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16)
! L: |# E' z/ B/ x$ y  `/ G/ }                                            
  s/ X. P) }* M3 _+ [. c                  
9 x1 L" z0 E0 X" a" I0 z  作者:沁园春* A0 D1 \6 E9 ]4 v! E# U0 A
                
( z; t2 b2 i3 K5 d     
% L+ {2 M: \; q# j  A  
1 M( J5 q( o" Y" r2 ]  马周尝尽人间疾苦,只身来到京城长安做起“北漂”, 可还是被人瞧不起,在住旅店时,连店老板都只去招待其它商贩,睬都不睬他。他也不是这么好冷淡的,总要作出些“博眼球”的事,桌子一拍,要了美酒一斗八升(大概21斤多),在店内自斟自饮,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弄得店老板也是一惊一乍的:这是火星人吧?
6 I9 B2 e9 d3 a- Z2 W- T  ; X% M* n9 l; u$ g
  这个故事,被明朝的冯梦龙写入《喻世明言》,而马周叫的酒也涨到五斗(好家伙,60斤!),他喝了三斗多用来洗胃,剩余的就用来洗脚,据说后来岑文本还特意为此画了一幅《马周濯足图》。或许就是这样的出格举动,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7 A* Y2 I& c4 F+ b$ ^$ E( b
  
/ J, v4 G' D7 _) u3 ~+ g9 n  马周玩了一把,可见不服输的脾气依然在,他相信命运不会这么不公,可是怀才不遇的境况让他实在有些不堪重负,就在这时,命运之神终于向他招手,贵人出现了!因为经人介绍,他投奔了一个好人家。; _5 C. j* {/ o! ]1 k
  0 o9 N+ V7 J. F$ Q, z: @6 T
  这年6月,关中大旱,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评论政务得失。& Y( r: u" N4 Y& V3 u: \' G( I
  5 Q$ K: S" E, j6 c: T$ c! U
  这可急坏了中郎将常何,也就是当年玄武门之变中守玄武门的常何先生,一介武夫,肚子里没多少墨水,文章都读不明白,哪里还会写?而就在这时,他眼前一亮,突然想起家里不是还住着一位作文高手吗?何不要他费费心?于是让他代笔,洋洋洒洒上书陈事二十条。
* q. A4 j8 b' R  
% h7 C0 ?: d3 a0 b) e  李世民当然知道常何的能耐,是个大老粗,见他一反常态,竟然一夜之间就成了大作家,也是奇怪,问他缘由。常何人倒也实诚,就照实说了,说臣哪有这个本事,是家客马周代写的。; k& f$ I( x) u+ X) d% e
  
) [, W% J3 ^8 \# k9 B  什么,居然还有这么优秀的人才藏在你家里?李世民立即下令把马周请来,为了尽快见到这个未曾谋面的人才,李世民一连四次遣使催促,当然这与马周恃才傲物的性格或许也有关系,他也想学学当年三顾茅庐的诸葛亮,也想考验一下李世民的诚意,故意摆摆谱——能与皇帝聊天,看来这一趟长安没白跑!
" h5 U5 P) R9 X. U+ I  
4 G0 i! ~) x4 L. P) X4 r* k$ D( m- F  两人见面后与,李世民与马周说了几句话就感觉此人非同寻常,大喜之下,马上让他到门下省报到,不久又授予监察御吏的要职,而常何也跟着沾光,得绢300匹。8 B& ]9 H+ `0 I2 K( p  n
  
+ U0 ]: O9 f% w( C' w/ G2 t+ B  这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也让马周受宠若惊,简直就是坐直升飞机,今日还是小百姓一个,一夜之间就是“中央干部”,想必这小子只怕好几天都缓不过神来。至贞观18年,马周任中书令,成为宰相之一,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大奇迹——没有丝毫背景,从一介平民竟然能做到“国务院总理”,也只有李世民慧眼识珠才能办到。你要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是极为讲究门第出身的,论资排辈习以为常。不拘一格降人才,李世民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此以后,这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平民宰相”便登上了大唐的政治舞台,为了国家的强盛,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17)& M* p. P  l- i! [
                                              " ~" |, y  C$ p
                    ) M- {- n" p8 }% M- A! @
  作者:沁园春0 G# j9 F7 h: t+ t) t; g
    % r- z& A3 c8 d& [* J* c  b
   , K! G$ ~0 r3 E+ w' I  f. h
  
