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48|回复: 0

[蒙医]阴阳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8 07: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学说- ^; K% }: f5 n

& c0 e5 r+ m+ h; a( z( e3 k+ \ $ f% P; \- [: F2 J6 p

% r  }3 I9 f0 O4 d. l    阴阳学说是我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古代思想家用以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民族社会时期的北方诸民族把上天看作获生的根源----阳,把世界看作上天的征兆----阴。据蒙古古代史及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记载,古代蒙古人称苍穹为"父天",称世界为"母地"。这是在蒙古民族中形成阴阳概念的根源。蒙医学理论就是在对自然界有了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元代开始蒙古人能够应用阴阳概念来解释医学的某些内容,到16世纪末,阴阳学说成为蒙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所以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晴天与阴天,热与冷、动与静等。一般地说,凡是活动、上升的、明显的、进行的、无形的、轻清的、功能亢进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都属于阳;而凡是静止的、下降的、隐晦的、退行性的、有形的、重浊的、功能衰退的或属于物质方面的都属于阴。例如,天和地,则天为阳,地为阴。因为天在上,故属阳,地在下,故属阴。火与水,则火为阳,水为阴。因为火性热而上炎故属阳,水性寒而下走故属阴。从事物的运动变化来看,当事物处于沉静状态时便属阴,处于躁动状态时便属阳。由此可见,阴阳即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R6 t. Z, k7 r% a* B4 \/ ~# z/ Z% k0 b7 y
    事物的阴阳属性还具有无穷的可分性,即阴阳之中还可以再分阴阳。昼与夜,昼为阳,夜为阴。但白昼之中又可以有上午与下午之分,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又有前半夜和后半夜之分,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由此可见,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任何一种事物的内部又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6 D: W* y' @7 i- _+ b- B# g5 Y( A% y7 p5 }
    阴与阳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地存在。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阳也无所谓阴,犹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就没有上一样。所谓寒,是相对热而言,若没有寒,热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阴阳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的,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如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五元与七素致病因素----三弊与七素,由偏盛偏衰及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与四施;构成人体之父母精血,热症与寒症等都无不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条件。但是,事物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当阴阳两者不断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如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五元与七素,致病因素之三弊与七素;病因方面,由于偏盛偏衰以及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和四施;构成人体之父母精血;疾病本质方面热症与寒症等,都无不以另一方为其存在的条件。; v- w+ Y2 E; ~- P! ?/ Y3 y

" f5 p+ J$ s! B% N6 l: o    阴阳学之原理反映物质与热能、结构与功能之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人体所有器官的功能,得到饮食营养才能发挥作用,相对而言,饮食营养物质则赖以胃、肠、肝等脏腑的消化功能才能变成对人体有用的滋养精华。从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来解释,一年四季的往来,是阴阳盛衰和进退的一种形式。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内的阴阳亦相应地发生变化。如春季为阳气初升,草木萌生季节,在体内则火元素所藏,血、希拉所舍之肝木脉旺盛而运行之时,故脉搏细而跳动。冬季为阴气上升,气候寒冷,水土冰冻季节,在脏腑为水元素所藏,巴达干所舍之肾水脉旺盛而运行之时,故脉搏柔和而迟缓。以上所述,就是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导致人体内阴阳之亢盛与衰弱的现象。阳阴的相互对立、依存、消长、转化几方面的关系,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而这些内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9 p/ {8 O; P7 \4 Y  |
1 S( D3 P6 Q' a8 _# g; G2 S
    蒙医学运用阴阳变化的相互关系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探求药物性能,并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确定治疗原则等方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20 12:42 , Processed in 0.0236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