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3|回复: 0

令人感动的《俺爹俺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10: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套《俺爹俺娘》献给天下父母亲+ }  _! a1 J9 |' y

2 b! V4 g. R- C0 X,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俺爹俺娘》是著名摄影家焦波,从给爹娘拍摄的近万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作品集,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两个世纪老人几十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这100多幅作品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编织出一个个游子想念爹娘、思念家乡的图片散文故事,让人们完全陷入了一种感动的浓情之中。可以说,《俺爹俺娘》这部摄影集,是每一个游子都应该带在身边的“情”书。
' O$ p, }) f5 t) {" \% v( k  作者焦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艺术总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博学会士。近百次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摄影比赛奖、新闻奖。 6 P/ ^) g% o6 y8 o: Y1 l6 T
$ U2 ]8 J( o! S) @: _8 [, d
每次我离家时,总不让娘送,娘也答应不送,但往往到了村头,猛一回头,娘就跟在身后……
( B7 a9 h) b* c* |* s$ V( {
9 z' ~' q4 ~% |! j6 D+ B- U, C爷爷一辈子没上过泰山,爹抱着爷爷的画像爬上泰山极顶。
( D' u$ M* p8 R
% |+ q9 ]0 L. S3 H% d' ~4 \! e* o& @爹说:“往上点儿,再往上点儿,你听见了吗?”
) V) r- F- }( {8 C. A
6 h4 Q4 B/ V8 c* m' Y' b) b爹佯说试试娘发不发烧,其实…… 3 M" e1 u- o' i

  m/ u+ p2 d/ m7 [在家乡这条小路上,爹娘共同走了七十多年。爹娘出生在同一个村,一个村东,一个村西,结婚前谁也不认识谁。 5 F; [2 ~" S( ~+ Q8 ]; |
: q1 f! N' Q* V1 |  D! l0 B% E0 D
我家住在村围子的南门外。村围子是清同治6年修的,如今已成断墙残壁。近几年,围子边的人家都到村外向阳坡上盖起了新房,爹娘却舍不得老屋。 $ N' l/ l- i6 I, e$ t# c

4 w' O) y# p; K1 N) r* [( K这是爹娘共同生活了近70年的小院。娘说,她过门时,院子是“扛着扁担都转不过腚来”的小夹道,几经扩展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原先可没这么大。 $ r- z4 b  d1 m! ~' e/ w

; l3 u7 e3 G8 R: p& E* j爹娘结婚那年,爹为娘做了一架纺车,娘摇着它纺了一辈子线。爹说,娘纺的线比买的还结实。
1 `+ p- |; M" ~) v( E! I: C& W4 ]* L; ^# g) a
读过几年书的爹不知从哪儿学来两句诗,常常挂在嘴边:“凤恋帝王不长久,燕住寻常百姓家。” 8 ?# ~1 Q. l  j' @. q) u  ~

; F. i2 O2 U9 I8 v( }6 N7 r“哎,我跟你说!”爹娘相互称呼都用“哎”这个字。问为啥就说这个字,爹说:“这样简单,咱农村家家不都这样?” + q6 N* _: o  [$ B1 o
+ E1 q1 z3 h/ O! B+ i- Q; u
这是我给爹娘拍的第一张合影,那时的爹娘一脸严肃。) u! S* y) S! c6 I2 s6 z

0 }4 {) e: R9 o, ]4 Q3 K# f) H真是“越老越小孩”,看,爹娘笑得多可爱。 2 B( x: A, p/ f6 m, Q1 N# S
- ~; Q& J$ [( j0 c, t3 m" u
娘,一个身高1.41米,体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属牛。 2 M9 Q$ I0 ^( l8 k/ J* x0 Z$ v
" {( D. L; g9 i( }  Q* ?; R
爹,长着一双倔犟眼睛的健壮男人……他属兔。
) Z0 i3 ], g8 C8 n6 Z' l
0 h. H  V" W2 `, E% A1 `爹是书迷,一有空就看书看报,看到新鲜事,就出去讲给老伙计们听。报刊上每当发表我的作品,爹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完后,再讲给娘听。
) F9 t6 T. L! U, P/ N! m
: ]4 r) B# `  D4 T# O娘说:“我这60岁的老婆子,还不如三四岁的孙子认字多呢!”
7 W2 H4 Q+ f* D  y. A3 g7 o/ n. ?# Y( J0 U9 I
按照鲁中山区农民的习俗,爹娘一辈子通腿而眠。
5 V8 i  a) L3 p5 l( t8 e" r& }+ W" Q1 {
每天窗户一亮,爹娘便起床干活,忙忙活活就是一天。 # ]4 ?( B: Y7 c/ Z
8 O7 M3 s* ]& ?, F3 v+ o
在田里剜谷苗的老娘,像立在天地之间的一尊雕像。 0 v5 _7 I4 P4 A& C' E

