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那时唐朝(李渊、李世民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4)
$ {/ `& ]& e  N! p+ H; o                                                              5 K7 b) a' J$ I  D8 `( y  k7 G
                             % R+ M( Q8 v, _1 d3 m
  作者:沁园春% b, Q/ O) N8 V* Z; ~% e
                    1 C: y" V/ l3 I; ~8 m1 b8 H; @' G5 L
  # u8 H1 W; b# y$ R% i( d
  
5 r9 W: p8 D- ]2 ]  由此可见,李世民修订《氏族志》,其最终目的就是重新确立封建等级,构建一个忠于李唐王朝稳固的统治集团,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1 S2 @' J4 R, ^7 }  在贞观6年时他就下令吏部尚书高士廉为首,联合御史大夫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负责这项目工作,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贞观12年《氏族志》初稿完成,进呈御前。李世民看后却大为不满,要求重修。# R; i7 ?  n5 f9 }3 o/ j& `2 C
  1 ~$ q- ~; m. o. R
  原来这个《氏族志》不符合他的心意。高士廉等人虽然对全国各地的族姓和谱牒非常熟悉,但门阀观念依然很重,依照传统按郡姓高低定等级,将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就是所谓的“尚姓”原则;而李世民呢,他要求“尚官原则”,即不管以前的“规矩”,另起炉灶,以今日的官爵高下作为新标准,其目的就是“欲崇重今朝冠冕”,意思很明白,重新确立当朝高层人士的社会地位。
' d! i! P6 l8 @  * i% i& k2 x& g0 F- G
  其实当初李世民有过暗示,只是没有明说,无奈高士廉领悟力不高,搞出这么一个本本,也怪不得李世民要质问为什么仍把崔氏放在第一等?道理很简单,那我这个皇帝往哪里放?本来叫你们重修,就是要制定新规则,最后却弄出这么个玩艺来糊弄人,那就只有再辛苦你了,重来!1 l8 A# E' \: o( e5 D' t
  
# ^. {7 N' i1 n$ d+ `  没办法,高士廉他们只好“回炉重炼”。' X- M$ {4 D; T+ y4 g
  
7 T! F# n( \* T: N  终于在两者之间达成一个新的平衡,当然李世民亦有让步,最后的“成品”就是以皇族李家为第一等,外戚次之,而崔氏拿了块“铜牌”,降为第三等。其实这也是有照顾的,因为按道理讲,列为第三等的应该是宰相公卿士族,但李世民也要兼顾各方利益。可以说这是尚官与尚姓之间达成的折衷方案。《氏族志》正式颁行天下,姓为九等,共100卷,收录293姓、1651家,并收藏成为永久性皇家档案。* L8 a6 J+ q: T$ a% ~- J
  
! w$ ]# A) N9 N/ u. Q9 R; p  《氏族志》的出台,打破了以往单纯以郡姓作为当官条件的传统,也符合当时新旧贵族“新陈代谢”的历史趋势;同时也取消了仅仅依靠大族门阀便自动获得政治经济特权的“陋习”,要想拥有这些,那就去参加科举吧!
0 [6 k6 F* J1 f$ W( }  
. |; b, d( W  i* i4 d  李世民修订《氏族志》,是为了抬高当朝特权阶层的社会地位。有人说主要是抑制和打击山东士族,我看未必,其实他的本意是为了改变山东士族“卖婚”这种陋习,因为卖婚搅乱社会秩序,败坏风气,甚至被李世民认为既无礼,又无耻,既然如此,那就应该有所“表示”。
8 K) U' r3 I, O5 \- ]/ o# I  
  W5 I6 f4 L4 I; |1 r  可是李世民这种寄希望于行政手段禁止卖婚的措施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甚至在贞观16年又特意下诏,说“自今年六月禁卖婚”,可是形同一纸空文,因为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几百年形成的传统岂是强制手段可以消灭得了?在人们的认识里,山东士族始终是高贵的贵族,与他们对亲家是三生有幸,不但脸上有光,还有在别人面前显摆的资本。终唐一代,山东士族始终是“香饽饽”,比方清河崔家,光宰相就出了23个,想与他们攀亲戚的朝中大臣更是经常挤爆门。可见山东士族这个金字招牌最终没有因为修《氏族志》而黯然退色,反而越擦越亮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5); U8 Q) F/ D: W) @+ k) [) G
                                                              ( S7 |; \6 y% I( r, M" t
                             
