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独秀世人皆知,然而,迄今尚鲜为人知的是陈独秀夫人高君曼在1931年辞世于南京后,就埋骨于城西清凉山……/ Q6 E* r# T0 `# }, }8 r; o
" R8 n5 b. `5 k0 a8 v7 ~8 |( g 陈独秀在18岁与高氏结婚,高为旧式女子,目不识丁。其后一二十年里,高氏生下女儿筱秀和延年、松年、乔年、鹤年四子。1909年,陈独秀对妻妹高君曼产生了感情,并展开追求。高君曼生于1892年,读过私塾,知书达理,又追求进步,她对姐夫亦有好感。一年后,她勇敢地与陈独秀结合,同往浙江杭州(当时陈独秀留日归国后在浙江省陆军小学执教),高氏也只能接受了这一事实。至上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高君曼夫妇又因常年分居,导致感情破裂。
: D$ A: } W$ M, M/ \; m- }; m/ f) }+ I! J e
1924年秋,高君曼携她生的两个孩子(儿子名哲民、女儿名子美)迁居南京,在城西陶李王巷租房子住下。仅半年余,手头一点钱已快用完,生活困难,高君曼求助于安徽同乡会,被介绍到水西门内柳叶街上机坊同业行会当办事员,用的化名高丽立。当年社会上对职业女性普遍存在歧视。虽说高君曼工作勤恳负责,兢兢业业,但仍受排挤。年余后,高君曼经东南大学汪东教授介绍,去珠宝廊省赈灾委员会当抄写员。她写得一笔蝇头小楷,工整娟秀,工作又负责,收入虽低但较稳定,得以供养儿女读书。几年后,她积劳成疾,又缺钱治病,只得回家休养。1931年10月里,高君曼病逝,安葬费用还是熟人和赈灾会同事凑齐的,其坟墓就在清凉山南麓树林中,距古扫叶楼仅百余米。墓前石碑为陈哲民、陈子美所立。# g: q. a7 `' N' c/ f: P
4 R- a7 \" j" z" |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地居民马某在高君曼坟墓前山坡上开了家烟杂小店,在山坡下广州路上过往行人们恐怕都不知道那小木屋坡上凄凄荒草灌木丛间竟是一代风云人物陈独秀夫人高君曼的长眠之地!1993年清明前,在北京某大学任副教授的陈独秀孙女儿陈祯祥(即陈哲民女儿)前来清凉山,迁移走祖母的遗骨,在南京南郊黄金山公墓重新安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