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34|回复: 4

崔莺莺到底有多美,令张生初见就意乱情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值暮春天气,老夫人把崔莺莺的丫鬟红娘唤出来,吩咐道:“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于是,崔莺莺奉命去玩了。
7 T& x& L, b, w* L- Y+ I- N' m1 l+ ^. s6 ^5 i

0 ]) S' l: ]* e# r5 f7 A张生也就在这个时候适时地抵达了。
- i$ l' z9 t. J2 A2 y, P$ ?- e' Y/ g7 t% R) M
7 u: Q- O6 g, r; O0 n
张生名珙,字君瑞,其父亲是礼部尚书,只是因病身亡,母亲也随后亡故。张生书剑飘零,游于四方,直到二十三岁这一年,遇上唐德宗新即位,他才下定决心上朝赶考。路上,他打算去探望一位八拜之交的老友杜确。杜确在考得武举状元之后,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他是张生当年的同学,也将是张生生命中的贵人。 6 t; X& s2 S( {" g* M5 u9 @

0 Z$ {: D$ d- ^# r" |0 p2 k3 g8 W  J4 S* k9 w9 x
途经九曲黄河时,张生停了下来,大发了一番感慨:“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张生自称是“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所以二十三岁上还暂时没有功名。看到黄河,那种磅礴气势,正好呼应了张生的胸中沟壑,满腹文章。 % c; m! ^4 s' F* E

. g4 L* o. C+ ^+ P2 k1 h5 f: d) J( K" W( t
金圣叹对张生的这一段直抒胸臆极为赞赏。张生道:“九曲风涛何处险,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金赞为“便是曹公乱世奸雄语。”
/ U2 o! p+ k/ X; R0 L/ e
) r' H, c# k! q/ b5 N5 l" d
. X# k. x: o5 n0 K. ^“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金点评道:“便是治世能臣语也。” # _" e8 N7 s' h$ Q% i
0 A: @9 _. c' H: M' n

/ c/ b5 E% v5 P4 R1 d! ~. g“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金直称“言其学之富。”
% k/ S8 z: m% o% R& H! J: K6 r* u- v" Y

0 _) O( p4 y3 {) J. k“归舟紧不紧,如何见,似弩箭离弦。”则指“言其才之敏。”
6 h0 s# q/ u* ]0 x1 b, d6 v- u( u. ~$ J4 s

$ `: ~' Y8 C0 {8 ~# X最后一句张生唱“我便要到浮棹到日月边。”则归结为“上京取应也”。
, r. p, N$ W7 |& L3 h7 V; I! a- N- t  q2 i( L; z4 `
3 F& j1 f3 E4 D/ _! [- f  v6 d
金圣叹对此文啧啧称奇:“借黄河之快比张生之品量。……于是顺便反借黄河,快然一吐其胸中隐隐岳岳之无数奇事,呜呼!真奇文大文也。试看其意思如此,是岂偷香窃玉之人乎哉。”
: A* s3 y( ?% L7 x" l* E+ v( Q/ A. _8 R1 T2 U3 g4 M
0 \4 k! W( S; |9 ]) G2 K3 D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抒情?是因为“张生之志,张生得自言之。张生之品,张生不得自言之也。张生不得自言,则将谁代之言?而法又决不得不言。”(金圣叹语)所以,就要借黄河快然一吐。 4 I9 n- y1 K5 B
0 b! h# F8 |7 B* M7 c
3 q, S8 q: [, M- B. _! k
不能不说,张生欲探望杜确这个伏笔,不仅是情节的伏线,也顺便透露了张生的性格:他是一位有志向、有心计的年轻人,早早就有意结识有权位者了。难怪红娘屡屡夸他“若不是张解元识人多”了。 " P- o1 X& S: g& v  i" Q$ u' a
% q3 y  @6 h6 P. H9 E
0 ]6 @! d; g+ Q6 @% u% l- \& S0 ^
张生到城中住下后,便到普救寺游玩,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走到佛殿时,正碰上莺莺引红娘着花枝出来。张生一见崔莺莺的美貌,一声惊叹:“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E  t7 O. i' m. e8 t0 P) O+ M5 a3 {7 _6 U& ^6 A! J8 O2 t
! M3 H6 b% B; F( w7 j# \. H; t- r
张生的反应是:“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这句话颇为让人费解。关于这个“颠不剌”,解法众多。王伯良把“颠”解为轻佻;凌濛初则认为“颠不剌”就是“没头脑没正经之意”,也就是“颠”的意思,而戏曲中凡是“颠”,都有风流、放浪的意思。还有解释认为,“颠不剌”就是绝顶的意思。但不管是风流的见了万千、轻佻的见了万千、还是绝顶美女见了万千,这句话意译过来都是一样的:我张生风流成性,什么样的女人我没见过,但像这样漂亮的姑娘还是少见啊。
  R* T' c* P- m( q# Q" ?$ _& I  z6 ~7 n/ L
5 s1 H: t0 r% I; Q' U
他还描摹崔莺莺的神态:“他那里尽人调戏,軃着香肩,只将花笑拈。”这一句,把崔莺莺的娇滴滴的姿态写得神意俱出。明代人对此句论争过一番,有人主张作崔莺莺的“轻狂”解,有人主张作“不轻狂”解。金圣叹就赶忙解释: ' j, R. q6 Z/ q# P9 z  t$ A
+ L4 i  {' s+ {% X1 k# a9 r