; d' R* Q) D5 ~5 q- i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尤其是他的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唯才是与、奖罚分明,用人扬长避短,并以学识、德行为本。在登基前与称帝后,更是很好的处理了德与才之间的关系,草创时期,他注重人才的实用价值,就是看你能否办事,至于道德标准并不严格要求;而守成之时,则注重德才兼备,并且德在才先,对于这点,魏征都写过“总结报告”,他有一次与李世民对话时就明确指出:“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4 F4 b6 h3 b' t
  
/ i  U+ u( X) n4 f  对于驭人之术,李世民也是深谙此道。
( U1 W$ {; S. C5 [4 _% h  ; W9 L$ N5 B6 ~) t' q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李世民当然明白这点,他不但礼敬贤才,怀之以德,还奖罚分明,经常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奖励,生活上更是悉心照料,让人深感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老大能这样,谁会不尽心?这其中,李世民将“泱泱大国,诚信为本”更是发挥到极致,每每对人推心置腹,待之以诚,任之以信,以此换取对方的忠心。
5 R& T( q8 d2 s5 t* m2 a$ n  
4 R! u0 w' S. W1 M  为了远小人杜谗言,李世民发明了一个特有创意的制度,那就是对于诽谤、诬陷的“以谗之罪罪之”,说简单点就是你诬告别人什么罪,那你就犯什么罪。比方你诬告某某通奸,如果查无此事,那你就犯了通奸罪,可见李世民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正是他高人一等的人才政策,君臣共治的成功实践,为贞观之治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他的人才思想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D$ S  S6 @7 j; H5 k2 Y' H4 A
  
6 n: N2 E) K, ~; N4 N) q+ s% \2 c  人才决定一切!贞观年间,经世致用的高级人才层出不穷,文韬武略,名臣济济,让人叹为观止,如房玄龄、魏征、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等人,都是一顶一的人才,光耀千古,灿若星辰。现代政治学有一个原理,大意就是看一个政权的优劣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那就是上层吸纳社会精英人数越多、范围越大,新陈代谢能力越强,那他的生命力就会更长久,其统治基础也更为牢固。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社会精英不能加入你的政权内部,他就会往下层流动,找其它“组织”施展才华,那你就可能有大麻烦了 。
9 U; u# N. [) k7 J! o# J- S# ]7 h  
; G, w$ s8 i  t1 t4 y, j/ ?$ Y  对于这些政治学理论,李世民未必知晓,但他的所做作所为却恰好与之暗合,比方惟才是举、任人唯贤、亲疏并用、士庶兼收、华夷一体的用人原则,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人才战略的成功,为贞观之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18)* z, a# `  @/ D! z5 a, N
                                              
' w  f9 G/ N$ W4 f9 }: S; T                      V# [% n% k7 P! F8 ]' A
  作者:沁园春
, e2 _5 k: w. N" k: x/ ^1 M    ( l! K; \  E2 J: @
   
1 S  \  x# ?$ e2 g# H# W  
6 q# u& A3 `/ l  李世民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与学者和法官修订律令,改绞刑50条为断右趾。李世民仍以为太惨,表示肉刑已经废了很久,一定要改过来。最后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改断右趾为流放3000里,刑期3年,这才同意。
1 h+ L" M& B9 W; a, q$ C  
& S8 R5 t- v9 ~+ |+ c* t: r  兵部郎中戴胄因为忠心清廉,刚正不阿,提升为大理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1 Y" \8 B' G# w& L7 ?" r" l
  
( }% `# J, Z* f* g* n7 w  一次,李世民见有些人伪造资历,骗取官职,勒令这些造假者投案自首,并声明一旦查出来就处以死刑。果然没两天就有人犯在他手上了,李世民准备杀了他,戴胄紧急上奏说依法应当流放。
! G( j$ B+ ^  ~/ G5 D  ]" h  & ^! z$ ~# m% |3 d: F9 L
  李世民大发脾气:“难道你打着守法的旗号让朕失信于天下吗?”
! ^8 m0 [+ W# O  
/ s" M' {7 p& E7 _+ R' z  戴胄毫不畏惧,据理力争:随便下命令只是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才是国家最大的信用,发现有人造假就要杀人这是不守法,依法办事才是忍小忿而存大信,我为陛下感到可惜了!& q- m& K) H7 U
  $ ?, x. w3 r2 P) z
  李世民想不到这小子连皇帝都敢顶撞,但心里还是由衷的敬佩,毕竟也是,不依法办事,则什么事都会乱套,于是安慰他说:“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0 {! t& |$ n5 x4 U; w* {1 r  2 Z" v  @4 D1 M3 E: {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格坚贞,很有才干,是位法律专家,尤其善于处理公文。0 ?$ @" g* h& J& [' ?9 M: I
  
