汉帝国的频频往来,使得匈奴日逐王暴跳如雷,嚷嚷要对乌孙国进行打击。乌孙国王昆莫得知后,惶恐不安,乌孙国已经分裂为三方势力了,再也经不起匈奴人的打击了。怎么办呢?: ]; j/ }4 X4 K* D5 C' _0 M
  惟有强大的中国可以抗衡匈奴。7 [+ V. `5 ^5 E% ~  a( S; T
  昆莫派出使者出使中国,请求与中国和亲,并且献上一千匹好马作为聘礼。乌孙是一个出名马的地方,马匹非常的健壮,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喜欢名马的皇帝,看到乌孙马后非常的高兴,把这些马命名为“天马”。不过后来武帝发现出自大宛的汗血马比乌孙马更加出色,就把“天马”的头衔赐给汗血马,将乌孙马改称为“西极”。4 N; m% e' X' Q5 e. x% Q
  与乌孙结盟本来就是刘彻的心愿,也是“断匈奴右臂”计划的重要一环,于是武帝慨然答应昆莫的和亲请求。
* V" C. T% V% b& @1 E  ! ^: H, s  J( \1 i- V2 q
  武帝元封年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朝廷选派作为和亲公主,嫁给乌孙国王昆莫。此时的昆莫估计已经超过七十岁了,而刘细君正是豆寇年华,唉,有幸生于王族之家,作为一个女孩子,跟所有的女人一样,梦想着有一段甜蜜的爱情,梦想着有一个如意郎君,来托付一生的幸福。可是政治如此残酷,命运如此不公,居然要远嫁到荒凉之乡,而且要嫁给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这对年轻的刘细君,是多么凄惨的命运啊。
! `9 K' F" Y: ~- v# b) X3 o! v1 L  可是皇命难违啊。  J+ I( p) M% `0 V4 z2 v
  命运的无情吞没了一个女人的泪水。
! {: @" Q" q4 l* q0 ?; O6 n  虽然汉帝国准备了极其丰盛的嫁妆,并派出宦官及侍卫数百名,护送刘细君公主前往乌孙,但是背井离乡的悲戚,使这位公主哭干了眼泪。
4 l% o- H! [5 a. v. ~  乌孙国王昆莫将刘细君封为“右夫人”。虽然嫁给了昆莫,但是刘细君跟昆莫相处的时间非常之少,一年中只有少数几次相会,唉,昆莫这位曾被匈奴人当作神的英雄,也无法留住青春年少,他年老力衰了。刘细君思念远方的家,将自己的住处改建成中国式的宫殿,平常冷冷清清,只有在昆莫来了之后,才显出一些热闹的氛围。但是语言不通,又成为她与昆莫之间的一道障碍。
  y6 D- w; @& w) E2 T' D/ {* o  
; M# W4 z! x% N% c( W- n6 B  昆莫与中国和亲之后,匈奴对中国深怀惮忌之心,不敢对乌孙轻举妄动,但是又心有不甘,于是也派出使节到乌孙国,表示也愿与昆莫和亲。不久,匈奴一位美女也嫁给了昆莫,被封为“左夫人”。
4 M% A$ l4 ~, C5 y7 Q9 p  中国美女与匈奴美女怎么和得来呢?刘细君心中更加戚伤,她写了一首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Y4 i$ J6 ?3 g  唉,谁人听到这么凄绝的歌儿,不落同情之泪啊?这首歌词被汉使带回了中国,武帝刘彻听了之后,内心也一阵悲凉,长叹短吁,于是每隔一年就派出使节,给刘细君送上最好的绫罗绸缎,稍稍安慰刘细君凄苦之心。) m* y$ f3 q0 A7 `# Z
  
, ]( T# @! m% `8 A  昆莫知道自己年老力衰了,徒耗刘细君的青春,面对如花似玉的中国美女,昆莫自惭形秽,叹道:“我已经老了啊。”昆莫作了一个决定,准备让刘细君嫁给自己的孙子:太子岑娶。
1 }8 F: l- Y, A5 M3 B0 X5 b, F  n  昆莫这是一片好意,匈奴人以及西域胡人国家,都有这个习俗,国王死了之后,接任的国王就续娶前国王的妻妾,当然这并不包括具有亲缘的生母。此时昆莫虽然还没有死,但他觉得差不多了,与其让刘细君多受几年苦,不如直接把她嫁给太子,这样年龄也比较般配。
- D$ H' e. D4 d  w& e  刘细君一听,就觉得一阵恶心,蛮族就是蛮族啊,没有什么礼义廉耻的概念,作为中原文化薰陶下长大的刘细君,从她作的歌词可以看出她是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女人。今天嫁祖父辈,明天嫁孙子辈,这种骇人听闻的乱伦,岂非让天下人所耻笑?不,不能说天下人,这些蛮族人是不会笑话这个的,但是自己的祖国的百姓岂非要把这当作天大的笑料吗?- a0 M- l& x* Y
  刘细君托付汉使上书皇帝,要拒绝这种有损自尊的乱伦关系。武帝刘彻的答复是:“你既已嫁到乌孙,应遵从乌孙的风俗习惯。为了与乌孙国共同消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刘细君没有办法,下嫁给太子岑娶。, q! a! p* N; F3 G! Y/ @" }
  + ?+ ]/ R) Y5 l/ l/ [
  不久,昆莫去世了。岑娶续任乌孙国王,刘细君与岑娶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刘细君再嫁后约五年就去世了(刘细君出嫁昆莫时,大约在公元前115年之后,在公元前105年再嫁岑娶,约公元前100年去世,去世时应该只有三十几岁。)刘细君再嫁之后的生活,史料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她是死于难产呢?还是郁郁而终,这个不得而知。虽然往事已经尘封,故事早已经随风飘散,这个富有才华的女人,终究是政治的牺牲品,红颜薄命,“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唉,在政治漩涡中的女人,即便想变为一只自由自在的黄鹄,又怎么可能呢?不能变为黄鹄归故乡,大约可魂归故乡了罢。+ o8 q- g' Y4 m+ C8 r% c