+ N; B0 v/ H- \, B1 l; Y手握锄头的老爹,像一座铁塔。
8 T( o: r5 t5 M7 b' k2 \4 k$ q
. q5 P; R$ [7 i. k/ p6 Q村里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家里第一次收获这么多粮食。
+ ~4 d: Z; A: L3 S8 ?% |+ j; x# U5 f/ R5 x( F5 }, B% _& ^) [+ H
爹特意挑了两个几斤重的大地瓜,站在玉米架下,让我给他留个影。
& M0 H2 C1 _" n) m: d
! u7 x5 ?9 v" k4 T6 l爹是木匠,一辈子这样默契合作的场景不少。
- T' `0 U  V  V8 W8 ~
% g6 S# s( @; t要拍一张爹在锛木头的照片,娘走过来,站在那里。“娘,你站在那里不好看”,“那我给他扶着吧!”娘说着,走了过去
7 U6 w% X, _9 E& _* b# K
9 _, U0 ]2 H3 o; e. [2 b爹和外甥在责任田里播种谷子和高梁。山区播种还是用耩子,扶耧可是技术活,一边走一边摇动耧把,用摇动的快慢来控制下种的多少。这种活,爹不放心让年轻人干,还时不时地老将出马”。
) B% H1 X1 l- p$ `6 C8 Z& v2 |8 v, y8 R0 d0 w. m" l( J, y  x
娘,还下地吗?”“去!人活着不干活干啥!”这一年,娘已84岁了。
- D0 P: b- s! E) h
# _' ^  C" {& {% C$ n# T一字不识的娘曾说过:“要做成啥事都和推磨一样,一步一步来,反正走一步就少一步……” " Z6 M5 b5 T( p5 D/ J
# W5 m" r" s- F4 Q' {
年轻时,爹的木匠活干得好着呢,村里谁家盖房子总少不了爹。
) A! n0 g# B5 [: M
- u& _) M1 d: j+ R上了年纪,爹不再干木匠活了。他一时都闲不住,帮着娘干些家务。他说:“一些活俺年轻时干得少,老了要补上。”
7 X: V9 K+ `: \$ s8 X
9 b: ~& `  i% c$ P% C' V; z家里盖房,来了三十多个匠人、小工帮忙,娘出出进进,忙着为匠工们备饭。
. Y6 @5 w4 \- J& Q# D0 q% g1 x( D% ^. {( y
盖新房上梁那天,爹在顶檩上写道:时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八年杏月建修谷旦。我问,“谷旦”是啥意思,他说不懂,看人家都是这么写的。 3 F, U1 C; |' X
, O4 n) }' I; m9 ^& J+ @3 I' ~
“这是谁啃的西瓜,剩了这么多瓜瓤,扔了多可惜!”爹说着找来切菜刀,削下来再吃掉。3 L5 e. i9 P! c

" D# [9 Y+ z1 G' R' ?0 ^秋天,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中间锯开成为两半,再放到锅里煮一煮,葫芦瓤是一道极好的菜,而葫芦瓢用作盛水的勺,又经济,又比买的铁勺好使% @+ S+ O6 N; Y6 y0 v, u* {

& u5 i- L+ {- z/ H* X7 T娘说:“俺过门前绞过一次脸,一辈子就‘美容’了那么一回”
/ U& ?" L2 Q0 F  j8 _4 q: {
7 u- c; I% z- F% s% |4 ]3 }5 r  E娘说:“俺这么大岁数了,咋还能穿这样艳红的衣服呢?”“实在好看,实在好看。挺像当年结婚时你穿的那件啊!”爹说。 $ t7 v- x2 D. M! e8 a

) _' F* m0 ?* V+ c% \$ [8 V% z+ l# W& T
7 K4 X) g# \; E# t6 |- l+ Z
俺赶了一辈子毛驴子,今天也坐坐这 “电驴子”。
6 v5 A7 K$ X7 a4 y1 h. @, X+ {
! J$ c- Y. N1 Y6 A娘说:“小心点,你小心点嘛。”
1 N/ ~+ S  f: T: q) [$ O
: T: P+ `% ~3 I" R" j& K! P) b4 f娘6岁缠脚,趾甲长成了蜗牛的样子,爹常为她修剪。   R8 P7 V! t: @0 |3 r6 O  Y