4 @  S3 i4 S2 D9 n. o+ m  大业末年,戴胄任门下省录事,虽然官不很大,只是个从七品,但他兢兢业业,工作干得很出色,当时的纳言苏威与黄门侍郎裴矩都非常看中他。后来,他任越王杨侗的给事郎,再后来,王世充准备篡位,大多数人唯唯诺诺,而他勇敢的站出来明确反对,遭到王世充的贬斥,被流放外地,跟着王行本去守武牢。! x- c7 J3 N+ h% P" C' S) r3 `8 o; L
  
. j. H( N7 R( L; v  直到唐军攻破武牢后,戴胄终于来到李世民身边,引为秦王府士曹参军,贞观后任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 l( K% D: W2 T  
+ j  g6 X3 }6 o  真正的人才是不会埋没的,当最高法院副院长出缺时候,李世民感慨的说法院人命所系,戴胄清正廉直,就他了!当天就任命他为大理少卿。9 K5 P3 r: w7 Y5 b6 f
  
" Q) t0 F% y% `2 t& V0 J" e" u  任上,戴胄依旧忘我工作,经历隋乱,他深深的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这个规矩,就是法律,与王世充共事这么久,很清楚他胡作非为的后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每有违法现象他总是极力驳正,秉公执法,甚至皇帝也不例外。
1 `% Q- ~) @4 W+ F6 W9 X& |    ?- x4 K2 L2 e. }5 }
  任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开始说的,另一件,却与大舅子长孙无忌有关。- D2 Z$ g9 u+ C1 ]
  , f5 ^7 ?2 L6 X
  有一次,长孙无忌受到李世民的召见,误带配刀进入太极殿东上阁,这可是一个重大失误,因为携带兵器接近皇帝是要判死刑的,当然,“国舅”犯法,只能大人物来裁决。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给他面子,处理结果是监门校尉没发现,罪当死;长孙无忌只是不小心,罚铜二十斤。当然不可能因这点小事就处死自己的得力助手,李世民同意这么办,可有一人不同意,他就是戴胄。
% Y3 y: v' u9 z# t/ \  
& L. b" y% m* c. B6 f8 K( H5 d' {  戴胄知道自己面对的是皇帝,帝国的最高权力者,但为了法律的尊严,他义无反顾!他列出法律条文驳斥道:“按律当死,罚款违法!”
5 H1 T3 l5 d7 x* i  8 }/ j$ ?5 C) ?2 I
  听到这样的话,李世民也觉得有些偏袒了,说了句“法是天下之法,我怎么可以包庇亲戚”便发回重审,不过封德彝吃准了皇帝肯定不会小题大做,维持原判。李世民也不想折腾了,准备就这么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19)
3 L4 `" a2 _! a# g3 d                                              * ]! k+ Y$ ^) }  B% _
                    9 v7 I5 n2 A. d$ S( o5 z
  作者:沁园春
- D3 a) K- W2 U4 f) ^% a6 P2 |. q8 ?    
3 z  }2 z) U% w! _0 f8 x   
, [1 |2 ^1 L" v& j  
" c  e+ y. a/ K  戴胄此时也明白了,皇帝是不可能真的杀长孙无忌的,但也不能有替罪羊,他再次表示校尉是因为长孙无忌才致罪,于法当轻,若是说失误还可以讲得过去,但也不能判校尉死刑。李世民想了想,觉得戴胄说的有道理,很赞赏他刚正不阿的品格,于是免了校尉的死罪,两人一概不予追究。
% f, j6 K5 q+ n% S1 U& P. ^  
, Q$ b2 R% P: M" A4 W  戴胄就是这样一个不畏权势,铁骨铮铮的人,因为他知道,蔑视法律的神圣将是国家的最大灾难。史书记载:“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有法可依只是基础,有法必依才是真正法制的体现,要是一个国家的公检法系统都能这样,冤假错案还会有吗?
8 E5 f: J" C- z! _3 Z2 I8 l  1 {  g- Y' S' v+ h
  中国历来只崇法家而不尚法律,权大于法,导致的后果就是几千年来人治始终大于法治,更谈不上法制了。更有甚者权力代替法律,有法不依习以为常,这样下去,即便制订了一大堆的法律条文在那里,也不过是废纸一张。
. ~3 l; ?, z0 q+ F+ f  & c( l* S/ }# N' [3 T' [5 Y1 h/ N
  这一年,戴胄因为政绩突出调任协助宰相工作,主持日常事务,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迁左丞,官至正四品上。按唐制,尚书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左丞管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管兵部、刑部、工部,已经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了。4 j8 }' ^8 u  _! b* N; l
  当了国家领导人,那就要管国家大事,戴胄一心扑在工作上,他最关心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设立义仓。
- X5 {' R4 \+ W9 T) i  
* _2 L& }( A% G- b, V  穷人难过四月荒,或是每年水旱灾,国家都有正仓救济,但灾民太多,没有的地方就只好逃往外地,百姓很多都饿肚子。针对这个问题,戴胄特别上奏,建议仿照隋文帝的社仓制度设立义仓。# t9 Y% t4 @) e# S2 _5 S: M! h0 v5 {! S/ G
  
