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虽远必诛:大汉帝国的扩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16 07: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58)* Q5 b% D! H  I" p6 t
  
1 `$ G) c6 R( B, Z  在这里有两则背景。第一是府库空虚的背景。在此之前,从公元107年始(正好是罢西域都护这年)至118年,这十二年的时间,帝国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大规模的羌乱,这次平羌战争的耗费是天文数字,政府的战争支出竟然高达二百四十亿。所以班勇说国库不充实,指此。第二是是东汉兵制的背景。东汉地方武装力量极为薄弱,使得后备兵源非常少,临时征募的部队没有严格的军事训练,协同作战能力很差。这就是班勇说的缺乏后续兵力的原因。9 e  s; m# @5 k) c
  ( a' _& Q2 D8 g& }- C% x0 g0 ?
  班勇也反对朝中大臣提出的“放弃西域”的观点,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永元年间,政府在敦煌设有西域副校尉,驻军三百人,后来撤销了,现在应当要恢复。另派遣西域长史率五百名士兵,驻屯在鄯善,向西可以控制焉耆、龟兹的交通,向南可以给鄯善、于阗这些南道国家壮胆,向北可以抵抗匈奴,向东临近敦煌。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 y( ]; L$ x5 g4 I, x  公卿大夫只知纸上谈兵,具体的军事措施似懂非懂,于是尚书问道:“现在设西域副校尉,有何好处?置西域长史驻屯鄯善,有何利害之处?”
! h( L) x' s4 ^3 c1 u$ h5 E* l; v  班勇回答道:“设西域副校尉与长史,目的在于管理西域胡人,并且制止汉官吏对其侵扰,以往的历史表明,这种政策使外夷归心,匈奴畏惧。现在鄯善国王尤还,他的祖母是汉人,他是汉人的外孙,如果匈奴人得势的话,尤还必死无疑。西域胡人虽然是蛮夷,但趋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我们能出兵屯守鄯善,则足以招附其心,这就是我说的好处。”
/ Y# W! g6 c! w# u7 S/ ]2 h  然而班勇的主张所面对的阻力是极为巨大,长乐卫尉谭显、廷尉綦毋参、司隶校尉崔据联合攻击班勇,诘难道:“朝廷之所以放弃西域,乃是因为西域对我没什么用处,徒费朝廷的银两罢了。现在车师国已经归附匈奴人了,鄯善国也靠不住,一旦叛变,请问阁下能确保北匈奴不威胁中国的边塞么?”6 d: W, Y+ }# X8 g3 f- u5 B
  谭显等人这一诘难极其厉害,要逼班勇表态,如果班勇回答“不能保证”,那么出屯西域就变得没有意义,如果班勇回答“能保证”,那么就把出兵的风险全部由班勇一人承担。谭显等人洋洋得意,以为如此一来,班勇必定哑口无言。3 @! j( B! _% u( B
  ) U# h. U- B# M$ B
  然而班勇是何许人也,岂能被谭显等人的小花招蒙骗过关,班勇从小追随父亲班超左右,他也从父亲那儿学到点本事,包括外交手腕与口才。6 R5 T2 }7 p, n. ?% Z& c6 V2 F2 p/ g0 f
  班勇微微一笑,对谭显等人说:“中国设立州牧,是为了禁止郡县奸人盗贼。如果州牧能够保证所辖郡县永远没有盗贼违法乱纪,那么我也敢以受腰斩的处分来保证北匈奴不会威胁中国的边塞。”意思很明白,我们只需要做该做的事情,国家的安危,不是一个人能保证的。复通西域并不能保证匈奴人继续骚扰中国,但是放弃西域,更不能保证了。8 k, \. a3 ?- y1 {
  班勇继续分析道:“只要再通西域,那么北匈奴的势力必定被削弱,祸患肯定要轻微得多。这种结果,总比让匈奴人得到西域这块后院仓库要好得多吧。置校尉、长史是为了抚定西域、招怀诸国,不然的话,西域诸国将因为绝望而投靠匈奴,如此一来,缘边郡县必定受匈奴之患,到时河西边境的城门,恐怕又要白天关闭了(公元65年时,因为匈奴昌獗,汉边境城门只得白天关闭,不得通行)。现在如果不伸张汉家的威德,而仅仅拘泥于屯戍边关的费用问题,使北匈奴的气焰更加嚣张,这岂是保护边疆的长久之计?”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16: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59)
. q/ ?( p/ H2 p0 R# N% n+ j  
# Z' K3 M9 Y' C/ ]2 c  但是反对派们还不死心,继续刁难,这次出马的是太尉属毛轸,他向班勇挑战:“如果置立校尉,那么西域诸国肯定会骆驿不绝地派遣使者前来,向我大汉帝国狮子大开口,求索无度。要是给他们援助呢,现在国库空虚,肯定无法拔款;要是不给他们援助呢,他们又要失望怨恨。一旦这些国家受到匈奴的威胁,必定还要向中国求援,那么就更不划算了。”  T+ `" B6 ^8 y7 Q4 v8 w) S  J
  班勇实在对得起父亲班超给他起的名“勇”字,面对反对派轮番的诘难,他仍然以高超的口才,游刃有余地对付,只听得他成竹在胸,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假如把西域送给北匈奴,使匈奴人能够感激大汉的恩德,不再侵略边疆也就罢了。否则匈奴人得到了西域诸国的庞大的税赋,还有诸国的众多的兵马,如虎添翼,寇略边关,这岂不是既送给仇敌银子,又暴增其势力么?这样做,我认为实在不值得。设置校尉,可以宣威布德,维系诸国归附大汉的信念,动摇北匈奴觊觎中原之心,也不需要耗费国家大量的财富。西域人并不会要求什么,他们就算派使者前来,顶多不过供应些饭菜罢了。如果政府放弃西域,诸国必定归附北匈奴,到时与北匈奴共同发兵入侵并州与凉州,那么中国所要花费的军费开支,何止千亿之多。”
