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35|回复: 5

十九招家庭应急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6 13: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以下小症状,如果处理不当定会小病大治,今天我在此向大家 ) k+ \% e3 N; }0 v0 @" [4 Z3 r
推荐19招家庭应急处理,希望能有所帮助。. W7 R( C' x5 Q% i+ w6 W& n6 D

7 R( p% [( y% ?' B( _一、打嗝
# U2 [# g" X2 V  
" e0 R1 c, v" y! I# q2 R( c在吸进凉气或由于其他因素,可能会引起打嗝(打呃)不止。
  ~1 o% j* N3 \' g% m7 y  4 {- N1 n' y2 E
[家庭应急处理] : w' g+ I, w, T4 C# B" m7 U
(1)尽量屏气,有时可止住打嗝。
9 O9 Q. a) n" o$ J- `* t/ H(2)让打嗝者饮少量水,尤其要在打嗝的同时咽下。6 n+ u! m6 V- b+ I0 s
(3)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搔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嗝即可停止。 ; V# J; a/ Z3 D2 d+ k
(4)如打嗝难以止往,倘无特殊不适,也可听其自然,一般过会儿就会停止。如果长时间连续打嗝,要请医生诊治。中老年人或生病者突然打嗝连续不断,可能提示有疾患或病情恶化,需引起注意。
' H5 @8 `9 g& d  s+ H8 }7 K0 T  S& ]# c
二、甲鱼咬手指
- r" \8 m) L& p, I& n' {  * O3 v+ U7 @# b/ i' x! k. |
手指如被甲鱼(鳖)咬住,应保持镇静,切忌惊慌。更不能甩手或硬拽,这样甲鱼反而越咬越紧,甚至头缩进壳内。 * M6 y0 G5 J/ m# ?
  * P  R  J; f) c$ l7 b
[家庭应急处理]
8 f2 ]4 L* x4 r0 l/ h  
/ i  L$ P# E5 L4 y; a5 K8 M(1)将甲鱼轻轻浸入水中,甲鱼即自动松嘴。或用头发丝或细草插入甲鱼头部两侧的小孔(这处部位是其耳部,非常敏感),也能立即奏效。 % g, g% m& a* n0 J4 p
(2)解脱甲鱼后,被咬伤处可用75%酒精或红药水擦洗。 # `, ]* k& O8 f! D* z
(3)如手指被咬破,应速去医院进一步处理。
/ N) Y, ^) c5 [0 L* U8 C0 U' ^( C( S- ]3 L
三、脚踩铁钉
3 U% F  i- u% r' i' O; R  
  _# R0 ]  e: O: u/ h+ v足部被铁钉刺进后,首先须立即把钉子完全拔除,然后进行下述应急处理。
- ^  e% }: \" K8 @, x& o  6 v* I5 J+ G! A- J7 R& r3 a
[家庭应急处理]
. P2 u* h. N. Y2 L- y$ g  
4 z& x( Q4 ?' E! G1 P3 H0 l% S(1)拔除钉子后,应挤出一些血液,因为钉子常扎得很深,容易感染。
/ D. K+ V; g  A(2)去除伤口上的污泥、铁锈等物,用纱布简单包扎后,速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 l3 L0 E2 T1 h/ r; M' C$ N9 p(3)踩到细铁钉或铁针,如铁钉或铁针是断钉、断针,切勿丢弃,可将相同的钉针一起带到医院,供医生判断伤口深度作参考。
, Q5 {! G% D* ~# N(4)扎进钉子,尤其是锈钉子、带泥土的钉子,最易患破伤风,须速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毒素。! V- D& \: t  E6 V

6 L1 g0 v6 T  E" k四、脚跟磨破
! b, M2 O, P( g* x" J" O  
7 W# I2 _- W, w4 q长距离行走或所穿鞋不合脚、鞋底不平整等,极易引起脚跟磨破。 : l# |8 K  I/ p4 X1 L1 e& y, f7 q
  