8 ^6 L  y# R7 K" _, {0 L  义仓讲明白点,就是储粮备荒,平时丰收时各家各户出一点粮食由官府管理,到荒年用来救急。李世民知道这是一个利民的举措,马上施行。这为保护农业生产和救荒济贫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让李世民也明白要想国泰民安,政府就必须担负起社会保障的责任,这就是古代的“社保”制度。
: g2 X: R$ [9 l# w  
- \+ I+ K/ i% A$ Y/ d  后来萧瑀罢官,封德彝又死了,尚书省就戴胄能干,李世民勉励他好好干,当好他的副手。而戴胄也不负众望,处理事情非常果断,获很多人的赞誉,认为左右丞称职的,武德已来就他一人而已,可见评价之高。另外杜如晦还临终遗言把吏部的工作委托给他,对他尤其信任。这样一来,戴胄便身兼数职,尚书左丞、谏议大夫、民部尚书、太子左庶子,又加上一个吏部尚书,算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可他依旧勤奋的工作,虽然有人讥笑他排斥文雅之士,但他心里清楚,国家不缺文人墨客,缺的是干实事的人。2 t. H) r7 B3 J- V7 r
  
# q. g0 Z( q% a$ a/ E' k& G  他没日没夜的工作,直到贞观七年,这杆蜡烛燃尽了最后一点光亮,嘠然而灭。世民大为悲痛,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追赠道国公、尚书右仆射,谥曰忠,又请大书法家虞世南撰写碑文。
6 Z- s) V- q, L: ?5 j: u  
- J3 M% P# E& a  戴胄是一个清廉俭朴的人,在李世民要修复洛阳宫时就上疏明确反对,当然他的谏言不像魏征那么咄咄逼人,只是说国家困难还是不要修了,李世民听从,直赞他忠直。对于国家,他是这样,对于自己,却是近乎苛刻,甚至连死后家里祭祀的地方都没有,可见一辈子都没住过什么豪宅,李世民也感到内疚,特意造了一个庙来祭享。2 G  H$ r4 \3 A- _
  * `8 ?9 A  _, F. ?
  这样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自然让人敬佩,房玄龄和魏征都和他很要好,赞不绝口。过世后,他们两人每每路过戴胄生前游玩的地方都流泪不止。
; v) X# q. _  n0 g. f' n5 [' K  
$ M/ E' y# Q* p  戴胄走了,带着他依法治国的理想走了,去到另外一个未知的世界,但这样一个正直的法官,必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因为,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有这一点,已经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20)- U/ J) r" B+ q+ y& P. ^
                                                : e4 e# |3 q! h9 O$ B! p7 t
                      
! L- n+ @3 W' x8 E! _  作者:沁园春
2 Z% P: A. Z6 Q" v/ @2 |5 r+ d      $ @4 U. e: z9 e) w% @9 s! M- O
  
