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0|回复: 4

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篡位”是被逼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8 07: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浑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深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残杀。
+ l  }8 E% y, p4 W4 d2 [
# Q+ Q, q! ~! v于历史贡献,我们不敢断言他登基后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绝不会太差;可于仁义道德上,比之于李世民的矫揉造作、阴险毒辣,李建成会更磊落光明、仁者无敌。
9 k% S9 d$ D6 d; e" Q/ n3 J3 ?8 t- Q3 M, M+ K/ p' b
诸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于他对历史的贡献。可历史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
' O2 E  k# M! Z, y' g. a* z0 N7 a
- ?1 I- K8 ]# X* R$ r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只能叹息地说一声: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E) |* P9 u1 r' F9 ?: J
& ?& Z9 o8 s' r" @1 T3 x1 \8 O$ N# I
血洒玄武门9 C- }$ }* J, i# o# z/ X
/ ^3 r4 ~! c! z& w' Q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李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 H7 e& e: T9 w  q# P1 J

( m0 B4 t8 d% x4 B$ m" _" M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况且,李世民还带着兵马。他建议李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马集结起来,然后派人告诉父皇你我生病了,看看形势再说。”6 [& _$ @" j, P: C4 z( _
# b' ?7 H% d! S& K- k3 U
李建成却道:“集结兵马倒有必要,但托病不去却不可。世民诬陷我们,我们要去父皇处说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说明了我们心里有鬼吗?”
# j* P' E) x4 Z- K% V; n
' ^7 j' v4 H4 Q! \李建成在这种时候还敢于去见唐高祖,无非是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李世民有什么小动作,玄武门兵将只要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无大虑。
: E' c* R+ b" i& B9 S) m3 E$ t4 e+ L8 [/ i9 Y+ G
两人似乎都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带了几名扈从就骑马赶到玄武门。进了门,到临湖殿时,两人觉得形势不对:父皇的侍卫一个也未见,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来,总觉得天上地下都是杀气。7 e4 J  Z6 N' |
) Z2 u+ m, i. d9 |! |
李建成道:“恐有不测。”3 ], h6 J5 O  l. `  ?2 F
9 _1 U; |( G" x6 h' m% C
一向骁善战的李元吉也感觉到了危机,他随着李建成掉转马头正欲回东宫,临湖殿左右早闪出了李世民和诸多兵将来。李元吉扭头看到李世民,大惊失色。只见李世民身着铠甲,手挽硬弓,骑在一高头大马上,俨然是两军对垒时的装束。李元吉一面叫李建成快跑,一面向李世民开弓放箭。但因为过于紧张,力度不够,准度又失,三箭皆未中。于是,李元吉拍马就跑。李世民却并未向李元吉放箭,而是把弓对准了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应声落马。/ Q- L% s' L. _7 p( N
% {0 ~3 P( d. c
李元吉见李建成落马,扭转马头欲救,旁边又闪出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70余骑来。李元吉曾是尉迟敬德的手下败将,此时一见,更是慌乱不已。一不留神,被对方射中坐骑,跌落于地。李世民趁势拍马过来践踏之,不想被树枝扫落马下。李元吉趁机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长剑,可惜李世民浑身铠甲,无处下手。随后,李元吉抢过李世民的弓来,对着笨拙的李世民当头罩住,想要勒死他。这时尉迟敬德赶到,手起刀落,李元吉就这样紧随着李建成去了。3 M  O" L  g1 }& _) ]

9 G* n& |: L. s: l在这次诛杀太子的过程中,李建成带来的扈从大部分被杀,只有几人逃出了玄武门,赶到东宫报信。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得知李建成已死,痛哭叹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与领副护军薛万彻和谢书方率领东宫、齐王府精兵2000人飞驰玄武门。, W7 ]- }8 l" k+ X* b+ X

