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28|回复: 10

孙子兵法与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8 1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9 A2 L6 M. E- X8 Z% E7 ~  e' ~7 Q' S& z; r
用药如用兵。6 o: [7 ~& p! Y5 [0 H
$ I; S/ Z5 Z" o6 e* Y
太公曰:未见形而战,败之道。病亦有形。形乎形,工独见,即病在脏象经络间的情状。, \7 b8 m  c. C/ |9 M
7 V- v) C4 P* A
先战而后求胜,败之道也。用药不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把握、无胜算就用兵,反为病机所乘。必须先胜而后求战。
  J: E$ C9 t/ X. T" L! P- B- v. |
可见:学兵法就是学医,将会自然暗合于医。对于用药而言此是不言之教,自然就下手知道法则。而言教累赘却未必能使人真实得到。" c3 u" b. K; Z/ R; v; N9 C) [. E

7 ~. m9 _' Q. `  [2 n何以见得,例如:/ ]+ [; g' U& j" O& l' x: c

7 h0 M1 e! C( x& v8 J
9 s0 W3 ]' X0 @7 r8 C% G, h3 y, P! L! C/ }
庙算太极: E: l0 w  P( K! P/ R! v* b( l
9 d, y, V, C# _0 X5 @, @7 t
要知病者之情,明病势与正气之优劣胜败,而立一周全完整的对治方案。思考得越周密$ g. P1 G7 z  [. U0 |9 y
: f" t# k/ N# @( d; k
,就越有主心骨。8 k! X9 |8 z+ B/ Z; e$ N1 D5 q3 {

; s% f/ Q* J2 P1 s. K医贵与病者两神合一。病不许治,病必不治。将不听吾计,去之。
* f1 r$ G0 K% [
7 |* a3 C6 E; ~) { ( `) d/ i% w6 ]: o0 f% I; L* O; Z

# I" m4 f2 w& U! L% c, U% z阴阳持枢1 E, ]* ~7 @; C6 \' c9 D6 X
( X8 [4 O4 r" [: D% |# b
治病也要贵拙速,不贵巧久,不然会反变。或者渐渐药不胜病,或者病势与药力迁延,药耗精气,反致变症。只要是攻病,必须作此虑,一鼓作气,再鼓衰,三鼓竭。凡要搞持久战的,病势为沉疴或急难图之,总之正气极弱,得药援助也不足以平之,只能借于主客地位谋求病势衰转之反变,慎无益其病势,而必培正图强。
- ?9 e0 b! Q. n3 f+ ^  o% i5 v  @; b8 i& j& N3 E
阳病(即发作突然剧烈、一派阳象亢盛的)治阴。此阴不胜阳,当育其阴。阳病之微,育阴导阳于正即平;阳病之甚,则当夺其阳本,而又诛治。其死则以阴竭阳亢。真阴有益于此类病。此即要用拙速之道,立足于速战。因为育阴难而又除阳暴易,不可让病势迁延坏阴。西医有时也合拙速之理。1 L' v, I3 e# G+ v3 X/ v

7 Q1 W: d; k% ?阴病(即发病缓慢迁延、一派阴象沉滞的)治阳。此阳不胜阴,当扶其阳。阴病之微,扶阳消阴即平;阴病之甚,则当大培正气,而除其沉积。其死则以阳尽无生化之气。真阳有益于此类病。此要立足于持久战,因为扶阳易而又除阴积难。
3 _2 A, ^/ y% C( _
' M+ Q$ u! ?& @ ( @8 s" N+ \( D2 w7 i' {! B* b
, R' ?. Z+ j/ ^
三才人谋
: d7 |0 B- @0 C" U9 s6 g- T! `: B* H/ D  F4 k4 y6 v
人谋为本。医生就是将领,而病人的身体精气就是兵马,药物就是武器。兵马之命悬于将手。关键是将谋,病人的体质状况只是兵马雄壮与否,不是决定性的。庸将自乱毁命,庸医乱身杀人。先要立靠医生的谋略制胜之心,而不能见病人情况不错就武进,见病人坏就萎靡萎缩。胜在谋,不在武力。武力只是工具,强者可以使弱,弱者可以使强。凡治病,不得以病太久为托词。无论新病久病,都有一个病势,新可败之,久也可败之,在于谋攻是否得当。所以对于病势而言,无新旧一说,只有轻重虚实之别。轻有轻的治谋,重有重的治谋,谋得一朝都除。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夺病之资粮、政令地位等,让病无用武之地,自然降服。很多时候用阴阳五行的生克承制关系就能办到这一点,不攻邪而邪自尽。其次伐交,使病失其助与,孤立之,防范之,则病势屈。其下攻城,西医一路杀灭镇压手术之路。攻城日久,兵老师疲,国内空虚,必遭反噬。以谋为本之攻病,先有制胜之大略,则其胜于病简易。人只知其胜病之形,却不知其有制胜,无所能容其病势之变化逃遁。不能制胜者,经常变症纷纷,与药周旋日久。
7 i5 P! c6 d" O" u. v# T) h5 W( ^% F; y( W5 @