4 w5 C9 g9 N, C- w. x! \9 l9 G  
( g+ Z' [4 A( P/ N# Q( }  班勇以一敌众,口若悬河,力压群臣,博得邓太后的暗暗喝彩,而且他辩论中所说的十分有道理,即便是反对都也很难把他驳倒。朝廷公卿经讨论,由邓太后拍板,决定设置西域副校尉,下辖三百人,驻屯在敦煌。
$ ^  v3 y4 {' d, I+ u  但是朝廷显然把班勇建议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漏掉了,班勇的意见,除西域副校尉之外,还应该派遗西域长史率五百人驻守在鄯善国以东地区,以控制南北二道。这与其说是疏忽,不如说是朝廷对“弃西域”派的妥协。8 _  `  G3 z9 X& O' A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西域副校尉形同虚设。连国门都没出的西域副校尉,究竟可以威慑住谁呢?这种毫无意义的威慑力,并不能制止北匈奴联合车师国的力量入寇边关,结果是河西走廊一带多次遭到入侵,百姓深受其害。7 C7 b8 {( a/ ]
  
( f: C1 |" y2 i9 z. e- m" F# X  永宁二年(建光元年,121年),班勇的支持者,执政达十五年之久的邓太后病逝。在这种政权交接的时候,免不了又是一番刀光血影,血肉横飞。充当了十四年傀儡皇帝的汉安帝岂会错失夺回大权的良机,于是乎邓氏家族成为他通往无限权力路上的最大障碍,失去太后屏护的邓氏家族没有能力来对抗皇帝,最终邓骘父子及其弟侄七人全部被迫自杀,最刺的眼中钉被汉安帝轻轻地拔去。
) @# T4 S; R9 i7 G/ A8 P' e  安帝延光二年(123年),北匈奴又一次发兵攻打河西走廊。
) ~# i/ g: g. N2 d9 }  放弃西域、关闭玉门关的论调重新抬头,持这一观点的公卿大夫认为只要隔绝西域,便可以永绝外患,这种观点似乎是睁眼说瞎话。从京师外调到敦煌担任太守的张珰上书朝廷,说道:
" Z. d8 U) t; ?4 S  “臣以前在京师时,也曾一度认为应当要放弃西域,现在据守边关,才知道放弃西域则河西四郡不能独存,故而谨向朝廷献上三策:北匈奴的呼衍王经常展转于蒲类海与秦海之间控制西域,钞寇中国,现在以酒泉属国吏士二千人屯集在昆仑塞,先发制人,攻击呼衍王,然后发鄯善兵五千人威胁车师后国,这是上策;如果不能发兵,则置军司马率将士五百人,由河西四郡提供粮食补给,出西域,屯柳中城,这是中策;如果这也做不到,就放弃交河城(车师前国的都城),将鄯善等国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塞内,这是下策。”
9 X9 ?* z6 [8 L6 X  
' H; U! c6 e6 G! }( v2 E  朝廷将张珰的意见交由群臣讨论,尚书仆射陈忠把班勇的话重新演绎了一番:' K- l# F8 ~1 _8 n) t" e
  “现在北匈奴已经击破车师,下一个目标必定是鄯善,如果汉府政弃而不救,那么西域诸国必定要服从于匈奴了。如若这样,北匈奴的财力必定大增,势力越大,而且南连羌人区,如果与之联手,那么河西四郡的局势就岌岌可危了。河西四郡如果危急,朝廷不能不救援,如此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要百倍于今日。现在反对者只认为西域绝远,要安抚之则费用太大,则看不到当年汉武帝经营西域时的苦心与艰难。如今敦煌已经感觉到危机,所以远道上书告急,如不出兵相助,内则不能慰劳官吏百姓,外则示弱于蛮夷,使国事日蹙,国土日减,这不是好的打算。臣以为应当要在敦煌设校尉,增派士兵屯驻于河西四郡,以安抚西域诸国。”
6 [  G7 H% C3 p8 X6 d3 w& d$ T5 B/ i* W2 W  你想想,汉安帝当了那么多年的木头皇帝,好不容易有机会咸鱼翻身,也颇想有一番作为,最后拍板决定,派遣屯驻西域的部队。谁是最佳人选?那还用说吗?当然是班勇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2: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0)
( J( w$ S) B! ~2 X- {  
7 h' d* k  U9 B* J  三、虎父无犬子
- r& F& r2 G  n6 Q3 C" I8 i  
+ e* l1 t5 R  u* s$ X& k  班勇被任命为西域长史,率五百人进驻西域柳中城。1 R) ^3 ?; z, `
  这对班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班勇有其他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他是班超的儿子,班超在西域经营三十年之久,西域诸国对班超敬若神明;其次,班勇身上有一半西域人的血统,这无疑会获得西域人的好感与信任;再者,班勇自小出生在西域,对西域十分熟悉与了解,而且长期追随在班超的左右,也使他学习到父亲处理西域事务的方法与手段,他性格坚忍顽强,有乃父之风。
! S2 D$ j3 f* f0 A  数年前索班的一千多人的驻伊吾的屯垦军团便在北匈奴的打击下全军覆没了,班勇的五百人显然是太少了。但是班勇不觉得少了,当年父亲班超初使西域时,只有三十六个人,不也建下了不世的勋业吗?