( t; t/ B1 l" e4 e. _) }0 M此时的李世民早已安排张公谨关闭城门,2000精兵不得入,只好放箭万支。掌握玄武门卫兵的敬君弘开城门与冯翊和冯立大战,瞬间被杀。守门兵与东宫精兵激战多时,喊杀声惊天动地。薛万彻主张去攻打秦府,来个釜底抽薪。李世民张皇失措之际,令尉迟敬德举起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首级,东宫兵将见大势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奋力攻门。
( }$ l8 Y+ T$ ~- c+ P7 A$ ]; h+ U  j+ j! ~: R6 J6 V0 u
李世民令尉迟敬德手持长矛,去见唐高祖。高祖大惊失色:“今天谁在作乱?你来此干什么?”
! J) j7 i! B, G. ^# ^- ?! Z& J& D8 H. L# O( H( ~" l: }
尉迟敬德不拜高祖,紧握长矛:“太子与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之。秦王怕惊动陛下,派我来保护你。”( |$ a! N. v% c( c  |  T4 u
, ^6 G6 x! r3 i% G- P& o
高祖长叹,问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发生了,现在该如何是好?”. k" a8 J9 t' z; l7 d4 A4 p
! a7 R1 X* ^. b2 [% M
裴寂不答,因为尉迟敬德的长矛闪烁着带血的光。
+ s* \& G. v, R
) C9 I6 G, V5 b5 E2 X  V早被李世民收买了的大臣陈叔达恬不知耻地接口道:“李建成与李元吉无功于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秦王诛之,实是人心所向。陛下现在如果能将国事交于秦王处理,就什么事都没有了。”9 t) U( ]$ \9 y3 ^: {

' a" }: j9 x% t, M6 H+ Y5 T1 y& s! L& U' M  p
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头颅血已滴尽,李世民在玄武门下脱掉战袍,去面见李渊。而李渊前后左右的卫兵早已被李世民铲除,此时的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6 G& W0 X$ U! Y7 b5 p1 `# z

2 Y6 x; y# `0 k6 f# K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一天,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后人记得,因为本应该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红了玄武门的城墙。4 W, \8 l+ g( Z: X3 o  g6 k8 @$ L

- q3 ?" m: @+ w/ n/ }& J# D5 m& j6 v6 v三天后,李世民被封为太子。两个月后,李世民称帝,李渊成为太上皇。
6 p5 ]# W4 e: l8 r- `: Y3 ^! q! b' K, |* Z9 I- b
武德九年发生的玄武门兵变并没有随着李建成太子的血迹而消失,自这次玄武门兵变后,大唐又发生了三次宫廷政变。或许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e  i4 |) A% l/ z7 J) A( D# \0 o7 a) M6 P8 A" X$ ?

$ l  n# ^5 h  k+ _8 u! h5 @0 R2 ~4 n8 f玄武门,仿佛成了唐朝宫室的恶魔,又仿佛成了宫廷斗争的擂台,如果谁想不仁不义,就上台比试比试。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07: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成大功不可没$ N: q; H( T& N9 }; j
4 U) d) i& u' ?# \& S. s
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的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李建成,就很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大唐帝国。
3 b/ @. n5 f  M6 @9 I3 z4 z! n  P- X8 h4 o7 s$ s- f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稳和社会上风传的“李氏当为天下”的谶语让太原留守李渊在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惊恐不已。李渊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与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他早有反意,但当天下已难以收拾、谶语人人耳熟能详的时候,他的准备还不充分。隋文帝已经对朝中几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并且逼反了李密,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自然也逃不过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杀死,于是,称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时经常玩的把戏之一。' N8 o+ U: Y5 E. }, l
! Z! [- H" c$ ]: o$ h  I4 Q+ F
李渊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20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把大宝都押在了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后来又参与了太原起兵密谋,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V, j. [6 \  g5 P0 L

