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转贴】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作者:雪域桃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3: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患难之交
1 e. E" J& y6 r5 o: y  3 u0 ]$ s3 U/ T$ k1 `+ i1 I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一个人在春风得意之时所交往的所谓“朋友”,往往会对其行同陌路,视而不见,这还算是有良心的。还有一些无耻之徒,作出了无数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识人之时,如想在一时之间就见其肺腑肝胆,可谓难之至矣。甚至可以说,认识一个人的本质,是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拿做人来说,只有在落于苦难之中,陷于困苦之境时,才能够真正地分清自己身边的人,哪些人是真朋友,哪些是伪君子。这种经历,对于人生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这是古今之通理,人世之常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1 g$ J' g, H7 l- [8 }$ c
  随着刘縯的死,刘秀的门前的鞍马逐渐冷落起来。昔日的好友李通、李轶兄弟已经与刘秀渐行渐远。李通倒还罢了,没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就是距离刘玄靠的更近一些而已。因为刘玄也是刘姓宗亲,也符合谶语:“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刘玄知道李通有点本事,就封他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而李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却成了杀害刘縯的主谋之一。刘秀对李轶这样一个无耻小人,对其恨得是咬牙切齿,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杀了李轶为大哥报仇。
2 w2 j) x: s1 \2 ^2 P+ s+ M  在这段门庭冷落的日子里,对于他帮助最大是邓晨、冯异等人。邓晨就是刘秀的二姐刘元的丈夫。1 G/ f* o! N* Y6 b. S- B
  邓晨字伟卿,是南阳新野人,世代都是享受二千石品秩的高官。邓晨的曾祖父邓隆,最高官职曾做到扬州刺史。祖父邓勋,最高做到交阯刺史。邓晨的父亲叫邓宏,做到豫章都尉。刘秀小的时候,邓晨就与刘家结了亲,娶了刘秀的二姐刘元,成了刘秀的二姐夫。
& s3 t3 h: i4 I2 j  在起兵之前,邓晨和刘縯、刘秀兄弟曾一起去宛城拜望著名术士蔡少公。蔡少公曾当面说:“刘秀当为天子。”有人猜测说谶语中说这个人一个是指王莽朝廷里国师公刘秀。邓晨清楚地记得刘秀说过一句玩笑话:“你怎么知道不是我这个刘秀呢?”玩笑归玩笑,从这个时候起,邓晨开始对这个小舅子刮目相看。因为当时的人都很相信这些谶纬学说,所以邓晨就对刘秀很关注,一直在观察他。: p  f1 c- j) W# z1 q1 \/ b6 @9 @
  地皇元年,王莽下了一道诏书说:“方出军行师,有趍讙犯法者,斩无须时。”以前朝廷杀人、处决囚犯,都在秋后。为什么呢?古人认为:初春是万物萌芽、鸟兽孕育繁殖的季节,盛夏是万物生长的时节。王莽为了平定各地的流民叛乱,为加快处决犯人的速度,因此下令改变古法传统,允许朝廷以及各地便宜从事,甚至初春、盛夏也可以杀人。这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民心震动、人心恐惧。
4 G: e- L5 [. c) a2 H  当时,刘秀因私贩粮食被官府通缉捉拿,刘秀为了避难,只好逃到新野,躲藏在二姐刘元家里。这个时候,二姐刘元已经为邓晨生了三个女儿,夫妻之间感情很好。邓晨看到小舅子来投奔自己,不但不怕自己被连累,反倒尽力地帮助他。刘秀在邓家避难期间,邓晨对他说:“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邪?”此话的大意是说:如今王莽为政狂悖暴虐,一般来说,处决罪犯都应该在秋后,王莽竟然在初春、盛夏时期处决犯人,悖天逆时。假如有一天,上次我们几个到宛城去见蔡少公时,蔡少公所说的那句话,即将要应验在你的身上了吗?刘秀笑了笑,没吭声。
* t8 {. h5 l* G) A+ w1 q5 u  地皇三年十月,刘氏兄弟起兵。邓晨得到刘縯送来的紧急消息,立即带上自己家的家眷、宾客、手下到棘阳投奔刘縯、刘秀。当时,起义军被新莽大将甄阜、梁丘赐的军队击败于小长安。义军大队被冲垮,家眷也与主力部队失散,失去了联系。在逃亡的路上,刘秀眼睁睁地看着二姐刘元和三个女儿被敌人抓走,最终惨死在甄阜、梁丘赐追兵的屠刀之下。刘秀内心的那份痛楚,真是可想而知。因此,刘秀对于邓晨,心中感到很愧疚。5 c$ ^7 G* f( N! ^3 N
  刘氏兄弟逃回棘阳,甄阜、梁丘赐大肆搜捕乱党,按照连坐法律,诛戮义军家属无数。邓晨家的房子被新莽军队纵火焚烧、污损。甚至连邓晨家的祖坟都被甄阜、梁丘赐挖了,邓家祖先的尸体被曝尸荒野。邓家的族人愤怒,大骂邓晨狂妄悖逆,连累先人。纷纷斥责:“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意思是:“放的好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跟着老婆的娘家造反呢?你难道就不怕被朝廷下汤锅煮了吗?”邓晨面对亲戚们的责难,表现的很平静,没有流露出一丝悔恨的意思。刘秀知道此事,愈加敬重邓晨。看到他,总是感到有些愧疚。这个时候,邓晨是一无所有。家没了,老婆、女儿们都死了。邓晨也只有横下一条心,死心塌地地跟着刘秀造反了。) O* P: |7 w4 _" N9 t/ y9 a
  对于刘秀来说,每次想到二姐和三个外甥女的惨死,而自己当时却无能为力,刘秀就感到痛心疾首,感到对不起邓晨。可是邓晨似乎毫无觉察一样,从来没有表现处任何伤感。反而更加积极地追随刘秀,默默地为刘秀鞍前马后地奔走。在人生事业的低谷低迷时期,给予了刘秀极大的支持。使刘秀感到莫大的精神安慰。7 b; A& y- v2 i9 Z# b* F8 ^3 L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邓晨被任命为偏将军,作为刘秀的部将,跟着他攻打颍川。在昆阳之战,邓晨也立了战功。后来,又跟着刘秀攻略阳翟以东,连续攻克京县、密县等地。
4 D' m$ k8 H' r' A8 M! X  邓晨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随刘秀,在心理上给予了刘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然而,更始元年九月,刘玄到洛阳后不久,派人去河北招安,又任命邓晨为常山太守。
0 {/ ]* x6 x- P# X4 p  邓晨走后,身边能够与他谈心交流的,只剩下冯异、铫期、王霸、祭遵等极少数几个人了。! r% L2 X  ?; A
  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今河南省叶县东北)人。少年的时候,爱好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精通军事。刘氏兄弟起事的时候,冯异在南阳郡担任郡里的掾吏,负责监察、守卫父城等五个县。听说义军起兵,攻略各地,冯异就与父城长苗萌联合守城,抵御汉军的进攻。
) M# [3 G+ g9 H  昆阳大捷之后,刘秀带领军队进攻颍川,前来攻取父城。冯异率领军队守城,刘秀攻了好长时间也没能拿下父城。! w9 ?' M; v1 @
  看到冯异如此善于守城,刘秀知道强攻是没有用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引诱其出城的办法。
8 E* D  v: d/ E/ F3 c& _  刘秀下令撤军,大张旗鼓的撤走。然后,悄悄地引军埋伏在父城县的巾车乡。果然,冯异以为刘秀的军队已经远去,就带人出城来到各地巡视。冯异走到巾车乡,刘秀的伏兵突然一跃而出,四下杀出,将冯异团团围住。于是,冯异被刘秀捕获,成了俘虏。
6 H" @  H' N, T  p! B1 `3 R, _  刘秀喝令士兵们把冯异装进槛车,羁押到大营中的监狱里。按照一般的情况,起义军对于严守城池不开门投降者,格杀勿论。眼看冯异就要成为刘秀的刀下之鬼,不料却有了转机。此时,冯异的堂兄冯孝以及同郡人丁綝、吕晏,都投奔了汉军,而且在刘秀帐下做事。他们深知冯异的才能,深知他是一位不世出的报国奇才。他们三人向刘秀推荐冯异,都说:“冯异是个难得的人才,此人万万杀不得,不但不应该处置他,而且应该提拔重用。”刘秀对于冯异的顽强也很赏识,也觉得此人确实很有能力,就采纳了大家的意见。
. s4 r& j: P$ p6 l/ R  g$ d5 S) N  于是,刘秀把冯异从槛车中放出来,亲自召见。冯异一见刘秀,深感诧异。他仔细观察刘秀的言谈举止,觉得他气宇不凡,胸襟宏阔,绝非池中物,是个做大事的人。
& G5 l8 k) X4 B* ?4 k( d8 v  刘秀对冯异说:“冯异!你愿意在本将军帐下做事,共同复兴汉室吗?”冯异躬下身,拱手回答:“启禀刘将军,恕冯异暂时不能从命。”冯异看刘秀有些诧异,继续说道:“冯异家有老母,年事已高,需要人侍奉。倘若冯异跟着将军走了,谁来侍奉她老人家呢?现在您用冯异,不过是用一个匹夫而已。对于您来说,现在也没多大的用处。如果您放我回去,我割据父城等五做县城,让这一带都听从您的指挥。”/ x: u# R$ Y% G0 c0 K2 o' ]1 ]6 V
  刘秀虽然也有些怀疑,见冯异说的诚恳,同意了冯异的要求。就放了他,让他回去。
: K3 ?  D% ^- G6 @0 _  冯异回去后,果然没有失信。他对父城县令苗萌说:“如今汉军诸将大多数是江洋大盗出身,只知道横行抢掠,祸害百姓。惟独刘将军所到之处,从不虏掠,从不惊扰百姓。本官观其言语举止,绝非庸人,我等可以归身于他,可图大事!”苗萌素来敬重冯异之才,听到他这样说,也慨然应允:“冯大人!你我之间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下官听你的!”于是,冯异、苗萌两人割据父城等五座县城,既不听王莽朝廷的指挥,也不服从更始政权的号令。冯异为人气度弘大,识事深邃,他通过观察刘玄的行政施为以及手下将领的表现,认为他们这样的人不足成大事。
+ v8 s5 k. T0 G3 W( S3 n$ `2 A8 W) ^  因此,刘玄在此后多次派兵来要求冯异开城投降,冯异闭门守备,坚决不许刘玄的人入城。从此,冯异只认刘秀,其他的人一概不认,惟其马首是瞻。刘玄大怒,先后十多次派兵来讨伐父城等五地,都被冯异、苗萌指挥的军队击败,悻悻而归。* h% D  O8 P6 ]# X
  更始元年九月,更始帝刘玄派出的王匡大军攻克洛阳,准备打算从宛城迁都洛阳。刘玄委任刘秀做司隶校尉,到洛阳去置办行宫事宜。冯异、苗萌等人听说刘秀从父城路过,立即开门迎接,奉以牛肉、美酒招待。刘秀即授予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准备带他们一起北上。冯异因此向刘秀推荐同乡父城人铫(音yáo,同姚)期、叔寿、段建、左隆等人,叔寿、段建、左隆等人,刘秀也都让他们做了掾史。
! W+ [) C* m6 _4 L0 {& c  铫期字次况,是颍川郡郏县人。容貌绝异,矜严有威。铫期的父亲铫猛,曾做过为桂阳太守。铫猛死后,铫期为父服丧三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要说是区区一个颍川郡,就是全国都没几个。因此,铫期至孝之名,闻于四方,望重乡里。经冯异举荐,刘秀感觉此人确实不凡,就任命他为属下的贼曹掾。
1 C+ c( s9 C; Q" N# ~  ]  h) e  除了冯异介绍的几个人以外,刘秀在昆阳之战后,在颍川郡也收服了两位奇才。一位叫王霸,一位叫祭遵。* G, T" P) ^! n2 G6 `
  王霸字符伯,是颍川郡颍阳县人。王霸少年时,受到父亲的影响,爱好法家申、韩之术。他的父亲曾经做过颍川郡的决曹掾。决曹掾,也就是郡里主管司法、监狱事务的官员。后来,他本人也做过狱吏,从事司法执行工作。王霸为人慷慨豪放,不以做狱吏这样的小官为念,胸怀大志,抱负远大。他的父亲觉得王霸是个人才,放在颍川郡真是埋没了他,就出钱把他送到长安去学习。不久,王霸又回到本郡。舂陵起义爆发后,刘秀被派到颍阳一带征战。王霸带领宾客们谒见刘秀。王霸对刘秀说:“将军兴义兵,我等不自量力,仰慕威德,愿充行伍。”刘秀说:“我一直想建功立业,与诸位这些有贤士的贤士比较起来,又有什么两样呢?”欣然将王霸等人收编入伍。昆阳之战后,王霸因故辞职回乡。三个月后,刘秀奉派到洛阳办差,路过颍阳,王霸向其父请求跟随刘秀一起去洛阳。王霸的父亲很支持,勉励王霸:“我老了,已经不能再投军入伍为国家效力了。你要是去了,一定要努力啊!”于是,王霸就投奔到了刘秀的麾下。
) @2 N; s$ Y5 D. B$ b4 Z- {. Y  除了王霸以外,还有一个叫做祭遵的人,也是一个人才。祭遵字弟孙,是颍川郡颍阳人。祭遵少年时,他的家境很富裕,爱好儒家经典,为人恭敬,不喜欢华美的服饰,生活简朴。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亲自挖地为穴,又到四处挑土起坟。祭遵外表像个文弱书生,其实其性情严峻,刚不可摧。有一次,颍阳县的县吏因故欺侮祭家。祭遵与一些江湖豪客结交,竟然把仇人给杀了。事情传开后,县里的人都很震惊。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他和他们家的人,都对这个书生很忌惮。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祭遵结客杀人不仅没被治罪,自己反倒也进了县衙,成了县吏。昆阳之战结束后,刘秀带领军队路过颍阳,祭遵多次与刘秀见面。刘秀爱其仪表才华,就把他留在身边做门下史。
5 Z' u6 C- A$ _/ L7 P  就这样,刘秀和冯异、铫期、王霸、祭尊等少数随从一起,赶到洛阳修缮官府、宫室,为更始朝廷从宛城迁都做准备。2 C& L, i. F1 N9 B' m
  可以说,在刘縯死后,在被更始帝刘玄严密控制期间,能够称得上刘秀死党的,只有邓晨、冯异、铫期、王霸、祭尊等寥寥数人。但是,真正使刘秀这条困蛰在泥潭中的巨龙翻身入大海的,却是冯异。如果没有他的尽心竭力,刘秀要想腾云驾雾、飞龙在天,乃至驰骋四海,建功立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k. p0 W+ u& K) W7 d& U0 u  s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日薄西山2 v8 U  ]5 Z  g/ P, W' z  K. z5 P) c3 q
  
" D  o, H$ ?. _/ d, R& k  更始元年六月底,昆阳之战的败报传到京师长安,王莽就傻了眼。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自己的百万大军竟然败在昆阳这个弹丸之地!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的主力已经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实力威慑和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了。2 l$ L0 U  p& x: i( j. G
  接到昆阳之战的败报之后,王莽陷入了巨大的精神恐惧之中。他心里很清楚,昆阳之战失败之后,他实际上在军事方面已经破产了。在政治权力的角斗场上殊死拼杀了几十年的王莽比任何人都清楚,失去了武力保护的政治家的下场究竟会怎样。此时的他,如同被剪去了爪子、敲掉了牙齿的猛虎,虽然表面上依然强大,其实已经是外强中干而已。他现在几乎已经无兵可调,面对各地的叛乱,已经是有心无力,束手无策。京师长安三辅等地的官吏,闻听新莽大军覆没于昆阳,无不惊悚震恐,惶惶不可终日。+ T+ l9 _% w6 i- ^+ W1 ~1 E
  各地听说汉军在昆阳大捷的消息,群情振奋。海内豪桀翕然响应,纷纷杀其刺史、太守,或者自称将军,或者自称首领,纷纷使用汉朝年号纪年,以待更始政权的诏命确认。在旬月之间,起义之兵,遍布天下。反抗之火,燃于九州。人们纷纷传言,王莽鸩杀汉平帝,罪大恶极。而且都说“大新朝”是彻头彻尾的伪朝,气数将尽,刘氏皇族将再次崛起,重新受命而拥有天下。受到这一舆论的鼓舞,参加起义军的人是越来越多,王莽在各地的统治面临着总崩溃。
- N% l9 [+ j6 G+ M2 s) p  王莽听到这个消息,慌了手脚,赶紧在长安宫殿王路堂召集各位公卿议事。他打开金匮,拿出当年所谓的为平帝患病时的请命的“金縢之策”,哭泣着展示给群臣看。事实上,王莽当年篡位之时,用毒酒杀害汉平帝,在座的很多人都是知情的。王莽为了辟谣,拿出这个所谓的“金縢之策”来遮羞,真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但是,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大家当面也不好说什么。群臣心里都很清楚,新莽王朝的主力已经几乎被全部消灭,燕巢帷幕之上,鱼游沸鼎之中,气息奄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人们都在各自想各自的心事,各自谋划着各自的出路。3 B5 f/ [5 [/ K: S$ E1 h: h
  散朝后,精通谶纬之术的道士西门君惠去见新莽政权的卫将军王涉,对他说:“谶文里面说:‘刘氏当复兴,刘秀当为天子’。”
& ~' }' L% Q" {3 z4 S  这个西门君惠,可不是一般的道士,也是个精通图谶之术的“异人”。早在几十年前,他就与谶术高人谷子云、夏贺良以及国师公刘歆等人研究谶纬之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刘氏当复,刘秀为天子。”各种神异的占卜均显示:汉朝运数不该断绝,应该再次受命于天,君临天下。对于这一结论,是西门君惠自己经过反复推演得出的,对此,他深信不疑。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绥和二年,汉哀帝刘欣刚刚接替暴死的汉成帝刘骜即位,时任京兆尹、红休侯的刘歆便迫不及待地改名为刘秀,准备应符瑞命,将来也好当天子。他们哪里知道,就在刘歆改名后的次年―――也就是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日,颖川郡南顿县的县令刘钦之妻樊氏在县舍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才是真正的正符应瑞之人。然而,看来这位西门君惠的道行虽然有那么一点,毕竟还是有限,他拿着琉璃当玛瑙,拿着煤球当元宵,硬是把一个在政治上庸碌不堪的奸邪小人―――刘歆误认为是“真龙天子”。此时,他再次提出这段多年前的往事,极力鼓动王涉起事,废掉王莽改立刘歆。
+ l$ ?0 n7 w# J  王涉也很相信图谶,觉得西门道士的话有道理。于是就与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音jí)同谋,准备带领所部兵马发动政变,劫持王莽以投降汉军。想以此来保存各自宗族的性命、财产安全。
, u9 A  k/ x5 a$ P+ u  到了七月,正在刘秀、董忠等人紧锣密鼓地筹备政变的过程中,这个孙伋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竟然反悔了。他把自己与刘秀、董忠、王涉、西门君惠的政变计划和盘托出,统统告诉了王莽。王莽听了之后,震怒异常。马上下诏把董忠叫到宫里,责问之后,当场格杀。派虎贲武士拿着“尚书斩马剑”将董忠的尸体肢解、粉碎。又将董氏宗族的所有亲属全部收监。随后,将董家所有人无论老幼推进土坑,覆盖以醇酰(音xī,浓醋)、毒药、匕首、荆棘,全部活埋。刘秀、王涉等人听到事情败露,都自杀了。西门君惠被官军逮捕,他被论以妖言惑众之罪应该被斩首。西门道士真是一个至死不渝的图谶学的忠贞信徒,即便被五花大绑押上了刑场,依旧对自己的推演结果没有丝毫怀疑。西门君惠面对前来围观行刑的老百姓们说:“诸位百姓、乡亲!贫道绝无虚言,王莽必败亡,刘氏必复兴!刘秀才是真龙天子,他才是你们真正的皇上啊!”