' ]- }& f8 G+ I4 G爹干活手指上扎了刺,娘戴上老花镜给他挑。扎痛了,爹就嚷嚷:“你这哪里是挑刺,简直是挖坑、刨树跟!”娘还是细声慢语:“老了,眼花了,看不清了。”
3 q% w" n# S" e3 \: l
4 Z: _1 k# k0 \' _+ N( U天怪热的,爹娘关上大门在院子里搓澡。娘给爹搓完脊梁,爹又给娘搓。 娘说:“你爹给俺搓背是近些年的事,年轻时他才不干呢!” % B1 N3 ^$ V  F+ v8 [2 c9 S# g9 N- I
) k( x6 a: C9 Q! M/ Y
娘生病了,爹也成了半个赤脚医生
3 I2 W& E- ]2 e# _6 Z, j
7 q5 ?' ]- Q5 p& C7 H) a$ U男在前,女在后,爹在任何时候都是唱“主角”。 9 q% u7 v& c8 o( }9 p
9 @3 T% a/ g2 u1 W" t6 Q& ?
对爹的“旨意”,娘言听计从,尽管有时不情愿。
6 I: b. K7 h5 s+ `) N* @# U8 p% R" J7 x/ d; O: b4 Z
爹对着娘大声吵嚷,看我要拍照片,便坐到暖气包上“闷”起来了,我想,他这样闷着比吵更难受。
- x: s0 `/ t3 d) Y
' B/ D& d0 i) {2 \" M( Y: s娘生爹的气,病倒了,在打吊瓶的那几日,爹又烧水,又做饭,格外勤快。 : L0 }/ [* ]5 [' L

  ~6 }2 ]6 B- R* T9 ?要过春节了,娘的肺气肿病突然发了,住进医院进行抢救,爹一个人在家孤孤单单,整天打不起精神来。 ' x) k, n" _; E) h3 k
* y' `# L* z' C
娘的病稍有好转,爹迫不及待到医院探望,一进门就直抹眼泪。“咱俩结婚 68 年,这可是头一回不在一块儿过年啊 ! ”爹边哭边说。
# {# m, F- A% v; N: x4 W2 y* ]0 }+ K) D1 _2 m
娘病重了。家里人筹划用旧婚俗的过门仪式来为娘冲病消灾。爹身缠花床单,拉着红绸布,在婶子们的簇拥下一步跨过了放在门槛上的马鞍。他喜滋滋地对娘说:“门槛我迈过去了,马鞍我跨过去了,你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 Z. h; @7 j) M% K
) p- W* t6 d* w两天后,娘奄奄一息,家人赶快给她穿好寿衣。邻居也赶到我家,围拢在娘的身边,痛苦地为她送行。爹两眼直发愣,呆呆地坐在一边。 2 O5 z. q* q5 t) z

" {/ G  G* U. L清明(4月5日)过后,春暖花开的时候,娘的病慢慢好转。五月初,竟神奇般地站了起来,出院回到了家( J" w- f2 G# v! n0 L

+ S% K* d/ z( n8 s5 ^4 \0 _爹喜欢这张照片。“人在病重时,全家人都悲戚戚的,病好了,看看这张照片又让人乐,这叫‘悲喜相生’。” # d% x$ X8 V2 W6 {* ?" w' r