/ H/ D6 |$ T9 y4 E3 R: Q  ) z4 |* j  W. E) D' y2 K
  虽然人心逐渐安定,但总有不安分的人喜欢“博出位”,凉州都督李幼良与利州都督李孝常便是其中典型。4 X2 B+ W9 i/ I& K; T" I! `- i( \
  3 ]/ t5 h% Y, c0 I# ~
  李幼良,长平王李叔良的弟弟,武德初封为长乐王,性情粗鲁。当时有人偷了他的马被逮住,他问都不问,一刀就砍死,遭到李渊的怒斥,派礼部尚书李纲在朝堂当着宗室王公的面打了他一顿。但这一打,打出了逆反心理,后来到凉州任都督,他觉得没人管就可以胡作非为了,左右一百多号人都是些无赖,时常祸害百姓,还暗中与胡人做生意,牟取暴利。
* @5 D' W9 L8 |# F  % j7 u5 `, ?8 i) R& v( x& _& ^1 ?
  纸总包不住火,有人告他有二心,为了防止出事,李世民派中书令宇文士及速去替换他,并调查此事。
; r" n3 t! u: ?5 J/ B9 `  
- z& c. c+ D. g, A; F  李幼良左右这些小流氓这下怕了,密谋绑了他们的主子投降外国当叛国贼,又准备杀宇文士及据河西地区,可是他们的运气实在不佳,后来又被人告发,这伙流氓才未能得逞。5 z( f: I/ c& V' ^6 T
  
7 H2 l/ w3 B; l2 [* w  @7 Z  忍无可忍的李世民赐李幼良死,算是除了一个祸害,在他心里,怕是也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李叔良战突厥壮烈殉国,而他弟弟却如此不争气,两兄弟之间,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 [; V/ d6 f% X8 A  3 n* w! c9 {0 m
  而另一个人的死,则是因为自己的儿子。% X: n  `9 V7 Y2 x2 ?  L
  
5 r% N# Q" y/ t! m  李孝常,隋兵部尚书李圆通之子,在李渊进军关中时任华阴令,献永丰仓来降,让李渊获得大批粮食,功劳很大,因此建唐后担任利州都督,封义安王,但他不理政务,嗜好打猎。李世民即位后他上表请求入朝,留在京师,可儿子李义宗太不争气,做强盗被杀,于是心怀不满,与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及其外甥元弘善、监门将军长孙安业一起搞秘密活动,互说符命,就是讨论一些神神怪怪的玩意。说着说着,胆子也说大了,竟然阴谋发动皇宫宿卫兵作乱杀掉李世民,最后事发,全部自己找死。
* @4 H" ?8 v6 Y, @  {3 i& \  
4 h9 `) V4 C5 E5 m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里面有个叫长孙安业的人,以前也提及过,当年李世民攻进洛阳前还派他进城给王世充现身说法,可是这家伙虽然是长孙皇后的同父异母兄弟,却是个酒鬼,还是个无赖。5 L. D" d% K0 `3 J
  / ?" U( O' g) A
  当年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无忌与长孙氏年幼无依,长孙安业却一点不讲亲情,将他们兄妹俩扫地出门。到了李世民做皇帝后,长孙氏却以德报怨,对这位坏哥哥礼遇十分优厚。可是长孙安业既不安居,也不乐业,相反还脑膜炎发作,干起了谋反这样的危险工作——谋反,十恶不赦之首,必死无疑。一向不干政的长孙皇后这次不再袖手旁观,哭着为他求情,说安业罪当万死,但他以前对我不好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果真判他死刑,人们必然会说我借机报复,恐怕也给皇上抹黑。
& T; F8 C7 I) q/ v. B  a1 T9 K8 z  
6 @7 j' L0 _$ x  L0 Q5 a! l  李世民见自己老婆实在难得求一次情,也就答应了,改死刑为流刑。由此一来,长孙安业得免一死,但要到巂州那个“不发达地区”去搞开发了。再怎么说,他也应该算是国舅,如今落到如此境地,实在是很没面子,想必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 ?1 w% c: Z- y  x- p  % {( I1 Z' F  q% O: x& A! A& W& L/ i
  而对老婆的另一个亲戚,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就很搞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21)
/ l; x! t7 ^1 L: I" o                               
: v0 z1 t2 A( h: q$ E  0 \/ O& n# t. S
  
" N1 d4 w9 R, c, _, i: H" @. N2 D  作者:沁园春+ ]6 Q, y* Y5 \5 f7 J/ E4 g% F
        5 p8 |. G) e/ X' S/ P! T2 B" ^
  
