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流浪医生

1000金币你想要吗?那就来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7 1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医师辅导精华——按虚里1 X" b- w$ c3 [# H4 `# B

1 o+ U4 A, \: C1 S9 o0 ?- t: o8 s  按虚里:虚里位于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即心尖搏动处,为诸脉所宗。探索虚里搏动的情况,可以了解宗气的强弱,病之虚实,预后之吉凶,是按胸部的重要内容。
8 F7 }5 C. n6 U' g! A
  x- T6 g9 i6 t: r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
" A8 P, P9 \( ]
5 D; Z4 l; t$ |/ h正常情况下,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为健康之征。其动微弱无力,为不及,是宗气内虚。医学教育网原创若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之象。若按之弹手,洪大而博,或绝而不应者,属于危重的证候。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虚里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O9 `9 l' \6 u

4 X6 t! N" L5 d7 C  若见于孕妇胎前产后或痨瘵病者尤忌,应当提高警惕。至于惊恐,大怒或剧烈运动后,虚里脉动虽高,但静息片刻即平复如常者,是生理现象。如果其动已绝,它处脉搏也停止的,便是死候。虚里按诊对于指下无脉,欲决死生的证候,诊断意义颇大。' Q) q, L. C* ]8 B  J, `1 P- P
发表于 2008-5-27 1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医师辅导精华—阴阳格拒# V( ~7 |. \& `/ `5 a' t5 _5 [( Y

7 G; K2 l! k: J" n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或阴和阳中的某一方虚弱至极,阴阳强弱悬殊,盛者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医学教育 网原创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6 Z( T7 o5 n8 a/ \
+ T" K" y" _& ^& b4 o( N' E
  阴盛格阳,即阴阳内外格拒。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医学教育 网原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
. T+ j1 A3 Y# H+ I7 w# i, o9 p3 Q4 A( {0 I. F
  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应用"热因热用"的方法来治疗真寒假热病证。针对疾病的本质,用热性的药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阴阳格拒消除,假热症状也随之消失。$ R( V0 y3 h% I$ ?& d6 I
 

9 h1 O' N& a  n
发表于 2008-5-27 1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医师辅导精华-五脏阴阳属性
' v& }: r+ h) X9 J  F# }4 Z
, l. ]% V- s  t  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生理特性。火性光明,烛照万物,医学教育网原创心的阳热之气不但可以维持心脏自身的生理功能,还有温养全身的作用。从经脉循行来看,手少阴心经的一支无穴通路上达头面,即"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而头为诸阳之会。从而体现了心在五脏中的阳的特性。! i& D; G+ G( M

2 O$ X5 ~$ \$ x9 z( E$ u. L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在脏腑中最高,覆盖诸脏,为阳,医学教育网原创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为水上之源,通过肺的宣发与肃将将水液和水谷精微向上、向下或向外输送。为阴。! T$ P+ m# ~" D

% R, b8 L' I4 ~+ ?' a  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虽居于腹阴而藏血,医学教育网原创然其体阴而用阳,病理状态下多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甚则肝风内动。另外,足厥阴肝经无穴通路也上达头面,即"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同样体现了肝在五脏中阳的特性。+ R) D0 P$ A% N( n, J6 X9 e3 L/ ~

) R3 }& [) J0 O- U5 n  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寻常达到之意。"至阴"就是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降出入通达转枢意思。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能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医学教育网原创并能充养先天之精。脾气散布气血,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这正是脾属土、土旺四旁的功能体现。所以,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至阴。张介宾说:"脾以阴中之至阴而分主四季,故通于土气,……故曰此至阴之类".0 t& C8 j9 t+ C& {8 ]- X
+ g( \  `$ Y. ^: K% a/ _
  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和排泄的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发表于 2008-5-27 1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医师辅导精华—阴阳的相互关系  
0 n. D! X4 q- N) l( c2 ^
+ G& z2 ]( R/ n; D# k( F' j8 f' D! X0 @% R* Q, W. T% M

6 U9 A' i( u* @1 r2 C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K( I- x, \) ]/ t" R& {% q
" l6 \2 d6 I4 j5 F  (1)阴阳的对立制约  
# y7 W" T& H: F7 T5 l2 c- K4 C" \; y" {6 s3 p) L
      阴阳的对立是指阴阳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医学教育 网原创: ]' ?6 i( h5 X% x
8 U2 F$ T  b- u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如果这种关系被破坏,就会出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在临床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高者抑之"、"下陷者举之"等治法确定的理论依据。
7 h1 P  k. W' z- B7 O1 `* \
, u+ ?- s# _0 b" j6 P- x7 r9 ]% G! i  (2)阴阳的互根互用 - a' \% B; h: F6 L( V

# ?8 v- V- }9 s' E( {8 x6 u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_) C/ S0 m% x* Q; c( r" i
4 w' O  f* [! Z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医学教育 网原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v& d" L0 {/ r- S  `+ |  K

6 |) s& q- O! U! }: Q  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的阴阳俱损的病变。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6 D, S; I' t- N% x
  c% W- _; s& Z8 n% J
   * A1 `* R1 J- }/ N  ^
   

