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是“开端”、“初始”之意, “五”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所以,“端午”也叫“端五”、“端阳”、“重五”、“重午”。在端午节这天,古人有诸多必不可少的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在这些活动之余,也留下了诸多优美的宋词。我选5首“端午”词,供朋友们赏析:
! d2 O: r# ?* [% o! P! O 1《临江仙》
& a) V6 J& P: e7 P. H ――陈与义
1 i# R7 P6 g. A' o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t9 j. } S. h 榴花不似舞裙红。, `3 O, d3 O" ], F5 C' R# X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 p8 S) Y5 M& Q9 O( v" G) l& d6 U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2 ^; ~/ X0 Z, {! R5 R" _ 酒杯深浅去年同。3 N& P$ S4 w V; N' @; T8 F: a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7 `- F1 B* F# E4 { 建炎三年(1129 ),宋金交战,陈与义流寓湖南、湖北一带,生活凄苦,词风变得凄婉悲壮。这首《临江仙》是他在端午节凭吊屈原,一句“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既自嘲嘲时,又感世伤怀,反映国破家亡的悲痛情怀。& q' a! g# `& k3 A
+ P6 t3 j l9 ~: k
2《澡兰香 淮安重午》" [9 @. T2 ~1 H& ^' L; x$ L* ?$ S
――吴文英
& W0 o& R: [- N6 V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 m2 X( D# x% [0 i) \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 u9 X* K0 Z0 K. n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8 x- A x! c' F9 L7 c+ B8 w& U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 e- X; x& u+ H9 `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z) w% _7 @8 [ V+ G5 A+ u [* z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 E6 P4 G0 o y! X+ T* E: ]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1 D, ]3 K" n: Z. D7 T! |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3 g) T6 l( V0 T4 v" }8 r# E) T 吴文英客居江苏淮安时,在端午节悼念一位女子,写了这首《澡兰香 淮安重午》词,回忆昔日幸福的爱情生活,抒发委婉的情思。词以端午节的风俗为点、感情为线,多意象而少动作,并多用典,显得意深而词奥,体现了“梦窗词”绵密缜丽的特点。0 a2 E0 U- p( ?8 P, o5 |* _! I
“盘丝”指盘旋的五色丝,端午节,古人有以五色丝绕臂的风俗,认为如此可以驱鬼祛邪。“巧篆”指书写了咒语或符篆的小笺,古人认为端午佩带符篆可以避兵气。“写裙”出自《宋书 羊欣传》典:王献之到羊欣家,羊著新绢裙午睡,献之在裙上书写数幅而去。“午镜”是指按“端午”习俗要高悬石炼镜,有驱鬼避邪的作用。“澡兰”也是风俗之一,端午节人们要用兰汤洗浴。( i/ }' ?2 _; q+ F: Y& U: F
: r1 L- q1 |" V8 P4 r5 h% L+ _- [ 3《诉衷情 端午宿合路》
2 M+ ^4 w4 R% e+ I( w --姜夔7 G3 S7 }2 f# E) S n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
; e( p7 e5 b, P5 ?( z; a% n 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J, v) o2 _7 s1 |- h& o# @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 e- N' b$ i2 ?( A' z. r1 o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V; k3 @3 q7 B/ b
“合路”为嘉兴、平望、吴江间的一个市镇,地傍运河,居民繁盛。“小桥”即指“合路桥”。“五日”指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t+ Y( m* [# ~/ ?' B! g9 w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大词人,才华过人,可是努力一生,亦未能入仕,不得不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潦倒,俯仰由人。遇到端午佳节,人人欢喜,他却只能哀叹“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 X0 m. t9 m) \, L" H5 H) x 但是,尽管落魄不堪,姜夔的人品却始终高贵,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在这首《诉衷情》里,他就用了“楚人弓”的典故来开解自己的苦闷,表现自己的超脱和自嘲。“楚人弓”出自汉刘向的《说苑•至公》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
1 L) o+ h4 p0 K% K
+ A) M$ T9 X, T9 y- Z6 Y k 4《念奴娇》
2 h) v% ^; E: D; I0 @- p ――张榘
) r& M; S: a" ?/ c9 M8 c- M “三闾何在?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
9 m2 Y- `3 G2 N) A8 X* a8 K& c 蓠蕙椒兰纷江渚,较以艾萧终别。) W( R5 Z" ]+ P+ k! O
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
% @& r% c; F; U0 c0 N, p 忠魂耿耿,只凭天辨优劣。
) @. O5 t# E; l: g+ x6 A 须信千古湘流,彩丝缠黍,端为英雄设。4 o2 j# b% X7 i& }% y& B
堪笑儿童浮昌歜,悲愤翻为嬉悦。4 d& O/ F1 q+ r+ Z r L& c
三叹灵均,竟罹谗网,我独中情切。
$ M; G" ~7 H- b( M! t4 e6 f# F 薰风窗户,榴花知为谁裂!”2 W" Z* J( ?+ g, T. z% K& V
张榘是刘克庄同时期的词人,皆受辛弃疾的主战影响,希望砥砺气节,激励人心,早日收复北方失地。在这首《念奴娇》中,张榘借端午节悼念屈原之际,重读《离骚》,称赞屈原的“忠魂”;“堪笑儿童浮昌歜,悲愤翻为嬉悦”,则是报国无门的悲痛、忧愤之情,对“主和派”的憎恶也跃然纸上。6 O5 V& u9 [% g: H d
* `+ l5 w, u% z; `% m 5《浣溪沙》( `( B3 b z& f9 O4 l9 R
――苏轼
+ i+ }9 x8 a% r& b. o8 _ “轻汗微微透碧纨。
+ [1 t4 _' h4 k8 h1 V, T* W9 f! z% w 明朝端午浴芳兰。
% f3 c9 l* a- j7 L* N1 f 流香涨腻满晴川。
9 p% L8 Y5 M$ m+ ]+ b! i 彩线轻缠红玉臂,
5 ^( _& h! T' F3 F; N 小符斜挂绿云鬟。- n; s5 g. I4 G+ [( X8 L
佳人相见一千年。”
/ C. W5 Y2 q5 _8 b( C! H: ] 据曹树铭先生在《东坡词》说,这首《浣溪沙 端午》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期,于绍兴二年(1095年)端午前日,特地为朝云所作。“轻汗微微透碧纨”,“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既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勾勒出朝云的美丽身姿;“佳人相见一千年”,则是对爱情的深深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