  刘细君死后,汉帝国继续与乌孙的和亲政策,将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嫁给了乌孙国王岑娶。岑娶在当乌孙国王期间,叔父大禄仍然拥兵割据,乌孙国仍然陷于两个政权的对立,大禄死后,他的儿子翁归靡接管了父亲的军队。
3 F1 d2 Y0 n0 {/ Y7 e) @$ X  几年后,岑娶病重,他的儿子泥靡还年幼,岑娶临终前,与翁归靡达成一项协议:由翁归靡接任乌孙国王,消除乌孙国的分裂局面,条件是日后翁归靡必须将国王的宝座归还给泥靡。( t( |) \1 N+ F* o3 n
  这样,在岑娶病逝后,翁归靡成为乌孙的国王,乌孙一统后,实力大大增强。根据乌孙人的传统,新任国王翁归靡续娶中国公主刘解忧。关于刘解忧的故事还有许多,留待后面详述。
& _/ H2 y/ j4 |- Q  刘细君、刘解忧两位中国公主嫁到乌孙国,使得乌孙国与汉帝国的关系极其紧密,成为汉帝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最终为击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张骞“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设想,在他去世几十年后,终于要开花结果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2)  |6 S* R- [) P4 R3 `+ h3 K# ~6 k
  
1 L7 u: q$ s* s! v% a: Q  三、通往死亡之路:汗血马之战  @+ y# H' P$ t* s1 t
  2 q9 _7 g4 \& x2 D7 @
  张骞通西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刺激了汉帝国外交活动的升级。
9 N& y4 t0 L8 v$ ^: h. C  从此之后,汉帝国每年出使西域的次数,多的时候有十来次,少的时候也有五六次。如果出使的国家比较远,使节往返一次要八到九年的时间,汉武帝派出的使节团,最远的距离到达犁靬(约在今天西亚的叙利亚一带);如果出使的国家比较近,一般也需要二三年才可以返回。
" e7 T' O, f6 }: N* N  帝国的威名远扬!# }4 H3 O" g) `1 o
  当帝国的使者前往安息国(今伊朗)时,安息国王派出大将,从首都番兜城(今伊朗达姆甘)出发,率领二万骑兵,前往数千里外的东部边界迎接汉朝的使节。安息国是西部与中国有交往的最大国家之一,尚且对中国如此尊重,其他小国更是毕恭毕敬。这是汉帝国外交的鼎盛时期。
) }' e) Q( `- U2 |$ X- C  5 {; _: b; f+ w8 y/ t7 R
  由于外交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使臣。出使西域是一桩非常艰辛的工作,所以官吏们并不喜欢前往,往往以各种借口推辞。
# N9 K* b* R: d2 L$ P3 p8 v& p  武帝刘彻下诏,招募自愿者,只要愿意代表国家出使西域,不论出身,哪怕是奴隶的知份,一律发给象征帝国权力的符节,持节出使西域。刘彻试图以此来激发民间的冒险精神。
! Q6 B. V& r4 ]/ B0 N' m" q6 T  刘彻的出发点不错,但是执行下来后,出现了许多问题。
2 d0 x& ]( }: x  招募来的使节中,形形色色的人员都有。既有胸怀大志、富有胆略的壮士,也有亡命之徒;即有浮夸之辈,也有一贫如洗的穷人。有些人为了国家利益,有些人冲着功名而去,还有不少人想趁机捞一把。
# z9 A, Z6 V2 ^% m  因为使团出发时,都携带了大量的礼物,有些使节就中饱私囊,偷偷在半途中把礼物卖给商人,把出使西域当作是一桩生意。也有一些使节仗着是大国使者,对西域小国的君臣百姓进行恫吓威胁,以捞取一些好处。0 h' H3 H% n, ^- C9 Y
  良莠不齐的使团使得西域各国逐渐对汉帝国疏远,在汉使团途经之处,这些国家拒绝向使团成员提供食物,这样就与汉朝使团不断地发生矛盾,甚至武力冲突。汉使团抢夺沿途国家的粮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国家反过来就报复,掠夺汉使团的礼物。7 U& o7 @8 D( `6 y
  本来就够乱哄哄了,这时匈奴人又插一手,时不时派出骑兵突袭汉朝的使节团。
' z% x9 x: c$ i- m4 m  
6 X: ~. p( |' z! h$ @: X3 A  刘彻决心给匈奴人一点颜色。8 L& N+ ]) p$ ^  G' x1 z" f
  元鼎六年(前111年),公孙贺率领一万五千名骑兵从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出发,向西深入二千余里;赵破奴率领一万多名骑兵从令居(甘肃省永登县)出发,向西行进,深入数千里。两路大军搜索专门伏击汉朝使团的匈奴骑兵,然而一路上连一个匈奴兵也没找到。
, e7 W: x6 m. k7 K: z: C  楼兰与车师(姑师)两个西域国家,距离中国最近,每当有汉朝使团出使西域时,总是最先到达楼兰与车师。楼兰与车师这两个国家,要为汉朝使团准备食物、安排住宿,而当时汉使团非常之多,一年有时多达十几个使团,平均下来,每个月都要接待一批汉使,使这两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苦不堪言。再加上有些使节为非作歹,使得楼兰与车师终于忍无可忍,拒绝为汉使提供食物,并且经常对汉使团进行劫掠。