' t  H6 S8 {% v0 g" L; o7 P5 v  前来围观的京师百姓们都觉得这个道士真是个傻鸟,死到临头,还要红口白牙地硬说什么“刘秀才是真龙天子”,真是愚蠢到了极点,都呵呵大笑,不以为然。随着一声令下,伟大的预言家―――西门君惠道士的人头落地,他带着这个神秘预言进入了阴曹地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西门道士对图谶的忠贞与虔诚值得钦佩,这种至死不悔的精神也足以令后人感动。然而,天道渺渺,岂是凡夫俗子以能窥探一二?自古道:“天机不可泄漏。”擅泄天机者,必遭饶舌之祸,必得杀身之报。西门道士等人的下场,足为后人之深诫也!  Z6 g" e! s3 }( v
  因为刘歆是多年的旧臣、王涉是王氏家族的血亲骨肉,王莽担心事情张扬出去对自己不利,将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闹的不可收拾。因此,对外只说大司马董忠谋反,而对刘秀、王涉等人参与谋反的事秘而不宣,对外严格保密。
* c9 k' G" E/ o# c  此时的王莽,大军被破于外,大臣又反叛于内。真可谓是众叛亲离,成了地地道道的孤家寡人。他对身边的人再也不敢相信,再也无法使各地的人归心臣服。这个时候,王莽突然想起,大司空王邑自从昆阳战败后,一直躲藏在洛阳。王邑是王莽的侄子,是王莽的亲信。因此,他赶紧下诏把王邑从洛阳调回来,任命其为大司马,又任命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崔发为大司空,苗?(音xin)为国师。# _6 }* ^. I  l/ c
  进入八月之后,各地的起义犹如燎原烈火,熊熊燃烧起来……
! n% M% A5 |; j* c' Q4 t0 l  原汉宗室钟武侯刘望在汝南割据造反……
% L0 l  N5 t+ Z2 T+ S. T  陇西成纪人隗嚣、隗崔、隗义等起兵于平襄,攻破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诸地……" s) G% x3 x+ e% v+ w
  听到这些消息,王莽忧愁愤懑,吃不下饭。每天只靠喝几杯酒、嚼几口鳆鱼度日。读兵书疲倦了,就靠在书案上睡觉,不再回床上就寝。
5 H$ k1 P* n3 w% m* I9 X. Z; \" g3 ^  再说中原、陕南、关中战场。
. H0 y: y0 L; {. k, A: T  更始元年六月以后,各地听说昆阳捷报,纷纷起兵相应,中原震动。更始政权兵强马壮,割据着以宛城为中心的南阳郡,虎视中原,即将进攻洛阳。
% C4 o; v9 t" K7 {8 d3 S  自从昆阳一战惨败后,新莽军队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大司徒王寻已经战死。大司空王邑带着将军严尤﹑陈茂等少数人侥幸逃回洛阳。新莽政权已经没有可以野战之兵,再也无力控制中原局面了。: L( s/ z- S& Y% @7 U
  再说中原、陕南、关中战场。
7 C% \7 V3 y  p0 g6 T  更始元年六月以后,各地听说昆阳捷报,纷纷起兵相应,中原震动。更始政权兵强马壮,割据着以宛城为中心的南阳郡,虎视中原,即将进攻洛阳。0 G# K. j7 V7 e
  自从昆阳一战惨败后,新莽军队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大司徒王寻已经战死。大司空王邑带着将军严尤﹑陈茂等少数人侥幸逃回洛阳。新莽政权已经没有可以野战之兵,再也无力控制中原局面了。! Y2 H8 e! O5 v: `) A7 `; a4 _
  八月,又发生了一件令王莽异常震惊的事情。原汉宗室钟武侯刘望在汝南割据造反了。刘望造反不足为奇,令王莽震怒的是,从昆阳败逃到洛阳的大将严尤、陈茂见新莽王朝大势已经去,竟然也带着本部人马赶去投奔刘望。不久,刘望自称皇帝,任命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而洛阳方面,自从大司空王邑上调长安升任大司马之后,只有将军哀章留守。为了加强防御,控制中原,维持局面,王莽急忙派太师王匡、国将哀章两人共同镇守洛阳。7 h; f9 P8 I9 p7 N, v9 V* A
  刘玄一看新莽势力衰微,认为总攻中原、收取长安的时机到来了。于是决定派定国上公王匡率军北上,攻取洛阳。又令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直取武关。汉军经过昆阳一战,威名赫赫,已是一支令天下豪杰闻名色变的虎狼之师。关中听到消息,京兆府﹑左冯翊、右扶风等三辅震动,人心更加惶恐不安。9 W) s# S1 E. J$ |
  就在汉军即将临于武关城下之时,析城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以应汉军,率众攻击新莽守将――武关都尉朱萌,朱萌见腹背受敌,心知不能守,于是就率守军投降。接着,邓晔、于匡又率军击败右队大夫宋纲,大败新莽军,擒杀了宋纲,然后挥师西进,又攻克了湖县。
  c# O% c# `: t4 A) w  随后,邓晔下令打开武关城门,迎接汉军入城。李松率领三千馀人赶到湖县,与邓晔的军队会合,穿越秦岭北上,共同攻击渭河口的京师仓库。遇到新莽守军顽强守御,未能攻下。邓晔遂决定绕道北上,命令弘农掾王宪为校尉,率领数百人北渭水,进入左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李松则派偏将军韩臣等人一直往西攻击,韩臣出秦岭之后,在新丰一带击败新莽政权波水将军所属部队,一路狂追,奔至长门宫。王宪率部北上,抵达频阳,所过之处,各地纷纷开门迎降。关中各县大姓,都起兵自称汉朝将军,率领其众跟着王宪攻击新莽军队。随后,李松、邓晔引军到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对于新莽王朝的首都长安形成四面合围的形势。- m) Q: n  L/ b& C  X, v- a
  由于入陕汉军的主流是绿林军,本来就是土匪强盗出身,进入当时富甲天下的关中地区,兽性大发,纷纷纵兵抢掠,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使得关中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几乎与此同时,割据天水、独霸一方的隗嚣也派军进入关中西部。绿林系汉军将领听到这个消息,都争先恐后地想攻城,都想第一个进入长安,到长安城这个花花世界中去抢劫奸淫。. T: k# g( P, J3 X) @" Q6 y5 S& H
  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知道自己已经是四面楚歌了,但是,他还是想做困兽之斗,垂死挣扎,以求最后一搏。他仿效当年的秦二世,立即下诏赦免城中的所有囚徒,分发给他们武器。随后,王莽把这些囚徒召集起来,杀了几头猪取血,亲自与囚徒歃血为盟,王莽与众囚徒宣誓说:“有不为新室者,社鬼记之!”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要是有敢不为新朝卖命出力的,鬼神都会记得”。宣誓完毕,王莽命令更始将军史谌带领着这些囚徒,出城迎击汉军。这支乌合之众刚刚过了渭河桥,囚徒们纷纷仍掉武器,一哄而散,四下逃命去了。史谌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少数人回到城中。) ~9 g1 ~/ `# `
  城外的绿林军可没闲着,他们把王莽的妻子、儿子乃至父亲、祖父的坟墓都给发掘了,在坟墓中盗取、掠夺陪葬的金银财宝。这还不算,众兵还纵火焚烧坟墓边王莽建立的九庙、明堂、辟雍等建筑,甚至连装着死人的棺椁也同时放火焚烧。一时之间,火光冲天,黑烟弥漫。冲天的大火,在长安城里都看得清清楚楚。
- |- f  w1 G6 E2 ], _  新莽王朝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3: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新莽末日
# L6 |2 j4 e- f; A  
3 W5 z0 [; U4 F* |, c% i% w& o  王莽这个时候,已经毫无办法,除了担忧恐惧之外,再也拿不出任何办法来。大臣崔发看到王莽这个样子,给他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主意。崔发说道:“古时候国家有大灾时,都是用哭泣来餍驱破解。我们现在应该哭泣哀告上天以求救。”王莽于是率领群臣到长安南郊,宣读了一个长篇大论,详细自己是如何根据符瑞受命的前后始末。宣读完毕,仰天大哭。王莽率先哭,一直哭到背过气去,然后趴下叩头。群臣也跟着哭。一时之间,哭嚎之声,响彻云霄。就这样王莽还觉得不满意,对上天的心意还不够虔诚。下令太学里的儒生、平民百姓每天早、晚都必须到场来大哭一次,凡是来哭的,都给施舍米粥。哭的悲哀动人的,授予郎官。于是,城中的人纷纷赶来哭泣,被授予郎这个职位的人竟然达到五千多人。一时之间,长安城中好像变成一个巨大的灵堂,哭声震动天地。这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亦真亦幻,让人哭笑不得。这是王莽亲自导演的一场闹剧,也是自己为自己诵唱的挽歌。6 i5 @/ s* q- s
  不过,王莽还不算糊涂。他终究还是明白过来,江山靠哭是保不住的。还得靠实力,还得靠枪杆子。于是,王莽咬紧牙关,在军队中挑选了九名将军,都冠以某虎将军之名,命令他们率领将北军精兵数万人向东讨击汉军。不过,王莽对于这些人很不放心,担心这些人叛变,于是把将士家属都送到皇宫中做人质。当时,王莽的国库中还剩余有黄金六十多万斤,其他的财物不计其数。到了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王莽还是舍不得拿出金钱来赏赐给大家,他只给这“九只虎”每人四千钱。大家看到王莽如此吝啬,都非常愤怒,心怀怨恨,毫无斗志。但是由于自己的家眷都在王莽手里做人质,大家不得不听从。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王莽马上就要亡国灭族了,还舍不得拿一点钱财赏赐给军士,真是可悲可叹。* q" E: S7 U0 m2 Y& ~6 o
  这九只虎出了长安,不敢交战,到了制定地点――华阴回溪,只是凭借要隘死守。邓晔、于匡率汉军攻击,将其打的大败。九只虎之中,六只虎败走。其中,有两只虎逃回长安向王莽请死,王莽派人责问:“死人在哪里?朕只听说两个活人回来了!”两只虎没办法,只好自杀。另外四只虎不敢回长安,逃的无影无踪。剩余的三只虎,收拢残兵败将,退保渭河口京师仓库。% F0 l: H' L; d. J" F2 K
  九月一日,绿林汉军总攻长安,终于打破了长安的外城。城破之后,汉军如同潮水一般涌进宣平门。绿林将军张邯率先带领本部突入,见人就杀。昔日繁华的长安闹市顿时成为一片血海,无数百姓被乱兵所杀,倒在血泊之中,尸骨遍地,惨不忍睹。刹那之间,长安城变成人间屠场,化为阳间地狱。新莽将军王邑、王林、王巡、带足恽等人退守皇宫,带领各自人马在皇宫北门前瞭望楼边迎战。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整整血战一天,长安城中的大量官府衙门、豪门宅邸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翌日,长安城中的富室少年朱弟、张鱼担心自己的家也被抢劫、掠夺,于是也加入了绿林军的队伍,纵火焚烧皇宫制造室的门,又用斧头劈开宫殿小门,率众冲进宫内。大喊:“反虏王莽,何不出降!”大火逐渐蔓延到皇宫各处,逐渐接近后宫掖庭,逼近了承明殿。
$ B" ^7 V  g1 U# L  S  当时,王莽的女儿黄室主(即新莽公主)的住所就在掖庭、承明殿附近。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王皇后。当初,汉平帝即位时,年仅九岁。执掌朝廷实际大权的王莽模仿霍光把女儿许配给汉宣帝时的成例,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汉平帝。就这样,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就成了堂堂的大汉皇后。才过了一年多,平帝就被王莽鸩杀,年仅十四岁。王莽篡位后,改封她为定安公太后。这一年,这位太后才十八岁。王皇后一向对父亲王莽的倒行逆施非常不满。她为人婉瘱(yì)有节操。自从刘家天下被他父亲篡夺,她经常称病不参加朝会。王莽对这个女儿也是非常敬重忌惮。改其封号为黄室主(也就是新朝的公主),想让她再嫁,就派人去问疾。使者见到黄室主,称呼其为公主。王皇后听了,勃然大怒,拿起鞭子就责打身边的侍从。从此称病,再也不肯出来。王莽一看,也不好再强迫她,就由她去了。
& k$ ?* {. H8 G  黄室主自己身为平帝皇后,又是即将覆灭的贼臣之女。看到汉军入宫,心情复杂,异常痛苦。最终,她慨然叹道:“何面目以见汉家!”自投火中而死。$ a! l# v, ^* X! l* ]4 }0 \- b. V/ |
  此时,皇宫内外,几乎成了一片火海。烈焰冲天,浓烟滚滚。王莽为了避火,急忙躲进宣室前殿。说也奇怪,王莽跑到哪里,火就跟着到哪里。到了这个时候,王莽还不忘穿上他那身红黑色的全套戎装,手里拿着据说是虞帝时代传下来的匕首,怀抱他的护身符――“威斗”。到了宣室前殿,王莽命令天文郎布置七星图,让他们这些随从六人按照星位坐在前面,自己坐在北斗的斗柄位置。王莽说:“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意思是说:我受命于天,汉军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K9 D" _6 C( U9 c) F6 u, _5 u
  什么是“威斗”呢?“威斗”是一个用黄铜掺入五色石所铸、状若北斗、长二尺五寸的铜勺。这可是王莽的心爱之物,也是他的“护身符”。王莽一直认为北斗是帝王之车。他认为,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则能保佑自己。始建国四年,也就是他登基的第四年,看到各地纷纷叛乱,天下不宁。于是他下令铸造一只“威斗”。始建国四年八月,铸造“威斗”工作在长安南郊开工,王莽亲自入作坊督造。王莽坚信,“威斗”为神物,内可保皇位,外可平退叛军。因此,睡觉时“威斗”置于床边,上朝时放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4 n# f9 H0 y  {( R/ _" f3 L
  就这样,王莽在宣室前殿度过了一夜。5 \7 @- Y. P/ i6 m: l. p
  九月三日凌晨,绿林军逐渐逼近,群臣急忙扶着王莽仓皇出走,从前殿躲到渐台。渐台就是朝廷里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渐台建立在一个大水池中(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王莽觉得这里比较安全。此时,王莽还是死死怀抱着“威斗”不放。王莽对北斗威力的迷信,可见一斑。他也许在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手里的“威斗”一定会保佑他。这时,身边还有公卿一千多人追随着他。
4 v! n3 P3 ~7 ^; R$ N- _9 I4 h* D  没过多久,大司马王邑等仅存的几个新莽将领也赶到了。原来,王邑他们昨晚带着兵马与绿林军整整激战了一夜。最终,全城都被绿林军攻克,王邑的手下兵马死伤几尽,无处可逃。王邑为了活命,率领残部飞驰入宫,也退守渐台。刚一进宫,就看见自己的亲儿子侍中王睦准备换衣服逃走。王邑上前,将儿子痛斥一顿,严令儿子和自己一起保护王莽。就这样,父子二人,共同守护在王莽的身边。绿林军发觉王莽在渐台,于是将其重重包围。渐台是皇宫的最高建筑,王莽下令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等人发弩箭向下射击。一时之间,飞矢如雨。绿林军一时无法攻上去。最终,弩箭射完了,绿林军士兵潮水一般涌上渐台。绿林军攻到高台上,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格斗。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等人战死。眼看大势已去,王莽带着几个仅存的追随者苗?、唐尊、王盛躲藏到渐台内室。
