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88|回复: 0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验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8 12: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府逐瘀汤治疗血栓性深静脉炎验案
□ 郭军艳
  李某,男,75岁,因左侧下肢水肿求诊。患者20日前因劳累后受凉,引起左侧下肢疼痛,自服芬必得止痛,疗效不佳,第二日见左下肢水肿,遂于当地县医院就诊治疗,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炎,经用溶栓疗法治疗8日,好转出院。现左侧下肢较右侧明显增粗,以大腿根部及胫骨内侧尤甚,测量大腿根部周长双侧比较相差约12cm,左侧足背浮肿光亮,穿鞋困难,左下肢皮温较右侧低,皮肤亮而有光泽,无瘀斑,按之凹陷,良久方起,腓肠肌稍有压痛,活动后水肿明显加重,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瘀阻经脉。治以活血化瘀、温寒化湿。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益母草10g,泽兰10g,川牛膝10g,汉防己10g,薏苡仁30g,熟附子10g,桂枝6g。水煎服,日一剂。服上方3剂后,水肿明显减轻,足背水肿消失,大腿根部周长双侧比较相差仅5cm,效不更方继服,共服用半个月,水肿消失,基本痊愈。
( A5 t' j* U/ s' }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同时,伴有血栓形成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它的发生多是由于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黏滞性增高等因素有关。本病当属中医“脉痹”、“皮痹”的范畴,《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孙思邈亦认为本病是“皆久劳,热气盛,为湿凉所折”。因邪中经脉,脉络不通,使血行艰涩,又因伤耗气,使气虚推动无力,而血行缓慢,成为血瘀。血瘀津停,脉道不通,津失气布,则聚而为湿,湿邪流注下肢,外泛肌肤,故发为水肿。
- F. f) W5 Y. U  因此瘀阻脉络是本病病机的关键,故治疗本病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祛湿。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制的著名活血化瘀方剂,其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可通治各种血瘀气滞证,本例患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收效甚著。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牛膝均能活血化瘀通络;益母草、泽兰能活血利水消肿,配以汉防己加强利水;薏苡仁化湿除痹止痛;熟附子、桂枝温阳化气,散寒通络,取血得温则行、寒得温则减、湿得温则化之义。若见神疲气虚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行血;若湿瘀化热则去附子、桂枝,加金银花、虎杖以清热祛瘀通络;若病情迁延,日久伤脾,致脾虚湿阻,加党参、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 1 s1 Q7 k) p" Y( o: ]
  在临床中笔者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易见于左侧,究其原因,这是与人的正常生理解剖有密切联系的,由于腹主动脉位于脊柱的左侧,下腔静脉位于右侧,左髂静脉在腹部中央线回下腔静脉时,其前方是内压很高的右髂总动脉,而后方是坚硬的脊柱,左髂静脉被夹在中间,致股静脉回流不畅而更易血栓形成。8 _- G# O& p! r6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6 16:25 , Processed in 0.02495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