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9|回复: 1

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楚国和周朝的搏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5 11: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 J, e$ ]( G. q

4 R+ P) Z7 t$ F( ?. R春秋时代的战车
: ~( r: _& S+ `- q! i+ E! R; H- m. U1 I" N
  前704年,楚国与中原国家的第一次战争开始了,对阵双方是以楚国为首的南联盟和中原国家随国。 # i. [# o" G  Y5 W: j/ g8 K1 p
  在战争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的战法。按着区域不同,有不同的战法。这里先介绍中原诸侯的战法。
. l- u! }7 V6 `& f
  春秋以车战为主,通常出兵,只说车多少乘,不说人数。一来,战车的人员配置是固定的,二来,战车的多少直接代表着实力。 7 `/ m& U5 ^+ x; h2 j( P
  按《司马法》所说: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叫徒兵。这样的配置类似于后来的坦克和步兵的配置。所谓的甲士三人就是:战车上左面的,用弓箭,作远程攻击;中间的是驾驶员;战车是一车四马,可以理解为四驱车。中间两匹为《服》,左右两边的称,或;右面的车右,执戈盾,作近战防御。
2 x0 d. R1 M( H4 T% I, g
  甲士三人中,”“都是经过贵族教育的,周朝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贵族的课程;而车右更是选孔武有力、忠诚果敢的勇士担任。甲士三人都是贵族精英和无敌勇士,可见车有多重要,不是人人都可以上去舞两下的。简单地说,车就像后来的高尔夫运动,那是贵族运动。而战车后面的徒兵,就是一般战士了,也就是工农子弟甚至奴隶。
+ [9 F. i7 f/ v& g8 w: P+ b% g  w; D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君主、主将坐在车上的时候。当此时,主将居中,御者居左,车右位置不变。由于主将在该车上,所以车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类似警卫团团长;而御者是偏在一侧驭马驾车的,更得技术超群。
! x8 g- l+ H. r  m, S6 r
  所以《左传》中介绍战争时,基本都要说明主将的御者和车右。 ' q. y5 ~4 M1 i
  车战开始时,战车驶向对方,两方开始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交战;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是弓箭对射。这个过程为。战车驶远之后,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然后两车再驶近而。一个,必有一个。战斗就这样不停的”“”“”“的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败北,在之后,不再,直接驾车而逃。
% t! m3 i! l3 A# K. m
  因为逃跑的一方是完逃跑的,所以不用减速,直接冲出战场,因而有一定的速度优势;而胜利的一方,在完之后,必须要减速再来一个,才能发现对方的逃跑,从而再加速追逐,这就存在一个距离劣势和一个速度劣势,一般很难追上。 1 {1 _7 P2 y% `* j3 n. ?4 O
  因为这个原因,古代车战很难活捉对方的主将,除非他特别倒霉,譬如车坏了或者掉坑里了。
, X% \- D9 y4 {7 W, v* s
——
南蛮完胜
! N- E9 ^) M# G/ x  Y4 F
  随侯倾尽全国力量,一百五十乘战车出战。简单计算一下,大约一万人强。两军对阵,随侯观察了楚军的阵地,有些放心了。原来他还有点心虚,壮着胆子来迎战,如今他是真的有些自信了。楚军阵地,粗粗点算一下,战车一百乘左右。不过每乘战车配置的步兵人数多一些,大约一百人,总数也是一万人强。 - ^* n" S- Q' X. A/ o8 D
  在战车数量上,随国占优;在人数上,基本相当。
0 c5 S9 ?$ M! g1 n9 }2 L! D
  从阵型看,随军分为上下两军,两军之间有明显空当,而楚军并没有分得这样清晰。从队列看,随军似乎更训练有素,队列十分整齐,而楚军的队列有些松散。 . z! O# l" C# d, M2 ?( ]5 t
  再看兵器,随军是一色的长戈,楚军则乱七八糟,有长枪,有短刀。 7 I7 v8 X5 m5 ]+ V+ i1 U
  哼,楚军果然是些乌合之众。蛮夷之人,能成什么大事?随侯对身边的将士说。
2 f9 f( C- ~$ R
  主公,楚人崇尚左,因此楚王一定在左边,楚军精英一定在左边。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冲击楚军右路,一举击溃他们,楚军整个队伍必然被带动,之后我们乘乱击败他们。到了这个时候,季梁实际上还有办法避免随军的失败。
1 g( B0 I5 }. s* t) {% N6 N
  不当王,非敌也。少师不屑一顾,他觉得不跟楚王照面,赢了都不刺激。
6 _/ j; j2 D( y( O$ G& [+ X
  少师被楚国忽悠了,随侯被少师忽悠了。
& W/ I/ X" ~) p- v5 b
  一通战鼓,随军率先进攻。战了没有几个回合,楚军崩溃,纷纷逃命。
+ {8 o5 b: r  p; i4 U0 d: {
  追。随侯下令。 5 I5 D, z' l( C' w6 S6 M
  传说中的事情,不可全信,也不可全不信。
, X; k% T7 L  E
  随侯没有去想一想,如果楚军真的如此不堪一击,江湖上关于他们的传说怎么能够流传?