$ N1 U* K! D: R) _- k  汉使回国后,对楼兰与车师这两个国家大加诋毁,并且认为楼兰与车师勾结匈奴,为匈奴人通风报信,使得匈奴骑兵得以屡屡袭击汉使团。
7 H: @+ t5 J9 k/ U/ ^6 d0 k  & g( |4 |& S5 {* c# \. p- n1 a
  平心而论,在汉使与西域国家所发生的冲突中,汉朝使团要负很大的责任。楼兰与车师介于中国与匈奴两大强国之间,日子确实不太好过,因为中国远而匈奴近,所以往往更容易倒向匈奴。
7 U! k8 @: y! a# G  武帝刘彻听信了使节们的话,决定发兵攻打楼兰与车师。
4 `- ~% |8 f$ h2 ?% t  [  元封三年(前108年),赵破奴被任命为远征军的总指挥,率领数万人马远征楼兰、车师。自从霍去病去世、卫青被闲置以来,赵破奴成为汉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他追随霍去病参加过河西战役与漠北战役,屡建战攻,勇猛剽悍。0 g! ?) ]! [! y& e' Z5 h' g) s# f+ a
  楼兰与车师都建有城镇,与匈奴人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方式不同,这就为汉军提供了打击的目标。赵破奴根本就不将楼兰、车师放在眼里,他独自率领七百名精锐骑兵,快马加鞭,将大部队甩在后面,轻装疾进,直奔楼兰。9 T6 M/ j' C8 T$ m$ e& a8 l
  楼兰人总道汉帝国遥远,汉军无法长距离奔袭,所以并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但是赵破奴的七百骑兵如同天降神兵,突然出现在楼兰国的都城,楼兰人大惊失色。连强大的匈奴人都被汉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了,楼兰人对汉军更是深怀畏惧之心,汉军的突然出现,令楼兰人无所适从,军心大乱。+ h, A* k' \3 Z
  赵破奴趁楼兰军队混乱之际,率七百骑兵发起强攻,居然将楼兰军队打得大败,杀入楼兰都城之中,楼兰王慌乱之中,来不及逃跑,竟然被赵破奴所俘虏。
$ e; i1 V$ {, }2 X! r! |: k+ T  赵破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摆平楼兰,楼兰国的邻国车师闻讯大惊。此时赵破奴的数万名大部队已经赶到,与先锋部队会合后,向北挺进,进逼车师国。车师国是一个小国,战斗力本来就不强,如何抵挡赵破奴的数万精兵?刚交战,便一触即溃,赵破奴挥师进入都城,车师投降。  U6 T6 L% H  x0 ~
  这是汉军第一次在西域亮相,一亮剑便寒气逼人,所有的西域国家都陷于恐慌之中。占领车师之后,赵破奴军队继续向西挺进,耀武扬威,直达乌孙与大宛。乌孙与大宛都是属于西域大国,尚且震摄于汉军之威,更别提那些小国了,纷纷派出使者前往汉军营中,向汉军谢罪。" d  J+ z* C, J# ^$ J
  - }9 z% ^9 L8 p
  汉军在西域炫耀兵威后,凯旋而归。; d7 I5 ~; Q: ~& }$ a
  这次作战胜利来得太轻松了。赵破奴在指挥过程中的果断与迅捷,使武帝刘彻在他身上看到一些霍去病的影子,也可以说,赵破奴有意模仿他的前任长官的风格。过于容易得到的胜利,会埋下一些恶果,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赵破奴作为军队的主将,喜欢单独行动,过于自信,这埋下一个祸根;此次胜利使汉帝国过于轻视西域的军事力量,这使得汉军日后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 O) L  ]' {+ z* x2 @  为了加强对西域的快速军事反应,汉帝国在酒泉与玉门关的西部边陲,修筑漫长的碉堡群(亭障),作为前沿哨所,监视西域的一举一动。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3)
3 C% e# o) D& M$ u  X5 M0 d5 g  ( Q& t" X6 K- `$ M5 v
  西域各国无远弗界,万邦来朝,武帝刘彻好生得意,西域各国也纷纷向汉帝国献上珍奇稀宝,而汉帝国回赠的礼物更加丰盛。
: g3 r. \# `9 E% Y# `" Z  刘彻很早就从张骞那儿得知,大宛国有汗血马,异常矫健、出汗如血,如果可以带回中国进行繁衍,大量装备汉军骑兵,那么便可以在马匹的质量上压倒匈奴。刘彻向出使大宛的使者询问汗血马,使者回答说:“大宛将国内的汗血马集中的贰师城内(大宛都城贵山城东南一百公里处),禁止汉使者进入,所以我们也都没有见过汗血马。”8 P$ R2 s3 x3 V0 V. m( g( F
  刘彻一听,对汗血马更加兴趣,既然大宛国对汗血马如此保密,更加说明此种马的性能天下无双。于是命令使节团带上千两黄金,以及一个用黄金铸造的马匹金像,出使大宛国,希望以如此厚重的礼物交换汗血马。
$ f; q' @" e! [  4 c8 b- q/ b  v5 I  g5 I0 u1 Y
  以车令为首的使节团出发了,前往大宛国。- _/ A8 M0 K/ s7 C
  车令拜见大宛王,对大宛王说:“汉帝国天子非常喜欢贵国的汗血马,希望用千两黄金和这尊金像交换贵国的汗血马。”" E* V  w; C3 j' \$ ^
  大宛国王名叫毋寡,听了车令的话之后,沉吟不语,过了半晌才说:“这件事我要诸位大臣商量一下。”
' w; P  e  q! T5 g5 o  大宛国的诸位官员坚决反对把汗血马交换给中国,纷纷说道:“汗血马是大宛的国宝,怎么可以送给汉帝国呢?”
- B( d" f" [1 ~8 J( n, j  大宛王内心很是矛盾:“跟汉帝国相比,我们只算是一个小国,万一触怒汉帝国皇帝,兴师前来问罪,这如何是好?”