: D0 Y6 u6 ?; x" e
0 y) E. u7 V. l+ M1 i1 K5 H
8 k- V; C  G" J( f! W2 U) U$ G) p9 f$ H4 @/ U( \
    (3)阴阳的交感互藏  
4 I* K$ w/ X. L0 X% n2 W
) b+ S& E9 H& \! b6 J$ {4 u# P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互相发生作用。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蕴含着另一方,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是阴阳双方交感的动力根源,又是构筑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基础和纽带,为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4 O! l+ \& b' G2 }- V  F1 a2 Q& R
1 W6 |3 p) N& M7 d: T
  (4)阴阳的消长平衡
2 W" Z, G8 x8 o* `2 M( y4 D
& s7 L- a! m) }  P. U" T, Q# c- q      消有消减衰弱之义,长有增加盛大之意。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医学教育 网原创
7 a) o: M  S& N8 z/ w9 F5 E* ?: d& G  q" N# [8 H7 t
  比如四时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临床上常用的补气生血、补血养气,以及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等治法,均为此长彼长理论在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 b' @9 |' O6 Y' O9 D' F4 J  R7 i3 e% ?) ?* g5 J2 o
  (5)阴阳的相互转化
3 P# D, E" P" _* S" G  S* q3 X
) R0 Q" \" f, q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例如,昼夜的交替,子夜(23时~1时)为阴极,阴极则阳生;午时(11时~13时)为阳极,阳极则阴生。7 L; o  ?" c! ]3 s% V* \, T$ G
7 D4 I* i) C" H) k8 U: R7 K
  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甚则热,热甚则寒""寒极生热,医学教育 网原创热极生寒"是基于这种理论。又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发表于 2008-5-27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医师辅导精华—心脏负荷(图)  
$ a! b  {" |% `% n/ L  F
6 E1 p1 F3 p5 [/ I/ e0 j9 U1 n/ T* n, s, D3 F
  心脏前负荷亦称容量负荷,是指心肌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实际上是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或心室舒张末期室壁张力的反应。在临床上测定容量较困难,因而通常用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作为前负荷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1.6~2.O千帕(kPa)[12~15毫米汞柱(mmHg)],超过此值则为异常。前负荷是调节搏出量的重要因素。
6 e; v0 V# H7 u4 F$ [4 y) h7 I7 c6 n* L+ d
  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前负荷增加,即心肌初长度增加,剧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量增加。但如前负荷过度增加,超过心肌纤维最适初长度,则反而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每搏量减少,长期前负荷增大,则心室代偿性扩张、收缩力减弱,从而发生心力衰竭。右心室的前负荷常用右心室舒张末期压或右房压来表示。前负荷与静脉回流量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加,则前负荷增加。那么,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呢?(1)瓣膜病变,如二、三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使容量负荷增加,二尖瓣、三尖瓣狭窄可使容量负荷降低。(2)内外分流性疾病,如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可使容量负荷增加。(3)全身性血容量改变,如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甲亢、慢性贫血等可使容量负荷增加。大汗、腹泄、失血等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使前负荷降低。左室常见于主动脉、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常见于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双室压力负荷过度: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及动静脉瘘等。
* @  m" T4 z( [& Z
! V  l" I5 R% A  心脏后负荷亦称压力负荷,系统指心室开始收缩射血时所受到的阻力,即室壁承受的张力。动脉血压是决定后负荷的主要因素。外周阻力增大,主动脉压力升高时,心脏需要做更多的功,才能射出正常血压条件下相同的血量,否则会使心排血量减少,后负荷降低有利于心脏射血。如果动脉压(后负荷)持续增高,心室肌将因长期处于收缩加强状态而逐渐肥厚,随后发生病理改变,导致泵血功能减退,于是发生心力衰竭。对左心室来说,在无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缩窄时,其后负荷主要取决于:(1)主动脉的顺应性:即主动脉内容量随压力升高管壁扩张的能力,如血管壁增厚,则顺应性降低。(2)外周血管阻力:它取决于小动脉血管床的横断面积及血管紧张度,后者受血管和体液因素的影响。(3)血液粘度:血液粘度增高,则外周血管阻力增大。(4)循环血容量。其中,以外周血管阻力为最重要,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左心室后负荷的指标。左室后负荷常见于高血压、主动脉流出道受阻(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右室后负荷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狭窄、肺阻塞性疾病及肺栓塞等。+ U. \; M3 K0 F8 ^2 a
% f0 g/ M2 F, Z) Q$ W6 k

2 q" @: B; r* i: E- p3 h5 I' ?  B) J: o2 f3 R* b
  图片注解:由于心室内压力的测量比心室容积的测定较为方便和精确,而且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又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实际工作中常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来反应前负荷。后负荷是指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对于左心室收缩和射血而言,后负荷就是主动脉压。临床上主要见于主动脉高压或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左心或右心的病变。
发表于 2008-5-27 19: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 N# S; _4 n+ F% q" P' x) l8 o8 ~  S/ V, T6 W7 j2 g
( o2 ?3 B; ^# B8 P
文章简介: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发出的一个和谐音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I& p. \5 _7 b$ C

2 G% p) H9 C2 G* F7 Y    中西医结合纵横剖析研究
* ?" Z% R. ~: Z4 c( v- ^. G
# y- H/ a# J% Z& I& Y3 ]9 L    虽然,人类文化起源或发祥呈多元化,形成了历史上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但是,打开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却展现出在多元民族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一元的基本精神。从20世纪中叶发端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到20世纪末就出现了结合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即各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结合,成为世纪之交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2 G, a5 A# c* c; j! a6 ^+ p4 L
6 k3 p9 B4 |! e5 M$ G, N
一、东西方文化概述0 v' A7 ~5 I! r/ K

- W% s. c/ @! I% P! b8 [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生产力以及创造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财富总和。它包括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科学、哲学、政治、宗教等等。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生活俱生并进。
7 X' d( }& P7 W9 V0 I+ K: l4 K6 |$ l( E; H6 c$ B! k3 ~3 Y& h$ ^5 W4 D8 R9 V
  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发展密切相关。/ f' k' A6 e( g+ o4 f! T! t( j+ n
- c- ?* J: Y& A5 |- Y% D. l
  以发明和使用文字为标志和始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阻隔,在世界各地域生活的祖先们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如中华和合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而在各种古代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至今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则属以中国为源头的东方文化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
# h* f8 w4 J1 j/ P( z' A, f9 k' x2 I# {& n: k# S& w
  东方文化,发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五、六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形成了所谓东方文化圈。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从未中断过的医学体系。$ D: Q2 b+ z& R
3 V0 H  Z) h2 I
  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它在早期形成了:地中海南岸的古埃及文化:地中海东岸的古巴比伦文化;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化。然而,在中世纪欧洲宗教黑暗统治时期,使西方文化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后来经过15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又重新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这里,我们应注意的是,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而不是回复古希腊文化。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艺术等得到空前发展,并传播到整个欧洲。后来,它又传播到美洲、澳洲等,西方文化逐渐成形。它导致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将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q6 S, Q1 X0 ]0 n& ?3 o