3 J  I& ?8 j% t3 O2 s  作者:沁园春1 V: @5 Z: K* R- D4 j
                    ) W& v" ^. s" t* v* w
  % l! I% v# r7 r  v' G
  9 s" J9 b" s, v# a. ^- ]
  巡幸洛阳的李世民启程返回长安,一路上又是参观又是考察,忙得不亦乐乎,而有一个人也同样忙得不亦乐乎,他就是蒲州刺史赵元楷。
/ n* L- ~: A& O5 P# n" F. |1 l  为了高规格接待首长,赵元楷不但要求当地父老乡亲穿黄纱单衣迎驾,还把亭台楼阁搞了豪华装修;又养了一百多头羊,几百条鱼。准备当土特产送给皇帝身边的大臣。李世民知道后,大加谴责,责骂他这是亡隋之弊。$ `# s3 d# v5 Y' d
  
2 l  X& G  x9 a+ n( u' o  虽然知错就改,但赵元楷心里恐惧,竟然几天不吃饭,就这样羞愧而死——也算是奇迹,因接待费用过高被骂得吓死,古今中外恐怕也没几人。史载:“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 X, X- y7 F6 T( b/ V  ! R& v; g5 l& r
  回到长安后,李世民又得到一个喜讯,要做爷爷!他那高兴劲就甭提了,在东宫宴请五品以上官员一起Happy。他借机重申对房玄龄和魏征的尊敬,说贞观以前夺天下是房玄龄的功劳,而贞观以后不断纠正他过失是魏征的功劳。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分别赏御制宝刀一把。随后又与魏征开始了一段颇有意思的对话。# ]8 m+ p* ^+ w1 @- t  |
  
( ~9 u/ e. V/ e! f- K0 Q1 W0 x2 U  李世民首先发问:“朕的政绩跟往年相比如何?”8 _0 {! a& K( U% E
  
. N% _- q) _. v, N  正巴不得听到大有进步之类的奉承话,不料魏征又唱起了反调。
' k" u7 ^2 d; s) u, ], Z  J% P  / a0 C: S) c! ]! u/ r: i
  “声威德行远超贞观初年,但人心悦服则不如从前。”
; `3 @0 Y/ ~; s' g  0 a  i; z) l, D  K4 g/ n
  “连远在天边的都跑来归附,如果说不如从前,那怎么会这样?”# X# Q$ s% H  A  y( @/ ^
  
2 i2 p: {4 }( I) c# {! ]! ]$ q  “如今天下太平安于现状,故而不如从前。”! V4 y" H# N- D& f
  ) c/ t* X& j7 ~/ }
  “可如今我所做的仍跟往年一样啊!”3 \" B9 p& ?7 S+ L" {
  
1 d# t. m* j% q4 ]  “陛下在贞观初年只要有好意见就一定听从,如今则不然,虽然能勉强接受,但似乎不大情愿,这就是区别。”
# c. w' J( Z6 H, d( |  
* \, t( A/ G: f4 J; i# H( g  “能否举例说明?”# x- F+ I3 Q; o* d9 e
  9 v  N: Z+ o2 n: \+ O8 v
  “以前要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你就把兰陵公主值100万的花园赏给他。有人说赏太多了,你说朕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所以重赏,这是鼓励别人发言;司户柳雄编造隋朝做官的资历,陛下要杀他,后来听了戴胄的谏言才放弃,这是欣然接受批评。可是近来,比方皇甫德参上书谏止修缮洛阳宫,陛下非常生气,虽然后来因我的谏言才作罢,但实在勉强得很。”
! X6 `5 p1 c3 @0 j5 z. t8 u  0 t+ D% x4 A2 J- q* ^" P' }7 g' w
  李世民听后深有感触,说除了你别人可说不出这样的话,人苦于不能有自知之明啊!. N9 D7 }" R9 i. r. n
  
/ C4 z# P* E; z0 s% P$ Z3 }  而就在这场对话后还不久,唐朝又出了一件大事——虞世南死了。8 @! j; }$ E3 F' Z1 `# ?( V
  
/ e5 M4 O) y, l4 v/ f! [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不但为他举行追悼会,哭之甚恸,还特赐东园秘器,让他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为什么会哭得这么伤心呢?因为他是李世民的知己。李世民对魏王泰说虞世南与我犹为一体,每天都忘不了他啊!而后作诗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就不弹琴了,这首诗将何以示?”" H% J: h" v' R8 Z; @8 U' W% z
  
