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6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F. u& q& l/ n: m/ M7 e. Q
4、内丹周天类
2 b4 P0 d( o# d2 g/ D$ L
4 c/ H2 a5 T7 g& _) R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
5 `; V. ?4 Z+ o# _/ s' R# k* e5 ^
- K0 [" k4 i+ U( i6 g* B" f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5 O& Z" I3 A, G( b3 m" g
* ]: S+ L/ y6 G& o. m1 C* H' D8 X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 ?" S+ X3 m% r# S* \ v; x5 i# L9 ^
# _3 U+ Q8 O7 C* {' q6 r$ M S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K6 \; @7 X( b1 V
1 z% s; e$ Y' j* M; k( Y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2 D7 T! D( B( X0 V) W+ Q) M7 X ` p* T' o( O$ e- l( j- Y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
1 m+ y1 }: ?" X1 |4 q3 J+ {) ?- H; q" F7 p8 ]
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 ~" Z! L F# j) F
, y0 `0 I0 B; k" ]: q5、辟谷断食类
- B% E- T- o$ Z0 o7 Q( R# G) N
/ v( @# r: b. |9 ^) w5 t7 t3 M; t"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
' e. N. r6 H6 H, ]$ G6 g; Y2 w% L( P3 l. I; Y' ~* P
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A4 T2 ]+ n9 f
) H: o5 M& D+ i6 o' t
6、滋补服食类
% R$ \$ \, p9 P$ p( z W4 y& e9 T @# M; i- X5 I7 p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6 s4 E3 N; @4 i0 T- ?" s. x4 l9 @
' P2 O z/ H9 K3 ?7、房中养生类
) R/ e" ]# e' q: z& E4 e& A. R N5 f: M1 x
中国医学把男女的性生活称为房室生活,也叫房事、行房或入房。凡有关医学性保健的方法,中国古代称之为“房中术”。古人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也能杀人”,所以道家比较注意房中养生的研究。房中养生类的修炼方法就是性生活方面的卫生知识及锻炼方法。围绕着“养精、固精、保精”的过程,摸索、总结出了交而不泄,并能使精气上行补脑。具体方法有“独卧法”、“御女术”、“采战术”、“采补术”、“四季节欲法”、“求子术”、“房中禁忌”等。房中之法有十余家之多,不管是补救伤损,攻治诸病,还是采阴补阳,增益年寿,关键都是落在“还精补脑”上。
# a; N/ a' x8 c$ u1 C% i% @- t. G$ b+ d1 Q8 t5 R5 o
/ z) b, Q t$ r2 C5 f' u,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