- ~. q) k6 ]% Z, Z* X  啊,西域,久违的西域!对于这片自己出生、成生的土地,留下太多的回忆,让班勇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0 H, D) p2 o7 S4 w
  " k: i) E7 M6 O" l' e/ z$ V
  北匈奴势力重新介入西域,使西域各国不由得怀念起班超的时代。
" r" ^/ O' f& ~  北匈奴人残酷地压榨西域诸国,诸国苦不堪言。班勇必须要充分利用西域与匈奴人之间的矛盾。他到西域之后,首先亲自抵鄯善国,说服鄯善国王重新归附汉室。然后又遣使入龟兹,但是龟兹王白英畏惧北匈奴,心中犹豫不决,班勇晓以大义,施于恩信,龟兹王白英终于宣布脱离北匈奴,率喽啰国姑墨、温宿向班勇投降。白英自缚前往见班勇,负荆请罪,班勇亲自为白英解缚,招降龟兹乃是重新打通西域最关键的一步,因为龟兹是西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 c  l: F0 k' C0 F7 Y  南道的疏勒、于阗等国家,距离北匈奴遥远,匈奴对其控制力比较弱,而这几个国家又是当年班超苦心经营之地,疏勒还是班勇的母国,所以也纷纷归附班勇。
5 K8 m  N/ R# n8 I: v9 y  此时北匈奴的军队驻扎在车师前后国,车师国在西域地理中的重要位置是我们反复提及的,从西汉到东汉,汉匈两国围绕车师进行了十余次的争夺,要控制西域,车师是必争之地。除了车师前后国之外,在附近的四个小国:卑陆、蒲类、东且弥、移支也在北匈奴人的控制之下,所以班勇要复通西域,车师之地必定是主战场。
1 h* \3 r& w" F! C  P  
$ m% W( u, x* ^0 z$ {' t  在与北匈奴争夺车师之地,仅仅凭借微不足道的五百名屯田官兵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倚借西域诸国的军事力量。, n3 _5 k" `  T. T9 ^9 W- g
  班勇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下一个目标就是攻取车师。1 W/ o4 y5 W5 d
  首先是位于天山南侧的车师前国。车师前国驻有北匈奴的军队,主力是伊蠡王的兵团。班勇组建一支由鄯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的联军一万多人,开赴前线。西域诸国部队的战斗力其实并不弱,只是长期被匈奴人所压制,对匈奴人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只要有象班超、班勇这样的名将指挥,其实挫败匈奴人并非难事。
; z1 s7 |) T* \0 k, H- z; i  伊蠡王得知班勇率西域兵团前来,便率匈奴与车师国军队在伊和谷一带构建防线。班勇率军抵达伊和谷,与匈奴军狭路相逢。班勇率军奋勇出击,势不可挡,伊蠡王的匈奴兵团损失惨重,急忙撤出战出,让车师前国的军队断后。结果车师前国的五千名士兵放下武器,向班勇投降。这样班勇控制西域战略要地车师前国。
, k3 n( z: h( \' G  k9 [8 f1 ]  下一个目标,当然是车师后国了。4 V+ z6 ?" Y2 [1 @7 ]- o
  4 o' x8 [6 z% w2 O+ Z# Y9 j
  延光四年(125年)的秋天,经过一年的准备,班勇准备越过天山山脉,进攻车师后国。因为车师后国不仅路途远,而且有天山作为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为了确保攻克车师后国,班勇向朝廷请求征调六千名骑兵。从敦煌、张掖、酒泉所调来的六千骑兵已经到位,联合鄯善、疏勒、车师前国的军队,开始向车师后国发动进攻。, N1 ~  p5 B1 ~. p. b
  这次进军十分顺利,越过天山之后,班勇指挥联军进入车师后国,因为有六千名汉军骑兵的支援,战斗力远非车师后军所能比。车师后王军就以及北匈奴持节使率军迎战班勇,结果被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被杀死及俘虏的人数超过八千人。好汉不吃眼前亏,车师后王军就投降,北匈奴的持节使成为阶下囚。
& C' F4 I2 {0 W* l; k2 N  班勇将被俘的北匈奴持节使带到伊吾,索班与一千余名汉军士兵的阵亡处(120年),杀持节使以祭奠汉军阵亡官兵,传首京师。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14: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1)
, p: _$ _+ A+ u" _" U  
5 @1 [( J8 g& ]7 Q  次年(126年),班勇废车师后国军就,改立加特奴为车师后国王。同时派遗领将前往东且弥国,杀死不肯归附汉室的国王,另立亲汉派的国王。其余仍然归附的数个国家,如卑陆、蒲类、移支等国,大惊失色,全部向班勇投降。" _3 k- l2 b/ g: b% t% d8 q