* M  X# D- F) J  为了和他说说心里话,李世民即刻命褚遂良到他灵帐前把诗读了一遍,而后焚之,以寄托哀思之情,希望在阴间他还能感悟得到——灵帐在风中摇曳,瑟瑟作响,是否又是君臣两人在对话呢?过了几年后,李世民又梦到他了,仍是犯颜直谏如若平生。他感慨万千,第二天就特意下制厚恤其家人,后来又绘其画像悬于凌烟阁,让他正式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如此哀荣为哪般?只有两个字可以解释:友谊!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6)) G: `% A9 |" t( `1 X
                                                                
, }& Y# i+ _9 Y7 U$ S. p) \  作者:沁园春! W2 l. Y! [3 U& C% d3 `5 H/ R
                      
) |: K  M) S; D0 f+ @! M    
+ Z7 @/ j; z, i6 F! T7 J  . m- i3 ]6 {2 M6 j
  虞世南外表温和而内心忠直,深得李世民喜爱,称他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前面的四绝今已难得再见,而第五绝的书法,我们却还能一睹其芳容,只要细细去品味,我想你也会情不自禁的叫一声绝的。
& j% u7 W; g) D  ?( {  9 {# J# ^" q0 u$ w! x% H  U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今浙江)。关于他字伯施的来历很有意思,他叔叔虞寄是陈中书侍郎,没有儿子,于是过继给他,所以取字伯施。虞世南性格沉静如水,清心寡欲,但笃志勤学,是个十分爱好学习的好孩子。
( ^+ I0 q) u# q  i  
: }: G2 ?$ n/ s" z  小时候,他和哥哥虞世基拜无所不通的奇才吴郡顾野王为师,顺带学习书法。为了多学本领,他十数年如一日,“至累旬不盥栉”,就是说搞得几十天都不洗脸梳头,可见已经“走火成魔”。但正是这种刻苦精神,让他们兄弟最后都成为举世无双的大才。+ r* P$ G" ^" T! B9 J6 l
  ! s8 H! O" v7 H% ~' c% r0 \, J
  虞世南文章写得好,仰慕仆射徐陵,成为“徐派”一员,文辞婉约且富文采。徐陵也很认同,正是由于“徐宰相”的引荐,他逐渐知名。虞世南酷爱书法,拜大书法家智永和尚为师,学习王羲之书法,妙得其体,得其精髓,于是声名鹊起,以至于惊动了皇帝。陈文帝得知他们哥俩都是博学之才,特别派人来家里护卫照看,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3 W9 u% F" ^- n4 d9 ~7 V! f3 I" Q8 c
  
) @& C  p' s5 ~/ f" i! K  陈朝灭亡后,他和哥哥虞世基一同风尘仆仆的来到长安“闯天下”,兄弟俩名声太大,时人竟然将他们比作西晋大文学家“二陆”(陆机、陆云)。这让杨广坐不住了,这家伙向来喜欢附庸风雅,于是笼络这俩兄弟,可他不如哥哥会搞关系。杨广虽然爱其才,但觉得虞世南太“峭正”,不欣赏他的刚正性格,于是并不重用,弄得他十年都是一个七品官。与之相反的是,哥哥与杨广似乎是前世的渊源,杨广不但重用他,而且让他专典机密,视为心腹重臣,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朝臣无与伦比——十年刻苦,十年怀才不遇,难道这就是自己的成就吗?幸好心中有自己的小天地,他宛若一朵荷花水中开,绿水幽幽沁人心,顽强中带着自信。9 }# ^4 O+ ~( x6 o
    |! }* s% x4 F  F7 M& l- f/ E4 r0 g$ Z
  这世界就是这么奇特,哥哥显贵一时,过着王爷一般的奢侈生活,而弟弟虽然住在一起,却一如往日,勤俭节约,依旧过着简朴的日子。恪守名士节操,清淡、恬静,而不失尊贵,真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6 D$ \3 y. S( H/ N- X9 w4 V8 S
  
& R# _+ i6 A/ j2 Y  江都兵变爆发,杨广被杀,虞世基也未能幸免。临刑前他死死抱住自己的哥哥,失声痛哭,请求代他去死,可宇文化及不同意。亲眼看着自己的哥哥死在乱贼屠刀之下却无能为力,他万念俱灰,毕竟父母双亡,虽然与哥哥的生活方式不同,但他是自己的亲人啊!他陷入了困苦和绝望,茶饭不思,从此哀毁骨立——悲伤过度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 G# N: ^% ^  y( I% M! n; h  
/ V( `' j) ^' }+ F6 ^; U. n  后来,他随宇文化及到聊城,化及死又归建德,拜黄门侍郎;直到李世民破窦建德,他颠沛流离,终于来到李世民身边。这一年,他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已入花甲之年,却依然受到李世民的器重,成为著名的“秦府十八学士”,与房玄龄共掌文翰。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7)3 ?& S1 q. Q: V  O, i6 ~7 A
                                                                