# j3 w3 a' M* J) C: f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脑袋被李渊砍掉,李渊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个月后,李建成奉命从河东风尘仆仆赶回太原,就起兵后的战略制定和组织工作与李渊进行了深入地协商。6 r) d! W2 {  y% a# r5 O$ I1 ?
, i7 `" H7 q/ V/ A9 |, G& N
从那时起,李建成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场,创下了赫赫战功。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长安,唐军进行了数次惨烈的战役,其中决定性战役的总指挥都是李建成。
5 a' i: e# N/ l# f$ a+ Y7 T
' U) I3 A( [, x" _. P/ r第一场大仗的对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时,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与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高德儒而结束了战役。
0 o5 V* q% o- z2 y6 ^7 K! [% _
9 {  J, `4 @: M( W& I% X0 u  c平定西河郡后,李渊建大将军府,组建三军,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七月,李渊率军三万离太原西进长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将宋老生领精兵两万守霍邑(今山西霍县),又派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两人互相照应,相约一方受攻击,一方必救。5 S9 t" A7 w$ T1 A& @) c3 N/ a; a

/ Z7 @3 O( y9 B1 h# X( {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有消息来说北方突厥与割据势力刘武周将乘虚袭击太原,所以人心惶惶。李渊依裴寂等人建议,欲退兵太原,再图后举,但李建成苦谏,李渊只好作罢。) C/ C$ f' j8 y$ t4 t) ~
4 V9 F1 g9 G' C/ B3 f5 {
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运到。
/ X" L: X1 q" |1 \; ]; V) [% f6 C: T% k* P
八月初一天气转晴,李渊命晾晒铠仗行装。2 G' Q  j/ W0 M2 G7 Y

# Y( p; k! y8 e- q初三清晨,李渊即率轻骑借浓雾掩护,沿傍山小道直趋霍邑。9 h3 C2 @7 f  |+ u
7 k" C1 j( K8 |, g
为防宋老生闭门固守,李渊采纳李建成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亲率骑兵数百至城东,命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近城下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并将士卒分十余队由城东南向西南佯动,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亲率三万大军从东门、南门出战。这样正中了李建成之计,经过一番激战,李建成俘获了宋老生。* s0 N6 e3 F: q2 o- g5 F* D9 Z

3 J5 i( P: R* T" Z% ]: s$ O4 @
% m/ A0 Y0 [4 E3 h6 W! ~夺取霍邑后,李建成统领一路军马,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永丰仓,解除了夺取关中的后顾之忧,为顺利占领长安打下基础,李渊当时大喜道:“屈突通东行不可,西归无路,不可为虞矣。”; g$ Z( ?% e* C% o  X+ A7 W5 ~
" M! H# O) U# Y3 z

