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求教高人---《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痎疟”如何解?
$ b' S- x6 V2 {( M
* e8 N( O+ Q; A8 y' V“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一句如何解?/ w4 d5 v( e! q* K5 J
1、痎疟,是否就是现在所说的疟疾?5 C3 J& N& @, w
2、黄元御注,春三月逆则伤肝,肝伤则心气不生,夏为寒变。此句是否可按此解?
; q4 ^" b/ v8 u4 }0 F3、如果按上面解法,夏三月逆则伤心,而心伤则脾气不生,至秋天应该是肝来侮脾,但脾病并无疟疾的症候。2 {7 h7 w) J( S: G
请各路高手不吝赐教,诚盼!
& z* O% W; V- _& [; v8 z% u2 A3 a, ^6 l+ @0 _& k, h6 c# w
渔翁答曰:不敢说高,共同学习。愚见:王冰:“痎,老也,亦曰瘦也”后世注家认为是根据瘦弱形证称疟。而又一说:为疟疾的总称。在历代注家中还有其它说法:如吴崑说:“夜发谓之痎,昼发谓之疟”。高士宗则说“心伤则夏无以长,故至秋有阴寒之痎疟”。丹波元简认为就是指疟,让去看专篇《疟论》。
4 C8 }% n0 c; @! I" g 《疟论》开首就论:“夫痎疟皆生于风”---这句话可能是后人所谓“通称”的根据。
( N1 W" R7 g( J3 l4 W1 @ 至于是否与现代对照,个人认为,古称“疟”之病或许还包括一些以“寒热往来”为主证的一些疾患,还不能絶对划等号。井见浅陋,答复如上为引玉砖。
" E1 r4 a# F5 h9 T+ h有关参考资料可看《素灵词汇日知录》。2 S% K, z0 Q4 } P, \- w
4 }- e6 d% A! G7 O9 D4 J3 O. X# r( Y+ {) Q" Z$ R! c
原载《伤寒论坛》寒暄处略改,姑隐提问者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