  此时西域五十余国中,只有焉耆国不肯归降。& _# G* d3 q) s; a$ h
  班勇决心扫除北匈奴的势力。北匈奴人原先与车师前、后国为跳板,驻军于此,欲掌控西域事务,然后班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迫降了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使得北匈奴人没有立足之地,只得向北退却。班勇集结了一支由诸国军队构成的数万人的大军,对西域北部的北匈奴发动进攻,这是自金微山之战后,对北匈奴发动的最强大的一次进攻。3 u% V/ h, n- j
  班勇正面的敌人是北匈奴呼衍王所率领的二万多人的骑兵,北匈奴正是凭借这支骑兵号令西域,看来自从北匈奴在金微山之役逃遁之后,经过卧薪尝胆之后,又有一番起色。只是班勇彻底断绝了北匈奴重新崛起的机会。班勇指挥多国联军奋勇作战,大破北匈奴,呼衍王只身逃跑,他的部下两万多人,向班勇投降。
8 I- M- S8 v( A$ o2 i; E0 L- r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 E' E7 u- D0 r( b  
# G: }$ n. |/ K! m; c1 p3 R  在战斗中,联军俘虏了北匈奴单于的从兄,班勇把他交给了车师后国王加特奴,让加特奴亲手将其杀死。这样一来,让加特奴与匈奴单于之间产生矛盾,以防日后车师后国又一次倒向匈奴一方。
( \+ U5 m- v3 i# Y  果然,北匈奴单于闻讯后勃然大怒,亲自率领一万多名骑兵对车师后国发动猛攻。车师后国焉是匈奴人的对手,战况吃紧,抵挡不住,但是车师后王也不敢投降,派人紧急向班勇求援。班勇派假司马曹俊率援军入车师后国,在金且谷一带与北匈奴单于交战,结果北匈奴再遭败绩,看来北匈奴真是雄风不再了。6 L: @+ V# x9 m$ e' W1 W: q2 c8 ?+ m
  北单于终于败退,曹俊率军追击,斩杀匈奴的贵族骨都侯。匈奴在车师一带混不下去了,撤到了枯梧河一带,匈奴夺回西域的幻想终于在班勇的打击之下完全破灭了。( P# j) x6 b. T
  班勇此番出击匈奴意义非凡,如果东汉政府放弃西域,那么很可能给匈奴人的再度崛起提供一个良机,如此匈奴有可能再度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患,但是经班勇的打击之后,匈奴人彻底地绝望了。3 D3 J) |: Y6 |5 Z& T3 L) r' f5 B
  / z% L. e$ i& f# c. R$ Z$ |! g9 Q
  匈奴人走了,西域五十余国,只剩下焉耆国还负隅顽抗。焉耆国是西域各国中,最不愿意归附汉帝国的国家,在班超经营西域时,焉耆国也是晚后投降的国家。
0 q+ Q6 g; b: ]/ Z1 j- i* a  此时的焉耆王元孟乃是当年班超所立的国王,已经在位三十余年,但却拒绝归附,究其原因,大约是因为班超之后,任尚担任西域都护期间,焉耆国参予了反对西域都护的战争,当年焉耆就是因为曾攻杀西域都护陈睦,最后国王被班超所诱杀,元孟可能担心投降后与前任国王的下场相同,所以拒绝归附。3 ~+ E: h  @6 x' G% ~" \7 o
  顺帝永建二年(127年),班勇上书朝廷,请求发动对焉耆国的战争。
# L  ]  d- X9 ?' [( W8 V  朝廷批准了班勇的军事计划,并且派敦煌太守张朗率领敦煌、张掖、酒泉、武威四郡的部队三千余人,入西域协助班勇。班勇则率西域诸国联军共计四万多人,与张朗兵分两路,约定好发动进攻的日期,准备南北夹击焉耆。9 A% W- y; k" l- x8 a, z9 B( {  L3 v
  张朗从敦煌出发前,不知因何原因犯了法,所以他急着在战场上有所表示,以期戴罪立功,因此在没有照会班勇的情况下,张朗提前发动进攻。张朗的冒险计划侥幸获得成功,进入焉耆国之后,焉耆守军在爵离关一带设防,张朗在三千名大军勇破焉耆军,斩杀二千余人。此时焉耆国王元孟得知班勇正率四万大军杀奔过来,心里对坚守到底没有把握,于是派人前往张朗处,请求投降。; \- {2 O) z* a) r. n
  张朗接受焉耆国王的投降,因此班勇尚未到达,战争便已经结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2)
5 K: J5 h- F8 |  T" ]  
* U0 i7 {6 M( y2 k9 [4 J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思议的事情。3 I6 I3 ^) C3 u% o
  班勇竟然被指控为没有如期发动进攻,被调回首都洛阳,关进监狱,最后被解除西域长史之职。分明是张朗将进攻焉耆的时间提前,并非班勇之过,怎么朝廷会将此不白之冤强扣在班勇头上呢?