" J; U* A4 X7 p% r0 w: G成为太子后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动已经从战场上退下来,进入到了一个更高层次,那就是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政,参与决策。李渊外出时,他则要居守监国。
! ?1 o0 V& v' w8 I! o. x2 z8 R
3 a+ Q3 Q9 w" q也正是因为此,后来诸多被李世民收买的朝中大臣总以李建成无功于社稷,就会在李渊耳边吹臭气。可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国未成时的李建成,他已经是准皇帝了,难道让未来的大唐天子还以马上治理天下?当这些大臣们在吹捧李世民东征西讨之功时,显然忘记了一件事:没有太子李建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军事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07: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以看一看下面几件事情。/ O+ r& c# Y2 X- W/ m5 {6 i. @
$ H  A- ~* r. S) [4 Q8 N' s0 M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李建成镇蒲州(今山西蒲县)防御突厥。在保证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同时,他还协助行军总管段德操击败了梁师都与突厥的联合进犯。
4 @6 s) R4 I& X+ `. c6 X5 j, w3 b( N, `5 n2 H
武德四年三月,李世民与窦建德交战,稽胡军队数万人骚扰大唐边疆,李建成又奉命率军讨伐。队伍驻扎在赞州,与稽胡军相遇,李建成指挥唐军进击,大破敌军,斩杀几百人,俘虏1000多人。
# D; |! F# x( W! B- k& |/ A, ^# V' p, j( y  T- N' C0 X% G
武德四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李建成安抚北境。
: r6 }+ L: h) {: k, e2 M
1 [& z+ d& |0 M$ x& V武德五年、六年、七年,防御突厥。- A+ B3 h* z4 v7 X
& g/ B2 z; j3 {& ?: J# o9 _
由此可见,在李建成辅佐高祖治理国家政事的同时,也进行了几次军事行动。只不过李世民是在台前,而李建成却是在幕后。但也正如刘邦所论之“功人”与“功狗”一样,谁是人谁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4 V9 Q! s- R+ s$ S, h4 z
5 ]" i! \3 @. y; x& g! g! V: H7 b" ]6 ^
一个真实的李建成太子# I( L5 T* ?; {) X4 f5 J
9 c8 k" [2 {$ U0 ^7 l
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将篡改《旧唐书》的许敬宗凌迟。如果不是他,有关李建成的事情不会只寥寥数笔,李建成也不会变得面目全非。幸运的是,我们从关于李建成的几件事上还是可以看出其真实面目的。历史掩盖不住李世民篡改国史的丑恶,更掩盖不住李建成的真善。  r7 o: _: B6 p. Z3 d$ B2 q2 H
, p; M( l* _  k6 s8 [
第一件事是玄武门兵变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李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这一俗语的最好注解。0 @$ \& K; o" ?) \

1 @- z' W' a3 q/ Q5 s第二件事是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刘之前,已有李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二人不仅没有对刘黑闼等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J0 ^4 v. F) B" B* Q3 w1 i
# Z8 ^0 H4 H0 r( r* ]
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了下来。在这一事件中,虽然采取的宽大安抚政策是出于魏征之谋,但实施者却是李建成。# ?+ X0 r# `& O0 x% k
* K$ d/ Q& o: h' M4 l$ ?) V
和李世民一样,李建成也曾广罗人才,善待贤才,“倾财赈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 i0 y5 `6 s; \0 k- U' n8 ~1 B) A2 b7 H; f4 N8 O
在建唐前后,李建成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3 e, M6 O. g) j
: U; s: p! J$ ^" x) B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样一个人被许敬宗描绘成什么样了吧。《旧唐书·隐太子传》记:“(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6 k4 p2 g" V2 a. w7 L, `, q: q4 ?4 `5 g
这段精彩的描述,丝毫不比武侠小说的盘肠大战逊色。在这里,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个阴狠歹毒的人外,还将其描述成了一头猪。% b; g, l3 n$ A6 [6 }# U& f& \

: Q! ~5 ~8 J* s  N2 z& U这只是史书中一个小片段,还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给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经站不起来的劣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人骑上马时却还没有感觉出是一匹劣马,于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做秀。4 V' I! L9 T8 t/ ^

5 X3 o, t0 p1 c李建成真的就这样愚蠢和冷血吗?所有的事实已经证实这是胡编出来的。唐朝时小说还不发达,所以许敬宗编的这两个故事在当时可能会蒙住一群人,但现在,恐怕只能蒙住傻子。
. |' }, y2 l, s! W% S5 C8 q/ D6 d  w- K2 {( Z5 E4 ?, z: X: C
史书上有确切记载,在李建成死后,其党徒散亡于民间。李世民费了很大的劲儿也没有捉到这些人,不是因为这些人神通广大,而是因为人们同情李建成,所以想办法将这些人藏到朝廷无法找到的地方。1 B1 s- \0 F% x7 ?3 h5 e
# J- Q7 t( M. {2 a2 k) E; e* q
贞观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艺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反。
! [2 d5 R  T, F0 h' Z  J
4 l+ M9 |4 f! v# {可见,李建成还是颇得人心的。9 [# c( R- u% E& i( F9 ~

