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初学医时,经常研读清朝名医徐灵胎的著作《徐灵胎医书全集》,很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景仰它的医理,而是被它的故事性所吸引,我把它当作有趣的故事书在看。有的时候,不是很清楚疾病的原因与治则,那么就会把它放在心中,时时与临床上碰到的病人互相比较。下面这个医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z5 N' V# h8 x' A
# K- L3 u" M) R2 `瘀留经络(卷三洄溪医案66页)
! ~# ?" w& K; v6 v" P# L* @- J& {/ [0 Q6 h$ V/ v5 t, D: I' F8 _
“乌镇莫秀东。患奇病。痛始于背。达于胸胁。昼则饮食如常。暮则痛发。呼号彻夜。邻里惨闻。医治五年。家资荡尽。秀东欲自缢。其母曰。汝有子女之累。尚须冀念。不如我死。免闻哀号之声。欲赴水。其戚怜之。引来就医。”* X3 H( ~8 G, E: i# s1 o+ }7 b
& a5 U6 J, ?2 Y0 b “余曰。此瘀血留经络也。因谓余子燨曰。此怪病也。广求治法以疗之。非但济人。正可造就己之学问。因留于家。用针灸熨拓煎丸之法。无所不备。其痛渐轻亦渐短。一月而愈。其人感谢不置。余曰。我方欲谢子耳。凡病深者。须尽我之技而后奏功。今人必欲一剂见效。三剂不验。则易他医。子独始终相信。我之知己也。能无感乎。”5 s* A3 }$ \# z
2 v& W" s4 a/ S) Y1 c/ v) T 虽然是文字叙述,我感到自己看到的是一部影片。一个疼痛不堪的病人,耗尽家产,医治五年都见不到效果,想要上吊自杀。母亲发现了,劝他要为妻子儿女着想,不要轻生。但是,妈妈却说:不如我去死吧!免得每天晚上听你痛苦哀号。做母亲的打算去跳水自杀。他们的亲戚看见这个情形太可怜了,就带他去给徐灵胎医治。8 R$ U' V/ J: p& E- `6 }
' n! T( U- j+ q5 N
徐灵胎告诉他的儿子,这是一个怪病。要广求治疗方法去治疗他。不但可以救人,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治病能力。所以把他留住在自己家里。然后针灸、熨拓、煎剂、丸剂并用,一个月就把这个病治好了。" l3 N1 K" k* a" D
4 h _% e; ]' ?' P' `" e
病人非常感谢徐灵胎的救命之恩,徐灵胎却说:我刚刚想谢你呢!一个病很重的人,一定要用尽我的医术才能医好,现在的人看医生要求速效,吃一帖药,就想见效,如果吃了三帖没有比较好,就要换医生。你却始终相信我,是我的知己,我能不感谢你吗?
$ C! e. i2 S5 ?: c3 g. ^% z/ V3 T E/ R8 ~
有一句谚语:“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其实,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过程。病根深的疾病,往往会有较激烈的瞑眩反应。那是疾病由里往外返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明白的病人往往怪罪医生,认为是医生把他医坏了。4 Y6 T) m# w% c: c8 H6 x: C* c
8 j" T/ K- O S6 V 有一回,一个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突然感到头部剧痛。他回来问我:“医生,为什么我吃了你开的药,头痛得不得了。”言谈之间,含有责备的口吻。我问他: “你以前有过头痛的毛病吗?”他想了一下说:“我以前常常头痛,每次感冒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头痛。”我告诉他:“就是因为你以前头痛没医好,病现在深入到筋骨,你才会腰酸背痛、关节肿痛。现在病回到从前了,那就会头痛。你以为医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你要叫我把头痛放到你身上去,我还不会放呢!”他侧着头想想,觉得有道理。
8 b8 Q9 ?8 I7 H$ G5 B; n Q
7 i# ~+ X; P( a 在徐灵胎这个医案中,我们看到非常和谐的医病关系。医生如果得不到病人的信任,一般是不愿意从事治疗工作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医生不在医术上精进,没有为病患负责。怎么样选择一个术德兼备的医生?那就靠病人自己的智慧了。5 h* N/ T- O% B1 L8 W1 g* J8 N
- G0 \% @& k' B1 X$ l) v. @2 A 徐灵胎这个“瘀留经络”的医案,很像目前所说的“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状。我碰过一个这样的年轻病人。他痛起来的时候,整个人往墙上撞、地上摔。把孩子老婆都吓坏了,没有人敢跟他一起睡觉。- Y' V. x G+ G) z. E
( J ?7 Y/ z0 x' K
这个病的远因是外伤造成脊椎骨损伤(一般都伤到尾荐椎),加上多次风寒侵袭,误治或失治,造成风寒之邪深入骨骼所造成的,治疗非常困难。徐灵胎先生一个月就治愈病患,可惜他没有留下完整的治疗纪录,也无从得知他使用的方药和他针灸所取的穴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