. I% C# @- R+ f8 c7 g/ D8 l, s  九月三日凌晨,绿林军逐渐逼近,群臣急忙扶着王莽仓皇出走,从前殿躲到渐台。渐台就是朝廷里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渐台建立在一个大水池中(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王莽觉得这里比较安全。此时,王莽还是死死怀抱着“威斗”不放。王莽对北斗威力的迷信,可见一斑。他也许在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手里的“威斗”一定会保佑他。这时,身边还有公卿一千多人追随着他。1 o* E6 U- j. b, S: B* Y( Q
  没过多久,大司马王邑等仅存的几个新莽将领也赶到了。原来,王邑他们昨晚带着兵马与绿林军整整激战了一夜。最终,全城都被绿林军攻克,王邑的手下兵马死伤几尽,无处可逃。王邑为了活命,率领残部飞驰入宫,也退守渐台。刚一进宫,就看见自己的亲儿子侍中王睦准备换衣服逃走。王邑上前,将儿子痛斥一顿,严令儿子和自己一起保护王莽。就这样,父子二人,共同守护在王莽的身边。绿林军发觉王莽在渐台,于是将其重重包围。渐台是皇宫的最高建筑,王莽下令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等人发弩箭向下射击。一时之间,飞矢如雨。绿林军一时无法攻上去。最终,弩箭射完了,绿林军士兵潮水一般涌上渐台。绿林军攻到高台上,双方展开短兵相接的格斗。王邑父子、带足恽、王巡等人战死。眼看大势已去,王莽带着几个仅存的追随者苗?、唐尊、王盛躲藏到渐台内室。- b9 a- T, ?, A. N6 C; i
  九月三日申后五刻(即下午五时三刻),绿林军士兵进入内室,逮住新莽大臣苗?、唐尊、王盛等人,将他们全部杀死。众人也捉住王莽,都想立功。商人杜吴抢先杀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王莽的脑袋。大家七手八脚地肢解王莽的尸体,争相杀砍的就有数十人。公宾就拿着王莽的首级献给将军王宪。这个时候,申屠建等高级将领还没赶到长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呼大王”,王宪脑子一热,竟然自称汉大将军,下令长安城中兵马数十万都归自己节制。王宪白天住在太子宫里,晚上把王莽的嫔妃弄来淫乐。过起了帝王一般的生活。2 n6 ~( h' Q2 a
  王宪的好日子只过了三天,他的死期也就跟着到了。九月六日,李松、邓晔的军队也进入了长安。同一天,将军赵萌、申屠建也先后赶到。赵萌、申屠建、李松、邓晔等人进城一看,这个王宪是在是太不象话了。他们嫉妒王宪打破长安的功劳,心中想:一个小小的偏将,缴获了好东西不先奉献给上司,倒是自己先享受,真是该杀!
1 Y# ]6 ]* B# `/ V/ h' [  他们几人借口王宪得到王莽的玺绶不先献上,反倒挟持宫女淫乐,擅建天子鼓旗,大逆不道。于是,申屠建等人将王宪收监斩首,将其部下收归己有。然后,申屠建等派人以飞骑将王莽的首级送到宛城。
% E  F6 J; F7 c. j4 Y' \  王莽首级送到宛城的时候,刘玄正在宛城之中的黄堂(即原太守的官邸)里和宠姬韩夫人闲话。刘玄看了看王莽的头颅,喜不自禁地说:“要是王莽不是那样昏聩,也许会成为另外一个霍光啊!真是可惜!”韩夫人笑着说:“假如王莽不这样做的话,皇上您怎么能够得到他的脑袋呢?”刘玄大悦,令人将其悬挂在闹市,让老百姓参观。老百姓中有人把王莽的头取下来用击打,有人甚至把王莽的舌头切下来拿回去吃掉。
4 b! D: d" W& N% Y( D  这一年的十月,更始政权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杀刘望于汝南,王莽的旧将严尤、陈茂都被杀,汝南郡所属各县都投降了更始政权。1 K% f, j9 i8 p! S: Y& Z& f
  十二月,颍川郡许昌人李宪也在庐江起兵造反了。地皇末年,李宪在庐江做庐江(即都尉)。当时,长江上有一股流民军在首领王州公等人的带领下,聚集了流民十余万人,四处攻掠郡县。王莽任命李宪为偏将军、庐江连率,围剿流民军。李宪还真有两下子,很快击败了王州公,割据自立。李宪听说王莽的死讯,即自称淮南王。. f. S( c/ d2 g) d
  就这样,显赫一时的新莽政权随着王莽的被杀,王氏家族的全体覆灭,最终覆灭。王莽自始建国元年(西元九年)正月称帝,到地皇四年(更始元年,即西元二十五年)九月败死,总共十六年。7 ^) g! l* i+ \( {( G
  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之时是在地皇三年的十月,才过了不到一年,貌似强大、看上去不可战胜的新莽王朝即刻土崩瓦解、轰然倒下,沦为一片废墟。打碎一个旧朝廷看上去很容易,建立一个新王朝却并不简单。此时,四海无主,群雄并起、割据争霸、各自称尊,逐鹿中原、争夺神器的大幕由此正式拉开。天下时局进入了一个的动荡时代。在此后十余年的岁月里,刀光剑影、金戈铁马,交织着血与火的斑斓色彩,伴随着铮鼓号角的轰鸣,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争斗在政治舞台上不断地变幻上演着……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23: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更始之政& b  }7 y3 W1 N$ g# x. h
  2 U: @7 ~3 x8 Z  a/ Z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再来看看中原形势。
2 Z* o  A5 J, _  更始元年(西元二十五年)八月,更始帝刘玄在一面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直取武关的同时,也命令定国上公王匡率军北上,攻取洛阳。
4 \1 Y7 }$ |4 `7 v+ `  九月,王匡率领大军出颖川北上,将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围困在洛阳城中。5 X3 C% y/ q) g7 |, H1 T1 H
  此时的中原形式,与一年前相比,早已是山河易色,江山改颜。原本看似固若金汤的新莽政权犹如风中之烛,行将湮灭。地皇三年(西元二十二年),青州、徐州爆发了旱灾、蝗灾,赤地千里,人相食。赤眉因之大起,关东大震。当时,太师王匡与更始将军廉丹在青州平叛。不久,王匡、廉丹在梁郡成昌县被赤眉军别部校尉董宪击败。廉丹战死,王匡收拾残部逃到了洛阳。王莽得知后,急命王匡严守洛阳,稳定中原局势。大新朝“四大辅臣”之一的国将哀章见状,主动向王莽提出,愿意协助王匡镇守洛阳,帮助平定崤山以东地区。王莽批准了哀章的请求,令他即日启程,派他赶往东方,跟太师王匡合作,一起拱卫洛阳。
6 Y  H. b1 L& f: }  此后,王莽又派大将军阳浚镇守敖仓,大司徒王寻统领十多万人进入洛阳,坐镇南宫县指挥全局。又令大司马董忠在北军中垒营地训练士兵,演习武艺,集结士兵,大司空王邑兼理三公之职,随时准备参战。* D' s$ N; f  ~# b
  次年四月(地皇四年),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领新莽主力四十二万南下之后,留给太师王匡、国将哀章镇守洛阳的兵马只有数万人。六月,新莽大军在昆阳城下全军覆没,王寻战死,王邑带着几千残兵败将逃进了洛阳城。& M( p6 w4 Y; d. \
  进入六月以来,刘玄的更始政权在南阳、颖川、汝南一带攻城略地,势力如同滚雪球一般膨胀。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率领的西征大军直取武关,势如破竹,王莽苦心孤诣构筑的防线已经彻底破产,首尾不能相顾。无论是京师长安,还是东方重镇洛阳,都已经陷入了起义军的汪洋大海之中。2 S$ G# n1 S* f% m! Y
  这年的七月,大司空王邑被王莽调回长安担任大司马,洛阳城中的守将死的死,逃的逃,被调走的调走,原本诸将云集的洛阳,如今只剩下王匡、哀章二人。! G2 d( c  T% I, ]
  这个哀章,本是广汉郡梓潼县人。他的这个姓氏很奇怪,听上去有些不吉祥。其实,哀氏原本是春秋时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鲁哀公姬将的后裔。其子孙因谥号以为姓,传到哀章手上已经五百多年了。哀章此人,一向品行不好,喜欢说大话。在王莽摄政之时,他在长安学习,他揣摩出王莽有心篡汉登基,就有心献媚。他私自制造了一只铜柜,又伪造了两道标签,一道写作“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道写作“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他在策书中诡称:“王莽是真龙天子,皇太后王政君应该遵照天意行事,让其登基。图谶、策书都写明王莽的大臣八人,又加上两个吉利的名字王兴和王盛,哀章乘机把自己的姓名也塞了进去,总共是十一个辅佐大臣。凭着这些为人不齿的雕虫小技,哀章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飞黄腾达。王莽篡位后,哀章一鸣惊人,当上了国将,并被加封为美新公。他与太师、安新公王舜,太傅、就新公平晏,大国师、嘉新公刘歆一起成为大新朝“四辅”之一。就这样,哀章成了新莽王朝创立之时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为新莽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哀章的人品极其恶劣,一直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连王莽都有些看不下去了,非常讨厌他。7 H8 R+ p. j% {1 y5 z
  地皇三年冬天,身为国将的哀章在长安实在混不下去,主动请缨去镇守崤山以东诸地。于是,王匡、哀章二人走到了一起,成了守卫洛阳的两位主将。王匡在军事上很低能,屡战屡败。哀章更是一个大言不惭、胸无韬略的蠢材。王匡此时已经吓的失魂落魄,再无战心。而国将哀章看着城外汉军的蔽日旌旗,也吓得心惊胆战,没有任何办法。
3 q' V# N  `  _; h4 g  z# n+ S  l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城外以定国上公王匡为主将的汉军,却是士气高昂、实力强劲。自古以来,作为彼此敌对的两支军队,双方的主将名字竟然完全一样,这在历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8 a+ g/ v% K! h! e. I9 U4 M  王匡飞书城中,责令对手王匡、哀章二人开城投降。这两个人却不肯,还是死守城池。九月中,汉军很轻松地就攻破了城门,拿下了洛阳,活捉了王匡、哀章,并将二人就地正法。起义汉军将领王匡活捉并杀掉与自己同名同姓的新莽朝廷大员,一时被人传为美谈。- L/ I, W- c. `; v$ T
  洛阳既然已经拿下,刘玄就打算将首都由宛城迁到洛阳去。毕竟,宛城还是过于偏僻了。要想号令天下,威临四海,就必须占据中原。此时,由于关中连年遭受饥馑、兵燹袭击,已经残破。洛阳交通便利,历来是与长安齐名的帝都,而且距离大多数起义军将领的家乡―――南阳的距离很近。因此,刘玄有意以此为首都,便准备派人去收拾、整理一下洛阳的宫殿。& o2 W3 w6 l* X" j
  刘玄与李轶、朱鲔、刘赐等人一合计,迁都洛阳的计划就这么定了下来。计议已定,这个工作谁来主持呢?派谁去合适呢?由于刘秀在长安留过学,对于官府旧章制度很熟悉,有人提议让刘秀去。刘玄同意了,就任命刘秀为代理司隶校尉,命令他带人先去洛阳,修缮后宫殿宇、整修官府衙门。刘秀遵旨,带着邓晨、冯异等几个亲信从宛城出发,赶到洛阳。
5 e5 b1 u8 Y2 n& D& G) ?! l: K  刘秀在洛阳期间,招募衙门僚属,整理档案,将各类文书移送到各属县。一切制度,全部按原西汉旧章行事。收拾停当,刘秀回到宛城报告刘玄,并迎接宛城一干人等入洛阳。
6 g* l, O* w8 ]# u7 d; A  此时,原来汉朝的三辅旧吏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赶来迎接刘玄进入洛阳。这些旧官员们站在道路两边,目送更始朝廷的队伍入城。当他们看到将军们从路边走过,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些高官、将军们出身低微,不熟悉官服礼仪。有的高官、将军,为了装体面,竟然穿着西汉时期下等人或者奴仆们才穿的衣服。有人甚至穿着女人的衣服,比如有些人竟然穿着绣镼(音jié)行军。大家看到这些高官、将军们滑稽可笑的样子,无不哈哈大笑。但是,等到司隶校尉刘秀的僚属们走过时,大家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刘秀的部下穿着得体,完全合乎大汉礼仪,大家看了,都是喜不自胜。有的在官府干了一辈子的老吏激动地哭着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从此,一些有心、有识的人就牢牢地记住了刘秀的名字,觉得这个年轻的司隶校尉真是才能非凡,不是一般的人,都在心中暗自留意。
$ ^' V3 f2 d8 U, A3 j$ c( x' L# Y  到了这年的九月,长安城已经被绿林系汉军攻破,王莽已经被杀身死。此时,新莽朝廷的中央政府已经土崩瓦解,而各地的地方势力却依然存在。另外,各地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起义军。一时之间,天下大乱,山河无主。不久,得意洋洋的刘玄也进了洛阳。在他看来,只有他自己才是真龙天子。自己不仅是大汉宗室、根正苗红,而且首先举起义帜,这锦绣江山、花花世界当然应该由自己来坐。因此,他准备以洛阳为中心,收服四方割据势力,准备名正言顺地做他的皇帝。
. I4 C: H; `9 Z( W. G. g. D  实事求是地说,刘玄并不是一个毫无见识的人。相反,他也有着虚心纳谏、能够认真听取臣下正确意见的一面。进入洛阳之后,他接受了臣下们的建议,决定对各地的势力进行招抚。于是,他马上派出使者到各地去招降起义军以及新莽朝廷的地方势力。他让使者告诉各地说:“先来投降我的人,按照原来的职爵叙用!”这个政策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的,显示了刘玄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眼光。可惜,他派出的使者却没有严格地按照他的意图去做,结果铸成了大错。
- f% R8 C/ p! V3 q  刘玄派出的使者至上谷郡,上谷太守是扶风人耿况。耿况在上谷很有势力,是一个地方军阀。耿况听说新皇帝来招安,马上派人迎接。并且把自己的做官印绶奉献给使者查验。使者收下后,迎接的人就在等着使者按照更始帝的政策原职叙用,发还印绶。
8 X. w# A5 I) G- u& e  可是,迎接的人等了整整一夜,使者始终不肯发还印绶。迎接的人请求使者发还,使者不给。耿况手下的功曹寇恂听说了这件事情,派兵包围了使者的馆驿,追讨印绶。使者不但不给,竟然自食其言说:“我是天子的使者,你一个小小的功曹,想要威胁我吗?”寇恂回答说:“不是说我们想胁迫使君您,我只是私下觉得您这么做很不妥当。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使君您持节奉命而来,各个郡、国中的人哪个不想伸着脖子听您宣谕皇上的圣旨?可是,您刚刚到了一个上谷郡,就出尔反尔,失信于天下,将来又怎么能够让其他地方的人相信皇上的诚意呢?”4 t9 f6 U7 ~) i9 B1 l2 X9 m
  这个使者真是愚昧,竟然对寇恂的善意劝说和严正抗议置之不理,拒不发还印绶。寇恂见势头不对,立即派人把事态报告给了耿况。耿况听说后,亲自带兵到场,索取印绶。使者没办法,只好把印绶还给了耿况。使者走后,耿况拿着印绶回去,越想越觉得更始朝廷不可信,因此,耿况名义上投降了更始政权,实际上内心不服。一个毫无诚信的政权,怎么能够取得天下呢?