/ Q- e' U/ k5 A" }& Y- ^4 f  西方医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世界主流医学,是根植于古希腊文化土壤,并经过文艺复兴运动洗礼而萌生,又随着西方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而形成的。- k5 K) C5 T" W. L' y0 ~
1 }# g1 t2 b+ I3 m# u) `: B3 R
  东西方文化都是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人类文明史上成为两支文化主流。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r+ m5 f9 J8 B' o6 q3 b/ {

$ n. ?% I7 k9 H0 F: s; F7 c0 Z9 {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4 O& u6 h+ R' F3 c% C2 c& `5 C
' ~( f4 ~- `& \  _7 ?* i& t  文化的本质具有传播性,文化交流产生于人类需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功能和特征。
. G; ^* D7 M# w0 N
7 T) \( a' m) R3 s5 c; Z  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在没有发明交通工具之前,很难进行文化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地域的扩展,即出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自秦汉以来,由于内外交通日益发达。西汉的汉武帝时,即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直到中亚,开辟了丝绸之路。东汉的明帝又派班超等人出使西域直达波斯一带,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魏、晋、隋、唐时期,中国与韩国、日本、越南、东南亚诸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等文化、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宋、元、明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则更为广泛。而且,在公元14世纪以前,中国文化、科技远远比西方发达,如闻名世界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技术发明以及中医药学等,呈现着“中学外传”、“中学西传”的文化传播态势。  j9 W& S$ Z: o  Y
+ p# J6 _" ~, C" B9 d0 c- k
  近代史,在西方,由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序幕,直到19世纪末结束;在中国,则是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后期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然而,这一时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西风东进”的传播态势。* @; E& }5 f4 G- Y  z% d1 n% m
' B- I! d# P' T7 d
  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发展,学术界认为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固有的中华和合文化发挥融合、吸纳作用,使外来文化中国化所致,而不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自身产生资产阶级革命所致。因此,中国近代文化是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合、交融为特点。
  _8 B4 f. O$ j4 M
* g! O5 I3 R: O8 b( w" P  东西方文化在中国交融发展,表现于各个文化领域,仅举如下三例说明。
1 a7 A2 O  s+ t( S* e! b/ ?
2 [4 n6 K8 |! K) t0 K" l6 ]. r6 @  一为,哲学的中西汇通与合流: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同中国的非儒学派结合起来;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将柏格森主义同中国的王学结合起来:张君劢将柏格森、倭坚哲学与中国宋明理学结合起来;金岳霖和冯友兰将新实在论与中国程朱理学结合起来,构建“新理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及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另外,在中国开启了中西哲学汇通、结合、统一的先河。著名哲学家牟宗三更明确地讲道:“哲学是普遍的,所以哲学只有一个,没有所谓中国哲学,也没有所谓西方哲学。因为凡是哲学讲的都是普遍性的真理……如科学一样,无所谓中国的科学或西方的科学,就只有一个科学。而且科学是无国界、无颜色的,这对科学真理来讲是最明显的”。
6 o6 K7 {$ ^# g" X
  U; _/ u1 W3 o& Z( k* F  二为,美术的中西汇通与结合:如早在康熙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来中国北京传教,曾任宫廷画家。其作品参酌中西画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就己产生广泛影响。又如早年留学法国的中西美术比较研究先驱者林风眠,就开创了绘画艺术的中西结合之路。
1 X" Z3 s. k- A8 u
1 H1 ^2 K# F/ i( N1 G, m; ^  三为,音乐的中西融合:如中国的“新民乐”,便是东西方文化和音乐交流的结晶;又如声乐的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和谐融合,已成为中国在声乐上的创新,成就了许多中西合璧的歌唱家。! T8 t, u$ S/ F% j) I8 B; D

( s) R0 I0 z1 M/ U  同时,医学上的中西汇通派出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 G% |, u! j: x* C4 ?" x- H+ |& u) {( R5 U4 l! M( F" N% i7 t% r
  现代,即从19世纪至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当今世界,不仅现代化交通、通讯使地球上的东西方近如村邻。由于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东西方文化、科技等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可随时进入千家万户;东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正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展为共同应用、资源共享;西方文化东方化,东方文化西方化,即文化的世界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崛起;科学一体化、统一化迅猛发展……均促进着世界性文化高速发展。所以,当代已进入建立统一世界文化的历史时期。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终于走上了《易经》所说“天下途殊而同归。”这就是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0 s0 o8 w3 k9 Q: Z1 O  `& d- A7 s1 g; g& M$ z+ b
  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发出的一个和谐音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 ?9 a& F# H, w$ l; H  m, P( t' x
/ |2 r) L( o4 a9 H1 I. j% M三、中西医结合遵循了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5 b# N0 j# z, T5 v/ d0 C1 |% X: G# c' G: ]; E6 q
  中西医结合研究,产生于科学融合正在兴起的20世纪中叶,恰逢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发展的历史时期。, K' `  w! ~- E0 [! F
' f; c  Q; F: ^0 L0 k
  (一)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规律
9 H" X- s( A; O2 u
6 O/ F# O. N1 V1 [8 C$ m0 Y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表现出:从古代的综合,到近代的不断分化,又到现代新高度的综合,即“综合——分化——新综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性规律。8 M# L; m+ U1 U7 T: G, y