8 O) \& Z4 B# P# e; |/ x  大臣们说:“汉帝国要前来兴师问罪,谈何容易。大宛国离汉帝国有数千里之遥,中途沙漠遍布,草木不生,湖泊多为咸水,不能饮水,匈奴骑兵又经常出没。光是汉帝国数百人的使团,在穿越沙漠出使我国,中途经常要死亡不少人,更何况是数万人的大军,怎么可能安全通过数千里的沙漠地带而抵达我国呢?”2 @% L! S) b& \
  通向大宛之路,的确是非常的艰难。大宛王下决心拒绝汉使的请求。
* ?, z3 t8 C" M2 V5 Z  
$ O  }3 D0 Q+ _5 [( t+ `: l  车令听到大宛王拒绝交换汗血马,“噌”的一声跳了起来。车令这个人,勇猛有余,但脾气不好,一气之下,他破口大骂,当着大宛王的面,将金马像当场击碎,然后又扬言:“咱们走着瞧!”说罢扬长而去。
+ g# U$ r0 E( ~1 G" Y! N  s  大宛君臣被车令骂得火冒三丈,有人就站出来说话了:“汉帝国的使者太藐视我们了,如果不进行报复,咱们这脸面往哪搁?请大王下令,截杀汉使者,与汉帝国断交。两国相距遥远,汉帝国就是想报复,也是鞭长莫及。”
. n: z& a7 D, H0 w  大宛王也正在气头上,也来不及仔细想想这样做的后果,便草草下命令:“速派快马前往郁城,命令郁城王一定要截住汉使团,务必斩草除根。”# b! a! Z# L8 c1 X
  郁城是大宛东部的重镇,是汉帝国使团返回国内必经之地。) P/ F2 A! s" M% u
  郁城王接到国王的命令后,马上派出大军拦截汉使团。可怜车令一行人,共计百余名的大汉使团,在大宛军队的围攻下,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竟然无一人生还。大汉使团全部覆没。
( I+ t" ]( I# S( ]) f7 J  4 T6 X2 I5 O& L) N
  大汉使团全部被屠杀,无一生还,这是帝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更何况汉帝国与大宛国根本还没有兵戎相见。# e, S# ?8 \! I0 ]
  这是谋杀,这是犯罪,这是恐怖主义!9 s  d, i% ~7 K4 z3 M6 K
  连匈奴这么强悍的国家,在拦截张骞的使团后,也不敢下令诛杀。小小的大宛国居然完全不把汉帝国放在眼里,居然做下如此滔天罪行,居然无视外交的国际原则。斯可忍,孰不可忍?
$ \. a" z+ D/ B  武帝刘彻暴怒了!
" T3 Z" ^/ L3 W4 G  大汉帝国暴怒了!$ ~# q" O- \! C' s2 D
  大宛王势必要为他的罪行付出惨重的代价!
9 d5 z' N1 u7 Y0 W2 A! A! y  一定要对大宛进行最严厉的惩罚!% h3 C8 i' f$ {- @% y8 y3 ~
  
8 Z+ F# @( a: \5 _+ `0 f; F  但是刘彻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4 h( `% G: j0 N" R
  曾经出使大宛的使节姚定汉对武帝刘彻说:“据我出使大宛了解的情况,大宛国的军事力量很弱,只要派出三千精兵,强弓劲弩,就可以扫平大宛,生擒大宛王了。”7 y/ W' T: l% B1 {6 M! A
  刘彻想到赵破奴曾以七百轻骑兵,捣破楼兰,生擒楼兰王,便觉得姚定汉说的有道理,看来扫平大宛,是轻而易举之事了。
$ a3 u. m. S# `/ S8 o, B  @& j  那么派谁担任主将呢?赵破奴勇猛剽悍,当然是首选对象。但是刘彻却另有打算,他想让李广利担任远征大宛的主将。! e$ @# X  g- C6 m$ F# z% }
  选择李广利,这是刘彻犯下最严重的错误。9 \+ U# ^& O7 t1 c1 w
  李广利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刘彻要把他推到远征军统帅的位置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4)
& b6 u4 A  M! f3 T- z4 q+ X$ X  
( V5 e- b* W3 @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是武帝刘彻最宠爱的女人,李夫人不仅漂亮迷人,而且冰雪聪明。李夫人还有个哥哥,叫李延年,李延年被班固的《汉书》记入“佞幸传”中,但此人有些才华。李家是倡人世家,就是专门表演歌舞杂技的,李延年年轻时因为犯了法,被处于宫刑,当了太监,专门负责养狗。李延年生不逢时,要是生于今日,肯定是当红歌星,因为他不仅精通音乐,而且有一副好嗓声,自己作词作曲演唱,所以渐渐地博得武帝刘彻的宠幸。0 j& {# w& ^2 j1 b& t1 a# m% Q  b
  此时卫子夫已经人老珠黄,不再受皇帝的宠爱,卫青也渐渐受到冷落,嫁给卫青的平阳公主心急如焚,她工于心计,决意要捍卫卫家的权势,所以想复制当年卫子夫的神话,当年卫子夫也是因为一曲歌舞,赢得武帝的宠幸。4 E" I9 w  I5 x6 i: o- U( X, L
  平阳公主得知李延年的妹妹长得如花似玉,且能歌善舞,这正好是刘彻所喜欢的类型,如果可以将她引荐给刘彻,使她得到刘彻的宠幸,那么凭着自己的举荐之功,可以巩固卫家的地位。于是一出平阳公主与李延年精心设计的好戏开演了。