8 L( {% V8 [8 C  事实上,刘玄派到上谷的使者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相当一部分的使者没有按照刘玄的本意去执行政策,因此失信于天下,四方虽然勉强承认更始政权的合法性,表面尊崇刘玄为天子,而内心不服。对于更始政权将来如何走向,各都在观望之中。
: p/ a/ W3 l6 x, L8 Z7 W  刘玄虽然有缺点和不足,在派出使者宣慰的同时,他也一直在招揽贤才,以为己用,这是值得称道的。
/ I1 u, S: z# t/ C: d# L  此时,宛城人彭宠、吴汉避祸逃到了渔阳郡。彭宠、吴汉二人,都是南阳郡宛城人,都是身怀伟略的俊杰。此时的刘玄,倒也有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的气度,将二人招至麾下。8 a: i( q$ q+ j- F. M" @5 D
  彭宠字伯通,也是宛城人。细说起来,彭宠与刘秀还都是南阳老乡。他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的时侯,就做过渔阳太守。彭宏身材魁伟,长得仪表堂堂。善于饮酒,而且食肠宽大。由于他相貌威武,又能吃肉能喝酒,很符合当地人的饮食习俗,因此很能谈得来。另外,彭宏对这些匈奴、乌桓、鲜卑等部落民众恩威并施,深得人心。因此,彭宏在渔阳一带声望很高。
+ ~# e4 k* I7 m  王莽做了摄政王以后,为了篡位需要,大肆残杀异己。王莽听说彭宏是个能臣,又忠诚于汉室,就把他召到长安,与何武、鲍宣等人同时杀害。* t' r) l& h, q4 O2 ^: v
  彭宠少年的时候,就在南阳郡做郡吏。对于父亲的死,彭宠对王莽是恨之入骨,总是想报仇。当时,朝廷从四方招募来的优异之士,授予低级官爵,称为元士。彭宠由于才能卓越,被南阳郡里的官员推荐到长安做到大司空士。什么叫大司空士呢?本来,西汉时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王莽篡位后,托古改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将原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由三公高位降居九卿之列。又下令将朝廷中的九卿分属三公领导,每一个卿设置元士三人。彭宠被征召到长安后,做了大司空王邑手下的三元士之一,也就是从事类似现在的秘书之类的工作。地皇三年四月,彭宠跟着主将大司空王邑去宛城平叛,围剿舂陵起义军。昆阳之战惨败之后,彭宠跟着王邑逃到洛阳。惊魂未定之际,彭宠突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告诉他说,他的胞弟也参加了宛城汉军。彭宠吓的心惊胆战,担心自己遭受连累,就与同乡人吴汉一起逃出洛阳,到北边寻找父亲彭宏以前的老部下,以求暂时安身。
; W5 O; w! J+ L6 A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城人。他伟人剽悍雄勇,性情威猛,心怀报国之志。可是,由于家里很穷,最初在家乡宛城只混到了一个小小的亭长。后来,汉军在舂陵起事,吴汉带着宾客为避难逃到了洛阳。昆阳之战以后,大司空王邑带着残兵败将也逃到了这里,闭门固守。此后,吴汉手下的宾客因犯法被治罪,他担心自己被株连,非常恐惧,就想逃走。由于彭宠与吴汉是故交,两人这么一合计,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结伴带着手下人等一起逃往渔阳。. G# S9 q- ?! ~6 ~
  来到渔阳后,彭宠去投靠父亲的老部下安身,吴汉则去想他自己的办法。此时,他的钱已经基本花光了,只好找人借了点钱到塞外的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部落买马,然后贩运到燕山、蓟县一带。于是,吴汉就以贩马为生,在当地安顿了下来。他平生好行侠,喜好结交各路豪杰。贩马的利润很高,他用这些钱来结交好友,逐渐结识了当地的一些朋友,有了一定的人脉。几个月之后,吴汉在燕、蓟一带逐渐有了声誉。$ M( f! I8 c5 Z- t
  更始元年(地皇四年,西元二十三年)九月,刘玄攻破了洛阳,派遣南阳人韩鸿为使者,到北方各地招降。彭宠听说后,就叫上吴汉一起去见韩鸿。于是,他们二人立即从渔阳出发,一起去拜见这个老乡,也想为各自谋个一官半职。韩鸿渡过黄河到了河北,到北州各郡去宣慰。他没想到在北边能够遇到同乡闾人,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三人一见面,谈得很投机。再加上韩鸿以前在南阳也听说过彭宠的名字,知道他有才干,于是就向刘玄举荐他们二人出来做官。. }+ N( k2 a) l5 q! x6 g, m$ }: _
  不久,刘玄准奏,下诏任命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也就是代理太守职务),又任命吴汉为渔阳郡的安乐县令,作为彭宠的属下。就这样,拿着刘玄的任命书,彭宠继承父业,做了渔阳太守。彭宠很有才干,到任后整饬武备,抚慰军民,渔阳郡很快就安定了下来。
* ^3 Z' |0 o. R  与此同时,刘玄又派人招降活跃、聚集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赤眉军。对于刘玄,赤眉军的“总瓢把子”樊崇早就听说了。当初,刘玄在宛城一即位,消息早就传到樊崇的耳朵里了。由于双方相隔距离比较远,没有打过照面,可谓是“井水不犯河水”,几乎是两不相干。总之,截止当时,赤眉与绿林这两大派流民起义军,还没有在战场上对过话。彼此之间都不摸底,对于对方的势力都有些相互忌惮。1 o/ J" K" Z: z* C# E
  后来,樊崇又听说刘玄手下的绿林军攻破长安,灭了王莽,又占据了洛阳号令天下。这样的势力谁人不怕?樊崇的人马虽然多,却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素质并不高。因此,樊崇对于刘玄的召唤,他不敢不来。
1 F  W# ^0 M, K+ u. `  本来,樊崇也有攻取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意图。然而,由于部下们忙于在青州、徐州一带烧杀抢掠,夺取金银财宝,因此丧失了大好时机。结果,同为流民起义军的绿林军抢了先,占据了头功,最早起事的赤眉军反倒落了后。对此,樊崇心中多少有些郁闷。7 n2 N0 |9 u; c
  不过,此时他的部下接近百万,是山头林立的各方势力中实力比较强的。虽然士兵素质比较低下,但是数量众多,单单靠这个庞大的数目,就足以令人生畏。但是,樊崇由于不清楚绿林军的实力,以前没有交过手。只听说绿林在昆阳的赫赫威名,心中也有些狐疑忌惮。对于刘玄使者的召唤,樊崇不敢有丝毫怠慢。于是就决定把部下留在原地待命,自己亲率亲信大将二十多人跟着使者去洛阳觐见刘玄。他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是想去洛阳看看更始政权的虚实,二是也为自己和弟兄们的后半生考虑,也想谋个封妻荫子。
8 }& M  f7 p! R9 B' J  刘玄一看樊崇来投奔自己,很是高兴。于是下诏封樊崇等二十多人为列侯,却不给具体的封地,也不放他们走,实际上就是想把樊崇等人控制在洛阳。樊崇等人的部下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头领们回来,群龙无首,部下叛逃的人很多。樊崇听说后,非常着急。他找了个机会,趁刘玄的看守们松懈的功夫,他带着二十多人逃回到营地。“老虎”们回了山,“猴子、野猪”们也就不敢再闹事了。这么着,随着樊崇的回归,乱哄哄的赤眉军队伍总算才安定下来。
  {; a. {1 j# c/ \5 W3 ^) G% R  不久,前梁王刘立的儿子刘永也跑到洛阳求封,这次刘玄没有食言,当即封刘永为梁王,以睢阳为诸侯国都。
1 K$ B. `! B; p8 _/ h   王莽覆灭的这一年,除了刘玄占据洛阳、长安号令天下以外,窦融占据河西张掖、酒泉诸地,隗嚣占据天水诸郡,耿况占据上谷。另外,原新莽政权庐江太守颍川人李宪也据据郡自守,自称淮南王。 再加上樊崇等流民盗匪,真是五花八门,各踞一方。
2 A$ y9 |# f8 K! K. }: X3 b  面对如此复杂的一个局面,更始帝刘玄的日子还真是不好过。很快,刘玄犯了一个又一个致命的错误……
+ ?/ {. @% A* C, I6 L  十月,刘玄不仅放跑了刘秀这条困龙,让其自由翱翔。而且,他听信了申屠建、李松等人的话,决定迁都长安。车驾未发,先晋升大司徒刘赐为丞相,命他先行入关,修缮宗庙、宫室,做好迁都的准备工作。
# F) Q# e$ v/ c" i  后来的事实证明,放走刘秀,迁都长安,是刘玄的两大致命失误。刘秀走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更始二年的二月,更始帝刘玄一行浩浩荡荡地从洛阳西去,踏上了迁都长安的征程。或许令他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河北岁月
6 F+ @+ Q4 W: k  S) O  
5 R; v# z6 [3 Q5 T  (一)蛰龙入海1 z% p: a* s2 z
  
  {( X8 f6 v; w0 a6 t) ?# o  自从进了洛阳,刘玄就做起了统一全国的打算。当时,河北诸郡还没有平定。刘玄就想派亲信大将去河北做各地的宣慰招降工作。$ G# J: H! D7 s3 c: q, X0 _$ `
  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河北诸地并州、幽州、冀州三刺史部辖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与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地区接壤,位置十分重要。不仅如此,河北三郡也是百年以来盛产粮食、布匹等物资的基地,是西汉、新莽王朝的经济支柱地区之一。可以说,除了司隶校尉所直辖的京兆、冯翊、扶风等长安三辅以及河南、河内、河东、弘农诸郡以外,河北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
/ U' z% j# W0 c/ u& M' s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个战略要地,身为皇帝的刘玄当然是非常重视。河北诸郡在王莽垮台之后,一直处于军阀割据、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在一进入洛阳,虽然刘玄已经派出了韩鸿等人为使者去宣慰,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按照此时的形势,需要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去做好收服各地的宣慰、平叛工作。那么,谁去做河北的最高行政长官呢?想了几个人选,刘玄都觉得不满意。
  I7 D% `: `+ g  y" K- U3 T5 {  自从刘縯获罪被诛之后,刘秀的族兄刘赐接任大司徒职务。刘赐字子琴,也是舂陵举义的旧人,一向和刘縯、刘秀兄弟关系很好。因此,刘赐向刘玄建议说:“诸家之子,独有文叔可用。”除了刘赐以外,也有人向刘玄提议:可以考虑让刘秀去试试。听到这个敏感而熟悉的名字,刘玄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个人,朕敢不敢用呢?
4 V) n( i# i; ]* Z4 V  对于刘秀的能力,刘玄毫不怀疑。在他看来,刘秀真是一个可造之才。昆阳一战,此人军功赫赫,威名远扬。在迁都洛阳的过程中,他修缮宫室得力,处事有方、为政有道,深的朝野上下赞誉。对于这些,刘玄是看在眼里,心中的感觉却很复杂。( c4 }$ y( g$ o% Q3 \7 P) b
  如果要不是他是刘縯的那档子旧事,刘玄早就重用他了。因此,刘秀越是有本事,刘玄就越是不放心。他担心的是,一旦刘秀翅膀硬了,手里有了兵权,会不会念及旧恨,兴兵作乱而为他大哥报仇?每次想到这里,刘玄就犹豫起来,拿不定主意。. F+ }; [1 f# S9 f% v
  大司徒刘赐的这一建议一提出来,马上就遭到刘玄身边的几个重臣如申屠建、朱鲔、李轶等人的坚决反对。尤其是朱鲔、李轶二人,他们知道刘秀并非池中物,而是一条潜伏在深渊中的巨龙。他们深知,刘秀对于他大哥刘縯的死,一直是耿耿于怀。一旦给他兵权,一旦给他机会,他就能够行云布雨。将来要是刘秀翻了身,哪里还有他朱鲔、李轶的活路?9 x6 P) d5 [  a5 q1 e6 P
  李轶倒也罢了,身为三公之首的大司马朱鲔则有另外的深层考虑。他认识到:刘秀与皇帝刘玄绝不是一心,上次为了刘縯的事情,双方已经结下了不共戴天的仇恨,形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死结。朱鲔甚至这样认为:像刘秀这样的人,还不如一刀把他宰了算了,免得给以后留下后患。1 n. G2 S: F) \
  因此,他们二人百般阻挠,屡次向皇帝刘玄进谏:“陛下,刘文叔万万用不得!”看到二位重臣如此说,刘玄是满腹狐疑,举棋不定,迟迟没有决定去河北的最终人选。0 x1 y4 j  q, q
  此时,刘秀在洛阳当然也听说了朝廷打算派人去河北宣慰的消息。对于他来说,自然是非常渴望摆脱刘玄的监视与控制,到广阔的河北去建功立业。然而,刘赐的建议提出已经有些日子了,可是朝廷却一直没决定去河北的人选。很快,刘秀也知晓了一些此事的原委。他知道,只要朱鲔、李轶二人在皇帝身边掌权,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想到这些,他不禁有些灰心。9 K$ H2 f7 p* B5 Z: R
  看来,刘秀想去河北公干历练的想法,似乎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几乎没有什么指望。因此,他在洛阳城里做着这个有名无实的代理司隶校尉,心情很是郁闷。回到府中,也是长吁短叹,愁眉不展。/ r* b# P& {7 L( W  L5 B
  此时,冯异也跟着刘秀进了洛阳。他也听到了这个消息,心里很是着急。于是,他开始积极地为刘秀想办法、跑关系。可是,连当朝大司徒刘赐在刘玄面前说话都不管用,还有什么办法呢?