6 l& Z) Z9 }" ^! `8 O$ a* i  作者:沁园春
) m( i! [9 y3 h, l. C  k                      
+ r! A3 s! |7 @( O' [" ]- X% f    - k$ m% k/ ?% _# M9 z3 e
    z; k) }4 y$ N( Y3 Y5 {- H
  李世民即位后,身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的他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应该退休,可李世民不听,让他担任太子右庶子。他坚决辞让,李世民只好改任他为秘书少监,封永兴县子。
+ F0 v& I# G3 v6 n1 T  
- ?% x9 P8 n, ]/ R  W0 k) b  李世民很欣赏他的博学多才,每每忙完国事一有空闲就来找他谈心,当然谈的都是经史之类的“高深学问”。 虞世南一副书生模样,身体羸弱,弱不胜衣,外表看起来好象连件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但就是在这貌似弱小的表象下面,却拥有强大的力量。他性情刚烈,经常是一幅正气凛然的神态,只要一谈到帝王为政得失,就一定借古喻今,规劝李世民好好干,不要乱来。李世民很受用,获益匪浅,对别人说群臣要是都像世南一样,天下何忧不治!这点,还真有些继承他师傅顾野王的“奇特传统”,他师傅也是“观其容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以貌取人对于这些高人而言,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0 d. ~5 Z* A( ~( a2 J2 z1 O  Q  0 f% @" ^  A- \# x
  既然皇帝这么受用,那就干脆让你受够点,其后虞世南经常上书直谏,山崩、狩猎、发大水、见彗星、葬高祖,凡是遇到这些事情,他都是言辞锋利,规劝李世民“走正道”,为国为民,善待百姓。当然,要得到李世民的厚爱,肯定要有非同一般的功夫,不说其他,单说一件小事。( S( w0 {: U/ n9 n4 p2 V9 r4 T
  
7 N- P+ O7 o/ Y1 ]6 k  V" {  有一次,李世民要他把《列女传》写在屏风上,当时原书已然找不到,怎么办?虞世南就是有料,居然全凭记忆将整部《列女传》一字不落的默写出来,而且无一错字。服不服?而更令你服的还有他的书法,如今虞世南闻名于世,主要在于他的书法。现在还能看到他写的作品,可以说是深得王书真传而又自成一家。
- u3 R' k$ A, v( }  + D& P- F, k" m, J7 q& b0 m/ a
  虞世南是初唐四大家之一,具有温文尔雅的君子气度。他的书法与王羲之一脉相承。因为是嫡派真传,所以尽得其法,敦厚丰润、外柔内刚,如裙带飘扬,可以说是“接魏晋之绪,启盛唐之作”,堪称神品,使得宋代很有性格的大书法家黄庭坚也不由得大声惊呼:“虞世南的书法千两黄金都买不到啊!”传说李世民也是他的学生,李世民一直觉得“戈”字不好写,有一次写“戬”字时就只写了左边而让虞老师补上右边,写完后拿给魏征欣赏,魏征看了看,说就“戈”写得和虞世南最像。李世民不生气,相反赞赏魏征眼力高,也更加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他去世后,李世民很伤心,叹息道:“虞世南死,没人再同我谈论书法了。”* C) w. G# }! q" t* A" K) j' L
  ; ]) I) D$ r7 D& J- x) w/ ?2 g
  看虞世南的作品,不仅有“君子之风”,总觉得是出自一位道家真人之手,静虚无为全被他融入书法当中,达到了“冲和之美”的极致。他作书不择纸笔,挥洒自如,任意而为,可见已到书法最高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后来他将“秘诀”传给外甥陆柬之,陆柬之写出了韵法双绝的《文赋》;而陆柬之又传给外孙张旭,张旭就更不得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狂草大家——韵墨含香、流韵千古,虞世南做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8)1 [9 `" m/ P/ I: D5 F, h- |% K
                                                                