0 U! B, U" x4 e& C8 n
  南蛮一向是很狡猾的。随国军队追出去大约公里路,他们来到了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带,树丛茂密的丘陵地带。战车已经不能快速奔驰,否则就会翻车。长戈在这里变得基本没有用处,因为总是会被树枝挂住。   a7 D1 O; u; H! @9 I' ~
  楚国人一向是不喜欢车战的,为什么?因为在荆楚,山地多河流多而平原少,雨水多而晴天少,因此车难行。打仗时,很少有平地给双方列阵,主要战法就是乱战混战,而乱战混战使用短兵器更有利。因此,楚军单兵作战能力强,特别擅长在地形复杂的地点作战。
. c" [+ ^% j2 h5 W5 F5 z9 U6 U1 X
  正是因为如此,楚军首次与中原诸侯作战,在车战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使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将随军引到不利于车战的丘陵地带,之后伏兵四起,利用单兵作战的优势对付随军。 0 n7 H$ n" j. }0 r6 s) u$ F+ s
  到了这个时候,少师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传说中南蛮子非常狡猾,现在看来,南蛮子不是狡猾,而是大大的狡猾。怎么办?就在稍稍犹豫的时候,楚军的伏兵已经从四面八方杀了出来,一个个手持短刀,高喊着不知什么口号,震天动地,随便扫了一眼,楚军的人马至少是随军的三倍。
# H/ I/ S7 t% ^' x! l! |3 L
  少师见势不妙,当时下定了决心。什么决心?除了逃命,还能有什么决心?可是,对于战车来说,逃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8 ?; @; \  K( `
  掉头掉头,赶快掉头。少师急忙下令,御者急忙掉头。 & b0 J. N* r1 E& p. Z% ?
  就算在平地上,车开快了掉头也会翻车,何况是在丘陵地带。少师的战车掉头掉得太急,直接翻了车,还亏少师身手不错,长戟一撑,从车上跳了下来。惊魂未定,楚军就已经杀到了。
, c$ S* C4 h, M% O& @% r
  随军的战力本来就不如楚军,此时中了埋伏,战车基本没用,那还不慌了神?当下喊爹叫娘,乱成一团。被楚军上来,砍瓜切菜一般,杀得七零八落。 ) w, Z: K: a7 f0 [  s- d' _, Y
  少师拎着大戟,想扔了戟逃跑,又觉得没面子;可是,拿着戟就跑不动。战场之上,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一犹豫的工夫,楚军发现这里有随军的大将,于是一拥而上。这下,想逃跑也没机会了,少师的长戟没挥舞几下,就被楚军逼近身来,一顿乱刀,砍成了十八段。 1 m1 u, H, z5 N7 [5 Z- N* Q$ N
  还好,随侯本身就缀在最后,见势不妙,早早跳车逃命,后面季梁接应着,逃回城去。
) N" ~$ a! F0 T+ }6 z  m8 t9 a
  第一次对抗,南蛮大胜。
9 j4 L0 Y% H1 H" n
——
和平谈判
2 c: E* R4 i* j9 w; M; U( Z
  少总理阵亡,战车损失一半,随侯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怎么办?这个时候,除了投降,真是没有别的办法。季梁作为谈判代表,来到了楚军大营。 / D% F) G9 \/ [2 d' ^. ?9 ]9 p4 Y
  谈吧,其实有什么好谈的?兵临城下了,黄鼠狼和鸡能谈出什么来? 6 @0 M; R) @, T" |
  可是别忘了,第一,楚国君臣很敬重季梁;第二,楚国君臣根本就没有打算灭了随国,他们还要随国国君去周朝当一国两制的使者呢。 " j' U0 S8 J; `' L0 {. J
  不谈,这个时候,谈什么谈?早干什么去了?熊通故作姿态。 0 E% @6 ~, d3 B2 X3 r; S
  季梁听了,起身,鞠躬,拍屁股,转身,准备就走。 + m) H  T/ I  c/ x- ^
  斗伯比将他一把拉住了。
. W9 s' l. A7 q& ^& ^
  老季,话还没说,怎么就走?斗伯比问。 ' a+ T9 c5 }/ ^
  不瞒您说,我们对楚国充满敬意,早前还签署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原本我们都不想跟贵国打仗,都是少师那个傻冒非要打,结果就打成这样了。如今我们诚心诚意来寻求和平,贵国又不肯了。那我们没有办法了,只好接着打下去。好在我们已经派人去郑国、齐国和卫国求援了,三天之内必到,希望贵国给我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后再决一死战。季梁是什么人物?这一套说法一个月前就想好了,刚才故意慢慢吞吞假装要走,就是要把这番话说出来。 * s" o1 `0 F( j5 n& `5 N$ {