+ T; p  `8 e/ d/ E6 L8 T2 @8 L8 T" B) r  古代综合,在古代,无论是东方如中国,或西方如希腊,都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分和界线,都是把探索世界万物本质的科学思想包罗在统一的“自然哲学”知识中,形成宏观的综合知识,其特征为宏观与整体观。  l& d7 H: K6 S; Y

% _5 r7 c, f7 N! r) Y# d6 t  近代科学的分化,使科学史进入近代时期。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推翻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所以,近代科学突出的一点是,把自然科学从哲学或“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对自然界各个方面作分门别类的研究,如产生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等。这一时期,虽然以科学分化为主,但也不断出现了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的科学综合。例如: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是由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格罗夫,德国的赫尔霍兹,丹麦的柯尔丁等几乎同时发现,揭示了机械、热、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是第二次自然科学理论的大综合;法拉弟的电磁理论建立,揭示了光、电、磁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本质,是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8 H& `( A9 h( b: I6 y( ^

, @' v4 n4 }( f* S2 Z/ V+ M9 y" B  而现代科学的综合与15世纪前的古代综合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科学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后者则仅是科学尚在哲学内形成的萌芽时期。因此,现代科学的综合,不是回归古代的宏观综合,“不是向古代直观、笼统、思辩综合的简单回复”。而是以科学分析所获得的成就为基础,建立在分门别类以及科学理性分析认识基础上的综合,所以称为新综合。否则,科学就呈现不了螺旋式上升发展了。
" u1 D; G! |. X' Z( g6 I3 u& u8 o, U
; m( k5 B3 O. i) a; z  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历史规律是:从古代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为主,到近代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方法为主,再到现代以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人类思维和方法论的发展过程。这其中,特别是古代“自然哲学”方法论具有综合思维功能,突显出古代东西方哲学关于世界普遍性联系与发展的整体观念,是人类综合思维的伟大先驱。而中医药学最完美地体现了古代人类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方法论。
2 G2 b2 n( N8 q# e& {1 d$ n% u' C/ Y% h  G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综合与分析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综合与分析的辩证运用,既或在现代科学高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分析思维和方法论。例如,系统论或系统科学,要分析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以及彼此间的作用与联系等,然后才能综合相互关联的元素,集合成为有序的、预定的功能系统。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需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 F+ L7 B" ?2 U- ?& F" i

4 r7 I1 M, ]5 S  (二)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表现
% a  {2 t, d. ^! a: }6 w5 v9 V
8 j* I2 B, @' U5 M. E. N  科学家们指出:应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对象,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扩展科学研究的对象、揭示新的客观规律、形成新的理论思想。这对于促进新学科的建立和改造原有学科是十分重要的。0 k2 f" H1 ^9 M% v3 a
+ v! M) P( I: q0 W; r, a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类科学技术进入现代发展时期。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出现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突出表现于学科的交叉、综合、融合,使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不断兴起与发展。
9 |7 s- ~4 ^0 N: A8 R" p$ |- P) u0 ?0 b8 a8 e; ^" S4 H( ~  o8 l
  边缘学科:是由同一科学部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内部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或不同科学部类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数理经济学、社会生物学、计量历史学等。
0 U+ d! f9 ^+ D# f4 g5 D$ j! T" [& n+ T- C
  综合学科:是运用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一个共同的客体而产生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等,还有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同样是多学科组合。
; B) b+ ]: z% x9 e) D; E( T5 g
# [% D' S! ~, L3 Z9 m9 n  横断学科:其特点不是以客观世界某种物质的结构、运动形式为对象,而是以元素的集合、相互作用、系统动态为研究对象,如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等,在全部科学体系中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即它们创立的科学原理、方法,可应用于各门学科对象的研究。横断学科的产生,揭示了各门学科领域的新关系,促进了科学的整体化、一体化发展。系统观或系统思想,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时期就已存在,不过属于哲学思想或自然哲学范畴。现代科学技术为系统思想提供了量化方法和计算工具,从而使系统思想从哲学思想范畴发展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乃至系统科学。) W9 {% B: v5 p

3 _) Z) N4 W0 Y. c8 V% E  此外,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的紧密结合和一体化发展,使技术成为科学化的技术、生产成为科学化的生产,从而产生了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金融工程等新学科。
; F! B8 T1 [3 k' X# p
. e* d0 Y2 Q% ]3 d5 c1 t. U  因此,交叉学科的发展,反映出了以下三个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_9 _$ I2 G% ?  t
! v8 [1 o( S! l
  一是,科学的统一发展。各门科学在发展中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反映了其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也反映了科学正朝向形成统一的现代科学体系目标发展着。正如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首创者普朗克所说:“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随着现代科学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深入研究,愈来愈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性、相互交叉性、对立统一性和系统性。这一客观规律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如系统论创立者贝塔郎菲在其《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运用》一书中说:“我们相信,一般系统论的未来发展将是走向科学统一的重要一步”。实践证明,系统论促进了现代科学的整体化、统一化发展。; v3 D# a9 A1 W! \$ m; o, n
& h3 H" Z6 o6 x4 y
  二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的创新性及创新活力表现。因为每一交叉学科的产生都给人们带来了新方法、新认识,如分子生物学是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的产物,为人们创造了应用化学、物理学等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并使生命科学进入了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系统结构与功能为主的新阶段。例如,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分析和综合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就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在遗传、生化、结构上的重要特征和规律,使人们对遗传本质有了突破性认识;此后又有了遗传密码的破译,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证实,许多“传统”学科的边界是创新沃土。新科学的理论突破点、技术生长点、成果发明点,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学科之间的“空白带”、交叉点或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产生分子生物学就是典型。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例如,对病人的诊断:一方面,建立于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病因学、病理学、生化学等辨病诊断,填补了中医学的一个空白;另一方面,建立于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基础上的辨证诊断,填补了现代医学的一个空白。中西医结合医学恰恰在这两个“空白带”上,产生了“病证结合”诊断学。
7 [9 V1 J& G' A& f/ w2 d& V% l
  三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化及社会化发展。当代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问题或社会问题等,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术手段才能解决。一个研究群体必须汇集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互相合作、相得益彰。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同样需要多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群体智慧。局部或单一层次上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难以显著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2 v. p7 E2 @7 W7 ~! E1 ?. _+ H& R6 [* G: J
  (三)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一致性+ v7 b; `9 P# @* C, E

