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0|回复: 0

连载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四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0 2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里的脏腑病机       
5 ~9 U$ N, _" Y  C! E$ O. p9 T脏腑病机是指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生理功能产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在、内在因素,都势必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脏腑失调的病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太过或不及,以及各生理功能的失调;二是脏腑本身的阴阳、血气失调。5 c: x, |: t" G8 |1 }) h8 X, _  |
一,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脏腑的气血是各脏腑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各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是:气属阳、血属阴,阳与气合称为“阳气”;血和阴合称为“阴血”。# @9 g' \) x6 E2 U+ r' s
   (一),心的气血、阴阳失调,是心脏病变的内在基础。
7 ?$ N2 x% b3 K- \, |   (1),心阳、心气的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脏的阳气偏盛和心脏的阳气偏衰。
4 R, W: A( v( t  p心的阳气偏盛: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凡是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因素都可影响收缩能力,其中活化的横桥数目和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是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主要环节。心肌的收缩能力是决定心泵功能的重要因素,受到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输出量约5L;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25—30L,为安静时的5—6倍。这说明正常心脏的泵血功能有相当大的储备能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脏的最大输出量远较一般人高,可达35L以上,为安静时的7倍。而有心脏病患者,静息时的心输出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尚能满足静息状态下机体代谢需要,但在代谢活动增强时,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表明心脏泵血功能储备已经降低。所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当受到外界或内部各种因素刺激时,心脏可以出现相应的功能调整,以适应当时的机体状态需要。; N. t" S6 I6 j5 i& g' [) A- [# c
心脏的阳气偏盛,即是“心火”。正常情况下,运动、精神紧张等内外界的刺激的强度小、时间短暂,心肌代谢旺盛所排出过多的生物电能很快传递出去,并快速转化成热能或机械能消耗掉,不会在心脏周围和纵隔内积存,不会形成心火。但是,如果机体内外的不良刺激时间过长(就像中医所讲的邪热、痰火内扰、情志或五志等因素),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交感神经活动过强,致使心肌代谢过旺,产能过剩,再加上心脏及心脏周围以及纵隔内结缔组织传导生物电能受阻、不畅,导致心肌细胞周围、心脏周围及纵隔内生物电能积存过剩、过多,产生中医所讲的“心火”。此时,如果心脏功能正常,“心火”是绝对的生物电能积存过剩,只是超过了心肌细胞外基质、心肌细胞群之间及心脏外结缔组织筋膜中生物电含量正常范围的上限,没有伤及心阴,为实火。这部分心脏中的“实火”虽然不能按照正常经络系统传递,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必然要向电位低的组织器官传导,传递到上呼吸道,出现上呼吸道及咽喉部上火,上呼吸道及咽喉粘膜组织内生物电能过多,出现粘膜组织膨胀,粘膜细胞间隙加大,极易出现细菌侵入,造成炎症表现;传递到肺,引起肺火;下传到胃,引起胃火,等等。这种“实火”传递到哪儿,哪个部位的组织器官就出现因生物电能相对过剩的病理表现。火性上炎,心开窍于舌,心火循经上炎,导致舌及口腔粘膜膨胀,抵抗力下降,病毒侵入出现溃疡、糜烂现象;口腔及鼻粘膜因毛细血管扩张,散热,丢失水分增加,导致粘膜干燥;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传到小肠,引起小肠粘膜膨胀,小肠吸收功能减退,水分吸收也减少,再加上心火传递到皮肤体表造成皮肤散热增多及水分的丢失,出现机体内体液不足,肾脏在抗利尿激素作用下,排尿减少,可见小便赤黄、灼热疼痛等现象。
& G- |; Y3 A- H心的阳气亢盛所致的“实火”(即 生物电能)还可以转化成热能,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盛则热,气有余便是火 。机体内热能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即阳气亢盛则血热。血热导致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流速度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及心悸等。: ~4 Z3 T0 D5 ?. g
这种“实火”上传到大脑,引起脑组织神经元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神经元细胞外基质水液过多,脑组织轻度水肿,出现神经症状,即心烦、失眠、多梦、言语过多等现象。
5 a  |) B! X& t8 _心脏本身具有基础疾病,或者劳心过度等原因的基础上,邪热、痰火、精神紧张等导致心肌代谢相对旺盛时出现的心火是阴虚阳亢性“心火”,即虚火。如果实火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心肌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供不应求时,必将伤及心阴,也出现虚火。不论是实火还是虚火,传递到哪儿,都是火,对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作用是一样的。