  熊通有些傻了,他没想到季梁根本不吃他那一套。随国虽然败了,守城守三天是没有问题的,到时候援兵一到,后面就不好说了。 . e! t& D' m& H; z" R  K
  很显然,现在熊通需要一个台阶。
- @1 u; K# @0 G1 x
  主公,你看,少师这样的蠢货死了,老季这样的贤能被重用了,这说明上天不要随国灭亡啊,天意不可违啊,我看咱们还是和平万岁吧。斗伯比及时给了一个台阶,还顺便拍了季梁的马屁。 ! d/ B! `  ?$ {; x/ X
  好,既然斗总理这么说了,那就给季先生一个面子。说老实话,如果不是季先生来,那我们一定要灭了随国。熊通得了个台阶,赶紧下来。 " G% u+ b) v. C* i
  就这样,和平降临,两国签署了新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 e  |& [* d1 j; \6 a
  但是,和平是有条件的,和平历来都是有条件的。楚国的条件有两条:第一,季梁作为人质,前往楚国,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可以携带家属。说白了,就是看好了季梁这个人才,弄回楚国当公务员去了;第二,随国国君必须亲自前往洛邑,向周朝天子提交有关册封楚国为王的一揽子一国两制提案。

2 r& f8 B. ]5 s8 I- f* A: l2 w/ F
5 s. I9 n2 d5 q; \* {5 R——
一国两制的破产 5 a: ^# B" O" a. h, k0 r
  带着一国两制的方案,以及南方多个小国的联署签名,随侯前往洛邑,朝见周桓王。 6 ~7 O3 [) @8 F' ]8 l3 \
  别看随国小,可是随侯那也是周文王的后代,算起辈分来,那还是桓王的爷爷辈。没办法,历代周王都是长子继位,所以辈分越弄越低,基本上随便来个诸侯都是爷爷以上辈的。
; h% }& s$ k! x  l3 Q! C
  桓王召见,随侯献上地方土特产,问候了桓王,桓王也关心了随国的人民几句,之后,进入正题。
* L$ V% c, a. k* K5 y* m2 j
  大王,最近楚国在南面所向无敌,经常骚扰我们。现在我们这些小国商量,干脆请天子封他们为王,那他们就不闹事了。一国两制嘛,他们虽然也是王,可是对外还都是咱大周朝的。随侯鼓足勇气,把话说了出来,他要面子,不肯说自己是吃了败仗,被逼前来的。
: h& G1 o9 @# r0 _; l: K( j
  说完,随侯取出一国两制的草案,递给桓王。 ) I, ]5 ]) T% z8 @3 C/ W
  桓王粗粗看了一遍,脸色变得铁青。也不说话,直接将草案摔在地上。 ) g% D& W6 Y9 C- t1 j& P! _/ X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怎么能够有两个王?一笔写不出两个姬字,你这不是吃里扒外吗?面对楚国这样分裂祖国的卑劣行为,你不思阻止,反而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你对得起列祖列宗吗?你对得起自己的爵位吗?桓王也不客气,当场将随侯骂得狗血喷头,无言以对。
" `: q$ T1 Z3 e- o
  退朝回来,随侯仰天长叹,如今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都难受啊。
0 x# N; Q' g, ^* n, S
  没办法,随侯买了些洛邑特产,无非也就是葱油饼窝窝头之类,灰溜溜回到随国。之后亲自去楚国说明情况,请求谅解。 " Z& }* U) A& {( t  g
  葱油饼被扔了一地,熊通非常愤怒。
4 e: S$ e1 {* B3 j
  费了挺大的劲,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1 S+ N5 u+ B) c) A/ y2 D
  老随,这事我不怪你,不过你要表个态,是跟随楚国还是跟随周朝?熊通厉声问。 % \2 x4 O7 O; K, ~8 H' ]
  那,那还用说,周桓王那孙子不是个东西,我当然愿意效忠楚国了。随侯应声说道。
8 _0 u. j/ G3 B! `+ E
  老斗,你说怎么办?熊通问斗伯比,他对老斗有些不满。
5 S, u' h( E0 F3 w! g5 Z+ X' ~, Q
  斗伯比一点也不急,因为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5 ]1 O6 f6 s1 ?& _) M% ?. u. }6 D
  大王,正要如此啊。斗伯比慢吞吞地说。
2 ~8 q: F9 n! d/ c9 ^7 o+ h0 J
  什么?你叫我大王?熊通有些惊讶,一国两制都失败了,怎么叫我大王?谁封的?