8 Z* I0 O4 d# o) \' r* e  
# a7 J5 B: L  l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不知道是哪跟筋出了问题,竟然收受贿赂。当然不是什么“社保大案”,只是收了一点丝绸而已,不料还是东窗事发。
4 \4 Z: T' @8 w6 E5 h' m. D  6 j6 s, O  V' P! F
  李世民很奇怪,想不通长孙顺德是至亲,可以说与自己共用“保险柜”,何至于去贪这点小便宜。怎么处理?他不是把顺德叔关进大牢,而是免了他的罪,相反还“赏”他。
0 ^6 z- N2 T( D: w* F! U  ?1 k  
% E: A4 ?4 ]! f2 B  李世民叫手下当众赐长孙顺德绢数十匹,这种举动一时让人难以理解,大理少卿胡演就反对说知法犯法怎么还赏他东西?李世民的回答是如果顺德还有人性的话,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果不知羞耻,只不过是一只禽兽,杀了又有何用?
3 o4 w2 @" y9 e( [- S9 K- K2 D% o$ `  + i% ?* ?# R/ Y2 U/ {. X6 h
  五月的花朵开满了原野,苑君璋率众来降。刚开始他勾引突厥人攻陷马邑,杀高满政后退保恒安,可是手下都是中国人,大多弃他而去投奔唐朝。这下苑君璋头大了,也硬着头皮跑来投降,并且请求守卫北疆以赎罪,李渊答应。苑君璋要求签个合同,李渊于是派雁门人元普赐他金券,恰巧颉利可汗也遣人来游说,要他重新跟自己一块混。
# Y5 w( ^" g: @2 e" ?& a. q  % F% z& N! S# k) J8 z6 b
  苑君璋犹豫不决,恒安本地人郭子威趁机煽风点火,说恒安地势险要,突厥又这么牛,何必受制于人?意思很明白,不要和李渊混,还是回突厥人的“怀抱”好。苑君璋动心了,把来使元普扭送突厥,又与颉利可汗复结秦晋之好,并与他们多次联合入侵唐朝。如今,他见颉利可汗日子不好过,知道靠不住了,于是率众来降。颉利来追,苑君璋早有准备,将他们全部赶跑。李世民很高兴,以他为安州都督、芮国公,赐帛四千匹。
& x, j7 P! L# t/ a9 [  
+ ]9 Q, W$ w% U; B  这个刘武周的妹夫,一生游走于突厥与唐朝之间,成为双方极力拉拢的一个“砝码”。他也识时务,见突厥这棵大树要枯死了,便又赶紧投靠唐朝,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他没什么文化,但像一棵墙头草能在乱世之中游刃有余,最后还一生显贵,真是一个奇人。& Z2 u6 \: f9 ~# y- o3 M+ O. `
  2 Y& A1 B0 A& V1 @, P" g5 O
  另一个人的归降,也颇具戏剧性。
- ~) u9 q5 ^, P6 g4 |  ! h8 G/ h* d4 v7 J8 I
  岭南酋长冯盎、谈殿等人相互打架,久未入朝,地方州府十几次奏称冯盎反了,李世民命将军蔺謩等人发发江、岭数十州之兵讨伐。魏征又出来劝阻说岭南是瘴疠之地,又危险又很远,不可兴兵征讨,而且反状未成也不宜兴师动众。/ \( J6 V% E6 p( F/ l: B( G
  
+ ]2 Z$ q* J; C) u2 Q  李世民提出疑问,说送信的人都接踵而至,怎么还说反状未成?! H2 S; E0 p8 X% ]) [; q
  
7 V, \0 m- s; }5 @$ V" x  魏征解释说要是冯盎反,必然分兵据险攻掠州县,如今送信的人都好多年了,他这些“反兵”连个影子都没见到,这足以证明没有反。既然怀疑他造反,陛下又不遣使镇抚,冯盎总是担心自己会死,故而不敢入朝。若是遣信使前去安抚,示以至诚,他肯定庆幸免祸,这样便可不用发兵而让其自动归服。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22)' Y6 f- x- K% y! p2 |+ a& y" r
                               
) T) ^5 J5 M% H( i; |  ' @, Z# e- q( q  x$ a# }
  
" L. |' C. @3 u; }9 K  作者:沁园春
5 [2 m) z, `/ s  j! {! I        9 _; p$ o3 i4 F0 y
  & a3 u' H" p& q* [# L
  