8 @3 @9 m0 `: ~! \1 _6 o  一次李延年为武帝刘彻表演歌舞,他作了一首新歌,边舞边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歌唱得特别的棒,史料所记“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刘彻听了这首歌之后,也不禁心头一动,叹息到:“唉,天底下哪有这个倾城倾国的女子啊?”% `4 k; O: C, c4 A9 x" n) L; H/ ~& W
  平阳公主在旁侍坐,机会难得,便对刘彻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呀。”
2 s$ T# P, h$ ^# A- o5 B0 k% ^  刘彻听了大喜,下令召见李延年的妹妹。李小妹跟哥哥一样,精通音乐舞蹈,一曲轻歌,舞姿飞扬,只把刘彻看得浑然坐忘,不知今夕何夕了。从此,李小妹成为李夫人,成为刘彻最宠爱的女人。
( B, M8 N* ]  s* c, t& F* J5 R  
0 c1 t7 d; Z8 l& R' }- U  可惜的是,红颜薄命,李夫人虽然极尽富贵,然而未能逃过病魔的折磨,年轻的她生命垂危!刘彻心急如焚,亲自到李夫人的房中看望她。, S5 k5 M+ C3 d) N: f5 c1 O
  李夫人拉起被子蒙住脸,拒绝让刘彻见她,躲在被窝里说:“妾生病已久,容貌毁坏,不可以见陛下。妾有一事相求,希望陛下日后多关注我的兄弟。”
& Y& R8 E2 ]9 U9 D# N+ S( Y  皇帝亲自来看望李夫人,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恩典,可是李夫人不见。刘彻悲伤地说:“夫人病得这个样子,也许这是见最后一面了,你要托付你兄弟的话,可以当着我的面说啊,为什么要蒙着脸说呢?”) [6 |6 W9 A, |8 A5 C7 e+ E
  李夫人顽强地拒绝:“妾没有梳妆打扮,不可见君王。”刘彻当皇帝这么久,哪有遇到被人拒绝的事啊,便摆出威风说:“夫人,你让我见一面,我将赏赐千金,并且让你的兄弟都在朝廷任官。”) ~1 \0 t( W! w4 G' M# s8 U
  李夫人仍然拒绝:“要不要授予我兄弟官职,这大权在陛下,而不在于是否见我一面。”( y0 p  r" s) V: ~
  武帝刘彻见不到李夫人一面,很不高兴,就拂袖而去。/ z, i1 ^" Y* D9 q7 T
  李夫人的姐妹们都怪她不识抬举,顶撞皇帝。李夫人叹了一口气,说:“我之所以不肯见皇帝一面,是因为想把兄弟托付给皇帝,我家地位卑贱,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亲兄弟过着落魄的生活。唉,我们女人,以姿色侍奉皇上,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恩绝。如果皇帝看到我今天这个样子,早已失去往日的容颜,必定会恶心呕吐,哪里会顾及往日的恩情啊?皇帝没有见我这凋落的红颜,在他心里,就只有我昔日的美貌,就会永远记得以前的恩恩爱爱。”+ K) q3 W6 y! Z4 x9 g+ q
  不久,这个冰雪聪明的女人去世了。
( y/ @4 J1 |: z0 i% {/ y; J  果然不出她所料,刘彻终生对她思念不已,常回忆起她宛若天仙的容颜。他曾经让术士施展法术,将李夫人招魂,在帷幕烛光下隐隐约约看到李夫人的样子(这是什么法术?);“略输文采”的武帝居然为李夫人诗兴大发,写下几句诗,让宫廷乐师配曲作歌,还写下一篇怀念李夫人的长赋。
5 C4 y# q9 }7 p( ?0 F  
; v: w: @. s1 o1 S5 [/ p1 V  回头再来说征大宛的事。
0 G4 y1 j2 ?5 i- U+ `. y: o' j1 ~% L  刘彻听了姚定汉对大宛军事实力的分析之后,也觉得大宛是不堪一击的。此时他想起李夫人生前的所托,要关照她的兄弟。爱屋及乌,刘彻想把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侯,但是汉帝国开国皇帝刘邦有立下规矩:非有功之人不得封侯。李广利出身倡人之家,除会唱歌跳舞之外,哪有什么功劳,没功劳就不可以封侯,武帝不想破坏老祖宗定下的规矩。3 m9 g4 f; y, x4 X6 S. q
  现在有一个机会了,既然扫平大宛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不如就交给李广利去做,等到西征大宛凯旋而归,封侯一事就顺理成章了。3 O+ f* r- U( _" C; O. ~) |
  刘彻做了决定:李广利担任西征兵团的总司令。# m! H# r' u* R" F9 A( v# ]
  没有人反对。不奇怪。& F7 c) Q. U9 X  _+ D4 F0 A+ G
  当初刘彻任用卫青时,也有许多人怀疑,但结果证明卫青是天才。后来又任用霍去病,也有许多人怀疑,但霍去病也是个天才。卫青、霍去病都是外戚的身份,现在李广利也是外戚的身份,卫青、霍去病能做到的,李广利做不到吗?