& p; N+ u9 }1 c5 Q: C% g. `
  不错。我们提出一国两制,就是不要分裂祖国。如今,周王不答应一国两制,那就怪不得我们分裂祖国了,那是他逼的啊,分裂祖国的责任在他啊。所以,如今大王不必让他封了,大王就是王,自己封自己就行了。说来说去,最后落在这里了。
2 `" l! d- _% @$ q& P* L
  所以,古人是很讲究名誉的。即便楚国这样的半蛮国家,分裂祖国也是要找个借口的。 ' J3 q( ?2 \4 E+ a
  前704年,熊通自立为王,也就是楚武王。

* B. O8 z8 ]% A9 }5 o$ ^- a
( e. ~" s; Q0 V0 a——
弱小就要被灭
6 R' F/ K& {. n
  楚武王称王之后,开始更大规模的扩张,目的就是要和周朝全面对抗。 1 ~. P! O- }2 J" z9 t  k$ @, k
  武王鞠躬尽瘁后,文王熊资接班。文王比他爹也不逊色,整天就是以灭别人的国家为乐。在文王这里,楚国迁都郢,也就是如今的湖北江陵。 7 m/ e$ u* v; h6 l6 y/ f* d
  两代楚王,灭了无数国家,有名有姓的有申国、邓国、息国、权国等。其中,邓国和息国的被灭最为发人深思。
: T, K- Y" H& e( E
  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千真万确。弱小就要被灭。也是千真万确。弱小而拥有美好的东西,那更要被灭。更是千真万确。 ( @6 H; ]3 `5 \' |
  楚文王二年(前688年),楚国讨伐申国。从地理上说,楚国和申国不搭界。可是,楚国就是要打申国。不仅要打,而且楚文王亲自带队。
2 a. ?3 \0 ]* N; W5 T; o) n+ D2 w
  楚国军队经过邓国,邓国在今天的河南邓州。楚军借路,邓国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来是怕楚国,二来两个国家还是亲戚,什么亲戚?楚武王的老婆是邓祁侯的姐姐,也就是说,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亲舅舅。
1 l6 c7 h$ ]" h) x5 i" N
  甥舅相会,连干三杯,然后说些你妈好不好”“你姥姥很想你之类的话。其实,说是甥舅,这还是这辈子第一次见面,感情肯定是没有的。在楚文王的概念里,邓国就是一个小屁国家,高兴了就来灭了它,不高兴了更要灭了他。而对于邓祁侯来说,这个外甥那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葱油饼,今后就靠他混了。
. M# v/ s( w: h, U" U+ k/ d4 Q
  酒过三巡,楚文王的话就多起来了,说话也不客气了,拍着舅舅的肩膀叫老弟了。
; v9 j2 t! T0 E( }3 a$ ]+ B2 u
  酒喝多了,尿就多。邓祁侯上厕所的时候,骓甥、聃甥、养甥三个人就跟过来。好像这也是邓祁侯的三个外甥,看来邓祁侯姐妹不少,因此外甥成群。这么说来,这三个跟楚文王还是表兄弟。
4 R4 r! l4 e* |9 r
  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左传》上就这么记载,大致意思是:舅舅,这表哥不是什么好人。将来灭亡邓国的,肯定是他。趁现在这个时机宰了他,否则一定要后悔。 % C% J* ]% o. J& B, c& z( }
  邓祁侯拒绝了。十年之后,楚国出兵灭了邓国。(摘自:《原来这才是春秋》 来源:环球网)
发表于 2008-12-5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1 22:27 , Processed in 0.03251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