# Z) D5 J2 R% {5 R
- M" v8 a1 R6 B4 w" p3 J% j% \# H0 B& d& h8 L4 S3 T/ e0 C! k
) r: D( |& `$ I" J. q! m: ]8 @
立于不败待敌之可胜。病暂未可胜,或欲除病邪,须先治病邪所旁害及可能传变之处,使之固护。又调三部九候,使之不败。必须明察病形所在,然后搜邪攻击。治病用药要先立在无过之地,即使不能成功也要有益无害,有忧虑疑惑的药物不能擅用。要是不能靠兵战取胜,就要谋求国胜。国胜,地生度量,强其国本后备力量,而致必胜。例如苏德战争,苏军不能击败德军,就要动员和依托强大的后备实力渐渐反胜。这个举国之力的后备、实力起来了,即立于不败。用药也是。如病势沉重,必使生化兴人身精气渐旺,即寻求于国胜,然后度病势可胜则攻战之。木的正德是有根本的,基于根本谋求发展,如果不正就浮躁到处钻搞投机。肝木不正散乱游走,或挟相火之势则暴进侵入,肝风内动、黄疸之类都是肝木不受其德。立军形要先立此不败,所以毛主席讲根据地。对于病势而言,若病气是游走性质的,就易于胜之;若其在有积的情况下步步进取则难对付,如肿瘤。: g8 P0 c' ~2 C0 ~) B! x

8 S* X& P0 N2 }+ M8 b  `9 ^& I
2 I# h7 z- y" k! \9 x# C2 m3 }8 G5 D
6 c7 @, r3 V8 k6 G- _& j& y2 Q6 S' Y0 E

4 F2 h$ w/ p, T5 R) y任势以奇正。总之是要使一发攻则有千钧之力。力从何来,其势险,其节短,有势能而短距离爆发。要形成对敌的那种内蕴之势,发而加之于敌则不可抵抗。此为震卦之威。非坎之险不能蕴其势。治病不要轻易与病势输攻拒守,要知逆从之理,善于诱导,因势而动。与邪留出路,即是任势之例,不然其降斗矣,恐伤真搏结。势之任、之蓄见之方子,堂堂之药阵,君臣佐使分明,势在其中。要是连个君药都没有,号令不明,势从何来。药少则功专,势乃不分;药众而乌合,无有势也。又要有引经之使,使其势能聚向一点攻击,不然药力要靠经脉相灌之循环运行而达病所,其节太长,早就衰减势力了。君火代表着明略,不正则易攀附于物而被物转。君火如明,则相火守位。君火不明,相火动失。兵势是有向外的勃发张力的,即为相火,而识势任势则归君火之明。
) f9 u, L. m& U) u+ @7 {# ?5 C# V# i$ u0 l& W3 b( Z

7 R" r% z- W; c+ ?' W2 d, M7 V8 L) a# G+ D
4 Q. x  C4 f  @/ U: s, j4 S0 D' E+ B

' \  [& `  L8 ?9 P& R+ ~* h2 R以实击虚,兵站的根本法则。致人而不致于人,形人而我无形,造成敌虚而我实。致人而不致人,主动,天;形人而我无形,至阴之备化无象,地。土法天地而生万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是以实击虚,精神士气等也是决定虚实的要素。尽兵战之道,虚实二字。此实则彼虚。治病也讲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为何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若直接补虚泻实,补则其本就气馁而可能不受纳,还可能形成依赖;泻则其可能有邪客之而泻其真气,邪未必尽去而真气更弱,邪反盛。这只是急切用法。缺胰岛素长期补之,大谬,脾反不运。致于人,时时备、处处备,则处处虚。致人之道则不如是。例如木实泻火,则木当移其精气去生成泻走的火,木减,又火削则金强,金强则木势屈。又如木虚补水,则水有余力去生成更多的木,木增,又水益则土弱,土弱而木势伸。致人之道,能为虚实之政。病客于身,人身脏象经络发生一系列虚实变化,实则往往邪客之。先调治虚处,使病邪不能乘于正,又泻其经络之客邪,则邪势孤。经络邪气受泻,则其要移动大本营或其它处的喽罗来重新盘踞经络。几副药下去,邪气衰竭而不能盘踞了,也就失去了布政的资格。既不能布政,则失势易擒矣。轻一点无大积的病自然就好了,无需再着力,正气日进而邪尽消散。若病邪根深蒂固,必从经脉以衰减之,时机成熟后再捣黄龙。故治病必守经隧。治经隧即以实击虚。与病邪斗争,不能跟着它的指挥棒转,这里有迹象,治这里,这里还没治好,那里又冒出症状出来了。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主动,吸引病气来与药力作消耗,无使其盘踞巢穴。土德之正健运而至阴,善成终始,主运化,不正则为阻滞纠缠。孙膑曰:必攻不守。你看《汉武大帝》电视剧,坚城车卒以守匈奴,不是个办法,以骑兵变守为攻,才得主动。并不是说不守,而是以攻为大战略原则,守是攻之机。阳为主,而阴为助。攻则致人而不致于人,敌要处处备而处处虚。若失健运则消极萎靡,故正气虚不能胜病。脾胃论有此义。很多病人胃口开了,中气即振而实,病即不胜。
; a7 N4 U# e8 ]9 Y
5 P4 H0 f% |- z6 ~9 x- X8 z" t% w+ C4 g & l. k; p/ `# A
* W9 @# Q& Y# U" O. ], H& l