( M2 i  v0 j: c; d* M0 o  对此,冯异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在暗中观察朝局得变化,以等待机会。果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6 d; ]3 M6 F- T# y3 k. R! Y! t. n3 j  此时,在更始朝廷之中,除了宣慰工作以外,还有一件事情没有确定下来:长安与洛阳,哪个应该是首都?为此朝臣们之间一直争论不休,他们分为两派,一派以大司徒刘赐、大司徒府司直李松为首,极力建议迁都长安;另外一派以大司马朱鲔、大司空陈牧等人为首,主张以洛阳为首都。
* N$ h0 y2 b$ A; p1 U- z  刘玄对于将首都定在洛阳还是长安,一直犹豫不决。刘玄之所以能够下定迁都长安的决心,主要是听了丞相府长史郑兴的建议。在他得劝说之下,刘玄下了决心:从明年开始,迁都长安!. w( R3 d. V8 {7 B
  迁都工作由谁来负责呢?刘玄决定把此事交给刘赐、李松去办。可是,问题就来了:刘赐去了长安的话,谁来主持洛阳政务呢?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刘玄。$ L; x5 a0 G8 b1 i, J3 a1 N5 x
  几天后,刘玄宣布改革官制,将大司徒一职改为左、右丞相,以刘赐为右丞相、曹竟为左丞相。按照汉法尚右得习惯,以右为尊,刘赐实际上是丞相,曹竟是副丞相。他命令刘赐先行入关,修缮宗庙、宫室,专门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洛阳朝廷得事务,则交给左丞相曹竟处理。曹竟是青州山阳郡人,与刘玄是多年得至交,深得其信赖。于是,自刘赐走后,曹竟主掌朝廷日常事务。他的儿子曹诩(音xǔ)也做了尚书,从事奏折传递的机要工作,这父子二人就成了新贵红人。% j$ q, w, y3 w1 M- p
  看到这种情况,冯异心中暗喜:机会终于来了!因为,冯异与曹诩以前就是老熟人,彼此之间的私交甚厚,关系非常密切。冯异就向刘秀献计:由自己出面,去找曹诩,以重金贿赂曹氏父子。请曹氏父子在刘玄面前为刘秀说好话,让刘玄批准他去河北。6 [! V, h9 u2 J7 J- Z8 r, i
  果然,曹诩收了冯异的钱,再加上以前的老关系,就一口答应了下来:“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回去跟家父说一声就成了。”就这样,曹诩答应给其父曹竟做工作。果然,在曹诩的劝说下,曹竟同意在刘玄面前为刘秀说话。
. ]9 S1 B- e+ w+ S& X  十月,曹竟在刘玄面前提议:让刘秀去河北做宣慰招降的工作。对于刘玄的顾虑,曹竟说:“刘秀的满门老小都在宛城,他敢造反吗?只要看住了他的家眷,不怕他翻天!”听到这话,刘玄觉得有道理,于是下了决心,同意让刘秀去河北做宣慰工作。但是,刘玄对刘秀还是很不放心,只给他一个“破虏将军代行大司马事”的空头官衔和宣慰节仗,没给他一兵一卒。刘玄的这招够狠:你刘秀不是要去建功立业吗?要官有一个,要兵却没有。刘玄甚至还暗藏着这样的用意:也许你刘秀宣慰不成,会被河北的那些骄兵悍将杀死。如果你要是“不幸”死在河北,那岂不是正好遂了朕的心愿?正好借助他人之手,除掉了这个后患。# l0 L( ~0 @4 n+ R* e5 i+ ^
  于是,刘秀去河北宣慰的事情,就此敲定。刘秀接到刘玄的诏书之后,他真是喜出望外。他立即持节渡河,到河北进行宣慰工作。
) ^- P! q( J5 p  出了洛阳,刘秀的心情真是无比的畅快。此刻的他,好比一条蛰伏涸池已久的困龙,终于游入了大海。在洛阳,刘秀犹如笼中之鸟,好似网中之鱼,处处收到限制、监视。现在好了,只要到了河北,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总算是自由了。他带着冯异、铫期、王霸等几个铁杆死党,坐在驶往河北的渡船之上,浑浊的河水在船舷下奔腾。他呼吸着带有水腥味的河风,遥望着对岸。只见苍苍茫茫一片,除此而外,再也看不清楚什么。- I" O3 }: y6 H7 w- a
  朝廷不给一兵一卒,单枪匹马地闯荡,会有好结果吗?对此,刘秀心中也没有底。河北,是否就是建功立业的福地呢?他在这里是否真的可以有所作为呢?也许,只有天知道。
3 B& c! P5 m+ o1 {  一切都是未知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广招贤才# k" n* @( l- F9 L* Y  `( b
  ( w+ R* o) ?$ S9 s
  更始元年十月,刘秀带着数十个追随者,渡过黄河来到了河北。
3 C! z" Y- y: }+ ^* s  然而,此时的并州、幽州、冀州三州,却是四分五裂,遍地狼藉。并州的上谷郡是耿况的势力范围,幽州的渔阳郡是彭宠的地盘。在冀州,北部是真定王刘扬的老巢,南部的邯郸城则是前赵王之子刘林的天下,真是军阀林立、豪强并起。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拥戴更始政权,心中却各怀私心,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
3 d" D$ \- y# J0 _: u" [  除了这些,在各地还聚集着大大小小的流民军队伍,什么赤眉、铜马、青犊,还有“城头子路”、力子都等杂号土匪,势力都很大。
4 b: F6 H1 X5 a+ {9 W  刘秀此时手上几乎没有一兵一卒,面对纷乱如麻的棋局,应该如何下手呢?就凭着这么一个“破虏将军兼代行大司马事”的空头官衔、宣慰节仗,在群雄割据、人地两生的河北,能够有什么作为呢?. t5 D/ j" Q( M* e
  事实上,刘秀一行自从到了河北之后,宣慰工作就进行的很不顺利。各地的官员、百姓看到他没有带兵前来,只有几个贴身的随从,对于他的话都是将信将疑。本来,刘秀有两个职务,一个是“破虏将军”,一个是“行大司马事”(即代理大司马),都有开衙建府,又拿着宣慰招抚节仗,具有在河北招兵买马的权力。可是,刘秀他们一行且走且行,进展很是缓慢。不要说有名望的能人来投奔他,就连普通的士兵也没招徕到几个。乱世之中,人们也学精了:你刘秀一没兵,二没钱,投奔你干吗去啊?难道要等着饿死吗?
$ `* x+ e1 ?4 j# q  刘秀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已经凉了半截。如此困难的局面,究竟该如何是好?他感到有些灰心,整天闷闷不乐。每走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情状都大同小异。5 y$ c0 I' l: W3 X; C
  此时,不仅刘秀自己感到绝望,他手下的随从们也感到前途渺茫,跟着他混实在没什么意思,纷纷开始动摇。他们多数是刘秀在南阳、颖川等地征战之时,礼请征召的一些人才。在西汉时期,颖川多出名士,誉满天下。刘秀的随从之中,尤以颖川籍的最多,有十几位之多。其中有些人看到时局艰险,前途无望,很多人都不辞而别,各奔前程去了。留下来的,只有冯异、王霸、铫期、祭遵等寥寥几人。
  }, v% f( n( n% }  有一天,刘秀在驻地巡视,看到王霸在一旁忙碌。于是,就把他唤来说话。此时,王霸虽说已经被刘秀任命为大司马府功曹令史,由于手下没人,很多工作都是他自己来做。王霸对刘秀的确是忠心耿耿,和他一起来的同县人几乎都走了,就他一个留了下来。刘秀看到王霸形只影单的样子,不禁一阵酸楚,他感慨地对王霸说:“在颍川跟从我的人都走了,惟独你一个人留下。王令史,继续努力吧!疾风知劲草啊!”
0 T# [1 J" x' l6 s. u  话虽这样说,也只能是说说而言。古话说:“胜人者力,自胜者难。”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意志力的坚强程度,往往决定着事业的成败。面对昆阳城下四十多万敌军都没有气馁的刘秀,此刻真是没了主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n9 \4 y- d, [+ ^
  人生在世,有很多的困苦。有的时候,同样的话,可以劝慰别人,却无法使得自己恢复信心。他可以找出一些话来勉励王霸,却无法激励自己的斗志。此时,他心乱如麻,怏怏不乐。渐渐地,本来就有些沉默寡言的他越来越不爱说话,后来竟然对冯异、铫期等几个亲信也不再言语了,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要么是一个人做着发呆,要么是独自在屋里睡觉。看上去面色阴沉、情绪低落,显得非常沮丧。9 V% q! v8 {6 f! T
  这一切,当然瞒不过机警过人的冯异。对于眼前的困境,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是,冯异并没有灰心,他觉得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自古以来,成大事者,谁个不吃过苦头?古话说的好:“历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对于刘秀的情绪变化,冯异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一直在悄悄地观察,准备找个机会去安慰、劝谏主公一下。但是,由于刘秀一直不和他说话,冯异一直没有机会。6 r8 U+ S  \& n, L2 a4 {* ~3 f' R
  此时的刘秀,陷入了悲观情绪的谷底。此刻,他与常人一样,也开始怀念起他的大哥刘縯来。他心中一边在思念,一边在埋怨:大哥!现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谁让你不听我和舅舅的话,最终被奸贼所残害!你不该走的这么早!要是你在的话,我怎么会如此倒霉?# e* L* Q8 B; U, Z* m% d9 M% y+ A1 Z
  当初,刘縯刚死的时候,刘秀怕被刘玄猜忌,采取了韬光养晦之计,百般掩饰自己的哀伤之情。他在公开的场合,从来不敢表现出一点悲戚之色,饮食谈笑如平常。然而,自从到了河北,摆脱了刘玄的控制之后,他像换了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从不近酒肉。晚上睡觉时,枕头上总是会留下斑斑泪痕。周围的侍从发现了,知道他思念大哥刘縯,但是谁也不敢劝他,就悄悄地告诉了冯异。7 S" V" d, H" b, t
  冯异知道后,他觉得再不直言劝谏的话,主公就会消沉下去,前途堪忧。于是,他独自来到主公的卧室,叩头求见。
) ?* }6 p/ p6 V) `4 S  此时,刘秀正在伤感之中。一看冯异欲言又止的样子,马上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收敛悲凄之容,有些恼怒、不耐烦摆摆手说:“冯公孙,你回去吧!不要再说了!”冯异一看刘秀的脸色不对,于是就知趣地退下了。
' n0 `2 P$ C. q0 o  过了几天,冯异趁刘秀心情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对刘秀进言说:“天下之人被王莽所荼苦,在痛苦不堪的生活中生活了多年,再也无法忍受了类似的暴政了。天下百姓无不思念昔日大汉朝的恩德,思念刘氏,希望他们的子弟中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而今,更始朝廷的大臣、将军们根本不想这些,他们纵横不法、残忍暴虐,每当攻克一地,都要大肆抢劫、奸淫,使得老百姓雪上加霜,更加痛楚。因此,老百姓们对他已经失望至极。但是,由于刘氏宗室之中无人能够取代刘圣公,老百姓不知道应该去依靠、拥戴谁。这就是虽然王莽已死,而天下却迟迟不能安定的根本原因所在啊!” 刘秀听了,默默地点了点头。冯异继续说:“如今主公荷担宣慰招抚重任,作为一方大员独当一面。现在,我们只有向老百姓布施恩德,才能够收取人心。主公您想想看,假如没有夏桀、殷纣之悖乱无德,哪里会有商汤、周武王的赫赫功勋呢?如今老百姓没有吃的,最容易安抚不过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向各地派遣官员,到各个郡县去宣传政策,赈济灾民、清理冤狱,向民众们布惠施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开局面啊!” 6 H/ g- T) _, R8 J
  冯异的一番切中时弊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刘秀。他犹如醍醐贯顶,猛然从颓废情绪中振作了起来。他通过反复思索,深感冯异说的很有道理。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求人不如求己!如果自己不在河北干出点明堂,被刘玄控制在宛城的亲属们,大哥遗子刘章、刘兴,大姐刘黄、三妹刘伯姬,还有新婚的夫人阴丽华,统统都要完蛋。此时,他重新拿出血战昆阳之时的冲天勇气,拼了!至此,他下定了决心:就是再艰难,也要把这条路走下去!