# Y$ I; s* E+ X: c; ]0 f9 \  j' m/ L: H  作者:沁园春$ d; @% X3 D5 \. ^# I0 r& \
                      5 \9 R3 W$ M6 s
  
3 y; ~6 F2 k( N2 r1 ~  
+ Z$ z, s7 ?- p. V2 p1 Y1 n5 y! X  初唐还有一位大书法家,我们现在初练楷书,他的字便是首选之一。他就是楷书四大家中的欧阳询,两人同为书家,与虞世南齐名,世称“欧虞”,境遇却大为不同。他的书法外柔内刚、法度谨严、结构疏朗、骨力遒劲,“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与欧阳询、楮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类,清丽中透着刚健。他不但写诗嘲讽萧瑀射箭差劲,还与长孙无忌卯上了。
% x' f+ j5 M- T2 i+ Z  
4 O  B+ g" r6 U; E' y. J" R  因为长得丑,长孙无忌故意玩笑他,写了这样一首诗:“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欧阳询当然知道这是戏弄他像只猴子,立即反唇相讥,同样写诗回应:“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如此挖苦这位长得有点超重的国舅爷,搞得长孙无忌很是没趣。$ w, R0 S1 n! B- m
  # M: o) }) c! C+ h& E1 e' K8 G
  他对书法最大的贡献在于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进行造型分析,系统的总结了关于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与结字规律,这就是后人所传的“欧阳询三十六法”。以至于我们今天学习书法还要拜他为师,拿出他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恭恭敬敬的临习一番;连日本最大的报纸之一《朝日新闻》报头四个字也是用他的字集合而成,可见影响力实在相当深远。
  b8 ~6 P& F8 H4 p9 q" @  
' d- J) @3 d$ m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长沙),老爸欧阳纥是陈广州刺史,因为谋反被杀,本来也要连坐,有人暗中保护,才留下一条小命。陈亡国宰相江总因为是欧阳纥的老友,于是私下收养他,教他读书。
5 Z6 z/ }( e9 d2 o- P  ( Y: [; k2 C' H; f/ I
  欧阳询虽然是丑男,但聪敏绝伦,博览经史,读书一目十行,成了一个博学之士。在隋朝时为太常博士,李渊还没发迹时就引为宾客,所以建唐后擢升为给事中。; f) n$ v7 [1 b" G: Q* z
  . c6 Y) N1 L5 q
  虽然也当了个官,但并不如虞世南一样受重用,或许与当年老爸谋反有关,于是他的兴趣就多转移到书法上了。他初学王羲之,后来渐变其体,自成一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还津津乐道的“欧体”。 他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笔力险劲,被称为一时之绝,楷书更是“翰墨之冠”,誉满天下。当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一定宝贝得不得了,视为典范。连远在东北一带的高丽人也久慕大名,派人前来求字,弄得李渊都大发感叹:“没想到欧阳询的名气这么老远都有人知道!”
( \+ J6 T. q  ~: K0 V6 s6 s  ' I  m3 i: u- q, [' w2 s6 c3 r' f4 u
  有这么大的成就,不是单单学了王羲之就有的,主要在于他的刻苦钻研非常人可比。有一次在路上散步,他突然看到索靖写的一块碑,哇塞,前辈高人耶!他舍不得走,停下来看了看,可能一时没看出味道,觉得写得一般,走了。可没走几步,又似乎想到什么,跑回来再看,终于看出其中的绝妙之处,看累了,干脆就扯块布坐在那里看。没想到就是这一看,看到了天黑,居然也不怕蚊子咬,就一头睡在碑旁,到次日一早起来继续看。这样一直看一直看,不知不觉三天过去了,他总算心满意足,这才悄然离去。! Y8 j. R( f/ [
  
% F: Q! ~. V" a% ^9 j2 \  欧阳询不但书法棒,还有个很棒的儿子,名叫欧阳通,他的书法与欧阳询齐名,号“大小欧阳体”。当年欧阳通学书法也是因为母亲怕他学坏,于是给钱去市场上购买他老爸的作品要他照虎画猫,照着来。这小子也聪明,没日没夜的练习,朝夕临摹,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的书法功力大增,仅亚于乃父。
# |' ^, F) b* Z  }( q: a  M, G6 H  
% m# U- ]3 G* S+ C5 P8 e- P1 ^  不仅书法好,他还是个怪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69)1 Y% s' V: f/ e& C* b
                                                                
+ T% I6 }' k! d( D8 E  作者:沁园春, T4 g0 x$ c& ~$ k. K% l/ R
                      
: H3 ^$ f5 \- Y: k- }: p5 [  4 p4 y3 @! S5 \1 a; d! t
  
$ G& d0 N+ I  P% g2 {$ R( w& U  母亲去世后,欧阳通不“丁忧”,“夺情”继续当官。在“起复”期间每次都是打着赤脚上朝,甚至值夜班时也是“藉藁以寝”——铺一块草席睡在地上,这在当时是一种守孝方式,只是有点过了。上班时他只谈公事,其他事情一概不言,可一回到家就不安宁了,不但披麻戴孝,还哭得个没完没了。史书说自武德已来,能做到这样的没一个人能与他相比。凶年不吉利,母亲一直没下葬,他就穿着丧服住在守丧的屋子里整整呆了四年。冬天来了,家里人怕他冷,悄悄将毡絮放在他草席下,后来被他发现。这家伙不仅不感激,相反大发脾气,硬是把毡絮撤去了事。# p: k6 c: T) _8 G! `& G; }
  