+ W0 P3 A( C$ s. D1 K3 g2 C# Q0 L% U- g  A1 E# I
争利而形成对敌之权,必杂于利害审之,迂直之计以达成之,权衡也。此非审平之心不能得。我利则敌害,敌利则我害,故争其权,以扼制敌手。在病与治病两方之间,必定有一关键枢机,得之则药力助正气转而病势无能为矣。不找到这个枢机,在小处与病势全力抗争是不顶用的,虽有小得,可能反而使病情顽固化、深入化。有很多病刚开始有点效果,后来反而没动静了,都是没有取得这个关键枢机,把病人的正气通过药力的鼓充用在了无足轻重的方向。病邪为小人,见抗衡必肆虐,其性更加褊厉。病人的正气精华疲乏,精神也不易再振。过不了多久,病形依旧恢复,而且再也不易挫动。只有知晓关键枢机,去夺其权令,才是要害。善战者不争。不争各种次要的东西,而反以其为饵以求得掌控最本质关键的利害枢机。若争,则同时也激发了敌人争夺的气力而使其强盛,还会落入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境地。利能生害,害亦能生利,唯迂直之计能就利而避害。如辛味补肝,辛本金害于木,但德为发散合于木令,害中反生利,能使本气木争发而趋盛。红军如果与白军继续斗,则要生息壮大、要得民心的枢机就不能得到,所以反要讲和。治病用药也要有步骤、有环节设想,从而为取得枢机创造有利条件,取得之后病情就拿捏住了。不能一步到的要分步走,以迂为直。例如肝郁有火,要想得肝之助,怎么办?可分三步,先泻肝火,再疏肝气,再补肝阴。井井有法。必须有顿挫,一个方子是无法实现这个目的的,因为利害相因。就是同一个方子,各种药有利有害,也要杂于利害,互相制衡,使害有制而凸显利益。须有金德之审慎严谨,才能知道如何制权。权者,所以握升降之枢机。! A& R3 H+ o) G' c1 v

( [( }* h2 y( l* c+ E' x" K
: @$ [% r) h# l$ @5 h8 n$ f& i变通之道。水主润泽,因地制流。水有灵活狡猾之义。同是一个病机,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治法可能完全不同。拘执者死守框框,或者受性格偏才影响,不能灵活变化,则无功。不喜变化者,对于一些变化迅速的疾病就往往抓不住。蒲辅周同一传染病各人之方各不相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中医没有教条。教条、法则色彩重了,思维就不灵活,精微全不能用。有些古病到今天变了卦,不知斟酌损益,就是用古方也未必管用。对这个人管用,对那个人可能无效。不同的时代疾病都有不同的信息标记。只有经旨以及论著的精华格言才是万变的宗要,其余都只能作为善变的借鉴启发。根据病势、病形、天时、地利、人事、人的材质、人的心性等灵活变通。将用兵不能受制于君,就是因为可能受束于君的旨意教条而不能因情势而变。5 p( w) M. i5 q- w9 `5 n  V  K- ^
形势法权变五者还是相生相克的。略而不谈。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子兵法浅谈
' d+ a% t3 }. z9 Q/ t* V2 m& q$ E7 x" w6 u" J# n
4 Q9 J  O1 ^. K& J
0 ~  ~, s1 ^% _) t$ H5 l7 g: I
《孙子》虽然言简意赅,真正能领会其精髓的不多,知其所以然的就更少了。它也不是凭空写出来的,前有黄帝、太公之书为烛照,后有周礼以及春秋时期的阴阳学术为滋润,才有了这部旷世名著的出现。我打算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就大小两点略谈一下。不过,若非通于幽明者,知之无益。
+ X8 z* X% x3 b3 i. w  y  F- t
6 M) J' z1 g- b7 F' A% M1.《孙子》中凡是分划为五类的都是用的五行思想,简单而又全备,故而后世不能增削之。举一个例子,如《用间篇》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可以这样看:乡间以关系亲近,配木之和义;内间打入内部,配火之明义;反间敌友混淆,配土之化义;死间诳陷敌人,配金之刑义;生间侦察之事,配水之润义。为何最重反间?因为土寄中宫而王四季,故而反间为枢纽,四间因其而能活用。再举一个例子,知胜有五,分别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此为立本,合德于木;识众寡之用者胜,此为明度,合德于火;上下同欲者胜,此为一众,合德于土;以虞待不虞者胜,此为慎严,合德于金;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为信顺,合德于水。! @9 s/ g' f5 ?9 F, G; z6 O

