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9|回复: 2

十二生肖的生命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15: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逍遥子 于 2009-1-15 15:47 编辑
7 d  r/ ?! a' ~, t' i( q$ i7 S$ F+ D0 Q4 H3 ]
来源:中国经济网首页 > 华夏文明
% X: t5 L+ A2 t: F2 l作者:李土生
9 H0 v7 d# ?& B- R0 T: y* u- P" w3 w# {' D

2 O9 {& n( k( M5 d7 }

1 d  S( X  Y0 W& N5 a9 d! Y
  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提到年龄就会自然联想到生肖属相,并且这生肖属相还与本人的生存发展、穷达际遇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古代,人们是通过天干地支的有机组合来纪年的。但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些玄妙的字眼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来说的确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将鼠、牛、虎等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比如二OO八年按农历是戊子年,属相便是鼠。这种特殊的纪年方法便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 + O, T7 i) \8 Y, ~9 O  Z7 z/ c
* }7 p. w' o; V) Q, ~1 y9 p
  同时,十二生肖又是承载着中国传统观念的文化符号,它既和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的传统习俗息息相关,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洞见和睿思。试想:世界上的动物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用这十二种动物来代表这十二地支呢?为什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呢?
& Z: N# e' f- T- ~' U2 t
5 g, ?  L6 t3 C" s' b8 p  G  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十二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大部分都属于哺乳类动物。哺乳动物是动物发展史上最高级的阶段,在动物世界中,它们是形态结构最高等、生理机能最完美的类群,也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种群。其实,人类自己也是哺乳动物的一种,在形体、生理构造、生活习性上,哺乳动物和人类最接近。中国人用这些动物来比拟自己的命运和人生,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当然也有两种动物——龙和蛇是例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5: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6 S" t6 [; D  `' ]' e" u
  十二生肖中有一半的动物是经人类驯化的动物:牛、羊、马、猪、狗、鸡,它们被称做“六畜”,是传统农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动物,为人类提供毛皮、肉蛋等生活资料,也为耕作和运输提供劳力,还可以帮助看家和狩猎等。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万年以前。我们知道,中国农业社会的历史特别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和这“六畜”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感。比如《诗经·君子于役》“鸡栖于埘,曰之夕矣,牛羊下来。”鸡、牛、羊这些动物代表着温馨的居家生活,洋溢着暖融融的团聚富足的气氛,是幸福生活的写照。所以,六畜“入选”十二生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5 p& ~  X+ Y: E$ y- |0 ~+ g  O9 d( r! m& V1 z+ f: D2 j! L
    从方便记忆到认识自然和生活,我们对生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但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中国人对时间一向非常敏感,和时间一样一去不返的是生命,人们因珍惜时间而惜取生命。中国人常常用滚滚的流水来比喻时间和生命的一去不返,用日月星辰的永恒来反衬生命的短暂。在永恒的天地间,面对时序的流转,我们的先民陷入了沉思。而十二生肖就是他们沉思的结果之一,其中包含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认识。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十二种动物和十二地支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并标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而十二地支就是记录时间的坐标。从子鼠到亥猪的排序,其实就是时间的序列,生命的序列,体现着事物成住坏空的过程,勾画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图景。(作者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
发表于 2009-1-23 21: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3 22:23 , Processed in 0.0311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