- g+ a+ [# {$ G. l/ I  班勇所蒙受不白之冤,很可能是因为班家与皇家之间的过节所致。, m5 r7 j4 |3 Z7 |/ J
  我们把班勇蒙冤与三年后发生的一件事联系起来。三年后(130年),班超的孙子、班勇的侄子班始(班雄之子)杀死其妻阴城公主(汉顺帝的姑妈,清河王刘庆的女儿),结果被判处死刑,班始被腰斩,其兄弟姐妹全部被斩首。这个悲剧源于班始的不幸的婚姻,班始与阴城公主成亲之后,不想阴城公主凭借自己公主身份,为所欲为,生活极为放纵,拥有众多的情人,甚至还不在乎班始的愤怒,把情人带到家中,硬给丈夫戴上绿帽子,严重伤害班始的自尊心,最后班始悲愤之下,手刃阴城公主,惨遭灭门之祸。
4 p1 G* |1 F2 J: M0 L' l" C  虽然班始杀死阴城公主是三年后的事情,但是可以肯定这对夫妻的关系一直是很不好,班氏家族在东汉时期也是一大望族,人才辈出,阴城公主势必利用其权力,打击班家势力。所以班勇无故蒙冤,是否与阴城公主背地里的陷害有关呢?史料不详,这只能是个谜了。
. O, |; l  C/ P% k* ^6 G  " v: P% G. @( q/ ?2 J: O
  从123年屯兵柳中,到127年焉耆国投降,班勇仅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便把一度放弃的西域重新纳入汉帝国的势力范围。虎父无犬子,在父亲班超伟大事业的感召下,班勇再续写传奇,他的重要贡献在于挫败了北匈奴在西域东山再起的企图,使得这个中国的老对手丧失了反扑的机会,从而最后消失在中国的视野。
- k& |+ S) J- s" B8 W' g  班勇文武双全,他还留下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这就是载入《后汉书》中的《西域传》(有一小部分为范晔补充),这是东汉时代最详实地记录西域各国的历史及风俗人情的史料,亦是研究中外交通史之重要资料,足以见班勇史学之造诣。2 Q( V% y% {/ b
  可惜的是,班勇蒙冤被解职,遂使其西域的事业嘎然而止,使得东汉中晚期对西域的经略,始终未能达到班超时的全盛水平。
3 L% q6 e1 O+ n" h  j- o1 O0 m" y  $ m8 a: @" {8 l* D! K, U
  自从班勇复通西域之后,便遭到陷害,使得西域的事业嘎然而止,使得东汉中晚期对西域的经略,始终未能达到班超时的全盛水平。
5 P4 Q4 P& x% p0 V' j* @: l) I: ]  但是汉帝国在西域上也并非毫无作为。# R. t3 b" A3 A7 a& {
  131年(班勇解职后第四年),为了遏制北匈奴重新染指西域,朝廷决定在伊吾恢复屯垦兵团,长期驻扎在西域的东部部地区,同时也是对西域诸国的威摄。三年后(134年)这支屯垦兵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兵团司令会同车师后国国王加特奴,对北匈奴屯兵之地阊吾陆谷发动进攻,结果大破北匈奴军队,俘虏北单于的母后,这算得上是一个大胜利。6 i! B% e& h1 J8 I+ Z
  此时的北匈奴在班勇的打击之后,已经算不上一个强国了,但仍然不时出击一下,给西域以及汉帝国的西北构成一些威胁。最大的一次威胁是在151年,北匈奴的呼衍王率部进攻伊吾屯垦基地,当时伊吾的驻军指挥毛恺抵挡不住北匈奴军队的攻势,紧急向朝廷援助。朝迁命令敦煌太守率军增援,终于击退了北匈奴军。$ d6 l: f3 @, S* `$ z6 t2 F# G* n
  由于有北匈奴这个外患的存在,西域诸国倒乐得汉帝国的势力重返西域,以保护西域诸国免于北匈奴的暴政,所以在班勇通西域之后二十余年,西域诸国接受汉帝国的管理,关系比较融洽。! |7 ?6 S+ W4 T4 K/ I$ @: O
  然而东汉的势力仅能控制塔里木盆地南北两道,对于葱岭一带以及葱岭以西,便不在汉政府的掌控范围了。东汉与西域的关系时强时弱,一直维系到东汉的灭亡。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2: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3)
% G% n0 V8 l4 ~4 ~' Z  1 V% M# [) j' W8 z
  第十四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6 A/ e, T1 j0 A) ?0 C  
$ P2 d; W2 Z/ x, C5 w* f% L  一、北方的危机
/ K$ k! u) e# ?0 F6 v2 \  