5 g& y$ N2 K1 P% N! d5 T# w  但,李广利真是第二个卫青,第二个霍去病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5)
" ?4 m$ @) G( T) m( X8 R! h  
- b' E" U, [2 A8 o; I" e9 @  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贰师诚是大宛驯养汗血马的基地,刘彻的目的很明显,不仅要报复大宛国王,而且对汗血马,势在必得。
! n8 l2 O  }5 v  统帅是业余将军,士兵呢?很遗憾,也是业余士兵。
! f! h' {2 m" }' j2 l  Q* [; M  汉军的正规军没有参加这次远征,所动用的兵力,除了原浑邪王归附的匈奴(汉朝设五个“属国”)骑兵六千人之外,其余兵力,都是向全国招募的新兵,共计数万人。% _* t- `: Z) Y. C$ {1 b4 h$ q
  所有的人都认为攻取大宛,只是探囊取物罢了。
) Y( k7 ]) {! v' C, q% l- D# S  刘彻给李广利配置的副手有:军正赵始成,负责执行军法;向导王恢(与马邑之谋的王恢并非同一人);校尉李哆,负责军事指挥。
' S5 L2 @$ t+ u1 n% A  业余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一路上官兵谈笑风生,没人意识到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将会是如何的艰辛。" r2 Y1 F" P5 G
  军队出了玉门关后,渡过盐水(注入罗布泊的一条河流,现在消亡了),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侧行进。7 \- w# ^4 K2 Z* P, }6 F# Q. l
  
( r  m0 b! l7 ~% P  汉军远征大宛,西域诸国震惊。, G5 t. q) h1 W" r* ~
  在天山以南、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的地区,分布有许多小国,这些小国虽然与汉帝国有外交关系,但同时也与匈奴有外交关系,而且匈奴对这些小国有很强的控制力。所以这些国家拒绝对汉帝国的远征军提供粮食供应。
' }+ y3 A: v1 T) ]  李广利这个能歌善舞的将军,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沿途所经的小国,都紧闭城门,并且派军队防守。大军的粮食供应成了巨大的问题。李广利大怒,下令攻打这些国家。! Y% ]+ s* D7 T$ ^
  无论是匈奴籍的骑兵还是刚招募的新兵,在攻打城堡上都缺乏足够的经验,战斗打得异常的艰苦。遇到运气好的时候,攻破城堡,战败的国家只好乖乖地交出食物,但是更多时侯,这支业余的军队无法攻克城堡,只好放弃,绕城而走。9 y3 [" Q9 D' n, T; Q( i
  西北恶劣的环境开始成为汉军的最大的敌人。大宛王君臣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数万人的大军,要在这种干旱的地区行进数千里,沿途缺少水源食物,这无异于自杀性的行军。  D( b+ V+ y+ b! L' B: y( B
  饥饿、缺水、疾病成为汉军的死亡之神,伤亡人数一天天地增多。李广利束手无策,原先一个个壮汉,都被恶劣的天气与饥饿折磨成一个个的病夫了。& L  A1 D2 B$ j. W1 H8 C2 Z
  
& G' W0 c2 O6 r, V$ x  这是一次死亡行军。
- z6 g" w3 H( A6 h- D  从玉门关出发时,共计有数万名士兵,到达大宛西部的郁成城时,只剩下数千人,沿途有数万名的汉军弃尸荒野。
  d) }; {" U" }2 ^. ]  i  剩下的数千名士兵,早已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攻城的战斗力,只是在郁成城外驻扎。
9 S1 n6 ]$ D5 \# R: S  E  郁成城的城主郁成王看到汉军人数少,已是强弩之末了,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于是率领守军,纵马上前,李广利兵团大败!
8 v" t% M+ g1 t6 f' a  李广利与负责军事指挥的校尉李哆、军正赵始成商量,现在只有数千疲兵,连大宛的东部门户郁成城都攻克不下,何况是都城贵山城呢?看来这仗是没法打了,只有撤退这一条路。
& Q6 v- q6 f) N, g0 D# y) K4 i5 W  这一撤退,又是一次死亡行军,因为兵力不足,连小国现在也打不下来了,在没有食物供给的情况下,军队忍饥挨饿,只能在荒漠中捕猎一些动物为食,就这样在返回途中,一路遗弃汉军士兵的尸体无数。9 d$ n% V( n- B& c$ ~
  李广利率残兵好不容易回到中国境内。从中国出发时有数万人马,回来时只剩下数百人。* q7 V" @( {, w
  
/ T$ }& J* C/ w/ S. C4 y  李广利残兵驻扎玉门关外,派人快马驰京,为这次军事行动失利辩解,将失利归因于饥饿与兵力不足,请求班师回京。2 z- a' B# A+ w1 Y( k2 m
  武帝刘彻简直气疯了,派出使节到达玉门关,传谕李广利:“如有一人胆敢入玉门关,杀无赦!”李广利心中大恐,便逗留在边境线上,未敢入玉门关。
3 d# I2 J4 _5 Y  k" k  刘彻失望到了极点,真没想到这个外戚如此不顶用!* K4 ]( M) j4 ^5 n9 ^0 H) t: V
  就在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硝烟再起,赵破奴与二万名汉军被八万匈奴骑兵围困,赵破奴被俘,二万汉军集体投降。这场战事的细节,将在后文详述。
