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6|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三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19: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因与发病! F# k: }3 T& D

5 t8 u* h! \' X0 E& s7 b   外感病因六淫中的风邪:
& y9 ~+ ?9 Q' p# {+ V* C  
) Q8 l* |2 Z* Y8 x" F( B  风邪多从皮毛肌腠进入,从而产生外风症状。
$ e) a- R& [: n! R  皮肤被覆于人体全身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皮肤约占成人体重的16%,面积约为1.2---2.2m2  。皮肤的厚度在人体各部差异很大,约为1.5—4mm。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助皮下组织与深部的深筋膜、肌腱或骨膜相连。皮下组织也称为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成。皮肤内有毛、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 C9 ?% F: E2 F/ k- Q( b
  皮肤的血管:真皮中有微动脉、微静脉构成的浅丛和深丛,大致成层状,与皮肤表面平行。浅深层之间有垂直方向的血管相通,这些吻合支相当丰富,在真皮上部,毛—皮脂腺和汗腺周围特别发达,皮肤的毛细血管大多为连续的内皮细胞构成管壁,但在汗腺和毛球等处出现有孔毛细血管,此处的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内皮细胞孔隙进行交换,这有利于汗腺等的营养供给。真皮深层有特别发达的动---静脉吻合,称为血管球,它们是由微动脉到微静脉间血管旁路血流不经过毛细血管床,以增加局部血流量和流速。它是调节皮肤血流量的重要结构,在体温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 c4 u+ u6 B4 }% V+ _8 \1 c
皮肤的神经:皮肤中有丰富的神经分布,这与皮肤的二个主要功能有关,即皮肤为主要的感觉器官和体温调节器官,这两种功能分别是皮肤中的感觉神经纤维和自主神经的传出纤维为介导完成。自主神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纤维分布于微动脉的立毛肌、汗腺肌及上皮细胞等来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借助于调节出汗,参与调节体温。立毛肌为一束平滑肌,位于毛与皮肤表面呈钝角的一侧。它的一端附着到纤维鞘,另一端与真皮乳头层的结缔组织相连。身体绝大部分的毛都有立毛肌;但面部和腋窝部的毛、睫毛、眉毛、鼻孔和外耳道的毛没有立毛肌。立毛肌受交甲感去肾上腺素能末梢支配。人体在寒冷、恐惧和愤怒时立毛肌收缩,使毛竖起。一般认为,立毛肌收缩可以帮助皮脂腺排出分泌物。外分泌腺排出的分泌物即为所指的汗液,汗液除了有大量水外,还有钠、钾、氯、镁、铁、锌、尿素、乳酸盐、碘化物、硫酸盐、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这些物质的含量与出汗速度有关(前面讲过)。导管对钠最大吸收量只为分泌物排出量中钠的1/4,故出汗多时会损失大量钠,并失去大量水。外泌汗腺的功能是在受到刺激时出汗,排到体表的汗液水分蒸发,可使身体散热。1升汗液蒸发时可使身体蒸发585大卡的热能,故出汗对调节体温颇为重要。& Q; {0 S. z  e; Z
汗腺为单曲管状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分泌部管径较粗并高度盘曲,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层;导管部较细,与分泌部连接的一段弯曲,其后的一段较直,最后一段穿过表皮,开口于汗孔。
9 n' W' T9 W, A' M( {/ U! V( K皮脂腺位于毛囊与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分泌部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构成,周边部是一层小干细胞,它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细胞胞浆中形成的脂滴增多,向腺泡中心移动,胞质内充满脂滴。在近端导管处,腺细胞解体成为皮脂排入毛囊上部或直接排到皮肤表面。皮脂具有润滑皮肤的作用。
; H1 `. y3 [! y! ~9 ~! C7 o% A6 x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有密切关系。凡是影响皮肤血管舒缩因素(如环境温度变化或精神紧张等)都能改变皮肤温度。人体情绪激动时,由于血管紧张性增高,皮肤温度,特别是手的皮肤温度显著下降,可以从300 C骤降至240 C。皮肤温度变化与血管的密切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血管的功能状态。9 C+ A8 Y2 O% w3 L3 O
中医所讲的风邪包括大自然空气流动产生的风,以及现代科学文明产生的各种制冷设备(例如,电风扇产生的风和空调制冷产生的冷气)。当风邪侵犯人体时,首先侵犯与之直接接触的体表皮肤及鼻粘膜、呼吸道粘膜及头皮等处。体表受到风邪侵袭时,由于空气的快速流动,暴露于空气环境的皮肤(特别是头面部)、鼻粘膜、呼吸道粘膜水分蒸发加快,热量通过直接散热方式快速向周围环境散发,引起以上组织结构温度下降。正常情况下,皮肤温度下降会通过神经系统的有效调节得以恢复,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降低,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来调节皮肤温度。但风邪侵袭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神经冲动增强,造成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交感肾上腺素的紧张性活动增强,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汗液形成和排出减少。汗孔由于风邪侵袭刺激而关闭。同时立毛肌收缩,皮脂腺分泌暂时性分泌过多,皮脂腺超负荷劳动,分泌增多,此时由于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脂腺得不到营养物质的补充,最后皮脂腺分泌功能也将大幅度下降。分泌到皮肤表面的皮脂由于空气的快速流动水分蒸发而粘度增加,最后皮肤上的管道系统关闭,皮肤干燥,皮肤抗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下降。