* m; h7 q# F* \' q  北方的南匈奴、乌桓、鲜卑对汉帝国构成强大的威胁。南匈奴虽然基本隶属于汉帝国的管辖,但是叛乱之事时有发生。乌桓受汉政府的管辖力度稍弱,虽然汉设有护乌桓校尉,但乌桓是一个部落很多的民族,而对外与鲜卑时常有所联系(两者都是东胡的后裔),所以一旦南匈奴、鲜卑有所动静,乌桓的一些部落便会卷入其中。鲜卑自从占据北匈奴的故地之后,基本上形成与汉帝国对峙的局面,成为汉帝国北部安全的重要威胁。
" A* {1 X/ {9 p/ _5 S  自从143年句龙大人吾斯的叛乱结束后,南匈奴与汉和平了十二年,到了155年(桓帝永寿元年),南匈奴左奥鞬王台耆、且渠王伯德再度叛变。这两人在句龙大人吾斯叛乱时,就曾经起兵参加叛乱,后来又投降,不过贼心不死,终于又兴风作浪。叛军围攻美稷与安定,南匈奴一乱,居住于此的东羌部落马上纷起响应。
* Z. M0 \# Q7 o6 j7 l  北方的局势又一次严峻起来。% ~0 E6 {4 O$ W3 V
  
1 n1 d6 p& I$ C, {  此时安定胡人区(属国)的军事指挥官(属国都尉)是张奂,他只有二百名军士,当他听到南匈奴入寇安定的消息后,马上准备率军出战。他的部落一听:有没有搞错啊?南匈奴的叛军有七千人之多,张奂却要以二百人的小部队迎战,这不是送死吗?大家纷纷叩头,争先恐后要阻止张奂的军事行动。张奂不听,率军进屯在长城一带,切断南匈奴与东羌部落的联系,一边在当地募集义勇军,一边派派遣王卫前往羌人区,对东羌诸部落晓以利害,最后终于说服东羌诸首领,归降张奂。6 H" s: R% o2 V" t0 Y2 s
  张奂会同东羌的军队,共同向台耆的叛军发动反扑,一口气打了好几仗,南匈奴叛军节节败退。伯德一见大势不妙,慌忙率军向张奂投降。这场南匈奴的叛变,赖张奂的机智与勇敢,竟然在谈笑之间便令强虏灰飞烟灭。
$ @$ n( L& M; n# n1 D# T  张奂是东汉晚期与皇甫规、段颎齐名的三大名将之一,他能文能武,勇略过人。年轻时专攻《尚书》,后被举荐到朝廷,在对皇帝的问策中,他勇夺第一名,可见此人肚子里有点墨水。张奂是个个人修养很高的人,他平定南匈奴之叛后,东羌诸部落首领送给他八枚金耳环,二十匹战马,因为在张奂之前的八位属国都尉,都是贪得无厌之人,东羌人早熟悉汉官吏的这一套,很是无奈。但张奂说道:“就算马匹有羊那么多,也绝不牵入马厩,即令黄金象小米那么多,也绝不塞入自己的腰包。”把马匹与金耳环全部退还,张奂的高风亮节,令东羌人耳目一新,心悦诚服。( k2 u) I4 z7 k  c5 C( c/ a) ]
  7 i5 C  g3 b9 Q
  在塞外的鲜卑部落,在经过汉帝国的打击之后,十数年少有犯边,此时鲜卑部落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名为檀石槐。这是一位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他的父亲叫投鹿侯,曾经在南匈奴的军队中服役,三年后回来家乡后,发现他的妻子居然生了一个男孩,他很生气,认为这是一个野种,准备把孩子杀掉。他妻子编了一个谎言,说是有一天在路上走路时,听到有雷声,便抬头看看天空,正好从天上掉了一片冰雹下来,落入她的口中,她吞下之后便有了身孕了。
: E' m. W" E: L/ `  投鹿侯岂肯相信这种荒诞的谎言,把孩子丢弃于野外。但母亲还是悄悄地捡回来,交给自己的娘家抚养,并把孩子命名为檀石槐。檀石槐也许因为出身的原因,自小坚忍好强(私生子多如此,如卫青、霍去病),身强体壮,而且有胆有识。有一回,邻近部落一个首领还人抢走他家的牛羊,檀石槐得知后,单枪匹马勇闯到这个部落与他们打架,结果所向无敌,把被抢走的牛羊追讨回来,他的勇敢精神赢得了本部落人的尊敬,于是被推举为部落首领。此后,其部落开始强盛,后来他制定法律,置王庭,其他的部落纷纷归附于他,他成为草原来升起的明星。向南势力扩张于汉帝国边境,向北与丁零国对抗,向东击败夫余国,向西侵掠乌孙国,占尽匈奴故地,地盘东西一万四千里,南北七千余里,在面积上可以媲美于大汉帝国,他成为鲜卑历史上最杰出的英雄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6: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4)& g0 z8 `, K* E' A8 K
  
1 Y2 I6 J, ?+ U5 i% v, j/ N  156年(永寿二年),檀石槐牛刀小试,侵入汉帝国的云中郡。+ z: _7 E( Q8 L