; `. m" T$ C) f) p0 _. k爹摔断了股骨,但还是那倔脾气,吃饭还是不让人喂。   @6 A6 ?3 W  m6 G# t% L

. X1 B/ X& U" F娘心疼爹这把老骨头,扭头哭了。 0 V; A9 a# g2 M! P4 s" t: K8 ~. T
! h9 i7 H- j* p. W; V
娘给爹擦洗了全身,又给他剪脚趾甲。
/ R* B2 i5 a1 U; h9 z9 T( k; Y% g  V! E, ^) T0 C4 t! _  V
爹可以坐轮椅了,娘小心地推着爹,去外面晒太阳。
' j. A, q, m! p. I( ^( f
# H) O, H  z' G# O9 I% `病好了,他们还是闲不住,又下地干活了。爹常说,你娘的小脚走不快。可每次走着走着,爹又落在娘的身后。 0 ^+ F' f: D6 N0 v; g* G& R
* @7 w! x. T4 P" k9 L" N
爹是俺家第三代木匠,开了几十年棺材铺,“文革”前就剩下这一口棺材。爹对娘说:“你跟着我受了一辈子苦,这口棺材你就占了吧,俺再做口薄的自己占。”对此,娘十分满足。逢人便说:“俺没白跟当木匠的过一辈子啊。”
# B' p( m6 i& r1 I& c% Z7 R  V- n5 y1 y0 d* B4 Z
每年春天,娘都把寿衣拿出来晒一晒。家乡有种说法,多晒寿衣,人会长寿的。
; s8 s! K, x' X* h- k$ `
. U8 F/ x% M) W, q9 H大叔去世了,爹为兄弟忙“白公事”。爹亲兄妹11个,小时候死了10个,就剩他一根独苗。如今,叔辈兄长妹中,他的年纪也数最大的了。 4 @7 u& ~1 l' ]  S' c1 ]+ ?

' J) s# J% E, b% k! f每年在姥姥的祭日这天,娘总是到她的坟上哭几声:“娘啊!你一辈子没过一天好日子啊!”记得姥姥去世的时候,娘送完殡,还穿着孝服哭着回家。我当时小,不懂事,只觉得娘穿孝服最好看了。后来读中学了,我把课本上的“女要俏,一身孝”一句话读给娘听,娘说:“死了人才穿孝服,哭哭啼啼,有啥好看的!” 7 |9 `9 `- H0 f( X8 X  w7 j  _. d; Y
- n" N# X! Z+ f1 c: s5 [
娘的姊弟四人难得聚到一起,见面后有说不完的话。我说:“舅舅,姨,歇歇吧!”他们笑呵呵说:“俺不累!”
; X/ ^+ [- Y4 K+ x
1 f/ w$ ]6 U' ?" L, m2 q娘说最喜欢这张照片。问她为什么喜欢,她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说就看着好,一家人挺和睦的。
9 f7 Q% c- `. P: w6 l" Z" P0 S; ^
" z6 C7 f3 ~( J! q* J6 e6 w, e每到过年,娘总是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盼望儿回家。 $ W+ ~% W$ b8 i
: u) ^% k4 t' }3 P; t
娘每年都把灶王爷贴在灶边,其实她自己也在灶上忙碌了一辈子。
" x% g3 h- R1 ~! r* |1 I5 I1 p8 p( T, k) s+ F1 ~
1980 年代末,时兴大美人头挂历。娘说:“看这些闺女长得多俊呀,拆开来并排贴在墙上更好看。”爹说:“城里人家也都这样挂。”
$ V6 N1 z. n5 l. X& j. F" e( s3 A4 f9 j6 M/ p- P* P
要过年了,爹娘整理一下相框里的子孙们的照片,也算过个“团圆”年吧!
, x& d' s2 _; z5 X- L7 s0 \  Y- A8 b  k
大年除夕,爹从小卖部买来四根香蕉,说是祭祖用:“俺们生前没见过这稀罕物呢!”爹说。
6 C! F1 s. u% r# k5 g4 u( T$ _- x( a* U9 T/ Y6 T* d
家里来了客人,娘上街去换豆腐。一斤豆子换二斤豆腐是多年来的规矩。但逢年过节,家里需用豆腐多了,爹娘便舍不得换,搭把力气磨豆浆自己做。
" A7 m  V) S; k3 _( `, u7 A/ _0 q% x4 ]2 X7 B0 f
过年了,一家人团团圆圆。难得娘这么畅快的笑脸,又杀鸡又宰羊,忙里忙外。娘说:“怎么累都值得啊!” + G6 k( Y$ T. Q/ i. E& E3 j- F
# L8 m2 E  p/ a/ Z( a9 }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那天,爹都会站在那块方砖上放爆竹。
6 @) x' s2 i. c0 P2 ]
! l7 i# G4 H7 ^, @' X) N娘包大包子,荤的素的包成不同形状,愿意吃哪一种,一看就分辨明白。
, ]" ]3 y+ q2 }5 G; X% d3 u/ v# ]  c8 @# O+ i
剜点野菜给孩子们换换口味。她说:“早年缺粮食用野菜填肚子,现今吃野菜是尝新鲜了
: o8 ?; t" x2 W! S9 p2 f
# S( w+ E  s+ m# t娘过75岁生日,我和姐姐给她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喝完酒了,该吃蛋糕了,娘拿来了切菜刀,划来划去,怎么也切不成块。她嘴里直念叨:“这像豆腐渣,花钱买这个干啥?切不成块反倒搅成一锅粥了,还不如咱家的粘糕呢。”
- \' {1 I( H) ^3 q
/ a# e0 D. k) M$ @: y3 S娘85岁大寿,我和姐姐们又给她买了一个大号带“寿”字的生日蛋糕,还插上了花花绿绿的生日蜡烛。孙男弟女们围在一起,拍着巴掌唱了一遍外国歌曲《生日快乐》,然后让娘吹灭蜡烛。娘把嘴凑到蜡烛前,吹了几次都吹不灭,还是大伙围上去才吹灭了。娘又念叨起来:“唉,俺这张嘴火能吹着,灯能吹灭,今天咋就吹不灭这几根蜡烛呢?老了,没牙了,嘴漏风!”
% _" [3 i6 t" B( O( Z, D* p
" P3 P3 D8 O; p" ?2 B# _/ c+ I这个柜子是娘的姥姥的陪嫁品,又是我姥姥的陪嫁品,姥姥又把它传了我娘。等到我大姐出嫁时,娘又想把它传给大姐,但大姐嫌它“跟不上形势”,让爹给她做了一套新式的。老柜子伴了爹娘近 70 年,里面盛着他们的全部“宝贝”。 1 N; Y( H1 M1 T& K& \
1 F! s2 c. P& x2 g
家里刚安上电话,爹娘就想打一个试试。爹拨号码,娘拿耳机听。“咋没声呢?”娘直埋怨爹不会拨号码。 * h" _2 x: o1 R" m" g! g
  n# N/ H2 c0 g
是全家第一张合影。爹娘生了8个儿女,死了4个,剩下我和傻子大哥,还有两个姐姐。大哥始终是爹娘最牵挂的; t' n* |! N0 g7 L, v
/ `3 s+ c* Q& c: _3 F
哥哥的癫痫病又犯了,倒在地上把鼻梁骨磕断。娘一边给他擦血,一边掉泪:“儿啊,娘心疼呀!” 86岁的娘为我65岁的哥哥做好了寿衣,并嘱咐我:“我要死在他前头,他走时,你一定给他穿得板板整整的。”
3 P1 k7 z( g. [
  m$ b0 O1 U" e  c5 X' }4 B我儿子的第一步,是在娘的扶持下开始的。 8 Q. |4 W; ]7 s2 K6 M