+ @: b" }' ^, F9 j% C* @, H心的阳气偏衰: 心脏的阳气偏衰,即心脏的气虚和阳虚,多由慢性疾病的持续性消耗,逐步发展而成。心阳虚即为心肌代谢能力下降、心肌细胞能量不足、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心肌功能下降导致心肌产生的生物电能减少,又出现心气虚的现象。阳虚表明心脏功能下降,气虚表明阳虚的结果。心脏的气虚和阳虚导致机体组织器官供血相对不足,特别是大脑最为敏感。大脑由于相对缺氧导致大脑功能(即阳气不足)减低;大脑组织因缺少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补充导致大脑的气虚,同时也加重了大脑组织的减退。大脑组织的气虚和阳虚出现了各种精神症状,如精神疲乏、神思衰弱、反应迟钝、迷蒙多睡、懒言低声等大脑功能低下的表现。
0 p0 A3 O( T* @4 s8 k$ N2 X心脏功能的低下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射血指数减低,血流速度缓慢,血行不畅而至血瘀,形成心血瘀阻现象。同时,机体内组织器官供血相对减低,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也相应出现功能的下降,导致组织器官阳虚,阳虚的结果出现各组织器官的气虚;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的减少,即心气虚导致心脏产生的生物电能沿着各级血管传递到各组织器官的能力下降,组织器官获得的生物电能减少,更加重了各组织器官的气虚。例如,与心关系密切的肺、肾等脏器就可由于心气虚和心阳虚而出现肺、肾的阳虚和气虚现象。$ J: f6 {/ ?6 N" v- h0 i2 N
(2),心阴、心血的失调:是指心阴不足、心血亏损和心血瘀阻。' h/ s0 }7 v( ]- [
心血不足,即心阴虚。一是指心肌自身供血不足,心肌细胞营养不良,导致心肌收缩无力,心脏功能低下;二是由于劳心过度、久病失养性的慢性消耗、或者情志内伤,心阴暗耗;或者心肝火旺性慢性消耗所致。心阴虚的结果导致心肌产生的生物电能减少,出现心肌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等分子内和心肌细胞膜电位的下降,心肌细胞膜电位处于去极化状态,心肌细胞反射性活性增强及功能亢进,形成阴虚阳亢状态。机体外周由于心阴虚导致外周组织生物电能的重新分布,皮肤等体表生物电能减少、气虚,产生盗汗现象。
4 ]& Z. p8 e9 B7 K心血亏损:是指失血、血液生成不足或情志所伤,耗损心血所致。这一结果导致血虚,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出现血虚的病理改变。
6 |& Q; E/ ~  ~7 p. }# a5 u' \心血瘀阻;是指血液运行不利,痹阻心脉的病变。中医所讲的心血瘀阻与西医所讲血栓不同,血栓形成是指血液成分在心脏和血管内发生粘集、凝固形成病理性固体凝块的过程。在血管系统中,血栓可使血管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阻塞,影响血液流动,造成被阻塞的组织器官急性缺血性改变。而心血瘀阻是指心血管系统内血液动力学改变,即全身组织细胞间组织液水分过多,血流阻力加大,血流速度缓慢、停滞;或组织器官局部组织水肿,血流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停滞的病理状态。这种现象是由于各种慢性消耗导致心阳虚以及随之出现的机体或局部组织器官阳气之不足,造成周围血管,特别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壁生物电能低下,电位下降,刺激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扩血管物质,致使毛细血管壁扩张,组织液增多性水肿;或者是由于心阳虚出现心肌收缩无力、动脉搏动减弱、运动量减少等原因,致使组织器官内淋巴回流受阻,造成淋巴性组织水肿。这些都导致心血瘀阻现象的发生。心血瘀阻发生在心脏周围时,出现心脏及纵隔生物电能积存过多,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和蛋白聚糖等分子膨胀,激活组织内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兴奋,将神经冲动上传大脑,出现心胸闷胀、胀痛、心前区疼痛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如果受到强烈刺激(如情绪极度变化或使交感神经活动过度兴奋等因素),将出现心脏窦房结过度抑制,停止其自动节律性兴奋,窦房结这个心脏起搏器停止工作,造成心脏骤停,猝死。
5 J6 j9 X$ [: q2 q2 y3 T' i西医内科学有一种疾病称作心血管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但临床上没有出现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它的临床表现有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感到心慌)。呼吸不畅、胸闷,常感到空气不够要打开窗户,不少患者经常作深呼吸或叹气样呼吸动作来缓解症状。心前区有疼痛感,但部位不固定,疼痛活动与劳力无关,而且多发生在静息状态;持续时间长短不等,一般较长;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与真正意义上的心绞痛不同。具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多汗、手足发冷、双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通过检查没能发现有病理意义的阳性体征。
$ j4 T: X+ d7 q& m- a' v; f. z西医所讲的这一病症就是中医所讲的情志所伤、五志化火的过程。早期出现的是实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变成虚火。只是这一病理过程仍然是心功能损害的量变过程,还没有出现西医真正意义上的质变过程,即出现了西医所见的组织结构改变或功能指标异常。在这样一个漫长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有效调治,必将进入下一个病理过程,即西医真正意义上的心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的代偿期。所以,中医看到的是量变过程,西医看到的是质变过程。) \# L$ Z3 D+ T5 k
===================================44
7 O, V# p% l6 ~; u  d& U) ~: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5-18 17:04 , Processed in 0.0288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