# J! |: M- M/ I+ K  就是这倔脾气,最终把自己害死了。一直升官,到武则天执政的第二年时,他已经拥有宰相职权,就在这时候,死神也紧随而至。当时凤阁(中书)舍人张嘉福等人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他与宰相岑文本的侄子岑长倩坚决反对,招致武承嗣的嫉恨。岑长倩被抓起来投进大狱,以“大逆”罪判处死刑,酷吏来俊臣趁机把欧阳通也逮起来一并拷问。被严刑拷打的他仍是这么倔,不发一言,最后来俊臣替他说了供词。面对这样的暴力,他无能为力,就这样被残酷杀害,只有他的书法还留在人间。如今我们仍能见到他的《道因法师碑》,笔力劲健,骨气棱棱,虎虎生威,正是唐朝楷书初成时的状态。有人评价“若武库矛戟”,确实恰如其分,难道这与他的倔强性格有关?2 Q2 d4 C8 r( [$ Z0 d7 S/ A
  
- E$ E4 D( j1 Y5 S  因为写得一手好书法,晚年时他有个怪癖,写字的毛笔十分讲究,非狸毛笔不用,还要覆以兔毫,而笔杆也是用象牙和犀牛角做成,否则一字不写。总之看他一生,就一个字:怪,但他不畏强暴的精神,却激励着许多人,去抗争,去奋斗!4 Z7 c0 }1 M- V% W# b/ K
  
7 a" A8 X' D4 W( i5 }( U) j  而就在这时候,唐朝与吐蕃的角力开始了,松州战役正式打响。当初李世民派冯德遐为使者安抚吐蕃,而吐蕃松赞干布却打起了唐朝公主的主意。他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娶到了唐朝的漂亮公主,自己也想过过瘾,迫不及待的派使节随冯德遐返回长安,带上大把金银财宝,上表求婚。李世民觉得还没有嫁公主给吐蕃的现实考虑,断然说不。
+ o7 \" [% O; ~* o- U! i  ; {! ]8 i$ X4 q% a  w6 u# g: s
  吐蕃使节搞得很没面子的回去了,向松赞干布报告说我刚到唐朝时他们待我优厚,答应尚公主,可偏偏该死的吐谷浑王入朝,挑拨离间,这才让唐朝对我的礼遇渐渐淡薄,最终不答应通婚。+ T- r" L3 \- k5 R8 K- E
  
% r7 c) Z8 v6 p% m2 v  也不知道使节为什么要这么说,反正结果是激怒了松赞干布,他桌子一拍,出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不是对手,被打得逃往青海湖以北的地区,百姓和牲畜很多都成了吐蕃的战利品。
/ A- w- k# p3 C( C' X* \6 {9 O( ~  & N9 e  R* ]& Z: b2 n2 t& t; a
  吐蕃见抢东西还这么容易,胆子也大了,继续发兵进攻党项、白兰等羌族部落。并率兵二十余万人屯兵松州西境,再次遣使至长安,献上金帛声称要来迎接公主。
5 o- A  ^6 ~6 }9 _3 F  
" h# k+ x: @+ x( O  什么?还强行逼婚来了!李世民当然不鸟他,积极做好战争准备。
3 {2 C6 }8 @, ^( d7 U  吐蕃人见“抢婚”不成,于是向唐朝发起攻击,击败都督韩威,羌族酋长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见顶不住,只好双双献城投降。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9: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70)6 |. D$ J5 T5 M0 A6 N
                                                                
