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2|回复: 0

漫谈蟹文化与中医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8 12: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蟹文化与中医药
0 K5 b  Z9 K- L/ b. e/ c& m* E, L8 m7 G. f
    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品,自古就是宴席上的珍肴,并见诸经传。宋人傅肱说:“蟹之为物,虽非俎之贵,然见诸经,引于传,著于子史,志于隐逸;歌咏于诗人,杂出于小说,皆有意味焉”。# X$ R  N5 z' S' C6 P0 k$ W
+ T2 _; C" \6 v! F, J7 {4 Z
    我国食蟹的历史悠久,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有藏蟹之方。南北朝时已有糟蟹的吃法,隋唐时,糟蟹、黄毕罗、醉蟹已是贡品。宋代有蟹黄包子,蟹酿橙,陆游赞之日:“蟹馔牢丸美,鱼煮脍残香”。元人爱吃煮蟹,明代出现了玛瑙蟹,清代有了蟹黄兜子、蟹黄糕、笼蒸蟹等蟹肴。有人盛赞其四味曰:大腿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妙不可言,无与伦比。- K3 Y: `4 R  q- q# q4 {: }
$ k# h8 B0 Q  U  K# r+ ]5 Z5 s6 b) m
    蟹形丑而味美,有“以貌取物失诸蟹,岂知内蕴非同凡”的评价。古往今来,蟹与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每与螃蟹佳宴、赏菊赋诗联系在一起,更有多少骚人食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多轶闻佳话。
3 O1 K: r# a' b, Q& |: O7 E
; T) R$ K' S( G  [, }; q) |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嗜蟹如命,在《丁公默送螃蟹诗》中写道:“可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取两尖团”。他宁愿用一首诗来换取两只螃蟹(两尖团),其馋可见。他还说:“不到庐山辜负日,不食螃蟹辜负腹”。陆游亦是见蟹垂涎三尺,“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 }% v) O7 J# [" U+ t' Z" V

1 `& h% s3 l# a- w7 A    清初文人李渔,称得上是吃蟹名家,他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如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徐悲鸿亦嗜蟹,他曾戏谑地说:“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为了冤家我就不要命了”。廖静文女士曾说:“螃蟹在我们家庭中是有多用途的,观赏举业,挥毫作画,孩童嬉戏,最终成为一道美菜”,可谓风趣之至。* J# Q/ V" V8 I

( n, H& V0 n* z/ p. ?3 ~( C    明代画家徐渭的两首《题画蟹》诗也写得快意流畅:“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胄欲何为”。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画了一幅蟹图,题跋曰:“看你横行到几时”,寓意深长,嘲讽旧社会的官僚,掷地有声。
7 I( _. _: t. a, ]4 n% R& _1 `) }7 ]2 z! `. u$ }9 e
    蟹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其种类繁多,世界蟹类有4500余种,中国约有400种,常见的有大石蟹、毛脚蟹、河蟹、湖蟹、海蟹等。生活于江河、湖荡的泥岸和泥滩的洞穴中。《蟹谱》记载:“蟹至秋冬之交,即自江顺流而归诸海”。每年深秋,雄蟹在河滩掘洞,并守于洞口,挥舞双螯迎接雌蟹。交配后,产卵粘附于腹肢上,向浅海洄游繁殖。翌年春季,卵孵化为幼体,在适宜的江河水域中,经一系列变态,发育为幼蟹。嗣后结群随潮汐溯江而上,进入淡水中生长。如此生生不息,延续种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3 22:23 , Processed in 0.0407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