7 |# N! }  l  M" S  毛泽东在1956年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理论思想,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及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
: y8 y2 D4 N' A. W% Q0 a3 E% t8 ]1 ]  C+ g) S& ]& h$ [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顺应现代科学整体化、融合化、统一化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而且,它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两个同一部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综合学科。所以,其产生发展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
; z9 V8 W9 b' U9 T; s
9 Y1 k! H2 A5 Z. O" a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现代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证明:任何历史时期的重大科学成就或理论突破,都来自对前人科学研究的综合。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理论综合,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科学家对于新知识的创造,都是基于对前人知识的综合,因此“综合就是创造”,是为人类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表现。7 j. Q! H  m: y. u! ~

* f# M; U# U" k. ?6 u' l% v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是以不断综合中西医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创新的产物;它在科学层次上,又是在不断综合中西医药学知识过程中持续地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同样是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的必然产物,完全符合学科发展的自然与必然规律。而规律,不管人们赞成与否,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发表于 2008-5-27 19: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实践技能考试题目0 s2 ?" K; }3 h; C' c" d; A

& D. j  ?: R8 A( m中医汇总6 q! j0 c5 i2 [$ f; l# |7 I
- d1 `: ~/ }& ?! b- M8 n1 B
2 n% h) f, _) J3 L
1.        第一站 考了个风寒感冒的病症
$ v7 x5 `6 B# K第二站:
+ T. \. d+ a: e, h* I5 Q1.足三里的位置,和肺腧穴的位置 ?
1 N1 u: @( x; R- @1 f2.胆囊炎扎哪些穴位.( R0 c6 L  Q+ U. h" J
3.开放性伤口的止血方法有哪几种* ]) t! C( U$ }: K7 Q+ @
4.肺部如何扣诊* O) W7 z& T' r! u
第三站:
6 `. F8 C2 l3 D0 ~# a9 S8 w/ g1.患者女,52岁,精神抑郁,2年,最近10多天加重
* [! K! O1 y& S2 K, s2.肺痨的主证治法方药?
) d! d# v4 O; T5 M/ g) k9 h3.虚劳的治疗原则?- g  Z4 b5 e4 T( d' [5 ~2 m+ c
2.        第一站病历分析:5 k8 G% F4 `' s. L- J
编号41:李某 女 48岁  M* F0 E- V; `- b7 ^  H  z
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来月经紊乱,有时提前,有时推后。近一周头部及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每日发作约十次,伴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痛,口干便秘。
- L8 _8 U" @! w- F2 c实验室检查:血卵泡刺激素:42u/l: Z) j% G+ X* f' k, b4 Q7 S) A

, [( \+ Z& f7 V. w中医执业(具有规定学历)要求与中医内科眩晕鉴别( r2 }( Z0 Q/ v& F( C
3 A1 q1 }$ G7 w7 j* j+ z6 i

6 t& z% v0 V5 ~/ ^第二站:编号044* j# I8 ^9 V; s' b4 W! o
1、环跳 人中 气海定位 主治,气海的刺法以及禁忌。3 U+ o' Z; g0 @0 n( N3 n
2、高热针灸处理 抽搐时配穴
* h/ x+ b" \+ L) A5 X3、肝脏触诊
3 \0 E7 c5 K! v; N4、口对鼻人工呼吸6 O9 U$ \- o9 I, T, f& w% c