* J: |5 |0 @6 m; r  V, L' M- [  作者:沁园春
( Z; Z  i# j/ M( k1 K                        Y; k- t1 N# K
  6 `- W4 K' P, n1 }
  7 @* t. y  c1 Q2 l# s9 K% T2 h7 L
  虽然打了胜仗,可国内的人却不满意,因为长年征战打烦了,大臣们很多都建议休兵,松赞干布充耳不闻,导致前后发生八宗以死明志的自杀事件。而此时唐朝已经完成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以雷霆之势向吐蕃发起反击。
3 ^$ S8 N* m) I6 V' `% }  
  n* V# ]: H5 {" v% y/ ^5 V  李世民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统率5万步骑迎战吐蕃。
! ?# L4 c9 Q& e$ \  & E' _1 q& s) s5 u3 i$ ?
  就在围攻松城十多天未有任何进展的情况下,唐军先锋牛进达在松州城下乘吐蕃无防备时发动突然袭击,大败吐蕃,斩首千余级。唐军得手,让松赞干布认识到了唐朝的厉害,心里有些畏惧,率军打道回府,并派使节到长安请罪,再次请求娶公主MM,为了安抚松赞干布这颗破碎的心,这次李世民同意了。: L$ f- ^* M. j# C, v
  
6 Q* n0 }% @+ p6 _7 ~  同时,他问起了身边的大臣:“创业与守成哪个难?”
2 o" T$ g, m/ J. E& |. L  
% F& b1 [# Q) n% C; D% R% m. e  房玄龄回答创业难,理由是要与各路英雄一一斗法,并设法打败他们,所以创业难;魏征回答守成难,理由是自古帝王创业没有不难的,而很多却在安乐中失去天下,所以守成难。/ M; A1 a! i* ]' C! y
  1 J8 S" B2 Q6 J+ j% e
  李世民觉得两人都有道理,于是做个总结,说玄龄与我一同打江山,所以体会到创业艰难;而魏征与我一同安天下,所以懂得守成的艰辛。然而创业的艰难已成往事,守成的艰辛应当小心应对。: [- q' O7 f/ m% z7 R3 q
  * L$ [7 B6 p; ~: F
  有领导这么英明的指示,房玄龄等人赶紧行礼:“陛下一席话,四海之福也!”
0 H1 [  X$ N. A8 E- G( w  8 k  d1 J; `8 [% L4 S
  突厥的颉利可汗完蛋后,北方空虚,薛延陀的夷男在都尉犍山北、独逻水南建汗庭,拥兵20余万,并让两个儿子拔酌和颉利苾分别管辖汗国南北两部。
. `6 ^* I: A3 I  {2 _9 P  ' f0 G  D' i2 N6 W
  李世民终于亲眼看到曾经一手培养的老虎在渐渐失去自己的控制,他感觉自己手上的“缰绳”已然在失去作用,他陷入了沉思。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祭出妙招,具体操作方法是同时封夷男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分别赏给鼓纛,对外宣示是优待,其实是分化瓦解。
' o$ J9 K7 b' C0 t6 ]8 C4 F  
6 c5 H: C2 A# |3 h8 {) W  就在李世民和夷男斗法时,西突厥也出现动荡。为了加强统治,西突厥的咥利失可汗将汗国分为十部,每部设酋长一名,各赐箭一支,称之为十箭。又分左右两厢,左厢称五咄陆,设五大啜,也就是五个总指挥,居住在碎叶城以东地区;而右厢称五弩失毕,设五大俟斤,也就是五个总司令,居住在碎叶城以西地区——这十个作战单位统称为十姓。
. P/ f9 {6 P4 o4 l" `1 v, _. o  . Q% s9 t" T$ E' `! N% a
  可是咥利失失去民心,他部下统吐屯趁机作乱,打得他带着弟弟步利设逃往焉耆。赶走老大的统吐屯打算拥立欲谷设为大可汗,不幸上天不许,还正在辛苦筹备的时候,有人要了他的命,统吐屯不幸被人谋杀;恰好欲谷设的军队也吃了败仗,咥利失趁机收复失地,控制东部地区。而欲谷设也在部众拥护下被立为乙毘咄陆可汗,与咥利失分庭抗礼,两人都不是好惹的角色,争强好胜,时常发生战争,双方伤亡惨重。打到最后,这两人便以伊列水(今伊犁河)为“三八线”,以东属咥利失,以西属欲谷设。3 X% M8 [6 E, ~% i
  