, o5 ~9 x) R+ ~0 @( k/ f  李世民见魏征讲得有道理,于是罢兵。或许此时此刻,他又想起去年底益州发来急报,说当地獠民造反请朝廷发兵征讨。他不同意大动干戈,相反认为獠人住在山里面出来抢点东西也是习惯,不能把他们当禽兽看待,只要抚以恩信自然降服。这件事情,本质上是一样的。' [7 @7 K; X/ C# l% C' M, h
  * d# _) H; ?5 q' G1 I! T/ W
  这年冬天,李世民派遣员外散骑侍郎李公掩持节前往岭南抚慰冯盎,表示朝廷是信任你的,冯盎是个好同志!这下让他安心了,于是派儿子随使者入朝。
# j8 z* G2 V, Y" R$ l* }3 \  ! J! o8 r3 w6 D" a* X+ t$ _4 ]$ b  s
  这样的结果,让李世民大为感慨,说魏征令我遣一信使就彻底搞定岭南,胜过十万雄兵啊,不可不赏!于是又赏绢500匹。
+ g( p+ Z( K% g1 U9 P7 s* b" N1 e  
+ S' b3 ]/ w6 ]; V6 @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是被称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和“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孙子。年少时就有武略,隋仁寿年间任宋康令,当时潮、成等五州獠民造反,冯盎跑到京师请求朝廷发兵征讨,隋文帝下诏命宰相杨素与他讨论敌情。两人谈得很投机,杨素大感诧异,惊道:“没想到蛮夷中居然还有这么有才的人!”其后,隋文帝即命冯盎发江、岭兵平叛,一举平定,授金紫光禄大夫,拜汉阳太守。后来,他从杨广征高丽,迁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后,跑回岭表拥众五万,做起了“土皇帝”,称霸一方。但他不愧是冼夫人的好孙子,自始至终都没动过独立的念头,当有人劝他称南越王时,他也只是婉言谢绝。
" [1 f! `% H+ a% a& D; v5 O2 t5 O  # @( F7 {& Z- y' {0 H
  武德五年,当唐朝的势力进展至岭南时,尤其是李靖攻破萧铣后,他以其地降唐,李渊授予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这次发生不愉快,也只是误会而已,讲清楚了,便冰释前嫌。2 _5 q$ h. N0 R+ @, W) V" t9 y3 e2 Y
  
: S! o. O* A( w: [  这一年冯盎入朝,李世民厚加款待,没过多久,山区獠民又开始造反,李世民便令他率本部两万兵马为先锋讨伐。
, K: L/ O' I1 f& L1 ^6 A( M  $ m1 h, @- T" C3 S
  当时獠人有数万人,据守险要之地,部队前进不了,冯盎不慌不忙,手执弓箭对身边人说我这箭射完就知道胜负了。玩什么把戏,又不是搞射箭比赛!周围人不也好多说什么,在一旁看他要玩什么花样。只见冯盎连发七箭,一箭一个,连中七人。1 b$ y' b0 G, t% ^; W5 I
  
& }  i' i. ^4 L5 t7 \- u  这些獠民心里直打鼓,莫非碰到神箭手后羿了?还是躲一躲好,于是一齐后撤,可不想这给冯盎创造了战机,他指挥大军迅速出击,斩首千余级。) t6 R) d- s$ w% W$ e
  ( ^; z7 e$ p+ g& h' S  w" B
  李世民嘉许冯盎的功劳,前后对他的赏赐不可胜数,而冯盎这人也争气,管理范围方圆2000里,奴婢就有万余人,奇珍异宝更是堆得没地方放,虽然这么讲排场,但他有能力把自己的地方搞得红红火火,就是不一般。史载:“然为治勤明,所部爱之。”
9 a4 X, |% Y$ k  f) e( f7 E# T# O$ W  : Z; N; n& ?" E0 N
  冯盎小日子过得舒坦,儿子就生了30个,可是富不过三代,到孙子冯君衡时竟然被满门抄家,虽然如此,他的后人中还是出了一个大名人,名字叫冯元一。冯元一或许无人知晓,但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高力士。高力士本来是冯家的人,怎么后来姓高呢?这其中,就有许多令人难于置信的秘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20: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23)  ]/ @7 {& _% F- A% e; W+ h' M: }
                               - \% X2 |1 |' B' Y: I
  ! }+ V9 I2 v& }, ~5 O/ q
  