- ?; I& M, d  q, }4 c9 r7 c3 L, `1 q( x& _. {
第三站:编号025# R* M) J# ^& e* Z* L# q; c: o
1、女 56岁 月经量多有血块10余天(围绕主诉问现病史及相关病史)1 A( ?- F# A/ G5 E* G
2、胸痹痰浊壅塞症状、主治及方药
4 E( ~6 n$ F* _& M! v- y' b3、鼓胀与水肿鉴别1 j: a9 k; p- f% d: c! q8 T+ _9 _
3.        是浙江的,
, K) f1 X) X7 L% |考了曲池,阴陵泉,中脘.虚脱的针灸治疗.心脏听诊,如何开放气道?
, p" j, W6 B7 v. b某女,"发现颈部肿块,心悸1月余"的问诊.) S" I$ m- j9 x: J0 {- M9 l& t. e
咳嗽"肝火犯肺"的主治以及方药% a- x+ c$ I3 q
崩漏的治疗方法以及原则
/ X1 E' w. ^/ U3 U- Y4.        3 [/ z# ^$ w5 E7 A, z
1站:消渴-胃热枳盛  病历书写
, n+ c$ y3 o/ [+ y& n; Z" r& F8 w2站:1)天枢、至阴、外关定位主治,针刺方法9 I+ K1 t% H$ `0 t
         2)呕吐取穴6 Z  X$ }& n+ `( ~: T; B+ h
         3)肺部听诊' j6 u$ L7 l9 G0 R2 o( p0 N
         4)口对口呼吸
! D$ T/ h$ X0 ^6 M8 y9 q! S2 H3站:1)胸闷胸痛2天问诊$ f; p. l+ D% I* W. f# E/ k
          2)肝胆湿热型胁痛表现,治法方药4 ?$ O! ]; E4 `  Q5 J  A- k- A
         3)想不起来了。。。。。。。。。。。。。。。。。。。。。。。1 v6 D! A+ i$ {* |9 W7 P
5. 浙江的。中医的。52号。
  u: l/ B" Y8 @! ?5 o第一站:我的大病历考的是中医诊断:小儿泄泻-湿热泻。西医诊断:小儿腹泻7 x5 L0 n8 J* r9 a$ [0 u6 U) o
第二站:四道题1:合谷,太冲,地仓穴位。合谷,太冲主治,合谷刺灸禁忌- C7 V3 {1 U2 w- l4 ^
              2:心绞痛的主穴,治法。
; c( `" \8 q" X+ H4 g              3:量血压。
4 s/ ?& k) S# G$ j, k; }# h, g6 j              4:口对鼻呼吸操作。
" E: g/ }4 e  ~$ O' W. _; P6 i, S第三站:1:腹满涨大反复发作三年,发热2天。问现病史,和相关问诊。
! N9 I. E3 c4 N# ?; _; t) ]        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症,治则,方剂。0 y2 c& l0 W" g* r
        3:郁证痰阻气郁的主症,治则,方剂。+ L: G; X; B) f/ |& q6 {
7 I" ?' Y/ i7 e& K% Q
07年河北的考试过的进来留言你们的题,不要跟贴
2 z. J2 w9 d. `# v! @6.第一站 考了个风热犯肺的病症% _9 m1 D8 t. a7 M% J
第二站:
/ J4 \# v4 j! Q) y1.大椎的位置,和胃腧穴的位置 ?8 k* M8 E9 B4 x. b% w
2.高热扎哪些穴位.. `+ |3 H2 b) I7 a5 B4 u  Z
3.胫腓骨骨折甲板固定方法有. {( f; \' E: C1 F
4腹部如何扣诊( R2 t! b. T0 R4 [
第三站:4 s& i0 e. ^. D0 m  E; k5 p$ s
1.消渴问诊,原题就那些 我忘啦
) |7 s/ U% |/ Z2 K, }2.湿毒雍盛型水肿的主证治法方药?1 [6 |' J) [7 ?1 N% g9 K! `% L
3.中脏腑与中经络的辨别?
+ g' b8 m* R2 n: F& A+ J  T& R7. 07年中执浙江大学考点(今天上午刚考完)
$ D$ M/ [% t) d7 c第一站:a某,女,48岁,因洗澡受凉,现尿道涩痛,排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L% t- a9 U6 J7 n* }( i# A
第二站:1,希门,神庭曲池,定位,主治.2,胆道回虫证穴.3,肺部叩诊4,颈部外伤如何畅通呼吸道.
9 C7 l* O2 |- j3 e$ v( `第三站:1,女,月经十天有块,围绕主诉问诊.2,胸痹痰浊闭肺表现方药.3,鼓胀与水肿鉴别.
$ D# }0 M) C7 e; a8. 上午十点考完(中执)9 U1 z) }. M- D
大家把自己的题目都发出来吧!注明题号!越详细越好!  . g& b5 X) E$ O1 F2 T
我是8点到10点那一批的。
, u7 e2 g8 L+ O; t+ k; u  f: u: O第一站:27号:消渴-下消(肾阴虚型)
% K  D  x$ q& o- U; u, R第二站:35号:1.承山,内关,肺腧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法' `+ ^( M  t" H) P; p/ `
                          2.胆绞痛的选穴,刺灸法3 p! X' k' o% i6 t% L* `+ ~
                          3.肝脏的触诊
$ n# `$ U$ q2 u                          4.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0 K) B" `" A: O( a# m) T/ N4 W第三站:19号:1.腹痛,腹泻3天的病史采集% B1 n' N8 a6 S7 C# u2 X- `/ l
                          2.鼻纽的风热犯肺的症状,治法,方药
5 I" Y1 X' i& m" _3 R                          3.哮病的热哮的症状,治法,方药5 _- E. c5 E; N2 l: _# Q
9.
1 F" }6 Z+ i3 r- a+ Z$ k! ^4 t# T9.中执
/ @& i! |& |5 P* L; p1,咳嗽  风寒袭肺3 C# m5 W' [+ h9 \* A
2,太丛 后溪  听宫,呕吐的取穴,人工呼吸) I) Y: [* A" R0 ?( J+ o8 Z; O" c
3,着痹    心绞痛   哮喘0 k2 j' u8 O8 L" f
10. 第一战  寒哮  中风  湿热痢  瘿病  
+ ?* b* B( h; w" @* d3 r第二战 肺叩诊,口对鼻呼吸, 左颌下淋巴结触诊,
6 x1 e% T" [3 x; i, E5 C4 B       拔灌,针灸穴位必考,颈部有损伤的人口呼吸5 c* G8 A+ v; ]0 W1 Y% L
第三站  中风痰浊的治法方药临床表现% C# F+ \1 I7 {
        崩漏 瘿病和消渴的鉴别% ~1 v2 G- ?, J# u' ^" P
11. 中医:; Q3 Y5 _- F' ?" Z) O1 n% V$ m
第一站:(陈,男,40y,四天前因冒雨受凉,出现发热头痛恶寒,自服感冒伤风胶囊无效,……)应该是喘证吧
7 ?8 ]7 {  \( H* K5 F8 ^" o9 u+ M/ @: i/ ]8 u* [9 U
第二战:心脏听诊
7 M8 p2 d& \% ]3 ?6 k$ M8 t2 i四个穴位定位(有百会,太溪,尺泽,还有个忘了); y7 z5 P0 c0 [- c2 |
痛经针灸治疗
. w" Y8 a" p1 k; N/ t7 c* Q8 v颈部损伤怎样畅通呼吸道
/ ~, s1 U3 S8 s9 ~, j$ G0 v# n& u  W! F
第三站:下消理法方药* [; J4 H6 ?: j$ ]
瘀学腰痛立法方药1 Y( z6 C; [. l0 b4 u* D4 R
臌胀的问诊
+ L9 f( S* m1 T0 w, B12. 07年中执浙大医学院考点(刚考完)
0 s+ f. J6 y( {% ?- O第一站:病历热林.第二站.1肺扣诊2颈外伤畅通呼吸3针灸取学西门神庭曲尺4胆道回虫取穴第三站,1女月经十天问诊2胸闭谈浊闭肺理发方药3,鼓胀水肿鉴别
5 ~& q) `! G# y% b6 g9 @13. 07年中执浙大医学院考点(刚考完)
4 H- e5 Q# E2 n" W4 }第一站:病历热林.第二站.1肺扣诊2颈外伤畅通呼吸3针灸取学西门神庭曲尺4胆道回虫取穴第三站,1女月经十天问诊2胸闭谈浊闭肺理发方药3,鼓胀水肿鉴别
6 T# Y* s4 I' c( x, S: c. n14. 第一站' V* H: f: T0 Y
王某,33岁,已婚,教师
3 s3 C. M) C6 [  y" M  l右胁部疼痛,甚者痛引右侧肩背部反复发作2年余,
$ W! Q' F( T' I% r3 g& Y莫非征阳性,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H/ l8 Z: J, m( U1 i0 B$ z
胁痛 : d2 C4 E) n4 x3 S
肝胆湿热,胆囊炎 % i- R) L& @9 F, b3 d. ?
龙胆泻肝汤5 g  R) z; F7 N6 x! A; A+ o3 ]9 H
9 s4 ]& H) m5 U" o: b