. I4 q$ B. D' O: }5 n. U" y  过了几天,刘秀一行进了邯郸城。刚一入城,刘秀立即派冯异、铫期二人带着宣慰榜文到各郡的属县,对监狱中的囚徒登记造册,审理冤案,将那些由于冒犯苛刑峻法而蒙冤入狱的囚犯全部释放。又开仓赈济灾民,拿出钱来慰问抚恤那些孤苦无依的穷苦人。冯异、铫期二人还宣布,对于过去那些犯法逃亡的人,凡是到官府自首的,一律赦免,不再追究。$ M, H- |* _1 `. }7 b1 D
  另外,冯异和铫期还做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情报工作,他们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还顺便对河北愿意归附刘秀和不愿意归附的地方高级官员做了一个秘密调查。最后,他们把品秩在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吏名单草拟了出来,秘密地上报给了刘秀。( Y7 ]6 ]/ q9 H* f$ y
  刘秀一行来到各地,大面积地开展调研工作,以了解当地的实情。与各级官员的谈话范围很广,几乎无所不包。上至各州的刺史、各郡的太守等二千石高官,下至佐史、衙吏﹑三老等低级属吏,他都一一召见谈话,以收取人心。对于各地合格的官员,继续留用并奖赏,对于不合格的官员,给予降职乃至辞退处理。所到之处,登记囚徒,审理冤案,为蒙冤入狱的人平反昭雪。同时,革除王莽时期的苛政,将王莽篡改了的官名恢复成西汉时的原名。他非常虚心,也很勤政,就像州牧等本地官员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一样。
' ~5 J3 l% q& S/ w  黎民百姓看到刘秀他们做的这些事,都很高兴。刘秀所到之处,各地民众争相带着牛肉、酒食前来欢迎、犒劳。看到此情此景,刘秀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于百姓们的盛情馈赠,心意领受,礼物则一概婉言谢绝,不予接受。0 D  e! y- N$ t! o0 h- o
  从此,百姓悦服,连连称善。刘秀在河北的形势逐渐出现了一丝曙光,工作终于有了一定起色。' {) Z8 N" a  m& c; T
  通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刘秀的恩德、信义逐步在各地传开,逐渐取得了各地人的初步信任。慢慢地,陆续有人前来投奔、归附他了。
2 x6 |" R; I6 b5 W  更始元年冬天,刘秀一行正在邺城宣慰。这一天,侍从突然禀报说有故人求见。刘秀一时想不起是谁,就让手下把这个客人请进来。刘秀一见此人,不禁大喜过望。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早年在长安时的故交―――邓禹。! ?9 x0 e  M0 ?8 c$ b4 z8 l
  自从长安一别,八九年过去了。刘秀已经二十九岁,邓禹也已经由一个十三岁的垂髫少年长成了二十二岁的青年人。寒暄已毕,刘秀就问邓禹最近几年的情况。  m% r8 _1 `' f
  原来,邓禹自从回到南阳后,一直在家闭门读书。去年,当刘氏兄弟在舂陵起兵时,邓禹也听说了。本来他也想去舂陵投奔刘秀。刚要启程之时,却得到了刘玄即位的消息。邓禹没听说过这个人,因此止住了脚步,打算观望一段再说。几个月之后,传来了刘縯获罪被杀的消息。这下邓禹彻底寒了心,不敢再去宛城。: B, R5 u4 k- v: R3 f; |* g/ ?' C
  后来,南阳郡的各级官吏多次向刘玄举荐邓禹,也数次派人上门请他到宛城去做官。邓禹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死活都不肯去。就这样,邓禹一直在南阳家中呆着。十月,邓禹听说刘秀到河北做宣慰工作,担心这次又错过了。他急忙从家中动身,步行赶到河北去找刘秀。由于邓禹一路长途跋涉,到了黄河边,实在走不动了,只好拄着拐杖乘船渡河,然后继续赶路。到了河北之后一打听,才知道刘秀在邺城。于是,邓禹急忙往邺城赶。
$ R* D6 m9 J& c: x' t4 J2 ]) s  刘秀看到邓禹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非常感动,也很高兴。刘秀对邓禹说:“本官得蒙朝廷专派,到河北做宣慰招抚工作。你大老远的来,也想讨份差使做吗?也想当官吗?”邓禹说:“我不愿意做官。”刘秀很惊讶,问:“既然你不愿意当官出仕,那么你到这里来做什么呢?你究竟想得到什么呢?”邓禹回答说:“学生别的什么都不图,但愿明公您的威德加于四海,只求将来写史书的人,能把您的不朽业绩和我的名字写在尺寸竹简之上。如果能够名垂青史,学生也就知足了。”
$ ^  M7 ^; v0 j" c0 ]/ S  刘秀听了哈哈大笑,很是高兴,就将邓禹留下,让他与自己住在一起。晚上,两人秉烛夜谈,一起讨论天下大事。邓禹对刘秀说:“学生听说如今皇上已经准备迁都长安,关中是四塞之国,表里山河,有金汤之固。然而山东(注:指崤山以东)一带,依然没有平定。赤眉、青犊等流民军,动辄就能够聚集几万人,声势骇人。长安一带的三辅地区,很多心怀异图的人都纷纷依赖流民的力量假号称帝。刘圣公这人,自起义以来没有遭到什么太大的挫折,没有多少经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朝廷大事都是刘圣公身边的权臣说了算,不是他自己的主张。刘圣公手下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些庸才,起兵造反都是为了钱财,彼此之间的争斗都是意气用事,为了自己快心适意而已。这些人大多不是忠良明智之士,没有深谋远虑,绝非复兴汉室、安定百姓的人才。” ! e8 L8 [  Z! M6 x2 v8 ?7 c
  邓禹又说:“现在天下分崩离析,形势已经非常清楚了。明公您虽然有首倡义兵,尊主立藩之功,却仍以没有安身立命、功建立业之所为忧。而今之计,不如广招贤才,收揽英雄。我们一定要体恤老百姓,要让他们安居乐业。就像高祖当年那样,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以明公您的才能忧劳九州之事,对您来说,区区九州天下,我看不够您平定的!”9 C2 b$ a+ Z. S: j8 s
  刘秀听了,深以为然。他对身边的人说:“这位大人是本大将军的故交,从今日起在内府参赞机要,你们以后都要称他为‘邓将军’,听到了吗?”左右人等都回答:“遵命。”于是,邓禹经常在刘秀的内府中留宿,与之同卧起,共同研讨军情政务大事。
4 H3 F7 t, ^6 m$ N  从此,邓禹取代了冯异,正式成为刘秀身边的头号心腹谋士,专门为之运筹帷幄,确定今后的战略发展计划。刘秀在选拔人才、录用将领方面,都由邓禹负责经手。邓禹有“伯乐”之才,善于识人,凡他所录用、举荐的人才,都能够胜任本职,如吴汉、贾复、伏湛、王丹、桓谭等人,后来都成为刘秀手下的股肱之臣。在邓禹卓有成效的努力之下,四方的英才被刘秀的信义所感召,纷纷前来投奔。一代名将耿纯,就是其中的一个。/ q6 a! U: L+ B5 |$ E# v
  当时,刘秀离开邺城来到邯郸继续开展宣慰、招抚工作。在这里,他遇到了更始朝廷的骑都尉―――耿纯。
. l6 f) M) c% n9 j4 Z. @  耿纯字伯山,是河北巨鹿郡宋子县人。耿纯的父亲耿艾,曾经做过新莽政权济平尹(即定陶太守)。耿纯早年也曾求学长安,王莽政府任命耿纯为“纳言士”。所谓的“纳言士”,就是尚书,是王莽篡汉之后改的名字。汉朝的尚书是一种小官,每个官员身边都有一个尚书,类似现在的秘书。尚书的官位虽小,却很有权力,负责各类奏章、文件的传递。王莽政权垮台之后,耿纯没了事做,心情很是忧郁。更始元年冬,更始帝刘玄在洛阳,即将迁都长安。刘玄在临行前,加封桂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此时,李通、李轶兄弟二人,权重朝野,成了炙手可热的朝廷新贵。
2 t$ \/ D2 R# O1 _9 V: X  当时,刘玄派舞阴王李轶为总负责人,负责各个郡、国劝降招抚工作,许诺各地的投降者可以原爵录用。于是,耿纯的父亲耿艾投降了刘玄,被刘玄任命为济南太守。当时,李轶兄弟用事,前来求官的人络绎不绝。耿纯也有才,屡次求见,想赶在刘玄离开洛阳之前去求个官做。不料,却吃了“闭门羹”。每次耿纯前来拜访,李轶都托故不见。等了很长时间,李轶被耿纯纠缠的实在不耐烦,才勉强出来接见他。
4 A$ M' b4 s5 a# q9 e  耿纯对于李轶的怠慢,非常不满。两人一见面,他对李轶说:“大王您以龙虎之姿,遭遇风云之时,因而能够迅速崛起。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您就成了诸侯王。但是,老百姓却没有听说您的德行威信,您的勋劳也没有恩及百姓。相反,您却得到了皇上的宠爱,爵位俸禄在短期内暴涨,成了炙手可热的朝廷新贵。“暴富暴贵”,这是古代智者所忌讳的,因为这不是长久之道啊!自古以来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兢兢业业,以不能自全令名、保住性命为忧,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永保子孙的富贵。您可以把自己与古代的贤人比较一下,您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成功者吗?”
8 z8 b" b! M+ a) }8 s/ S  李轶听了耿纯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怠慢很不满,也知道他想求个官做。李轶对他的见地和才能惊讶不已,深感此人是个人才,很是欣赏他,又因为耿家是巨鹿郡的大姓望族,决定对其提拔重用。
1 W" _8 Q  ~8 }  于是,李轶按照朝廷的规定任命耿纯为骑都尉,并且授以节仗,让耿纯回河北去宣慰赵国、魏国故地(大约在今天河北省中、南部一带)。
4 l1 K' E# ]2 g- i" D9 T+ g# j1 }  耿纯带人持节走到邯郸,听说刘秀也在这里,就来拜见刘秀。正所谓是“惺惺相惜”,刘秀与耿纯一见如故,彼此都很有好感。在会见中,耿纯看到刘秀气宇恢弘,谈吐不凡,似有山海之量。& n" x$ B, I8 y& }' K9 R# q
  耿纯回府之后,又在邯郸各处走动,仔细观察、走访刘秀的为政情况。他发现此人勤政爱民,抚恤孤苦,有仁者之风。因此,耿纯觉得刘秀与其他更始将领的纵兵抢掠、荼毒百姓的做法大不相同,深为惊异。从此,耿纯倾心与刘秀结交,有心归附于他。此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刘秀的敬仰,耿纯随后还向刘秀奉献了几匹好马以及数百匹缣帛(缣音jiān,缣帛是指双层丝的细绢)。# V0 N7 k7 |: Q" b" p# U
  到了更始元年十一月底,河北的局面终于打开了,人心逐渐向刘秀一边转移。刘秀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当初自己除了冯异、邓晨、铫期邓少数几个随从以外,几乎是单骑直闯河北―――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如今,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了。看着蒸蒸日上,刘秀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希望。( F, E9 ^- M6 y) i5 Z
  此时,虽然是冬天,刘秀的心中却是暖洋洋的,一片和煦阳光照耀在的燕赵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完美、自然。也许,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冬天。
+ w, V( a. A7 R4 q- z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令刘秀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暴风雪即将来临。
% I3 J& w! t1 r& s' x$ [  这场巨大的灾难,给了他和追随者们致命一击。对于他们来说,面临着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在这场空前的巨变中,刘秀辛辛苦苦干了近三个月的成果几乎化为灰烬,再次变得一无所有,成了一个政治乞丐。' V2 G5 M& F9 r9 v  N/ F. D
  这场狂暴的大风雪,几乎卷走了刘秀的一切。就连他的性命,几乎都要赔了进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河北惊变
/ b# C( `0 a- A2 ~    ^( l5 x1 D& s( k2 l& X# |* u( }
  更始元年(西元二十三年)的冬天,刘秀在河北的形势,表面上看起来,相当的不错。此刻,他手持着更始帝刘玄的宣慰节仗,担任着“破虏将军兼代行大司马事”这样的高官,全权负责河北三州的宣慰事务,他所宣慰招抚的各个郡国,也都在表面上服从他的领导。一些地方的老百姓也感受到了他的恩惠。但是,由于当时的时局太乱,他来河北的时间又太短,因此实际上刘秀在河北并没有什么扎实的根基。很快,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大风暴席卷河北各地,使得他的形势发生了沧桑巨变。6 l* P- {$ ~- `& w* Z! }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刘秀自十月以来,一直在河北的南部原赵国、魏国故地一带宣慰。自从王莽败灭之后,这里盘踞着几方势力:新莽残余地方势力、刘氏宗室势力、地方军阀势力,还有赤眉、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势力。在刘秀的宣慰招抚之下,前三方都在名义上听从刘秀的领导,只有流民军势力不吃他的这一套,依旧在河北各地抢劫、掳掠。这些流民军队伍,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甚至十几万人。其中,以“城头子路”、力子都等的势力最大。他们拥有部众四十多万,纵横河北,烧杀抢掠。各地的官军根本无法与之对抗,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坚壁清野、闭门自守。
3 K! @6 H0 T) }! V+ f+ x; F  n. s7 l0 X  河北地方势力与流民军之间在利益上的严重冲突,成为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在河北各方的眼里,流民军无法无天、残暴成性,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可怕,必须要将其消灭,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 z/ D" V6 j' Q2 R  n/ s- x+ s  这年的十一月,刘秀还是在邯郸衙门中办公,他不断派出官员到河北南部去宣慰招抚,力图将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日益强大的流民军。当时,邯郸城里有着一股很大的势力,这就是以西汉时分封的前赵王的儿子刘林为首的地方宗室势力。此时,刘秀与刘林同城而居。刘秀是邯郸乃至整个河北的最高首长,而刘林没有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也没有任何爵位。此时的刘林,身份是一介平民,最多不过是一个豪强大户而已。$ A6 a& p% m* J: A9 v
  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大户子弟,却给刘秀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几乎要了他的命。0 `; X# D2 ?, w4 C& I4 d
  刘林也是汉景帝的第七代孙,他和刘秀是同辈人。王莽篡汉后,废除了刘氏皇族成员的诸侯爵位,刘林他们家一夜之间,由一方诸侯王国的国王变成了普通人家。
$ T! }( |+ |$ p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林虽然丧失了继承父亲王位的权力,在邯郸城里却不失为一个豪门之家,他靠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大量田产,每年都能收取巨额的租税,依旧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w- N0 {0 S) g8 d  R' w+ H7 w
  当时,河北境内的流民军很多,到处抢掠、烧杀。刘林不仅租税收不上来,邯郸城外的庄园里的粮食、物资也被抢掠一空,他的财路大受影响。因此。刘林对这些盗贼队伍是恨之入骨。但是,这些人的势力太大,自己根本无法对方,他对此很忧虑,视之为心头大患,苦苦地思忖着对策。, x, Y- [  f2 z. A: `3 N
  有一天,刘林接到消息,流民军有几万人在漳河中下游一带聚集。刘林眼前一亮,马上有了一个主意。他跑去找刘秀,对刘秀说:“明公,我有个妙计,可以一举肃清邯郸城外的强贼。”刘秀说:“你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刘林说:“明公可以令人将漳河大堤扒开一个口子,放水淹死这些盗贼,岂不是一劳永逸!”刘秀说:“你这办法好是好,确实能把盗贼淹死。可是,城外的老百姓呢?他们就不怕大水吗?”因此,刘秀断然拒绝了这个馊主意。对于刘林,他根本没放在心上。几天之后,他带着邓禹、冯异、王霸等人离开邯郸北上,前往真定一带,继续宣慰河北中部、北部地区。
# \+ ?6 C- _  P$ G) w/ l  刘林满以为同为汉朝宗室的刘秀会采纳他的建议,一定会下令开堤放水淹死这些该死的贼人。不料却碰了这么一个大钉子,他心中非常气愤:好你个刘秀!咱们走着瞧!从此,刘林就与刘秀结下了怨恨。
2 U! y) E4 }+ p! j& L/ q5 k  细说起来,刘林这人也是一个有点江湖习气的人。他意气任侠,平日里喜欢结交豪强猾士,在赵、魏之间颇有些名气。此外,他和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一样,热衷于图谶、星历、相术的研究,对这些他是乐之不疲。当时,在刘林的身边,有一个叫做王郎的术士。此人能言善辩,看上去水平很高。刘林与他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在一起研究,来往非常密切。
. N2 m; X) m8 [! d  王郎又名王昌,就是赵国邯郸本地人,平生以看相占卜为生,对于图谶、星历、相书样样精通。此前,他们在一起研究之时,王郎经常对刘林说:“河北有天子气。”本来,王郎这话的意思是在暗示刘林有帝王之命。
6 f6 `; g; J; _* K9 A! ~0 o4 W  不料,刘林却对此产生了误会。他这个人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享受荣华富贵,却从没想过自己要做皇帝。他虽然对王郎的话深信不疑,却是有些疑惑:这个真龙天子,究竟是谁呢?刘林倒也有点见识,对于更始帝刘玄,他是一百个看不上。在他看来,刘玄他们家还没他家有钱。要是刘玄真的能够坐稳龙椅,那他刘林岂不是更有资格入主长安?他坚信,刘玄决不是山河真主。如果自己能够找到真龙天子,对其加以辅佐,不仅自己的赵王王爵可以恢复,还成了开国元勋,子孙万代岂不是跟着沾光?因此,他一直在暗暗地观察寻访。" k" z5 o/ s! P8 w/ g
  刘林心中的第一个人选不是别人,恰恰就是刘秀。起初,刘秀一进邯郸,刘林就开始了观察。才短短几个月,刘秀就把本来乱哄哄的河北南部地区整治的有模有样。对此,刘林也是非常欣赏。然而,自从刘秀拒绝了他放水淹死流民军的建议之后,刘林就改变了态度:如果破堤放水,城外的那些贼人岂不是都下河喂了王八?河北岂不是立马太平了?死几个老百姓算什么?自古以来做皇帝的人,哪个不是心黑手辣?哪个不是杀人如麻?为了几个草民就放着贼人不杀,这简直是妇人之仁,是胳膊肘子往外拐!通过这件事,刘林对刘秀大失所望,愤恨不已。他认为刘秀没有什么平魄力,是个不足以成事的人。从此,刘秀的名字,就从刘林心目中的名单里消失了。
: |0 I% ~2 x9 o- g  刘秀走后,刘林一直心烦意乱。此时,城外的流民军势力的越来越大,气焰也越来越嚣张,甚至打算攻打邯郸。在这种情况之下,刘林的损失也一天一天地增加,他为此唉声叹气,闷闷不乐。谁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真龙天子在哪里?/ Y% G- s, [: W
  刘林没有想到的是,与自己结交多年的算命先生―――王郎,很快给出了答案。十二月的一天,王郎跑到刘林的府上来,他告诉刘林:你不是要找真龙天子吗?真龙就是我!我就是天子!对于王郎的话,刘林很是吃惊:“你?有啥凭据?”6 |. \/ k* g+ n5 M- @* h
    王郎笑了笑,娓娓道来,从容地对刘林说了一件令其震惊不已的奇事。这个事情,要从十五年前说起……