) B. g" t& m- r" Z2 E  命运的天平开始逆转了。汉帝国的军事优势荡然无存!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6)# B; ^9 k7 \! i! N% v  m2 s* Q
  # ~- u5 p/ v% {4 m: h
  北方战事重起,汉帝国最有才华的将领赵破奴全军覆没,使得远征大宛一事变得扑朔迷离。2 i. Z0 W9 t, f3 ~, Q
  朝中大臣们都力主放弃对大宛的远征,全力以赴对付劲敌匈奴。! g' F- v5 |6 D1 K* P" ]3 y' C
  但武帝刘彻决心把战争进行到底,他对群臣说:“如果连一个小小的大宛也制服不了,那么西域的国家谁会瞧得起堂堂帝国呢?以后汉使出使西域,还不是要受到这些国家的虐待,不仅汗血马等不到,恐怕连乌孙这些国家都要远离我们了。”
  z1 l; v9 l  A. y9 [  于是征发各郡国的囚犯、恶少年(地痞流氓阿飞),增调部分边关骑兵,共计六万多人,还不包括一些自愿参加远征的热血青年。在战争物资方面,共调集十万头牛、三万匹马、一万多匹驴和骆驼,并且补充大量的兵器和强弩以及粮秣。" Y2 t* M) y0 K8 G3 B
  刘彻觉得还不够,又发天下七科谪戍,做为运输粮草的队伍。什么叫七科呢?就是七种没有社会地位的贱人,包括:吏有罪(犯了法的小吏)、亡命(流浪汉)、赘婿(男人入赘妻家)、贾人(做小买卖的零售商人)、原有市籍者(曾经被列入市籍的,市籍就是小买卖商人向官府登记注册,载入官方档案中)、父母辈有市籍者;祖父母辈有市籍者。
% I! u4 F! J" B2 l( f7 h4 C  西征兵团中还包括一支特殊的部队。据出使大宛的使者的报告,大宛国的都城贵山城没有水井,所用水都是靠城外的河流供给,所以刘彻派遣一支水利工程队,准备在贵山城外,将河流改道,切断贵山城的水源供应,困死贵山城的守军。( Z4 V: ~# R  N/ r5 M* r, A& d
  这样,西征兵团的总人数,已经在十万人以上。因为此时汉匈战争再起,为了防止匈奴军队突袭河西走廊,切断汉军的退路,十八万汉军正规军进驻河西走廊重镇酒泉、张掖的北部。0 k8 X. h; u8 y( o8 q
  这是继漠北之战后,又一次全国战争总动员。
  ]: V* q! z8 J& s. k6 ]9 N1 P6 b  & I7 O: n) R% e" O) X6 s; w! B
  武帝刘彻仍然幻想李广利可以赢得一场辉煌的胜利。
4 @1 u/ g; v- c2 a6 w7 L/ C  太初三年(前102年),第二次西征大宛的战争开始了。2 C0 @" F" t2 L$ I0 O4 e
  这支庞大的军队再度进入西域,这一次,西域各国大为震动!强大的汉帝国必诛大宛的决心,令西域小国们深感不可触犯这头大象,否则结局不堪设想。车师、危须、焉耆、尉犁、乌垒等国家全部不敢再作抵抗,打开城门,向汉军提供粮食与住处。
- P, f6 |1 f( t. g  一路行进,只有轮台国闭城拒绝汉军。李广利大怒,下令攻打轮台,这些由地痞流氓为主力组成的大军,战斗力真是不怎么样,小小的轮台城,居然久攻不下。李广利下达死命令,大军必须要攻破轮台,要是连轮台都打不下来,怎么打大宛?0 `: o7 N# z, `
  付出惨重的伤亡后,轮台终于被汉军攻陷。
' S/ n; B/ R* {' _. {  李广利下令屠城。这个业余将军,打仗十分的业余,杀人却非常的专业,你想想,汉军这支部队都是什么些人,地痞流氓无赖,杀起人来,砍瓜切菜一样,不多时,轮台城内血流成河,男女老幼,纷纷倒在血泊之中,真是人间地狱!
0 I* V4 H! X) m, g, p5 c  ]& ?  这是什么样的军队?李广利这样狗屁不如的将军,简直是中国军人的耻辱啊。3 C. @, S; N" b# O6 m
  
3 V# B- b  i  P, k. Q1 R" S  Z3 Q, A  轮台大屠杀的消息一传出,西域各国无不震动。轮台以西的诸国,没有敢于与汉军对抗的,李广利的兵团顺利抵达大宛。' [* W8 C0 d" s1 \3 j* g) k% ]
  大宛西部重镇郁成城紧闭城门,汉军留下一部分兵力监视郁成城,其他部队绕过郁成城,直扑大宛都城贵山城,先头部队三万人率先抵达贵山城外。
& H  T0 @" S& K1 K* v  大宛国王想趁汉军部队还未集结完毕,先发起攻击,于是率领大宛军队,出城迎战。可是汉军虽然多是业余水平,但是强箭劲弩厉害得很,几阵箭雨之后,大宛兵伤亡惨重,只好退回贵山城中固守。$ d- l9 _1 j/ g+ E) Y  K
  此时李广利的大军赶到,派出水利工程队,从上流切断流向贵山城的河流,迫使河流改道,企图截断贵山城的水源,将贵山城中的大宛军民困死。
- |; y+ q; @( i8 @6 }  自从李广利第一次西征大宛之后,大宛国深恐汉帝国继续报复,于是在贵山城中储存了大量的粮秣,足够贵山城军民用上一年以上,并且加固了贵山城的防御工事。但是没有想到汉军居然把水利工程队也派过来,截断水源,没有水源,贵山城是无法守住的。
( S, q4 u- X4 t  S( P1 w  在贵山城中,有一些中国战俘,是在第一次西征中被俘虏的,这些战俘中有些人懂得凿井,大宛国地处费尔干纳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于是这些战俘就开始凿井,渐渐地贵山城中的用水可以自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77)
" j9 ^- t$ C: x  2 r* L4 E; w0 L0 x3 C' S4 M
  断绝贵山城水源的计划破产,李广利只好采用强攻的手段。: l& @, \! j# I* G8 R
  出人意料的是,大宛的军事力量并未如原先所预料的那么弱小,贵山城的守军拼命地抵抗。汉军这次西征,配置的武器相当充足,应该也有不少的攻城器械,但仍然进展很慢。围城之战进行了四十天,汉军终于打开一个缺口,占领了贵山城的外城,生擒大宛勇将煎靡。