* `: R/ R/ L/ N  \6 V  就在此时,又有一个人要去鄜州赴任,前往担任鄜州都督,他就是尉迟敬德。李世民曾经问他有人说你要谋反,为什么?没想到尉迟敬德的回答很令人意外,他的回答是臣反是实!李世民很奇怪,哪个谋反会挂在嘴上当歌唱的?可是当听了尉迟敬德后面的话后,他竟然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篇连载) 那时唐朝——大唐帝国历史的秘密 2[李渊、李世民卷] (71)
' u2 t3 X( U; P8 Q* e1 d' d                                                                  
) m! s  D! V! G0 N2 K  作者:沁园春  s% Q5 T1 C  t
                        $ ~/ J! x' m2 Q8 _5 S, L; d
    1 Q, {$ ^) S7 U" W/ I3 r
  8 u6 a7 ?# Q# u  o
  “我随陛下东征西讨,如今留下一条命来也是刀箭下的漏网之鱼,现在天下已经平定,难道就要疑心我谋反吗?”尉迟敬德慷概陈词,而后做出一个奇怪动作:把身上的衣服脱下甩在地上,露出一身的疤痕。5 r: S/ R/ X+ k
  & K/ |& x+ ]4 L+ N8 Q1 q; p
  再多的语言都不需要了,这就是证明,当年出生入死替你挡了多少刀枪?这就是记忆,南征北战,替国家做出多大贡献?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满身的伤疤就是最好的回答。
% o8 P; {9 X+ v; c, M7 X8 {  
5 Z- m, ~/ [1 C: k5 X0 X" c  w" g: K  李世民岂能无动于衷,脑子里飞速闪现尉迟敬德跟随自己拼杀沙场的一幕幕,他眼睛湿润了,泪水倾泄而下。+ X" o9 j3 K9 d1 E9 d; G$ ?! A3 j$ M
  9 Z$ @+ J) H& X1 @
  “你穿上衣服,朕丝毫不怀疑你才跟你说,何必发火呢?”
* F) E& H& V5 m9 _5 @  $ H, L6 N; a4 t
  为了表示自己的愧疚,李世民决定对尉迟敬德多点补偿,打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没想到尉迟敬德却不领情,叩头辞谢,说我老婆虽然出身低微,然而同甘共苦这么多年,古人说富不易妻,娶公主非我所愿。李世民知道他的脾气,多说无用,于是作罢——一个男人,能在富贵之后不抛弃自己的妻子,这才是真正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4 Z& A+ z1 s; i  
# C2 I" x  N3 O- [7 A7 J8 a  \  O  就在这时,唐朝与高昌的关系越来越糟糕了。
4 X9 K: x0 c" U  
3 K$ o0 N0 E2 B8 z  高昌王麹文泰多次阻截西域前往唐朝的朝贡使节,不但联合西突厥进攻归附唐朝的伊吾吾和焉耆,还拒绝李世民邀请其心腹大臣阿史那矩访问长安的提议,只派了一个等级不高的长史来应付一下,这让李世民很不爽了。  N6 I: Y) o) h  X
  
3 \0 C5 o/ n! \4 \7 w  当时,颉利灭亡后,在突厥的中原人有些投奔高昌,李世民下诏要求麹文泰送他们回来,麹文泰不但不理睬,还把人当宝贝一样藏起来。更要命的是,他很少朝贡,不守礼节,政府的官员设置与唐朝一样,还筑高墙,挖壕沟,准备发动战争;更可气的是,当唐朝的使者到达高昌时,他还不合时宜的幽了一默,故意调侃,讲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话:“老鹰天上飞,野鸡草里藏,老鼠洞中咬,猫在厅堂跑。各得其所,难道自己就不能生存吗?”
% P  ^9 Y5 O% {, i/ m8 ^; h  " b. I" K" g) Q# [' p0 r
  说了这些映射的话还不算,他又到处拉帮结伙,遣使对薛延陀的夷男说你既然当了可汗,就应当与唐朝的皇帝平起平坐,何必向他们使者行礼?这些动作的意思很明了,不和你李世民好了,你能管得着我?
% C3 t9 a! u; I( H' z0 d1 p' ]: k  可是傲慢是要付出代价的,李世民的忍耐已到极限,在委派虞部郎中李道裕前往调查的同时,他对高昌使者发出严厉警告:“明年我要发兵来打你!”
" v9 H" M9 p: J  
! n1 t' ~+ n% d' d5 i+ ^  李世民算是厚道,打你之前还事先打招呼,其实也是想麹文泰能够悬崖勒马,可是他会如何应对呢?
& h9 V) a9 f& g- C  8 K2 D4 U0 v# U8 v' {; Z1 `5 p. Z
  要打高昌的消息传到夷男的耳朵里,他速派使臣到长安,向李世民表忠心,说奴才想做向导一同进击高昌。李世民求之不得,派民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带了些丝绸给夷男,拉拢他一起讨论联合作战计划。
4 r  R0 `! q  w, J  . ]8 U' d) a' V/ Z% Y3 L4 _
  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候,李世民差点遭被人谋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0 03:39 , Processed in 0.0240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