! M" O9 Z! m' H% b9 R5 N  王莽始建国二年(西元十年)十一月,也就是当初王莽篡位的第二年,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城的奇事:闹市之中突然来了一个异人。这个异人拦住了立国将军孙建的马车,声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公然说“刘氏当复,趣空宫!”意思是说:“应该把皇位还给汉朝,刘氏家族的人应该重新入主国统三绝的未央宫。”此人还当众提出,他要觐见太后,当场验证自己的血统身份。
9 C1 d% F: p0 W  从汉成帝开始,成帝、哀帝、平帝都没有儿子,国统三绝。王莽就是钻了这个空子,是以刘氏绝统才诡称应瑞符而受命改建新朝的。此时却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成帝的儿子“刘子舆”,顿时闹的满城风雨、路人皆知。很显然,这一事件对王莽地位的挑战是何等的巨大,也对刚刚建立的新莽政权的合法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E! o$ h6 h9 [7 B, W  王莽对此非常厌恶,命人将这个异人收监拷问。最后,王莽对外宣称说,这个异人就是常安(即长安,王莽改长安为常安)本地人,姓武字仲。论之以逆天违命,大逆无道之罪,下令将这个人逮捕处死。立国将军孙建趁机上奏说:“汉朝已经被废黜,宗庙不应该在长安,汉朝诸帝享庙在京师常安的,应该废除;刘氏皇族有做官的,都应该罢免回家。”于是,王莽下诏将长安的汉朝皇帝享庙全部废除,同时,将各地刘姓诸侯王爵位废黜;所有的刘氏皇族官员,全部罢官回家。就这样,一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奇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暂时划上了句号。但是,民间一直对“刘子舆事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这个事情还没有完……
! ~. n* k6 Z; M' Y& r  事情过了接近十五年,按说这个事情已经平息了。地皇四年(即更始元年)十二月,也就是王莽死了的这一年,这个邯郸人王郎突然把这个陈年奇案拉出来,旧事重提。他的用意,究竟何在呢?! z  b. q; K% j+ H! \
  此时,王郎对刘林说:“十五年前长安城里发生的那件大案,王爷可曾记得?”刘林说:“莫不是‘刘子舆冒充皇子’案吗?” 王郎说:“王爷说的果然不错。正是此案。”对于这个案子,刘林是再清楚不过了。提起这个,刘林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想起来就隐隐作痛。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案子的爆发,刘氏皇族的宗室地位被彻底废除,刘氏诸侯王的后代们一律不能继承王位。要不是因为这个该死的案子,他刘林早就继承了父亲的王爵了。刘林满腹狐疑,不明白王郎为什么要提这事。他有些不悦,看着王郎吞吞吐吐、神秘兮兮,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他不禁有些恼怒,心想:“你这是什么意思,是揭老子的疮疤吗?”不过,他还是没有发作,淡淡地问:“王先生此话的意思是?”王郎依旧非常平静:“那个案子中的‘刘子舆’,王爷可知道他的身世、下落?”刘林道:“这个事情,我当然记得。此人不是被朝廷查出是长安人武仲冒充的吗?最后不是被就地正法了吗?”王郎起身,大笑:“王爷,那个‘刘子舆’是假的。真正的刘子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刘林一惊:“你?”王郎道:“不错,在下正是大汉孝成皇帝之庶子―――刘子舆。”
* Q7 y( r8 S" o8 \: L. t  王郎对刘林说:“我的母亲原本是孝成皇帝的讴者。讴者也就是歌姬,是宫廷里专门为皇帝唱歌的宫女。有一天,她突然在宫殿门口晕倒,突然之间有一股黄气从天而降围绕在她身上,经过半天黄气才散去。讴者回去后不久,她就怀孕了。” 王郎接着说:“当时皇后赵飞燕、婕妤赵合德姐妹,独擅后宫。她们嫉妒成性、心狠手辣,无数怀孕的宫人、皇子惨遭她们的毒手。当时,赵氏姐妹也想害死讴者,但是没有得逞。后来,讴者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这就是我。我母亲担心我在宫里不安全,就将我当成宫女的孩子送出去,寄养在别处,这样才保全了性命。我十二岁那年,郎中李曼卿懂得相术,知道我不是凡人,把我带到四川。十七岁那年,我到了丹阳。二十岁时,到长安游历。后来,转还中山国,来往于燕、赵之间,以待天时。”' h5 P& s9 A# \+ ~& {
  王郎的一番话,犹如天外奇谈,把刘林听的是目瞪口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苦苦寻找了多年的真龙天子就在自己身边。刘林越听越吃惊,再推算一下年龄,王郎的年纪也大致上符合。
+ E  ^) S7 ~) Y  ^# \3 ?- n  此时,王郎又拿出了一些皇宫里才有的御用品,还说了一些当年的宫廷旧事,都与刘林了解的相吻合。5 P! l$ {9 F0 p% {5 d7 C# B
  几下对照,刘林越看王郎越觉得他就是汉成帝的儿子,就是应验谶语之人。  D. X- B" c* x* g0 H
  于是,刘林就与赵国豪强大户李育、张参等人通谋,决定立王郎为新天子。在此之前,刘林得到秘密情报说赤眉军将渡河进入邯郸境内。刘林趁机先在社会上制造舆论,散步预言说:“赤眉将渡河,应立刘子舆以观群盗之心。”后来,赤眉军真的渡河了,聚集在邯郸附近焚掠、烧杀。百姓们都很害怕,纷纷惊慌地奔走相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社会上的人都相信了刘林的话。) H2 L; q, ?+ z; C# a
  更始元年十二月壬辰日,刘林等人率领车骑数百人,一大早就飞驰进入邯郸城。在刘林、李育、张参等人的主持之下,邯郸城以及附近各地的高级官员在原来的赵王宫殿聚集,定立王郎为天子。- u5 Q( `5 W8 @$ r
  王郎也不客气,戴上了平天冠,穿上了衮龙袍,正式登基做了皇帝。随即,他封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然后立即派遣将帅为使者带兵到北边各地去宣慰,试图一举夺取幽、冀二州。! x% H' e+ R# c0 G: p
  王郎这个人,不仅精通数术,在权谋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在邯郸一登基,马上向各地发了一道明诏,实际上也就是传达到各地的檄文。其全文如下:
& `+ O% l$ h, F# ?1 O& J  “制诏部剌史、郡太守:朕,孝成皇帝之子刘子舆者也。昔遭赵氏之祸,因以王莽篡杀,赖知命者将护朕躬,解形河滨,削夡(音qì,多的意思)赵、魏。王莽窃位,获罪于天,天命佑汉,故使东郡太守翟义、严乡侯刘信,拥兵征讨,出入胡、汉。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岳诸刘,为其先驱。朕仰观天文,乃兴于斯,以今月壬辰即位赵宫。休气熏蒸,应时获雨。盖闻为国,子之袭父,古今不易。刘圣公未知朕,故且持帝号。诸兴义兵,咸以助朕,皆当裂土享祚子孙。已诏圣公及翟太守,亟与功臣诣行在所。疑刺史、二千石皆圣公所置,未鷪朕之沉滞,或不识去就,强者负力,弱者惶惑。今元元创痍,已过半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班下诏书。”- [1 t6 v4 o! |1 L) [  f
  王郎的这篇檄文写的不仅文字优美,如泣如诉,入情入理,而且是悲天悯人,很有感染力。- R# i8 z. N; j" W
  王郎这篇檄文的特点是:+ y5 i* Q3 @$ \) b* o
  第一,强调自己是孝成皇帝的儿子刘子舆,是流落在民间的血统最纯正的宗室亲王。
6 C  U: t+ ?% O2 g7 T0 ?  第二,详细叙述自己的身世,博取民间在道义上的同情。争取普通民众的支持。  P, L: |/ P" c1 K1 w; ?2 h& @
  第三,表彰南岳诸刘的诛莽之功,安定人心。借以瓦解更始政权内部的人心。
1 |/ I( e4 i0 P( t    这封诏书的要害在于,大肆宣扬自己的纯正血统,声称自己才是根正苗红的皇子,只有他王郎才是大汉天下合法的继承人。他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否定更始朝廷的合法地位。  K( ?# h2 h: U
  因为更始帝刘玄是南阳郡舂陵远系宗室,他的血统是不能与汉成帝的儿子相提并论的。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之下,他的这一声明,具有极强的政治感召力。  这一番真假难辨的说辞,通过诏书的形式传播到各地,实际上起到了一个檄文、传单的作用。随着它的不断传播,王郎政权的可信度顿时大增。于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郎,顿时成了河北政坛乃至天下瞩目的人物。
1 P/ ^: |" ^; @. w  在这封“明诏”之中,王郎将更始政权的合法性彻底推倒,声称自己是唯一的合法皇帝。按照王郎的逻辑,刘玄当然是非法的伪政权了。这样一来,刘秀作为刘玄派出的使者,自然也就是非法的了。5 w: Q! \7 h4 n7 u4 B' Z( P
  对于刘秀来说,无一兵一卒来河北,所唯一能够依靠的武器,就是刘玄赐予的使者节仗和代理大司马的头衔。现在,赵、魏大地有了新主人,他的仅有这些优势,也已经是荡然无存。这一招,真可谓是釜底抽薪之举,直冲刘秀的要害。
! a) X' J4 W: ^3 i3 g  果然,此诏一出,赵国以北,辽东以西,都是从风而靡。纷纷开门迎接王郎的使者。不到一个月,刘秀辛辛苦苦经营了几个月的河北地盘全部成了王郎的天下,此前作出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放眼赵、魏各地,到处是王郎的势力范围,几乎没有刘秀的立锥之地。
2 f4 p4 L1 T* S- |0 z& `  此时的刘秀,又该怎么办呢?此刻,他面临着昆阳之战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此时,也是刘秀一生之中最为危急的时刻。大祸即将临头,他能够躲过这一劫吗?9 ]( p2 _- N5 v: ^/ y& e
  旬月之间,刘秀在河北看似光明的前途,一下子变得无比黯淡,岌岌可危……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千钧一发/ N+ M# A4 I6 a1 I0 M9 x
  # ]( R/ c, h3 j
  更始元年(西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也就是王郎在邯郸起事发难之时,刘秀一行正在北上赶往真定的途中。6 V) S9 R: Z/ a
  王郎占据邯郸称帝的消息,当然也被刘秀迅速获悉,他不禁大吃一惊。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别无选择。如果南返邯郸,无异于自投罗网。因此,惟有抓紧时间继续北上,寻找一个牢固的根据地,先站稳脚跟。等到势力稍振,再掉头南下不迟。7 {3 \6 M" o4 s5 ^! E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正月,刘秀置南边的变乱于不顾,按照原定的计划,继续北上开展宣慰招抚工作。这一天,他们从真定来到了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在这里,刘秀收服了一位猛将―――耿弇(音yǎn)。俗话说:“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刘秀能够遇到耿弇,是不幸中的万幸。此后的事实表明,正是由于刘秀得到了耿弇的鼎力襄助,他才得以“咸鱼翻身”,重新夺回了河北大局的主动权。% K7 {9 o5 i4 Q8 G: E) V
  耿弇字伯昭,是长安右扶风茂陵人。耿弇的先祖本来是河北巨鹿的名门望族,在西汉开国之后的近一百年时间里,家族重要成员很多都做过二千石以上级别的地方官。汉武帝时,由于朝廷决策为皇帝修建寝陵,要从全国为陵园所在地征集二千石以上的豪门巨族作为常住人口。由于耿弇的先祖累世都是品秩为二千石的高官,因此,耿氏家族举家从巨鹿搬迁到关中茂陵,从此成了汉武帝刘彻的守陵民。) V, T, M7 r( _6 I8 p
  耿弇的父亲耿况,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干才。耿况字侠游,少年之时就很好学,酷爱读书。早年,他曾被其父送到长安城里的太学读书。耿况勤奋好学,很小的时候就博通儒家经典。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年纪轻轻就闻名长安三辅。耿况和王莽是长安太学里的同学,共同师事安丘人望之(字仲都)。望之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精通老子的《道德经》,世人尊称其为安丘先生。耿况当时和王莽一起,拜望之为师,共同学习《道德经》。由于耿况的才能卓越,后来他被西汉朝廷征用为郎官。由于耿况在朝廷里没什么关系,也没什么背景,长期以来一直就是做这么一个小小的郎官。
: C( o9 {& f* T6 X' J# D+ Q: v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只要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王莽篡位后,耿况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莽对于这位当年在太学里的老同学耿况的品性才能,当然是再了解不过了。他登基之后,马上就对耿况拔擢重用。由于他刚刚登基,需要对各地进行抚慰,努力使得各地保持稳定,% O5 Y8 y! c! C7 M" U
  由于耿况的祖籍是巨鹿,耿氏家族的族人留居在原籍的很多,也很有声望,于是王莽决定任命耿况为朔调郡连率。朔调郡就是西汉时期的上谷郡,连率就是太守。王莽篡汉之后,特别喜欢更改官名、地名。他将西汉时候的上谷郡改名为朔调郡,将太守改为连率。于是,耿况带领耿氏家族的成员,举家搬回了河北,定居在上谷郡。
6 K) g6 c" P0 `3 L7 v, t% b  耿况共有六个儿子,耿弇是耿况的长子,人们都叫他“大耿”。耿弇少年时,与父亲耿况年轻时一样,非常喜欢读书学习。耿弇自幼跟着父亲在上谷郡居住,很小的时候,就读通了《诗经》、《礼记》,他为人明达、干练,智勇双全。当时,每年的岁末,朔调郡都要进行军事演习。父亲耿况作为郡中的最高长官,当然要出席主持。耿弇作为连率的儿子,也有机会到现场观摩。
3 O5 P! B+ @2 |- h$ O  T: A, u  此时,他看到郡兵操练时,旌旗招展,骑兵在演练场上纵横驱驰,威风凛凛。这些壮美的场景,给耿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耿弇从小就对军事很着迷,非常喜欢研究兵法。8 g: _9 g" M% y, u" Z6 a; O
  王莽败灭后,天下大乱,四海沸腾。当时的更始将领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攻略各地,纷纷为自己占据、扩充地盘。这年的二月,更始帝刘玄从洛阳迁都长安。留守关东(函谷关以东)的更始将军们,大多数是绿林出身,虽然如今已经是朝廷官员、将军了,却依旧积习难改,目无法纪,他们每攻克一座城池,就自行任命官员,甚至改变地名、官名,事后也不向长安朝廷报告。因此,更始政权控制区域内,诸将各自为政,号令不一,政局相当混乱。  q; A- t& h& H( @! R
  此时的耿况,心情是非常的矛盾、焦虑。耿况早在更始元年九月就接受了更始朝廷的招安,正式反正归汉。由于各地改名成凤,都自行把各地的地名改回汉朝时期的原名,又将“连率”一职务改回“太守”的旧称。无论是按照汉朝的法律,还是按照新莽时期的法令,如果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书就擅自更改地名、官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实施者将会收到严惩。耿况为人行政,一向谨慎小心。周边的各郡都改名了,自己改不改?他拿不定主意。) [5 U  h0 f* b" A3 n
  当时,耿况思来想去,犹豫不决。他认为,没有得到朝廷的诏书之时,还是沿用王莽时期的名称为好。因此,上谷郡还是叫朔调郡,太守还是叫“连率”。因为耿况知道,在没有朝廷明诏的情况下,乱改名称是大罪。可是,大家都乱改地名、官名,惟独耿况一个人没改,显得很不合群。因此,耿况有些惴惴不安。
0 `: M" ]: N' h( _  更始二年(西元二十四年)二月,耿况在上谷郡听说了刘玄迁都长安的消息。他决定派长子耿弇到长安去道贺,奉献给刘玄礼物。他此举的目的在于向皇帝请示有关是否更名事宜,顺便窥探一下朝廷的虚实,以求自保。
: P$ v) x" {6 {8 k* ~  W) n- V  这一年,耿弇只有二十一岁。此时的耿弇,英武潇洒,年轻气盛。他雄心勃勃,一直想做大事,也想建功立业。耿弇带着数十名随从,押送着礼物,浩浩荡荡地沿着官道南下,准备赶往京师长安。0 t+ B( N( `" P- t9 p
  这一日,他们走到宋子城这个地方,却无法继续前进。原来,前面的官道已经被王郎的军队封锁,禁止通行。
# |4 g! c9 q' `" y  前面的路走不通,怎么办?是掉头回去,还是想办法绕道去长安?耿弇也一时无法决定。不料,他手下的人却搞出了乱子。$ ^$ y$ T/ Q9 }; f  h. v/ K
  他手下的两个侍从孙仓、韂包,本是上谷郡的两个官员。他们看到王郎势大,其中的一个说:“刘子舆是成帝的正统,舍弃邯郸不去,大老远地跑到长安去见刘玄做什么?” 二人一拍即合,就打算密谋背叛耿弇去投奔王郎。两人正在鬼鬼祟祟地嘀咕,却被耿弇在背后听到。
" L) U9 J! d8 ~& O/ K: @, ]" r0 C  耿弇大怒,按着腰间佩剑怒斥二人:“刘子舆是假号逆贼,迟早会被人擒住就地正法。我等到长安去拜见皇上,这才是正道!只要到了长安,向皇上禀报了渔阳、上谷两地的兵马情况之后,朝廷大军从太原、代郡出击,消灭这伙逆贼只需几十天的工夫!铲除这帮贼人,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你们不识来去,难道想跟着被灭族吗?” 孙仓、韂包去意已决,根本不停耿弇的话。他们对少主子的话置之不理,连夜带着心腹手下,席卷了财宝逃往邯郸投奔王郎去了。
' D% {$ k/ f8 c  b, a! |  耿弇看着手下的人跑了个精光,奉献给刘玄的礼物也丢的一干二净,顿时傻了眼。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突然听人在路边说:更始朝廷的大司马刘秀已经到了卢奴城(今河北省安喜县),还在继续宣慰。
; P! N+ X5 [( J; B# `2 ~  耿弇大喜,立即掉头北上去找刘秀。在这里,耿弇第一次见到了刘秀。刘秀见了这位英气逼人的年轻俊才,非常高兴,也很赏识他。刘秀问他:“大耿!你可愿在本官帐下做事?”耿弇也对刘秀的雍容气度所折服,欣然应允:“学生愿听大司马差遣!”从此,年轻的耿弇正式投入了刘秀的帐下,成了他身边的属员。; k. H5 ^, r0 K  E
  耿弇这个人,年轻气盛,斗志非凡。此刻,他看到王郎把刘秀赶得一路北逃,几乎没有立锥之地,他非常气愤,对此忿忿不平。# n4 d/ H( e! ~  T% e) b
  在他看来,只要回去跟父亲耿况一说,凭借着父亲多年以来在北边的声望,联合北州其他各郡,拉起三、五万人是很轻松的事。耿弇认为,只要上谷郡的并州三万铁骑南下,横扫王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此时的他还没有单独请见刘秀的资格,一时说不上话。眼看着王郎的势力越来越大而刘秀却无所作为,耿弇焦急万分。
4 j, L/ x6 C; U$ b' W  这天,他想了一个办法:通过刘秀的老同学―――护军朱祐向刘秀传话:请求赶回上谷郡发兵,一举扫平邯郸!耿弇甚至立下了军令状:要是拿不下邯郸,甘愿领罪!刘秀听了朱祐的话,沉思片刻,笑着对他说道:“耿弇这小子,志气不小啊!”当天,刘秀亲自召见耿弇,对他宽慰鼓励:“小伙子!别太心急了!打败王郎,没那么简单啊!我们还是要慢慢来。”
& @- U" P; P) t- H2 I3 ?# E  对于刘秀的话,耿弇半天都没明白其中的意思。他实在搞不明白,主公这是怎么了?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
  c, f5 {8 e% G, z  ]  F& `$ E  从后来的事件发展来看,刘秀的抉择是正确的。按照当时的形势,莫说是一个小小的上谷郡,就是并州全部军队南下,也根本不是王郎的对手。因为,单单是邯郸一地的王郎军队,就达到了二十万以上。这还不算河北中部的真定王刘扬的人马。就凭一个上谷郡,就想打败王郎,岂非痴人说梦?