2 h  m. k) Z3 K& n3 }" j! Q  作者:沁园春
" f9 m0 H) S6 @" G4 M        
' `3 X& Y/ d  _  ) I6 D; X4 N+ a; M
  
. k2 ~6 X: K; f2 [7 H  就在这时候,李世民的老对手颉利可汗又要折腾了,草原再次开始喧闹。
: C& h3 w3 ~1 J. G3 N0 F& {    g4 J* E' d, @7 P& P+ p# v$ w5 @: x) h
  当初突厥人性情淳厚,政治清明,颉利可汗“捡”到一个人才,一个叫赵德言的华人,颉利可汗真是跟他有缘,对他非常信任。不想赵先生坏事了,狐假虎威,在突厥大搞所谓的“改革”,连突厥的很多旧俗都下令变更,政令既麻烦又严苛,弄得突厥人很不爽了。同时,颉利又信赖其他胡人而疏远本族人,胡人贪得无厌,经常搞搞震。恰时漠北大雪,深数尺,家畜冻死不少,加之连年饥荒,许多人饥寒交迫,天天喝西北风。可到了这个时候,颉利可汗依然不知死活,他不是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是到处去收税,搞得天怒人怨。史书记载:“由是内外离怨,诸部多叛,兵浸弱。”
$ w! J* O, r7 L2 o' D$ f# O) i/ H  
# @' z4 E; ]! J1 s  m0 R6 X5 U$ f  此时应该是进击突厥的最好时机,很多人上表请示攻打突厥。李世民很重视,他问长孙无忌和萧瑀两人如何是好。
- t/ \8 C0 L& \% t  
  P0 Y! E( q5 L" l+ ~  萧瑀支持出兵,而长孙无忌则反对,李世民琢磨再三,也是放弃出战。其实他此时不打,我认为主要还是觉得准备不足,不是不战,时机未到而已。9 m: b) G$ T" H% {
  , b" a2 F2 t/ I! r9 J+ `
  当初突厥强盛,颉利可汗为了加强各地区的统治,便令敕勒诸部分散居住,共计有薛延陀、回纥、都播、骨利干、多滥葛、同罗、仆固、拔野古、思结、浑、斛薛、结、阿跌、契苾等十五部,即为草原十五部。这些部落都居住在碛北,即漠北地区,风俗大抵与突厥相同,其中以薛延陀势力最强,可以说是居十五部之首。
3 l/ ?$ S7 v2 G$ O, u5 A! D6 Q  
* e* Z" r/ d; p9 `2 K5 \  k) s' X) {  等到西突厥的曷萨那可汗混得好以后,敕勒诸部又都投靠他去了,可是曷萨那贪得无厌,到处找人要钱,苛捐杂税一大堆,搞得这些部落怨声载道。为了打压这些人的怨气,曷萨那可汗进行武力镇压,杀了他们的首领100多人,硬是往死路上逼,搞得他们争相反叛,一致推举契苾哥楞为易勿真莫贺可汗,在贪于山北建立根据地。同时,又推举薛延陀的乙失钵为也咥小可汗,居燕末山北。后来射匮可汗又强盛起来,两部去可汗号,双双表示臣服。( |2 M2 y' @3 Z7 ]! y) A4 x0 O! O
  4 p" p( X8 f# p
  回纥等六部聚居在郁督军山,开始隶属于始毕可汗,等到统叶护可汗不走运的时候,“小可汗”的孙子夷男便率部落7万余户归附颉利可汗。等到颉利内部出问题,薛延陀、回纥和拔野古等部便落井下石,相继闹事,颉利可汗于是派大侄子欲谷设带10万骑兵征讨。
# p+ c' i* ~' s3 o6 z3 ]  
% L# y- ~. |! k! m( B  可是自大的突厥人哪里知道回纥的厉害?回纥酋长有个很酷的名字:菩萨,菩萨现在是救苦救难的,而回纥的菩萨是带兵打仗的。菩萨酋长带5000骑兵与欲谷设大战于马鬣山。菩萨五千对十万,居然以少胜多,大败突厥。欲谷设被打得晕头转向,撒腿跑人,还被菩萨追至天山,部下多数被俘虏。从此,回纥打出了威风,势头大振,而薛延陀又趁机打败突厥的四个将军,颉利可汗也没办法,只能无可奈何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0 03:17 , Processed in 0.0337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