% j6 J. {! u' @: C# @, F* L而此处先下“尽人调戏”四字,写双文虽见客人走入,而不必如惊弦脱兔者,此是天仙化人,其一片清净心田中,初不曾有下土人民半星龌龊也。看他写相府小姐,便断然不是小家儿女。
! d. I" M/ G- c/ X0 ^! |' X% \* k6 b3 O' {3 e6 D8 a0 ~% U
; y. e& s4 j% S
他的意思是真正的公侯将相之家的小姐,反是十分大方的,是不是有人在看她,她本人根本没有去注意这些,所以神态自若。
! l* I) x/ w- \
& ?3 f- Z( Y4 j: O' z* j" e: {, @6 |; ]  d
崔莺莺有多美?一张粉脸宜喜宜嗔,宫样画眉,唇若樱桃,齿如玉粳;腰肢娇软,袅袅娜娜;她方才说了一句“满阶苔衬落花红”,张生便认作“呖呖莺声花外啭”。谁想得到寺院里碰见神仙姐姐了呢?难怪张生意乱情迷。 % w8 U/ Q% }( T. g) {

3 P9 A! K5 U* q1 J7 B( Y3 W/ ?; b# j# l' M  b- }! R" Q
红娘发现有人,便说“那壁有人,且家去来。”结果这句话反倒提醒了崔莺莺,她回头看了一眼张生,才款款地走下。 7 z) K2 K5 s$ f1 {4 K0 `
3 C, o2 b/ j1 m: |9 F  a# C5 k
金《西厢》则把这一段科白改成:“(莺莺云) 红娘,我看母亲去。”从莺莺看到了张生到没看到,这个改变,证明金圣叹极力否认莺莺曾主动与张生眉目传情。这样崔莺莺倒是纯洁了,单纯了,可是也被动了,寡淡了。 ) o4 S' f" s( Q2 m; w1 t
: j  m6 k) {) }1 s! `# I

  A! w3 r: t! h7 _% Q张生向和尚打听,得知崔莺莺乃是河中府崔相国的小姐。不过,他似乎还未对这个身份有直接的兴趣,他仍然沉迷在她天姿国色的美貌当中:“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5 H$ H, J6 i5 ?% F1 F: M4 g
% \5 L0 {# A5 U7 w/ ^" c( V$ Y
6 f$ y; G. K) L9 q9 R1 R/ Z
眼看着崔莺莺走了,张生只得叹道:“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看到这一句,金圣叹又强作解人了。其实,他也是欣赏“临去秋波那一转”的,不过他说:“妙眼如转,实未转也。在张生必争云‘转’,在我必为双文争曰‘不曾转’也。忤奴乃欲效双文转。”他的意思的,崔莺莺眼若秋水,它并非特意为谁而转,但多情人如张生,就会认为崔莺莺的眼波是为他而转的。
) V) x7 ?; e4 c: ^  ]( E1 _, d3 q7 J, u: ~; W
' M) ~$ o2 w& i" C; x: d9 M) h
事实上,张生的自作多情并不是凭空而生的。崔莺莺先有“眼角儿留情处”,又有“慢俄延”,“脚踪儿将心事传”。张生被小姐引得意马心猿,“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崔莺莺哪里容易这么洗得白?王实甫在唱词的前后互相呼应之处,用足了匠心。她的眼角眉稍都是透露给张生春消息。所以徐士范刊本《西厢记》在题评中便称道:“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厢》关窍。”毛西河说:“于伫望勿及处又重提‘临去’一语,于意为重复,于文为照应也。”
! N5 ^8 i5 M) ~. L& r4 v
5 g* g1 p# Z& r1 _- u4 Q1 a% [" c! a( P7 ~
正因为此,张生才会在玉人已远的时候,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以为他就像刘晨、阮肇一样走运,误入天台遇见仙女了,说不定还有机会共结欢好呢。
发表于 2008-12-2 07: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人眼里出西施!
发表于 2008-12-3 1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人眼里出西施!应该是。
发表于 2009-3-5 2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j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发表于 2009-11-2 2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同意是一见钟情,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 17:11 , Processed in 0.0269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