% z4 T* I' n2 g9 }% F; B[家庭应急处理] $ {# Y2 \* _/ |) \' \7 I, M
  
2 J3 W, V6 o, z(1)如脚跟发红,可在袜子外面擦上一层肥皂,并在鞋子与脚跟接触的在方贴上一块胶布条,使脚跟避免进一步磨擦破溃。 $ ~7 p0 s8 I" n$ t0 O. Z2 C/ l7 K
(2)脚跟磨破且出现水疱时,水疱不要弄破,可用消毒纱布包扎后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可用碘酒擦一次,消毒酒精擦二次,再用经过火烧消毒过的针尖刺破,用消毒纱布包好,注意清洁,防止感染。
0 f# F1 c+ p( v# k: `( Y% `8 r(3)脚跟磨破时,应换穿舒适的鞋子,并尽量少走路。
$ s) m4 g8 x7 s+ |  R
1 m8 |$ Z, Z2 Q* D* M五、流鼻血   B6 m1 G/ i4 K7 J+ Y
  
  l+ G& g- o1 a+ h8 s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如外伤、挖鼻孔、气候异常、鼻炎、鼻病、高血压、妇女经期代谢性出血、各种原因的血小板减少、发热等。鼻血流不止时需迅速采取措施止血。
; w9 Z& [+ z, _# r7 U  ! W2 h$ f. \# V+ W( n) p( [
[家庭应急处理] 0 |7 y  M5 p  L8 x
  
1 X: X8 {1 x) |4 \, R( m/ `(1)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并保持5~10分钟,使其中的血液凝固,即可止血。如两侧均出血,则捏住两侧鼻翼。鼻血止住后,鼻孔中多有凝血块,不要急于将它弄出,尽量避免用力打喷嚏和用力揉,防止再出血。
9 M+ {' D7 e1 R/ |! `3 D(2)左(右)鼻孔流血,举起右(左)手臂,数分钟后即可止血。 / H! i6 z# C6 U; n9 m1 R, L6 B$ k9 P
(3)患者左(右)鼻孔流血时,另一人用中指勾住患者的右(左)手中指根并用力弯曲,一般几十秒钟即可止血;或用布条扎住患者中指根,左(右)鼻孔流血扎右(左)手中指,鼻血止住后,解开布条。 $ r& L4 @2 ^4 a4 k/ M! Y& V
(4)取大蒜适量,去皮捣成蒜泥,敷在脚心上,用纱布包扎好,可较快止血。 " z( W+ p  P& c1 r* F7 G
(5)让患者坐在椅子上,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可止鼻血。 (6)如经常流鼻血,需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7 U. @" y) V+ `
% V8 t  _3 n% G; u2 Z8 R! I  B* C$ ^& S: z
六、门窗夹指
! h$ q  }4 S0 w  
/ G& E. b+ S/ ~门窗、抽屉等夹手指看起来不是大病,但严重的指头被夹断、指甲脱落、关节内出血,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会使伤情加重,后果恶化。 7 i6 |% z) y$ G2 z+ A
  