7 u: V  a3 \' N5 y“你不吃,给小猫吃了!”为给孙子喂饭,娘使尽了法子。
& \6 g9 o3 d; T! W* o  Z- s+ F/ V  m* T# _. A
儿子上了大学,暑假回家看奶奶,非用小铁车推着奶奶在村子里转转。娘说:“坐俺孙子的小铁车,比坐儿子的小轿车还舒服。”
( }* k* I8 p* }% X0 r6 ?' }9 S! [. t! _8 D% G
我儿子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临走时,娘拉着孙子的手,嘱咐了一遍又一遍. 3 b6 k) q& j8 m

) v6 S+ r* {) O; B“隔代亲,隔代情!”“八十老翁赛顽童。”
' X3 K( I$ l; _- k
+ h; k. D( Y* a' @1 p“老姥爷,你往那个门扫,我往这个门扫,看谁扫得快!”重外孙女晶晶和爹比赛扫雪。 5 M2 B4 a* s6 z# N! U, g
7 g, D% X) ~) ^7 F6 T" c
重外甥女晶晶倒在地上碰着了头。娘一边给孩子捋头发,一边用嘴在孩子头上吸一口气,再转过身去把嘴里的气吐出来,口中念道:“回来吧!回来吧!揪揪毛,吓不着。”这是传统的叫魂的方法。家乡有种说法,孩子受了惊吓,会把魂丢了。 % k( @; X5 X. X( E

" ~. m6 T1 ^9 ~“近一点,再近一点!”重外甥女晶晶让爹和娘亲亲热热照张相。
: }* \, a7 d3 v, Y
8 Q4 l9 t+ s8 V& I蹒跚学步的孩子,让最年长的老人用菜刀割断“绊脚线”,就能走得快,走得稳。至今,山乡仍沿袭着这一古老的习俗。娘说,在我学走路时,她特意借了一把大菜刀,狠狠地在地上划了一下,所以,在我的兄弟姐妹当中我走得最远。 . x: P; r. t  D: g5 A7 N/ c
0 E9 A6 ^+ Y4 d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在择定的日子里,穿上红衣服,抱只红公鸡,头顶红布,坐在一口盖着红布的斗上,吃乡新们送来的“百家饭”,再戴上一串古钱,这叫“开锁”。红衣、红布、红公鸡,以示吉祥,吃百家饭寓意长命百岁,戴古钱寓意财运亨通。据说,“开锁”用过的红公鸡不能杀掉食用,只能让它自己死去。娘说,开过“锁”的孩子,就开了窍,聪明。 1 e) ?9 _2 S+ ^3 \: C+ b