( W, \' d$ C* Y8 r6 K第三站
' W0 w  V. \2 m0 E+ p: {# a& Q1.女,21岁,发热畏寒2天。问诊
0 S4 [( J5 j7 J2 _" p4 Q2.胸痹的治则
, c7 u2 G" R  A+ ~+ I. }3.眩晕肾精不足的主正,治则,方剂
$ |3 `  O! s/ ~* d# F
/ ^8 @6 _3 w+ [- ?5 P第二站( x8 N0 G, G7 e: ^) g0 ^! p$ A7 J( `
1.犊鼻,内关,胃腧的取穴 主治,4 R/ I# |# w2 }8 t& ~0 D3 k
2.急性腰扭伤的治则,取穴 , A0 s0 v) r. }. J/ p) i
3.肾区叩击痛的检查 + ~4 ?5 r9 K& s* S6 \
4.创伤急救止血的方法0 o; O# j" H" a, u" L
14. 广东; m. ]* o' D, n- X! c/ S
痹正的痰淤痹阻,内关,丰隆的定位和主治,肾绞痛的针灸治法,呕吐的针灸主穴 % ?) Y1 O* z4 Z  `' v; N& u- o! n$ a

2 c+ O  L* \- }& n6 k答辩的是淋证的治疗原则,冷哮的治疗法方药
5 k5 v  _1 `  b, q! ]0 {9 t问病史的是一个脓血便 / x/ S; T8 E  L7 I0 Z' `
我抽到的就这些!好多问针灸怎么刺的 * u" P# n! \1 f2 F) ]: S: V% j8 m
对了, 还有心肺复苏2 ?3 J  s& P9 n+ `3 X
15. 我们考第一站:呕血。第二:商阳,太溪,中极位置。痛经实证的穴位,颈椎损伤的开放气道,第三:绝经前后诸证阴阳两虚。立法方药。
* r* \$ D- o8 \: E7 O* q16. 第二站:编号044
0 {- ], c6 c5 d7 h; x8 s0 Z: U- x1、环跳 人中 气海定位 主治
8 T2 ]4 f$ e* d: L0 \2、高热针灸处理 抽搐时配穴
3 o: z3 T( [! ]3 _3、肝脏触诊. D' V6 T# T$ z) E6 s
4、口对鼻人工呼吸
0 t& w. a6 }' s7 f17. 第三站:编号0257 t3 K2 |7 B% f  e- Q
1、女 56岁 月经量多有血块10余天(病史采集)
6 `3 E2 H) ?- K! ]7 X! v2、胸痹痰浊壅塞症状 主治及方药3 T+ Z0 ?; m) {. b. B( h# m
3、鼓胀与水肿鉴别( A  t5 e: R* c' g7 E
18. 贵州12#一,胃癌.二列缺,丰隆.心绞痛治疗原则.穴位.口对鼻人工呼吸.三,胃痛病史.虚劳.气虚秘
5 O& I5 y+ M" x# }19. 第一站;崩漏(肾阴虚型),要与月经前后不定期相鉴别/ N, c& w; o  |! ^. F" G1 a: ^! T
这个就是要写病例了,知道模式,应该不难,所以病例的格式要记住呀
8 I# e- i/ r* |0 ]6 E0 ~  第二站:1简述承泣,秩边,悬中的定位,主治,和刺法; M0 Z( q0 a2 h$ R2 \6 v& x
本人觉得这题出得可能比较偏了,5555,反正我没有答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对定位的描述呀。
1 p. X7 H0 K3 \! u7 K( ?- w# Q3 _         2简述中风的主穴和闭证,脱证的配穴3 o. }! A6 M! {# e
         3心脏的听诊,还问了各个瓣膜的杂音和主病,
- r% _  x2 k5 h9 P7 [; t" I其实题目上就只有听诊,不过后面的是老师提醒回答的,所以估计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加上后边的那个吧  ]: b0 y, c! B5 D' V7 k
         4脊柱的检查
% i  F2 D, |0 ], ]! a/ s这个不用说了,算是这4个题目中最简单的了9 L& _! `& N7 [. |
  第三站:1关于呕吐的问诊( S! b  F% }# |9 v8 U* L
这一题它是给你一个主诉,然后围绕这这个问诊,不难" @+ z4 v- o* t3 }
         2小儿惊风之气血两番的症状,治疗方法,和方药
1 Y1 ]  u$ _* `; Z9 P# y; f         3水肿之水湿侵渍的症状,治疗方法,和方药2 k0 ^$ |5 k% i2 f. b; Y$ @; h
20. 第1站:试题号018-胁痛-肝胆湿热!我同学考的有017-腹痛: r% }4 o# ?% z; ~) j2 O+ D7 ^1 x/ A% L
第2站:总共4题-1太溪.百会.尺泽的定位和主治  2-痛经实症的主穴  3心脏听诊 4颈受伤的开畅呼吸道
& n% u- \: W, i% R4 y! E: H3 {+ w第3站:总共3题 -1甲亢的问诊  2风寒表症的治法和方药 3瘿瘤的辩症要点
# F, O" o" b5 C8 R% ~
8 t$ a; N! I4 A. ]1 M. \& m21. 病历书写:中风   气虚淤络
# ~7 V% v4 ?$ H8 w! ~0 j答辩:1.围绕中风的病历展开问诊' Y2 v) q/ [2 W* T* v  d' h- V
           2.呕吐痰湿中阻的症状,治法,方药3 C3 A+ n+ ?: X2 `8 N1 {2 x! H
           3.疳积的症状,治法,方药/ A$ g1 Y: c* D6 c
操作1.支沟.委中.印堂的定位主治刺灸法。
% z$ [7 X. A  U* M7 R& Z& j0 D        2.晕厥的针灸急症治疗。) E; O8 n0 E+ ~7 q7 v9 s