  东汉政府任命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乃是东汉最著名的人物之一,鲜卑人对李膺并不陌生。在此前,李膺曾担任过护乌桓校尉,当时鲜卑人经常钞寇边关,每次李膺都冒着枪林箭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挫败鲜卑人的进犯。
, f7 N$ B: C$ o/ C  李膺坐镇北疆之后,鲜卑人认为这个骨头不好啃,转而进攻辽东。; V7 X3 L( k4 A: X/ t$ t
  不想鲜卑人的运气实在不好。
8 s6 L. O% R) w. \3 Q' R1 Y  在辽东,他们遇到了一个军事天才,这便是日后平定东羌的段颎。此时的段颎并还没有崭露出军事天才的一面,此时的他还只是辽东属国都尉,虽然段颎从小便精通射箭骑马,武艺高强,富有游侠精神,但他尚没有机会在战场上表现出他的天赋,鲜卑人的到来给了他一个机会。
! @# a8 X% @0 h+ a, C8 }  
  j2 u/ u. V' U  段颎得知鲜卑大军犯边的消息后,马上率领部属前往抗击,段颎从此时起便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军事思想,只要是打仗,就必须要重创敌军,要打歼灭战,而不仅仅是击溃对手。
" X1 l" e* u+ p% `) m  l. m  为了要全歼入寇的鲜卑军队,段颎实施了一个大胆的军事欺骗。当他在与鲜卑军队对峙时,他假意声称自己接到圣旨,征召他回到首都洛阳,他还特地让这个消息传到鲜卑人的耳中,便假装奉旨撤军。# M  u8 L) n, u$ W; E
  鲜卑人得知段颎撤军消息后,喜上眉头,率军前来追赶,不想正中了段颎的计谋,段颎在做出撤军的假象之后,当天晚上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返回来,布下重重埋伏。鲜卑人不知是计,进入到埋伏圈后,段颎一声令下,两边的伏兵四起,鲜卑人陷入重围,要么被杀,要么被俘,无一人漏网,入寇的鲜卑军队,竟然全军覆没。
- X: d, `3 H& q( y2 h- B# W  但是段颎却因为此役而遭殃,因为他诈称接到圣旨,被以“诈玺书”被判处重刑,后来考虑到他作战有功,改判两年徒刑。这个事情也是东汉不如西汉的一个明证,在西汉时代,冯奉世、陈汤均曾经矫诏(比段颎的“诈玺书”还严重)建下不朽的事功,不仅没有遭到处罚,反倒成为帝国的英雄,段颎的遭遇,只能说明强汉政府开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无可奈何花落去矣。
2 ~, K; y: G2 A1 ^& w9 a7 F; k4 I' A0 O  
, X0 e2 i! ^: @9 R& P3 J& @  一直蠢蠢欲动的南匈奴也意识到鲜卑的崛起,158年(桓帝永寿四年),南匈奴再掀起反叛的高潮。看来汉帝国在统御四夷政策上确实存在问题,这次南匈奴叛乱涉及到诸多的部落,这些部落首领与乌桓、鲜卑结盟,声势浩大,汉帝国的九个缘边郡均受到攻击。4 J. a4 Y3 m* h/ I$ U: k" t$ I5 ~
  朝廷任命陈龟为度辽将军,陈龟在赴任之前,上书皇帝,指出北方的祸乱不止,在于各州刺史及各郡太守大多玩忽职守,贪污腐化,而凉州、并州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应该要免除当地的各种税赋。陈龟请求撤换不称职的官吏,对职责非常重的使匈奴中郎将、乌桓校尉、护羌校尉的人选要极谨慎。
  t1 Y# P5 H. K8 O  汉桓帝基本上接受陈龟的意见,看来这个皇帝也不是一无是处,对州郡以及军队的高级官员进行大规模的整饬,免除凉、并二州百姓一年的税赋,并且任命曾经平定南匈奴叛乱的张奂为北中郎将(即“使匈奴中郎将”),与度辽将军陈龟共同负责平定南匈奴与乌桓的叛乱。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21: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远必诛-265)! _# M1 Y$ F$ A- T0 ?2 n4 O
  ' \6 s8 V, Z8 _9 O; u' x( ]2 t
  南匈奴叛军在首领休屠各的率领下,进攻度辽将军的驻地,放火烧了城门,城中的士兵们都非常恐惧。张奂神色自若,坐在军中帐营内,给他的弟子讲解经典,张奂的镇定使得军中的骚动很快平息下来。张奂深知南匈奴与乌桓之间的同盟并不稳固,于是他派人潜入乌桓营中,秘密会见乌桓首领,利以诱之,使得乌桓临阵倒戈。7 g1 o! G; ^' y