8 Z, K/ _; F/ _! R* T1 H& s# v村里和娘一般大的老太太都是小脚。比她们年轻十几岁的都放过脚,成为不大不小的“解放脚”,当地也叫“扁地瓜脚”。娘说:“俺 6 岁就缠脚,想放也放不开了。” 5 n3 j7 f) d& w* n0 n
  f% [7 Y  `3 A  H. @9 z
“落了枕,擀面杖滚,好了吗?好了!”爹用传统的方法念叨着给外甥女桂花治疗。 4 O: F& J* ?  t; g, E  k
# j1 k- J) t/ f* Y- g
官厅是爹曾上过四年学的学堂,他在这里念完了《论语》,便跟爷爷学木匠营生了。比爹晚几年在这里上学的小伙伴们也已进入暮年,这里是他们每天必到的地方。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家长里短,点评着村里村外的“新闻”。他们自称“等死队”,一年中,总有几个从这里消失,又有几个年纪稍轻的补充进来。
1 N2 c3 ^. g7 N& o9 a  n/ _# @: z2 x9 B3 D
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你瞧,娘和老姊妹们聚到一块又开“戏”了。
& O$ w: F/ V' C+ E/ m* n/ Q( n! @) J. S1 ?' Q1 Z/ s
这株汉柏相传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泰山时栽植的,已生长了两千多年了,称为“汉柏第一”。爹娘围着树看了又看。
1 w( g9 J9 }' Y0 ?; v$ N5 Q9 D4 z6 ?( |2 s! ^# M
爹娘爬上了泰山极顶,碰上了一对青春恋人……
  U2 V  l0 e* _) x
0 @; e/ N* {9 N4 Q) N: F& S手挽着手,爹娘来到天安门。
2 M9 J' m. r3 s, D2 m- _: s' R- j% ?: F
爹娘说,坐在地铁里啥都好,就是弄不清东南西北。
8 t3 r8 m  d- k% ]+ J6 p+ e) `0 \' D" o* q  z% Q
第一次进大城市,第一次吃快餐。 ! B0 {' `$ ?: y8 d4 R

% k- n  z6 m6 p来给孩子们买的“小电影”爹娘倒先瞧上了 3 R- Z- [! [- A" P9 |2 _! N

& Z2 D/ u2 V/ H1 X& K. x娘,你在看啥呢?爹,你在干啥呢?
' V  F; u9 y, w+ k) E  W
/ u0 x8 m1 O; O5 Q4 p1 J$ }8 Q8 _累了,咱歇歇再走 ) W5 r) K( t4 }/ y& S4 [$ X( U: X" X& @

' T) l) @7 Q( b' k: I- V; R娘心里纳闷,现今的年轻人咋还喜欢穿古人的衣裳呢?
7 ], B6 P; Q4 q. x0 e# s
3 u! d" s# c3 M; Y3 U8 P% [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隔着廊柱歇息,动作、神情都快一致了!
& d5 ?* u6 _5 S1 d' _6 j# ]* s
  v# ]5 r6 @& P一生相扶持,还是老夫妻 ; K; J8 f4 a1 [8 U- ~- `# F

; l( ?* Q- K# u! F/ G一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看到爹娘双双携手登上长城,羡慕不已。
9 b: p7 u1 Z3 Q, a  v* T' X
( E! U% C0 C; I2 e8 O“不到长城非好汉,咱登上长城,也成好汉啦!”爹对娘说。
6 ~, n; V3 A0 D& Z, B% p" |& z. `- p$ U
爹娘结婚70周年这一天,到北京游览,这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娘有些紧张,紧握着爹的手不放。
, l) `! g$ F( \4 s
) X3 Q: u- R" p7 H; x% E5 D爹深情地拉着娘的手,念了一句戏词:“咱手把手儿把话啦……”
, `8 E7 r& _: }' Y& a% F, C' {* L
( m  `; B6 K2 X, w90岁大寿那天,我给爹娘拍了这张合影。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张合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8 22:15 , Processed in 0.03110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