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1|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四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2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所讲的阴阳失调8 Y: {! d- m( U5 o6 w- Z8 e
# C; Y/ N4 y8 V9 t7 u' d
阴阳失调是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平衡,从而形成阴阳偏盛、偏衰、或阴不制阳、阳不制阴的病理状态。同时,阴阳失衡又是脏腑、经络、气机等相互关系失调,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
3 @9 E7 [9 g5 q1 j# j第一,阴阳偏盛,即阳邪侵入人体,可以形成阳偏盛;阴邪侵入人体,形成阴偏盛。
9 S$ G* t: ]; c; B: l- s" T   阳偏盛: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过盛,机体亢奋,热量过多的病理状态。中医的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人的机体或组织器官受到内外刺激,特别是受到像中医所讲热邪、燥邪等外邪刺激时,机体或机体内的组织器官内细胞的代谢亢进,产能增加,由于代谢旺盛出现生物电能生成明显增多,机体全身或组织器官局部结缔组织内生物电能储存过盛。过剩的生物电能导致机体或组织器官局部内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明显增加,机体或组织器官局部温度升高。同时由于细胞代谢旺盛和过多的生物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增多,也导致机体或组织器官局部热量过剩。人的机体受到七情内伤刺激所产生的像胃火、肝火、肺火、心火等现象时 ,胃、肝、肺、心等局部脏器形成的病理生理机理是一样的。. h2 v2 ~2 p' \. R% {+ d
不论是外部热邪、燥邪等外部刺激,还是七情内伤的内部刺激造成的机体或某一脏器局部生物电能含量过剩,都将导致组织细胞的内环境发生紊乱,最终出现病理性变化。但在发生阳偏盛的早期,即代偿期时,组织细胞内的能量储存是正常的,并没有减低;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细胞能量的消耗,细胞内能量储存因减低而不足,产生的生物电能供不应求,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生物电能消耗大于供给时,将出现中医所讲的阴虚现象,最后出现阴阳都虚。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阳盛则阴病,阳盛而消耗机体的阴液,阴由相对不足逐渐转化成绝对不足,从实热症转化成虚热症或实热兼阴亏症。
# Z6 o5 p  @0 J8 p5 e% d: u阴偏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产物积蓄的病理现象。阴偏盛的病理表现与阳偏盛正好相反,机体或局部组织器官受到像中医所讲的寒邪、湿邪等阴邪侵袭时,人体组织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减低,细胞代谢功能减退,产能减少,产生的生物电能也随之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中存在的生物电能也随之不足。在此状态下,组织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温度相对减低、组织细胞代谢减慢、液体流动缓慢,出现中医所讲的寒证,即寒、湿、静为特点的病理现象。要维持组织器官温度的正常,必须动员生物电能,消耗生物电能转化成热能,人体在寒冷状态下往往是以肌肉震颤为主要产热方式来产生热量,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生物电能减低导致阳气虚,这就是中医所讲的阴盛则阳虚的原因。9 R- \8 E# b; D$ k; B
第二,阴阳偏衰,阴或阳的某一方出现虚证时,可以导致另一方相对亢盛,形成“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阴虚则阳亢”、“阴虚则热”的病理现象。, [1 w2 o. u/ A- ?' ]. d& H* q
阳偏衰:机体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内的阳气不足,出现机体或局部组织器官内生物电能减低,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聚糖等分子内的生物电能储存减低或组织器官外的结缔组织包膜以及连接组织器官的结缔组织筋膜的胶原纤维内的生物电能的减低,出现生物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减低,组织器官内热能减低出现组织器官内温度下降,温度的下降导致组织细胞内酶的活性减低,组织细胞内代谢减慢,细胞活性下降,出现阴气的相对偏盛;组织器官内生物电能和温度下降也导致体液内分子、离子活性减低,出现生物电能传导速度和数量的下降,也将加重阴气的偏盛;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生物电能的减少导致气的固摄作用下降,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水肿,内环境遭到破坏,更加重组织细胞的损害,细胞活性进一步降低,也是阴气偏盛的一个原因。例如,过食生冷食物后,导致胃脾两脏器温度下降,细胞活性及细胞代谢功能减低,细胞自身产生热量下降,迫使脾胃储存的生物电能转化成热能数量增加,出现脾胃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生物电能因消耗过多,电位下降,阳气不足,固摄减弱,组织器官内淋巴回流受阻,脾的负担增加,脾胃水肿出现阳偏衰现象。在这一过程出现早期,通过肝、肾等脏器及脾胃经脉生物电能传导给以补充来维持脾胃生物电平衡,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由外界周围生物电能补充能力的下降,必将出现阳气衰竭,出现明显的阳虚寒证表现。8 e# e1 p1 x# S
阴偏盛:即阴虚,是指机体组织细胞营养物质供应相对不足或组织细胞慢性消耗相对过度,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功能低下,产能不足,组织器官内温度下降。要维持组织器官内温度正常,一是要调动生物电能转化作用,将生物电能转化成热能;二是生物电能降低,刺激毛细血管壁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扩血管物质,使得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组织器官红肿,使组织器官局部温度升高,出现中医所讲的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症。虚热症造成的组织器官肿胀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增加,用血液温度来提高组织器官内能量方式所致;而前面讲的阳偏盛性肿胀是由于淋巴回流受阻所致的水肿,它出现的是虚寒证。2 M# m/ T5 }% d! a% Q5 |
第三,阴阳亏损:阴或阳的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另一方的虚亏,最后导致阴阳两虚证。
  e0 i% a/ t- E; t     阴阳相拒和阴阳亡失:就是由于阴阳一方偏盛过度或偏盛至极,导致另一方功能的丧失殆尽或更为严重的完全丧失功能的现象。例如,机体体温过热,超过体温上限,组织细胞特别是大脑中枢神经元就可能烧坏,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寒冷过度,组织细胞活性、细胞代谢停止,细胞死亡,最后冻死。4 w( Y3 q9 [9 B3 U7 S  A: W
西医生理学中关于细胞内环境稳定一节中是这样讲的:人体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1/4分布于心血管系统的管腔内;其余3/4分布于全身的组织液中,称为组织液。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中,因此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的环境,故称为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体所接触的外环境。身体内的有些液体,例如胃液、肠道内、汗腺管内和肾小管内的液体,都是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和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而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能在很小范围内发生波动。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动态平衡,包括以下内容:(1),体温维持在370 C左右;(2),pH维持在7.4左右;(3),动脉血压、血浆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要在正常范围内(4),葡萄糖浓度、各种营养物质浓度要维持正常范围内;(5),水分、各种电解质浓度 以及晶体和胶体渗透压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处理以上5条外,还有一个重要稳态因素,即(6),细胞自身细胞膜及细胞周围环境中生物电能要维持在正常范围。这是西医生理学的漏洞和缺陷,西医生理学的漏洞和缺陷正是中医最精华的地方,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根基。整个中医从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过程都是围绕着组织细胞内环境稳态的第6条展开的。所以,中医不但不会灭亡,一但架起中西医这座桥梁,把中之精华补充到西医之缺陷处,必将大大丰富医学内容,在西医10大系统之外又增加一个系统,即人体生物电能循环传导系统。中医必将走向世界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必将更加的发扬光大。
' l- ~! e! u3 |- k4 }" D0 a% i   = ================================4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8 20:42 , Processed in 0.0230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