4 p* z8 D( W  b0 N. a' O; S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这些大臣们会继续跟随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轻徭役,这是肯定的,也是由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些大臣们在李建成的领导下未尝不能创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这样的大唐盛世是真实的,因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创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07: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洞烛秦王之奸的李元吉6 R6 V  D) {' }" t# N, L8 l
: ?5 v* L! |: J  G
在李世民开疆扩域过程中,一直跟随他的齐王李元吉可谓洞烛其奸。: ]5 V3 u; c4 B  Z) `
, S4 k- m- ~; [  I# }6 O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与李建成走得很近,除了手足之情外,那就是因为李建成毫无心机,仁厚宽简,使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李元吉觉得此人可交。被篡改过的《旧唐书》里说,李元吉也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却没有如李世民那样直接和李建成对抗,而是先和李建成联合杀李世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势力和号召力根本不可能与李世民相比,待杀掉李世民后,他再图李建成。这段篡改可以说没有一点逻辑。李建成本是忠厚老实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这一招:杀掉李世民诬陷李建成。他杀李世民的机会多不胜数,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战,在战场上,机会多的是,何必要招摇过市地和李建成联合呢?
4 U; E( `: g8 F9 E, k  m% l
- j" y2 y9 K7 \& V/ D/ n. a5 M% ^假设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确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来解决,他齐王府不是没有武功高超之人,况且他自己就是一员比李世民还要厉害出许多的猛将。他想杀李世民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3 v% p4 E1 J+ N$ _: l
4 j/ k+ V. Q& b/ t* D从他和李建成来往频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又从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后,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现来看,他和李建成的情谊之深厚毋庸赘言。那么,《旧唐书》何以要篡改关于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太忠于李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旧唐书》上把李建成定义为不忠不义之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李元吉这样忠诚的呢?
5 E+ }% \; d8 m  t- A4 j' G7 L
8 u1 m5 O: H  G; X) k; m& T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诡计之多,让李元吉觉得跟这个二哥在一起很费脑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绝不是甘心当秦王的主儿。他跟李建成说,老二常和父皇来我府上,我的护军宇文宝武功了得,让他埋伏在我寝室,把老二干掉!
( t2 Q  ^* e7 h& r- l4 j
/ n  S9 y& y1 v9 o' x- y2 R& H# N% k李建成急忙摇头:此事不可,你绝不要做!
, P+ s" A- o: p) i0 X6 q3 w5 @
. u* r8 D; c1 _# ]9 R6 u# y6 ~李元吉大怒:我是为你好,看来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0 T% ]8 Y0 Y1 P2 e4 I
' }5 X  K* R: W5 e& n( T' h
此事不久,突厥郁射设屯军河南,入围乌城。李建成便向李渊建议用李元吉代李世民督军北讨,李渊答应后,李建成又怕李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与之同行。
. E( S' }3 ~$ p+ h
# i" L3 u+ G7 Z8 b. j/ q" E李元吉趁势向高祖建议,将秦王手下的杜如晦、房玄龄赶走。高祖对李世民“广纳狡诈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应了。李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请杀之!”  u8 n5 v* l) M' X" N8 o
: `( w6 l" p0 ]4 N' ?
! e; s% G8 x5 ?" e' U( Z8 y8 _
高祖回答:“诸大臣都认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况且,他并无夺太子之位的行动,一旦杀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说?”
5 L7 {' @9 \! h/ k% L3 k6 x
" k/ S6 x4 ^) {: h' H! j& a3 x) g2 A5 v7 |
李元吉回答:“他出征时常违诏敕,初平东都之日,偃蹇顾望,不急还京,分散钱帛,以树私惠。违戾如此,岂非反逆?但须速杀,何患无辞!”
/ G* H. v) g' D! P) t2 R3 u* y& E7 B1 H) J; n$ w5 K6 A