3 w: O% @2 F0 D4 V  当然,刘秀对于耿弇的英雄气慨还是非常赞赏的。“自古英雄出少年”,刘秀有着一双识人的慧眼。他一眼就看出,眼前的这个“大耿”,他的能力很强,是个独当一面的人才。只是太年轻、性格不够沉稳,还需要好好历练。在刘秀看来,只要假以时日,耿弇的前途无量,将来会成为中兴大汉的“千里驹”!
9 q# d0 f0 k8 g7 @: _/ C  刘秀没有看错人,这个耿弇后来还真是立了功,而且是盖世奇功。当然,这是后话,此处暂且不提。
. h, [& H. q& @2 E4 ~7 F  在召见了耿弇之后的几天,随着风声越来越紧,卢奴城也呆不得了。刘秀带着邓禹、冯异、王霸、铫期、祭遵、耿弇等人离开了卢奴直奔昌平,继续宣慰北边诸郡。
, _% m, K9 {6 t, Y" i  此刻的刘秀,可以说是“猴子搬苞米,搬一个丢一个”。每宣慰一地,他前脚刚出城,后脚则被王郎的人就占据。搞了几个月,几乎是一无所有,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Q/ h, h3 d7 m% F* E8 f
  刘秀一行在昌平,继续这么呆着。形势越来越严峻,王郎已经几乎占据了整个河北的中、南部,势力马上就要逼近北边诸郡了。8 I& K5 `' w# e' @1 m' [6 L
  此时,耿弇在昌平,心中异常焦急。他出门一个多月了,事情没办成,父亲耿况还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怎么样了,他怕父亲不知道自己的下落而焦急。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然后派人骑快马到上谷郡去送信。
7 r. B6 j7 ^( q  耿弇在信中,首先把为什么没去成长安的原因解释了一下。信中先把自己对刘秀的印象谈了一番,他在信的最后说:“儿子已经把自己的想法都跟刘将军说了,可是他一直没什么反应。儿子以为,刘将军一定觉得儿子年龄小,说话办事不牢靠,因此他不相信儿子说的话。父亲大人最好亲自来见一下刘将军,当面向他禀报一下上谷的政务、军情,共图大计。”
, f* O+ z. o% A# P  耿况接到儿子的书信后,非常赞同。他马上从上谷出发,飞奔赶到昌平拜见刘秀。耿况把自己的想法当面跟刘秀说了,刘秀也没说什么。耿况是个聪明人,知道刘秀对自己还是不太信任。于是,就把儿子耿弇托付给刘秀,让他继续跟着刘秀做事。
/ w. K4 M) R3 u5 I4 o. x3 Q  不久,刘秀离开昌平来到蓟县(今北京市),在这里继续宣慰。蓟县是前广阳王的儿子刘接的地盘,起初倒也相安无事。就这样,刘秀一行就在蓟县设立衙门,就此安顿下来。- ~8 E5 u# l/ m! c$ R* U3 v6 E
  再说南边的王郎。他对于刘秀也是非常忌惮,丞相刘林也深知刘秀的能力。他们觉得,要是不宰了刘秀,终究是心腹大患,因此对刘秀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王郎在下了明诏檄文的同时,还下令在河北诸地通缉刘秀。通缉令中说:“凡是捉住或者杀死刘秀者,封十万户侯!”
0 j1 A% I! q" n' R+ h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总会有人为了赏金爵位而拼命。刘接也看到了檄文、接到了通缉令。面对巨额悬赏,他不由得动了心。经过反复权衡,他决定在蓟县起兵响应王郎。可是,由于邯郸方面的使者不知什么原因,一直迟迟没有赶到。因此,刘接担心打草惊蛇,迟迟没有动手。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刘接打算归附王郎的消息很快就在蓟城之中传开了。又有传言甚至说:邯郸方面的使者马上就到,二千石以下官员都必须出城迎接使者。
6 i& Z/ t. o( I2 C( T2 I& \  一时之间,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此时,刘秀也听说了邯郸使者带兵即将到达蓟县的消息,他心中也是非常害怕。他觉得,此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心中非常紧张。如果消息属实,又该怎么办呢?往哪里逃?
8 W" t) t8 ?7 o" u3 [1 m9 u' h0 G  在他们面前,摆着四条逃亡的道路。: J6 {- N3 M6 |/ u. t0 S
  第一条路,就是继续向北逃。北面出了边塞,茫茫草原,无边大漠,那是匈奴人的地界。到那里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 E# e) y4 @  }  第二条路,向东北方向逃。那是乌桓、鲜卑人天下。乌桓、鲜卑,是比匈奴人更凶猛、剽悍的蛮夷部落。如果到了那里,只能是死路一条。+ I& B8 G: ]( J5 C6 j5 x
  第三条路,向正南或者西南方向逃。可是,南边的各郡国,几乎已经全部投降了王莽,他们的势力犹如汪洋大海,浩无边际。要想杀出一条血路,逃回洛阳,其难无异于上青天。
. O* X+ M2 u. \. e" c$ k4 E  第四条路,是往西北方向的上谷郡逃。根据耿弇的多次建议,他信誓旦旦地说到那里决无问题。可是,刘秀认为,自己与耿况非亲非故,仅仅凭着耿弇这个毛头小子的一句话,靠得住谱吗?更何况,从蓟县到上谷,距离虽然不远,但是要翻越崇山峻岭,路途极为艰险,而且必须要经过居庸关天险。居庸关方向的道路情况不明,一旦受阻则无法回头。到了那时,就是向南逃也是不能的了。
4 K2 C' }2 G3 u  刘秀与邓禹、冯异等人商议了很久,也拿不定主意。大家的心中都是非常惊恐。面对危局,刘秀立即召集随从官属议事。刘秀的主导思想还是想带领大家南归,邓禹、冯异等人也是这个意思。可是,南归的风险实在太大,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 H4 s8 K! {1 p$ |" |
  耿弇说:“现在,邯郸方面的兵从南边而来,我们绝对不可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明公的同乡。上谷太守,是属下之父。只要这两郡的兵马,控弦弯弓之将士至少有数万人之多。如果明公跟随属下去上谷或者渔阳,扫平邯郸方面,易如反掌!”
% S- `' L1 c& b. a  q2 K  由于耿弇是新人,邓禹等人都说:“就是死也要死在南边,为什么要跑到北边受别人掌控呢?”刘秀指着耿弇说:“这是我的北道主人啊。” 对他说了一些安慰的话。0 Q. Y5 I8 N, e% E2 u
  话虽如此,此时包括刘秀在内的所有人手下的心腹人士对耿弇不信任,觉得他靠不住。他们担心的是,一旦到了上谷或者渔阳,一切都是人家说了算了,再也没有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甚至可能成为耿况、彭宠二人投靠王郎的见面礼。- _1 P1 t% j$ i5 h
  此时,刘秀等人还对刘接抱有幻想。如果刘接不反,就继续在蓟县呆下去。他们认为,只要刘接一归顺王郎,大家都要被捉住送往邯郸。一旦进了囚车,则必死无疑。他们都在心中祈祷:刘接,你可千万不能投靠王郎!否则的话,一切都完了!期望刘接不投靠王郎,已经成为刘秀等人唯一的希望。
; [4 K) M! W8 c+ }' J' t0 n2 j0 ~* f  退一万步说,他们觉得,即便刘接反了,还有杀出一条血路、南逃长安的机会。他们甚至认为,就是死,也要死在南边。正所谓:宁做南边鬼,不做北方人。刘秀他们最终商量了半天,也没最后决定下来向什么地方逃。刘秀只好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0 a1 f6 d# r$ c( J; z
  不过,刘秀还是觉得心乱如麻,无法安枕。他此时已经乱了方寸,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天,心烦意乱的刘秀也是急病乱求医,竟然决定派人到大街上去招募士兵自卫。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功曹令史王霸,令他到大街闹市之中去募兵,号召民众讨伐王郎。
% ^. T, p( J" `5 W  当时,王郎自称是汉成帝刘骜唯一活在人世的庶子,势力极大,几乎整个河北都归顺了他,蓟县的人投奔还来不及,怎么可能相信刘秀的话呢?果然,王霸到闹市中张榜招兵,受到了蓟县市民们的无情嘲笑。人们挥舞着双手,在王霸面前做着鬼脸,尽情嘲弄。折腾了半天,王霸不仅没有找到一个士兵,反倒被羞辱了一番,满面羞愧而回。刘秀听了,长叹一声,再也没说什么。
6 r* ]. Z( g& @4 i+ e  这一夜,对于刘秀以及邓禹、冯异等人来说,都是感到无比煎熬。等待着他们的命运,究竟会如何呢?* \* B6 m6 n! u& S3 W0 J( K2 T
  第二天清晨,刘秀与邓禹、冯异等几个亲信正在住所里面一起吃早饭。突然之间,听到外面一阵巨大的鼓噪声,好像打雷一般。刘秀急忙命人出去打听。不一会,随从跌跌撞撞地飞奔进来,大声禀报:“启禀大将军,大事不好!邯郸的使者到了!听说已经入城了!”2 J5 z, J% K* b0 `
  刘秀听罢此言,顿时吓得面如土色。邓禹、冯异等人也是面无人色、失魂落魄。此刻,刘秀大喝一声:“来人!急速备马,快走!”他们几个人扔下饭碗,顾不得收拾东西,套上马车马上就走。刘秀命铫期骑马走在最前面开路,自己带上邓禹、冯异、王霸、祭遵等人冲出府门,夺路而行,直奔蓟县南门而去。
5 s. h1 o  b( c9 j7 _3 A; V. @  当时,情势极其危急,刻不容缓。刘秀一行仓惶出逃,衣冠不整,样子非常狼狈。大街上的市民们看到后,觉得非常好笑,纷纷上来围观。顷刻之间,看热闹的人涌上大街,把道路堵的严严实实,几乎无法通过。此时,铫期骑着战马走在最前面,见此情形,他怒目圆睁,厉声大喝:“让开!”可是,街上的人不但不让路,反倒起哄大笑。铫期大怒,从马鞍梁上摘下方天画戟,再次大喝:“滚开!”说罢,他挥舞铁戟,虎虎生风,市民们吓得纷纷躲避,这才让开了一条路。
4 W/ L% x0 X; u  此时的南门口已经戒严,大门紧闭并且上了锁,而且还有全副武装的守城士兵在把守,为首的守城门官正在指挥士兵们巡逻。
; ]( a  A/ ^, t! X- G' w  铫期第一个纵马赶到,他用大铁戟指着守城门官,喝道:“速速开门!我等要出城!” 守城门官道:“广阳王有令,蓟县戒严!没有大王的手令,一律不许出城!” 铫期怒喝:“你倒是开也不开?!” 守城门官不顾,对着手下士兵喊道:“给我拿下!”顿时,数十名士兵向铫期猛扑过来,铫期大怒,舞动画戟,当场砍翻了几个。其余的人一看,吓得惊惶失措,纷纷逃散。守城门官见铫期不好惹,也吓得溜之大吉。铫期挥舞铁戟,砍断城门上的铁锁,放下了吊桥。城门终于打开了,刘秀等一行人等从门洞飞驰而出总算是逃离了蓟县。4 h2 r% f+ V' t# m1 P& O8 d; H  V  j
  刘秀一行沿着官道向西南方向狂奔了数十里,这才惊魂稍定,放松安心。由于逃的太急,没有来得及带上衣服、干粮。刘秀几个月来辛辛苦苦搜集到的卷宗资料、辎重物资全部遗失,损失很大。其他的都好说,最致命的是,没有来得及带上足够的干粮,为逃亡行动增添了极大的困难。这时,刘秀才发现,耿弇不见了。
# E6 E/ x" P  \- I3 q  这一回,耿弇真是够倒霉的,他掉队了。从此与大队失去了联系。这个毛毛躁躁的愣头青,此时跑到哪里去了呢?7 A& c( E/ s' g
  原来,当天耿弇一早就外出办事,没在府里。当他办完事情,刚刚一上大街,就看到城中大乱。原来是一些流氓、无赖正在城中趁乱大肆抢劫财物。耿弇马上就意识到情况不妙:肯定是出大事了!他纵马飞驰回府一看,屋内屋外已经被翻腾的一片狼藉,所有的值钱的财物已经荡然无存。
+ H) }) ^. I/ L! t3 B; k  耿弇此时非常焦急,心想刘秀他们肯定是往南边走了,就想把他们追回来,送他们去昌平县耿况那里。于是,他纵身上马,直奔南门口方向飞驰而去。可是,到了城门口之后,守城的亭长却死活不放耿弇出城。亭长:“上头有令,已经戒严了,闲杂人等一律不许出城!”耿弇苦苦哀求:“大人,您行行好,就放我出去吧!求求您了!”亭长终于松口说:“要出城可以,把马给我留下。” 耿弇无奈,只好把马送给了亭长,这才步行出了城。# T% f) X* r( Z( O. s
  经过这么一折腾,等耿弇出城以后,哪里还有刘秀他们的影子?耿弇找不见刘秀,非常沮丧,只好逃到昌平去找自己的父亲耿况。3 E# ]" J% j# Q1 `
  在蓟县,还算是刘秀他们运气好,虽然丢失了全部物资,总算拣了条命出来,除了耿弇以外,手下的能人猛士一个不少。刘秀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如今之计,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逃!向南逃!
+ m) J- c. K2 B( t2 t2 R  从此,刘秀一行数十人,踏上了无比艰难的南逃之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 10:58 , Processed in 0.0249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