风邪侵袭时间过长时,皮肤水分丢失过多,热量扩散过多,能量亏损又得不到及时补充,而且此时皮肤处于收紧状态,皮肤内丰富的结缔组织(特别是基底膜内蛋白聚糖等分子)内的生物电能储存量消耗殆尽,正电能量的下降造成皮肤内各种感受器膜电位下降,极易达到阈电位水平,活动的兴奋性增高,痛觉感受器兴奋,将神经冲动上传大脑中枢产生痛觉,出现中医所讲的风邪侵袭阳位,即头痛、受侵袭肢体痛、关节痛、腰背痛、肩周痛等等在表的症状。这一现象继续发展将出现深层肌肉、神经组织内生物电能储存下降,导致肌肉强制性收缩,出现四肢抽出、角弓反张、直视上吊。所以,风邪侵袭阳位的现象根本是皮肤内阳气消耗殆尽所致。风邪病因不能及时消散而进一步恶化,则肺气宣发为主的生物电能不能传递到体表,“气门”的汗孔关闭不开,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增高不下,机体内热不散,肺热及各脏腑内热不散,出现外寒内热。鼻粘膜、呼吸道粘膜等呼吸道在风邪的侵袭下,也会出现以上相同的现象,即水分丢失过多,早期出现鼻塞流涕,后期出现粘膜干燥,粘膜内储存的生物电能不足或消耗殆尽,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各脏腑(特别是肺组织内火)内热、内火增加,上传到呼吸道,极易出现呼吸道粘膜在干燥的情况下膨胀,孔隙加大细菌进入发炎,出现呼吸道炎症。) J2 h6 h* [2 h) G- o$ }
自主神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纤维分布于微动脉的立毛肌、汗腺肌及上皮细胞等来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借助于调节出汗,参与调节体温。但是前面讲过,头面部皮肤没有立毛肌,不能通过立毛肌舒缩调节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控制面部皮肤血流量。当风邪侵犯头面部皮肤时,皮肤水液蒸发加速,同时皮肤与外界相同的管状系统仍然开放,所以皮肤、皮下组织内的水分、热量、生物电能亏损更大、更多。生物电能减少导致痛觉感受器兴奋性增强,出现头痛现象。风邪侵袭时间过长,导致面部肌肉及神经组织中的生物电能储存下降,肌细胞膜电位和神经末梢膜电位下降导致兴奋性增强,出现面部、颈部等暴露部分肌肉强制性收缩,产生口眼歪斜等现象。
2 p8 v, H& [- s风邪侵犯面部造成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内能量发散过快,生物电能储存下降,造成毛细血管控制水分流出能力减退(中医所讲的气的固摄作用减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进入皮肤、皮下组织增多,出现面目浮肿现象。  n8 M) j  b7 g" H5 U! U
人体内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很广,支持和连接各组织器官,也构成某些器官(腺体、肝、肺等)间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细胞成分较多,其中一类是经常存在的定居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等等;另一类是游走的、数量不定的细胞,它们是有血液而来,如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发生炎症时这些白细胞大量从血管进入周围结缔组织,炎症消退后,这些血源性细胞趋于消失。当细菌、病毒侵入引起的炎症;以及中医所讲的邪气侵入皮肤、粘膜等组织后,最先起变化的是局部电位变化,消耗局部能量,生物电能因消耗而不足,产生局部电位降低,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激活以上某种或几种细胞的活性,产生各种炎性或免疫反应。例如,前面讲到的风邪侵袭后,皮肤、粘膜等体表局部能量消耗,局部生物电能不足,局部电位下降,激活肥大细胞分泌胞质内粗大的分泌颗粒,将颗粒内的组胺、肝素及白三烯物质进行释放,肝素有抗凝作用;组胺和白三烯可使皮肤、粘膜微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和液体流出,导致组织水肿,形成荨麻疹;可以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哮喘;可以使全身小动脉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这些病症统称过敏反应。所以中医所讲的风邪侵袭引起的过敏反应(像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等)病症出现前最早的局部变化是电位下降,肥大细胞常沿着小血管广泛分布,在身体与外界接触的部位,如皮肤、呼吸道结缔组织内含量较多,这些部位电位的下降(即下降到低于局部生物电平衡下限时),局部疏松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电位下降,激活肥大细胞活性,产生以上的过敏反应。再例如,在疏松结缔组织内固定的巨噬细胞,常沿着胶原纤维散在分布。当巨噬细胞周围出现细胞侵入,细菌繁殖消耗局部能量,使得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内部生物电能储存下降,电位降低到生物电平衡点以下时,通过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储存的生物电能的下降激活周围分布的巨噬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受刺激伸出伪足,向电位低处或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朝向浓度高的部位移动,聚集到细菌存在部位并吞噬细菌。浆细胞也是如此,浆细胞在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较多,如呼吸道的结缔组织内。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能够抑制、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世界上任何物质运动时最先起变化的就是电能的改变,人体内组织细胞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即电的变化在先,组织细胞活动在后。风邪侵袭人体体表,出现荨麻疹、过敏性疾病时,最先其变化的就是皮肤、粘膜内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分子中生物电能下降,激活分布于它们之间的各种细胞的活性,出现各种病理改变。西方医学始终搞不清楚荨麻疹等疾病病因,就是它没能搞清楚中医所讲的“气”的本质。最终还是归结到全身或局部生物电平衡上来,像风邪引起小儿风水病就是皮肤体表与身体内生物电失衡,皮肤体表内结缔组织中电位低到平衡点一下,激活肥大细胞的活性,出现头面一身的悉肿。
. G5 o, y$ l# @----==============================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8 17:03 , Processed in 0.0259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