$ t* d& |( {. R1 ^, o/ F9 ^$ i高祖不语,李元吉见此情形,怏怏而退。6 ?' F! s4 v+ K/ b# L7 N- `" J

+ R3 S7 n# `2 p' W9 r$ ~% D适值李渊要避暑太和宫,按照惯例,李世民与李元吉要跟随。李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宫,当兴精兵袭取之。抓住他后置土窖中,只开一孔以通饮食。”
% N; W% ?" c$ w" n- v8 V& L" F; W4 G2 k; I. V& n
李建成还是没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抢占先机,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李元吉与李建成被杀。李元吉虽然洞烛其奸,但却迟迟得不到下手的机会,结果自己反倒掉了脑袋。
% V7 I6 K5 Q5 A4 }
' Y& T5 {% N, i  l+ H5 A: e而李世民却是一个只凭传言就杀人的人。1 @. u/ T% `. o, Q, |
3 `$ j. m2 T5 v
李世民的猛将李君羡,因促成了“便桥之盟”,所以李世民当着众臣夸奖道:“使皆如君羡者,虏何足忧!”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杀掉了。早在贞观初,白日接连出现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当皇帝。”其时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羡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说出来。李世民张着嘴半天没回过神来,好久,才阴笑着说道:“明明是一个男儿,怎么叫女孩子的名字?”又因为李君羡封地地名及其所辖的县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觉得太史之占和谣言很可能要在这个李君羡身上应验。他当初想要杀李建成时也造了许多谣言,难道这个李君羡……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久,他把李君羡调到华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弹劾他。如他所愿,一份“李君羡与狂人为妖言,谋不轨”的奏书到了他面前,他马上下令斩之。
6 P6 u3 |4 C$ [* `1 Z3 q" c+ R7 N  y, h
如果李建成有一点李世民的狠毒之心,李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李元吉临死前很可能后悔,遇到了李建成这样“老实”的笨蛋,不然,死的定会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 W/ {6 ]; a  a: h% S- _! g
9 s0 w2 U0 f( R- `- q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半点假设。但是因为抱着对李建成太大的遗憾与对李世民的不屑,不得不假设一番。从古至今,区分一个君主是否昏与明、庸与聩的标准似乎就是他的业绩。而这种业绩是留给后人的,也就是说,后人才有资格评价谁是明君谁是昏君。这后人里还分两种,一种是文人,一种是普通百姓。0 P3 ~; V3 j- Z) ]

4 [% p4 @. f0 S; o4 i. ^. d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朝代,百姓对上都所知甚少。对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会来讲,百姓诉苦的时间要远大于他想要了解朝廷内部形势的时间。大唐虽然太平强盛,但跟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所谓太平,不过是收老百姓的税顺利一些;所谓强盛,不过是让境外的诸族臣服而已。
5 [9 y0 C/ f* ]. D. Y
- A7 J4 l5 Z3 w现在无法了解当时老百姓对李世民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于史书。况且,前面已经说了,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参加时政。所以,太平盛世之于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暂的安生时间来过日子而已。
  l2 N- @4 ?; _4 ~" t
9 T/ j& R) O& r后世的老百姓会以“明君”二字评价李世民,因为他开创了太平盛世。而后世的文人却不这样看,他们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时还会对皇帝之位的来龙去脉进行理论。他们理论的结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来路不明。在他们这里,“明君”二字已经去掉了“明”字。
* p1 o& Y* U5 N& c7 b) N0 h/ q8 I4 P1 B/ g  n
在前面我们讲过,贞观之治的出现是高祖李渊奠定的基础和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假设是李建成当国,根据他的个性与品行,他自然也会将大唐带到太平强盛的境地中来,成为世人眼中的明君。/ m% q, e* o. b0 a; ?
, E! W) b' o% ?) @; S. C. e/ W
但他失败了,没有坐上本该是他坐的龙椅。因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个比他在心机上要高出许多、但在品德上要差很多的李世民。
发表于 2008-11-18 12: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3 04:23 , Processed in 0.0255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