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8|回复: 2

辨证论治“五步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4 1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寒辨证论治“五步曲” 无数中医学习者、临床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对于《伤寒论》,所阅之书既多,则反滋困惑而茫然不解,乃至临床水平难以提高,“效如桴鼓”的境界堪称“遥不可及”!对于这样的困惑,很多当代经方临床家也曾有过,但是通过反复研读《伤寒杂病论》,并向历代经方大师诸如徐大椿、曹颖甫、恽铁樵、胡希恕、刘渡舟、范中林等潜心学习,他们终于走出像大家一样的迷茫、彷徨甚至失望,最终临证思路清晰明了,亲身验证经方效如桴鼓之妙!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儿已经完成了,她已经变成了薄薄的几页,就放在我的面前。你们一定会长时间地伸出舌头来,为她啧啧称奇!这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完成了他“相对论”之后,把激动的心情变成写给朋友的句子。作为世界最著名科学家之一的爱因斯坦,无论在自己的物理数学研究工作中,还是在审阅别人的学术论文时,每当看到复杂的、多条件的公式、定律,总会习惯性地皱起眉头,说出他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啊,真丑,太复杂了,这肯定不是真理!” 爱因斯坦毕生都在追求一种如同数学公理那样的简洁之美:由最简洁的元素,能够推导出整个浩瀚的数学世界。而对于现代伤寒临床家而言,胡希恕先生等经方大家的辨证论治,给我们的就是这种魅力!且看胡希恕先生的一则伤寒医案: 唐某,女性,40岁,1980年1月19日初诊。第一步:中医诊断 1979年3月出现哮喘,经中西药治疗不缓解。前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减,服38剂不效。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近症: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背恶寒、但欲寐,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口干不思饮,大便干,脉沉弦细,苔白根腻。第二步:病机列举背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表证。脉弦细,但欲寐,表阴证(即少阴病)。脉沉、苔白根腻,晚上胸闷、喘息、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里有痰饮证。口干不思饮、大便干,津虚饮停。第三步:综合分析少阴表证挟饮。第四步:方证相对第五步:药证相对治以温阳解表、祛寒化饮。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6克。结果:上药服三剂,鼻塞明显好转,头痛减,增加附子用量,经服2个多月,喘平。经追访3年未见复发。 [作者注:胡希恕先生运用经方大多采用原方原量,故很多临床上时常将“方证相对”和“药证相对”合二为一。] 再来对比被誉为“中医火神派”代表人物之一范中林六经辩证医案: 冉××,女,72岁。成都市居民。第一步:中医诊断 1975年4月,感冒后鼻内出血。就近至某医院请中医治疗,诊为肺热。连服清热解表剂,病势不减。家人急用云南白药塞鼻内,用三、四瓶后,血仍渗出不止。延至第六日,到××医院五官科诊治,无效,遂来就诊。鼻衄已十日,鼻腔出血仍阵阵外渗,血色暗红,面色苍白。饮食难下,四肢逆冷,恶寒身痛,微咳。舌质暗淡,苔白滑,根部微黄腻。第二步:病机列举恶寒,身痛,表证。舌质暗淡,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血色暗红,阴证。苔白滑,根部微黄腻,微咳,水饮。第三步:综合分析证属寒中少阴,外连太阳。属太阳少阴证。阳虚之人,外感寒邪,正气虚弱,失血统摄,阳气被遏,脉络淤滞,血不循常道而外溢,发为鼻衄。第四步:方证相对治以表里双解,佐以温经摄血。法宜助阳解表,温经摄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主之。第五步:药证相对方中重用附子,温少阴之经,解表而不伤阳气;麻黄不配桂枝,并重用炙甘草以制之,则不发汗而祛邪。处方:麻黄10克 制附片60克(久煎) 辽细辛3克 炮姜30克 荷叶10克(醋炒) 炙甘草20克 二剂 上方服一剂,出血减;二剂后,血全止。
发表于 2008-3-25 00: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3-28 15: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火神,也不喜冰神,中医只六个字:病机、气宜、保命,辨证论治一词,语出民国,考自祝味菊氏。难道几千年无此说就不治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02:23 , Processed in 0.0240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