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7|回复: 0

转帖<诗律浅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3 13: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体、古体】
/ g  d; C. G% c
6 ?; T' G) ^6 `7 i+ m. L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
! w5 }0 ^2 a/ |, @3 i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0 ]$ P* V2 n; i
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2 {! e8 Z6 z. W& [" p1 F8 n
也称为古体。
- u/ U* f& z7 @4 h* A4 l- Q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f6 ^, b: V0 t) z( k# A! w. }
! Y9 X; N3 r2 B1 j& n+ l; i4 V; Z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
' z2 [9 Z# @3 ?7 A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
6 N4 T6 t% O! Q- G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6 g0 }, U& x( i  ^  z

" }& z7 c  }! [6 E. K. [: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
* R* d% R: @; `; K2 R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  y/ n3 B0 t  W) g4 x
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 V& Q% I# b, {) m: o
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 L! A) s3 w6 t1 s3 g
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 i- \- O! ]! c) ~' w7 ^
2 _7 ^6 C  y1 E- [8 R0 g4 b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 |; {/ q% b9 P, Y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2 h' D* H; b; o! c8 @% A: X
& T, p/ n2 w! U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 x. o  J( O1 y" k( P: M1 s) U2 T+ f* V$ ~
+ l" E" L9 G# e; x  l. ]
【用韵】
" p( u( w6 k3 c" X  W5 {- }# V6 y6 O0 y) a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 a! n( A: q9 G, _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
; h( g7 J" `7 y; L7 L; A0 j! w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 F7 h7 w2 I2 o$ A7 J' Z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2 Q: w2 y. H7 ~/ Q
$ T. B0 h7 D* W# k( {  q/ H* R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
+ Q  K; D8 E; Y2 C" U( z- t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
9 X" i- H" w' B% r6 {7 S6 Y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 J) v. Q9 j& |4 O- I/ u" A7 ?
' r9 B4 D' J8 u/ I; o( J- @: K; _6 [% C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
3 r, l8 v8 J( Z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 U; ^! m9 [5 V  h- B1 [2 J$ U& W) W* y% \6 `3 N: u6 U7 _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6 R( c, v5 X1 t& U# U  k
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n0 T& P+ w5 m* g5 ^3 v

/ Y, B& J) h% W! S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
$ O5 A% L- w) u" R9 N8 [8 }$ p( `1 X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5 ~) @* X- v% w
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 Z3 \" `4 m  l3 `8 Y" b1 g/ J; ?7 B7 N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 K6 Y* y1 l6 c# l
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
1 }7 l. C/ |3 m9 L# j/ T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 P( e$ Z$ z7 Z
. O, G- \0 s1 E7 A; B楸树馨香倚钓矶,
9 F3 Q7 ]& ]' k! {& \5 S! z斩新花蕊未应飞。
) W) T- }: C6 t/ w: e: h6 A不如醉里风吹尽,' U6 H) w1 t1 ]( h
可忍醒时雨打稀。
' w: [$ o: Y  ~  e0 H: r! \5 |% d' u, Y( d5 A* t1 d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X3 \0 n1 E  N/ b+ t

( e% q, I( z  Z/ ]又如第二首:7 o* `7 k# U1 s( s  Q2 O; X

/ Q  K: j; t- {门外鸬鹚去不来,9 f# z# I5 K! g$ ?
沙头忽见眼相猜。
/ Q+ ?: n/ x% ^9 q自今以后知人意,+ L) e; `6 T2 r9 P* }
一日须来一百回。/ d) z7 j# `5 Z+ m6 w) K0 C; Y

# ~& Y3 w' F, l$ u: }( F4 J“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6 u9 R4 @7 I# f  I' c' V
4 d8 z0 m1 X0 Y' |* `$ q3 A; g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 |- r, o! `6 N9 o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
2 {8 N; V$ x' N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  g  X4 b. j4 }. s. Z
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 a) O$ r9 l) n* E+ R( ^
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 B5 S. h* _8 c+ U; G, y  L
  Q6 R  F# C  T+ j酒渴爱江清,
5 h4 g# o# k! A余甘漱晚汀。; J1 W$ ~% }8 t- k  e* u
软沙倚坐稳,- H9 U! D$ }! `3 r
冷石醉眠醒。- H8 u% Q; S0 k8 K0 u
野膳随行帐,) o& E' ?0 ]* X' I0 q0 w  K
华音发从伶。
+ U  h, Y& F  A8 Y0 J6 D数杯君不见,
9 R1 S4 k5 a! Y8 r% n2 w2 [$ [+ u  e  n都已遣沈冥。, q( O' f5 U" p( Q, c  ^

$ n' c; i6 `; ^/ X- B+ b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s: x, s7 U2 ^, g% l: {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8 o: f; L' g* D! u
% w7 h+ w  r, j, g% [  y2 F7 P& P; N# N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7 `: b1 }' x7 I! D8 ^4 D; v
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
, ]1 D0 [+ D$ S/ g- o3 ?2 i6 r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 D/ r' m7 p' B  S/ G* G, P' x  @7 {& I# Q  M+ @

) h( \8 G) E7 l1 m【四声】8 A+ K, X+ C9 X8 E2 f2 W, ?, i$ A

) i9 r7 p! E: `3 q$ U2 s  A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4 X; q! X- K( L1 W
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
# @8 |! Y, h2 U$ ~/ ~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 w0 x  U! D) k; S9 D) ^
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7 q# x+ s$ I9 i& z0 `$ t$ |9 n
! s; l2 |9 `4 x2 J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 ]: }* P. R; G* W; i. G$ q0 |
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
5 Y1 K' a9 H9 b) Y2 _' ?+ R清楚什么是入声。& _, V/ q# m# w, U- x- }' j

% E  Y. W. |7 d'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 A7 F- b3 H$ c& R! z5 s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
# s6 y9 Z) V( V: r. m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
: A3 ?3 I* G7 ?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
2 S- w4 f' ^% C' P  C$ C; |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
- [" l5 l( z- E! \0 m0 |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
: C) Q$ S- s1 Q# L- X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5 |% d: P4 D$ n$ `7 \9 r
' C( \$ Y, D( u4 s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 g' v7 J' k" o' P- [0 I
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
: t* y8 S1 z4 x% c; A4 ]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
( i7 p  p( s1 f* e, s, X楚,分别读做ik,it,ip)。0 u) S+ S/ O# w$ U( \2 F7 z
2 `! m3 P; o# R+ y+ A0 W! `6 Z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
9 a6 H* u/ L, Z9 Q" L( y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 U3 d7 @* A3 r- x
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
- }0 e7 D4 Y: }: |就是这种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7 16:27 , Processed in 0.04157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