        3.心脏的扣诊(搭档抽到的是听诊)
- ^* S' O1 \* f+ D; v9 B        4.颈部没有损伤的气道开放(搭档抽到的是颈部损伤的气道开放
" h% |" y) |8 x2 ?  k' \( ]22. 第一站:胁痛病--瘀血阻络证,其实我问了很多同考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消渴、胸痹、胁痛、感冒、咳嗽、哮证等的常见证,不算太难,手气很重要。3 I; m, m- P  N3 ?8 z6 Q* Y) z7 U" W' J3 a& }
第二站:问诊咳嗽,干咳无痰,问诊要点;(咳嗽肝气犯肺的症状、治法、方药;崩漏的治疗原则,这一题搞死人,我买的中医药上完全没有,考官说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我不断重复分型及治法,屡被打断,晕死!6分啊!考官都说这一题的含金量重啊!原来是:塞流、澄源、复旧!妇科不熟悉的兄弟切记!
! V. _% j0 {! o& g$ Y第三站:足三里,神门,肾俞的定位及主治;肾虚绞痛的主穴及配穴,如兼有血尿的配穴;眼的对光反射;口对鼻呼吸。
8 z" k1 s# c' R) X2 \! M23. 第一站考题:我抽到的是劳淋,没什么好说的,很容易诊断。西医要和尿道综合证鉴别,还好我西医的看的好,没出什么问题,只是无比山药丸我根本没背,乱写的7 M7 p( b) T  G, B5 ]
考试要求和大彬发的帖子一样。中西医的不要写中医鉴别,但要写西医鉴别和西医治疗方案+ {: `" ~( D  r7 t. d5 H& _
第2站是    浮膑试验,  肩隅和风池的取穴,主治和进针法。(肩隅的主治实在太少,没怎么想起来~~~针灸题几乎必考!), 胸穿(唉,从来没实际操作过,大错没有,小错不断)
, n  b5 k1 n+ H: r第3站: 胃痛肝气犯胃型的主症,治法方药
6 l- g8 ]; }9 ?" Z6 [7 \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忘答肾功能不全的表现了...)" u5 r5 y/ c: Q$ O) w! w
              病历采集: 女,63岁,右膝关节肿大3个月. o4 e0 Z# s* l  ]: X) D
24第一站:病历书写:抽中第48题:感冒--风热犯表,银翘散) }1 D2 p. f6 Z# p  m% [
第二站:抽中第27题:1.请指出尺泽、神阙、足三里的位置,并指出神阙的刺灸方法。7 W8 ]. G9 W4 w' ?$ z8 _2 R
                   2.请说明针灸治疗胆道蛔虫证引起的胆绞痛的取穴、治则。并演示其毫针刺法。5 P9 z7 l) C- ]
                  3.请演示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 r8 J6 q# E2 S+ S                  4.请演示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 {+ e; B, R5 t7 d2 q- V% ^第三站:抽中第?题:1.询问病史:患者腹大如鼓1个月。
4 U- T- L# x4 x* T' h6 B( A  u  p6 w                                2.淤血腰痛证的症状、治则和方药。
, s3 f  z, a3 b$ m& ]                               3.消渴肾阴亏虚型的症状、治则和方药
6 ~% W  ]% g' y8 }25. 天上午考了第一站(中执)(编号:058)# ]& @% ?8 L  x1 ]' |! ~2 V) v0 m9 H
葛某,男,55岁,工程师,2006年X月X日初诊
+ K7 v7 n1 ?+ {患者平素急躁易怒,近3个月来出现口舌干燥,多饮,多尿,逐渐消瘦,伴心烦,喜冷饮,夜寐差,大便干
4 M: _! U. v. T查体:T:~,P:~,R:~,BP:~,形体消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7 c" D( `7 k/ I* }9 y
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7.2mmol/L,尿糖(+++)。+ f$ K& ]' E3 {/ y. o% I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7 Q( y$ }6 n% z/ b1 u& S% [2 M* a: [
     2.中医病症鉴别:瘿病
  u( e( @9 X; V$ q* J9 S+ ?$ q
: R0 |$ @& A( X. O! f中医疾病诊断:消渴(上消) 中医症候诊断:肺热津伤证$ G( ~5 M, v9 |2 }- |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
  b. a) U5 p$ h! A" L# |方剂:消渴方加减
发表于 2008-5-27 19: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西医结合医师 / 辅导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9 13:28 , Processed in 0.0326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