: m- J9 w: d' a& j1 I. y1 I2.《孙子》的每一篇都不散乱,都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如果断章取义,逊色不少。十三篇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大架构。
; u3 {( n( z1 X4 R
7 c2 o7 N- _0 d+ u; H2 o5 yA. 始计篇  不光要计较五事,且要根据之画策布势形成一套具体的操作思路。此为庙算,为太极。" l! \8 Y% G/ |' W1 q# w" w
6 k  N& }+ w, ~5 C' Z) H$ a2 c4 g
B.作战篇   讲了用兵贵胜不贵久的原则,不然阴阳消长形势反变。若思过半,就理解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了。此为大则,为阴阳持枢。
; u! a& g+ o; k5 y& r& p. c8 _' R  b& f+ C) q
C.谋攻篇   以谋攻为先,还说了将的谋机受制于君的三种情况。此为核心思想,一切以三才中的“人”为主。
. C, f% o! B/ t6 F" y
2 [- d; q6 a' B  FD.军形篇   立于不败待敌之可胜。此为形,合于有守之木德。
8 z, l# H1 N& C5 e0 z' @4 ?$ G, W# `4 W0 z
E. 兵势篇    变势、用势、任势的奇正之术。此为势,合于明略之火德。
  C# W# y# s; }3 s% r( N+ y
! I# a8 o, o, TF. 虚实篇   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主,形人而我无形为手段,得虚实之用。此为最重要的法则,犹如土法天地而转物,寄中宫而王四季。
" b7 x9 M3 [6 b% Y9 x1 N7 @9 B; T7 G
G.军争篇    以迂直之计争利害,以及治气力等,皆为权,合于肃治之金德。. t5 U$ d+ `6 U1 `% `7 ~( @

8 s" B6 J$ y: _H.九变篇    以变化之道济之。如果将是偏德之人,就难九变而有五危。此为变,合于润顺之水德。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12: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散而为五,合则为一,五篇相辅相成。" L: Q% |/ b: x. K) G
7 W2 P, I; Z- ?! H
以上是兵道的范畴,通之者可以为统帅。《孙子》后半部分就开始谈具体的一些方面了,通之者可以为战将。天地草木等都是兵,在人运用。
/ Z7 u* V& S: y. V  }( x% Q) M' n3 i9 x( O5 k2 V
5 M6 Y( `1 m8 I+ J/ C* z: r7 S3 p
' ^9 j; R2 K* u  j3 V' P8 c
I.行军篇   行军、相敌、教众是一个整体,皆为自助之机。木德。
3 u0 t( U. }. R  P/ }, u& K& F% B& G* F  U
J.地形篇   先言六种地形之制,继言六种兵败之状,孙子之意深矣。地形者,兵之助。升明之道,火德
1 E# L- |% Y& z7 Y' b0 ~2 X: B  ^& L$ l% Q, }
K.九地篇  言不同的地势与兵政的关系。静幽之道,健勇之用,土德。
) |+ n$ u0 e  b) v/ M' r. ^/ Q- {  j" ]
L.火攻篇  先言五火之变,继言审慎之心方可得物之助。审平之道,金德。
5 ?9 D0 o0 e" s& c; c  v8 o9 r& T& \+ R, N
M.用间篇  得阴人之助,为三军恃动之本。微秘之道,水德。
) T3 d7 Y7 f5 f- J2 |8 ]6 s& l8 G! ^) a

) {/ b) J, Q( j" @7 y0 u3 ]0 V, s& i! c
   以上孙子虽然没有直接就智信仁勇严的将德而论,看上去每篇内容有点形散,其实却是不言之教。
5 _3 o  d. Y3 c
  `& r% B; k1 c4 L9 n7 _3 l《孙子兵法》以高深的阴阳五行大道作为其中暗藏的纲纪,只在我们能够理解运用的范畴里进行表述,因此“瞻之在前,忽然在后”,永远不朽。
发表于 2008-3-17 1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8-4-23 21: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交加非浅!谢谢!!!
发表于 2008-4-23 2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8-7-31 11: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发表于 2008-8-10 09: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15:34 , Processed in 0.0380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