  南匈奴叛军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乌桓军队突然发难,发动袭击,休屠各被杀,南匈奴军大败。此时,张奂率军出城,与乌桓军队夹击南匈奴叛军,南匈奴叛军见首领被杀死,群龙无首,纷纷向张奂投降。; ^- t2 R1 _% v7 X" d# \0 _. |* z
  张奂两次平定南匈奴的叛变,其手法如出一辙,就是分化瓦解敌人的同盟阵营,并且以夷制夷。由于张奂的杰出表现,使得南匈奴的两次叛乱都如昙花一现,很快平息。+ M% n; T) s7 S+ m$ i6 n
  " M% k' G3 n8 z" B7 q" c' v4 A
  在平定南匈奴之乱后的第二年(159年),东汉朝廷发生政变,大将军梁冀被诛,汉桓帝深究梁冀的同党,张奂曾为梁冀的部下,故而被免职。四年后,在皇甫规的七次举荐之下,张奂再次被重用,先后担任武威太守与度辽将军。在担任度辽将军的数年内,张奂的威名传遍南匈奴、乌桓与鲜卑,蛮族们对张奂很是畏惧,因为张奂既有军事才干,又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的拥护,故而这几年乃是北方边疆最为安宁的日子。
( i* u( u5 M  F/ K# u  到了166年(延熹九年),由于张奂在边疆的杰出成就,朝廷升迁张奂为大司农,调回首都洛阳。可是张奂一离开,鲜卑人马上就乐了,他们觉得这下有机可乘了,于是又勾结南匈奴与乌桓的叛乱分子,入寇汉帝国的缘边九郡,同时又与东羌部落结盟,共同攻掠武威、张掖。6 Z0 m" B) B* J/ k4 T+ ]( f) w
  这么一来,朝廷猛然意识到张奂对北疆安全的重要意义,急忙令张奂兼任护匈奴中郎将,同时以九卿的身份,督导幽州、并州、凉州的军事以及度辽将军、乌桓校尉的管辖部队,实际上成为汉帝国北部及西北部的最高军事长官。- N+ d) F" L- O1 g& j
  张奂的威名胜过一支百战之师,南匈奴及乌桓叛军听说张奂又回来了,吓得心惊肉跳,各部落首领纷纷碰头,互相劝说向张奂投降,前后归降的人数达二十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张奂是厉害到何等的地步。鲜卑人得知南匈奴、乌桓投降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便引军出塞去了。$ E; u; [$ W: a1 V9 V3 _6 K$ y- T' V
  , `% U7 o' I$ \0 P; ]8 ^" [; G
  张奂确实是东汉晚期最杰出的将领,然而在浑浊不堪的政局之下,他并不能置身于政治漩涡之外,168年的宫廷政变,使得张奂犯下了一件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一年,以外戚窦武为首的士人集团,决心诛杀浊气冲天的宦官集团,可是宦官集团却先下手为强,当时张奂正好被征召回洛阳,对朝廷内部斗争知之甚少,宦官集团利用这点,假传圣旨让张奂统率中央军围攻窦武。张奂这次军事才能用错了地方,致使以窦武、陈蕃的士人集团改革派全部覆灭,这绝对不是一次小错误,这是葬送东汉帝国未来的大错。这成为张奂一生的污点,也是他一生引以为痛的事,事后张奂也投身对宦官集团的斗争,但是得势的宦官集团很轻松就把他打倒了,结果张奂被解职,返回家乡。张奂文武双全,解职返乡之后,他转而钻研学问,撰写《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前来听他讲学的学生多达一千多人。0 w+ ~3 a& N- Z$ Z! z& {" d. H
  张奂与段颎同为名将,但是张奂在品格上要远远高于段颎,虽然两人在政治上都有污点,但张奂是无意中铸大错,而段颎则是主动充当宦官集团的打手,境界不可同日而语。张奂年轻时便志同高远,崇尚气节,他曾跟友人说:“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他的所作所为,不辱没年轻时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代名将。
, G1 V4 L% V! c5 f- q+ e( T1 V# ]  张奂的解职,使得北疆的局势迅速不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7 18:03 , Processed in 0.0280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