5 q4 G8 h* B9 B. a  大宛的贵族们开始惊慌失措了,大家商量说:“这事都怪国王毋寡,把汗血马藏起来,又下令杀害汉使节团,才招致大汉的报复。现在看来,咱们把国王杀了,献上人头,交出汗血马,这样做大概汉军就会解围而去。如果到时汉军还要继续强攻,咱们再力战而死,也还来得及。”' o/ U  Z" d( X7 Q6 e
  贵族们背着国王达成了一致的意见。6 s3 q# o: L' C$ i
  此时大宛王因为外城失守,退入内城中,正准备凭借内城坚固的城墙死守,没想到后院起火,贵族们带着亲兵杀了进来,指着大宛王说:“要不是你杀了汉使团,大宛国怎么会有今天之灾呢?今日借你的人头一用,好与汉军和谈。”说罢,不等回话,几把利刀就在大宛王身上戳了几个窟窿,大宛王当然气绝身亡。
' M. A" y9 h* h7 g% ~7 u1 U+ _7 M  ( _' J5 G0 h+ a- ~" Q# W
  大宛贵族们派出代表去见李广利,带上大宛王的人头,对李广利说:“截杀汉使的命令,乃是大宛王下达的,现在我们已经把大宛王的人头献上。贵军如果不再进攻的话,我们就交出汗血马,任由你们挑选,并为贵军提供粮食。如果你们决意要再战的话,我们将杀死所有的汗血马,而且我们已经向盟国康居国请求援助,康居的援军很快就会到来,到时内外交攻,结局尚未可知呢。”
, E6 E& u* L0 f# R, s$ N5 S  此时汉军已经侦察到康居国的军队已经出动,到了大宛国边境地区。康居军队见汉军人数众多,武器精良,心中思忖不是对手,所以按兵不动,静观事态的发展。
. {; _9 J3 w0 O' a) }  李广利一想:攻破外城就花了四十天的时间,要攻破贵山城内城也不是容易的事,搞不好打得精疲力竭时,康居国军队在背后插上一恨,就可要吃大亏。再说,首恶元凶大宛王已经被诛杀,而且大宛贵族们都答应要献上汗血马,这出征的任务也就算是圆满完成了。于是同意与大宛国媾和。- ?5 Q( B7 y( u4 p- V) u
  大宛国将所有的汗血马拉来让汉军挑选,总计挑选了数十匹上等的良马,中等马匹以及母马共计三千多匹,以做为繁衍所用。同时立了一个亲汉派的贵族昧蔡为大宛国新的国王。8 Q6 o7 b' x* t' h* K- m# o
  
6 A4 Q. A1 k  H  还有一位战争元凶尚未抓获,这就是大宛东部重镇郁成城的统治者郁成王,郁成王是杀害大汉使团的直接元凶。, |. [2 l; ]6 Z7 o# J$ k
  汉军绕过郁成城直接兵临贵山城下,只留下校尉王申生率领千余人的小部队监视郁成城。郁成王见汉军的兵力很少,心中大喜,就率领三千人的军队发动袭击,结果这支千余人的汉军小部队除几个人逃脱之外,全军覆没。3 i$ }- Y6 c3 X) Y. ~% S
  李广利大怒,派上官桀率军队回攻郁成城。郁成城的防御工事远不及贵山城,守军又少,被汉军打得大败,郁成王落荒而逃,一直逃入康居国。上官桀紧追不舍,一直追击到了大宛国与康居国的边境。
* y, j. N% \/ K' q5 D* W  此时大宛已经战败,康居国王悄悄地把准备援助大宛的军队撤了回来,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出兵大宛,否则自己岂不是第二个大宛王吗?可是郁成王却逃到康居国来了,怎么办?要是不交出郁成王,难保汉军不会杀进康居。“他娘的,”康居国王跳了起来:“大宛人自己都把国王给杀了,我何必为了一个郁成王来得罪大汉呢?”9 U& |. g4 q6 H, v! ~% ^% T
  郁成王还幻想在康居国的帮助下杀回大宛,没想到却被绑赴上官桀处。上官桀派了四名骑兵将郁成王押解到李广利的司令部,这四名骑兵边押送边商议:“这个郁成王是杀害咱们汉使的元凶,所有人对他都恨之入骨,这么押解他回去,真是太便宜他了,不如一刀咔嚓算了。”
- T: P" y. z6 O9 x' {: I% K' O+ e8 q  大家都觉得好,于是其中一名骑士把刀一亮,往郁成王脑袋就是一刀,拎着首级去复命了。; z& g4 |! D- p
  ( Z6 ^5 w% G' v0 C
  李广利大军凯旋而还。
- _6 X( m, L, ?2 y  然而,从玉门关到大宛,又从大宛回到玉门关,沿途是汉军士兵累累的尸骨。这条漫长的道路,乃是通往死亡之路。
% z; R" v. Q4 x: `% I1 [  第一次西征出玉门关时是数万人,回到玉门关仅剩下数百人。* E" t' F  _  W
  第二次西征出玉门关时约有十万人(征发的各类战斗人员六万多人,还有自愿参加的热血青年,还是征发天下“七科”作为运输队伍,这支运输队伍估计不下数万人),回到玉门关仅剩下一万多人。
% R' i9 @& z) }  如果说第一次行军是因为饥渴、疲劳以及恶劣的环境所致的重大伤亡,那么第二次西征则是人为因素占主要。《汉书》记:“后行,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贰师将军李广利,身为主帅,纵容手下将吏虐待士兵,就因为这些士兵是来自社会最底层,致使数万名士兵在不缺粮食的情况下,抛尸在荒郊野岭,使得这次行军,成了一次名符其实的死亡行军。
! w7 a0 O- W. o# p, L  - ]" Y' m' V, q: ?2 z6 t
  十万汉军尸骨铺就了李广利的绵绣前途。李广利受封“海西侯”。1 Y  q2 A  k! f: G9 \8 w# h4 b# p
  从赵破奴破楼兰、车师到李广利二征大宛。汉帝国终于将势力楔入西域,并在西域的轮台、渠犁两地驻有屯垦部队,各数百人,置校尉领护,作为出使西域的汉使者的基地,此后的西域历史,开始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阶段,英雄的传奇,一次次上演在这片干旱荒凉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3 08:44 , Processed in 0.0234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