- @) r% l' m( g6 A% N  }; P! a[家庭应急处理]
7 z$ Y5 D  ]) j- m  V: s( ]+ J1 Y  9 W; E. j& p9 |* v6 g
(1)如果夹伤较轻,只有轻微出血,可先行伤口周围消毒,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 P" u# t) B* G4 F
(2)夹伤较重,疼痛难忍,应于消炎包扎伤口后,再用厚纸板从指头下方支撑,缠上绷带加以固定,然后用三角巾将手臂吊起来持在脖子颈上。
) ]) ^# d+ y8 U) f(3)避免伤指浸水和过热。 % L5 a5 [5 ]6 Y6 s
(4)如青紫瘀血,压痛明显,不能活动,有可能指头骨折,应速去医院诊治。 + I# y0 |3 P( h2 Q
5 Y) w) y% v& u. @$ l4 e
七、皮肤晒伤 9 U, i3 [0 {# y2 T' \0 D. b
, m0 p; v) _+ K  Z# `
炎夏在户外活动,极易引起皮肤晒伤。出现此种情况,需及时正确处置。
9 _3 a0 \% t6 q  
7 t0 Y  d! v4 k/ j# F5 d5 H[家庭应急处理]
! f! Y2 f. @5 k0 h' e# N$ C& e! o. K  : n) t6 l6 w$ K+ q+ m$ m
(1)如皮肤晒得很红,但并未起泡,可用冷湿毛巾、纱布等敷于患处,或将患处浸泡于冷水中,以减轻疼痛。
) A4 J. E$ ^6 R6 r(2)不可抹黄油或人造黄油之类的东西,以免刺激皮肤。
8 C+ W$ e- E; m(3)如果皮肤起泡或大面积曝晒起泡,应速去医院治疗,切不可再曝露曝晒过的皮肤。
# b( B! t& p8 }$ b$ E- |(4)在烈日下运动、工作时,要戴上宽沿的帽子,不要把皮肤曝晒在阳光下,必要时可涂敷防晒霜。
3 `3 x; _8 b" F6 a* S2 y3 @2 B3 Z6 k
八、手指割破
1 i+ f$ Z% g1 u2 v  6 f8 D- U  Q8 y; p, v6 F) ^
手指被刀、玻璃、铁器等划伤割破,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事,如果不予重视或处理不当,可能会使伤口恶化,轻者发炎、疼痛,重者引发严重疾患。
! Q2 d% G5 g1 n/ F) V" n3 G% f; F2 f4 x  : d7 S( u( i. G4 _2 M9 T! J
[家庭应急处理]
1 a; a; ~% _$ h9 Z& ~* l  
% Y2 P4 b7 ]- E5 J(1)如伤口不大不深,出血不多,伤口干净,可用酒精消毒伤口周围,不要将消毒液弄进伤口内,待干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或用创可贴粘贴。
  d% D+ n" g5 b) ~4 q- J(2)不干净的伤口,要先用碘酒沿周围皮肤消毒一次,再用酒精消毒二次,然后用加少量食盐的冷开水冲洗伤口,冲洗时用药棉轻轻擦拭伤口,去除泥土和其他异物,最后再对伤口周围的皮肤消毒一次,以纱布覆盖包扎。: f( u" ?  V0 D# r
(3)如果伤口切缘整齐并且干净,长度在2厘米之内,深度不超过1厘米,或虽不干净,但经过消毒处理后,在受伤后8小时内,可用创可贴或止血消炎贴粘合,使伤口合拢,促使其愈合。' U1 A. [3 _. E9 F* }
(4)如无创可贴,也可用胶布覆盖伤口。但伤口切忌直接接触胶布。可在伤口上涂以消炎药等敷料,或衬以小块消毒纱布。
+ ?3 ]: D1 G  j) r(5)为了防止感染,可以服些消炎药,如麦迪霉素每次0.2g,每日4次;或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
  X% V) l( q7 Q: S' z2 Y(6)若伤口较深,接触泥土或脏物,还须速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 H" ?- ?; _+ g# Y

$ ~- f% [5 _# R) C/ L九、手足生茧、鸡眼、水泡
! [/ B/ S1 W' O( q) T! W" D  2 R& {0 ~, m/ [* Q0 e, K5 V
手足因干体力活或走远路等原因而致生茧、起水泡,以及足部生鸡眼,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 Q5 i, B8 _/ U$ U2 j
  
8 B8 ]! H7 l0 m% Z. A- C[家庭应急处理]# Q& ?: h+ v  Y
  
. o4 v) p" e# I7 b( ^  R1 w(1)在起水泡或水泡破开处放置消毒棉花、纱布等,以免受到刺激。
3 \4 Q0 w; N& f2 P5 z' T. p" e(2)不要撕掉水泡处死皮或硬茧,以免感染。
) A) q7 L6 T5 ?1 w3 o, Z+ ~(3)在鸡眼处外敷鸡眼膏,每隔2~4日敷一次,直至鸡眼处皮肤变白脱落,然后用创可贴外敷1~2日即可。# u1 c$ ?: f8 z
(4)如手足水泡处疼痛剧烈,须去医院诊治。 ; W* E6 j  N7 d
# U: }! l0 B" N8 m% J( z. z5 a
十、贴胶布起水泡 9 A2 {2 g1 b/ I
  2 |4 l' m% T8 Q* g  ~* X! f1 r) D
有人粘贴胶布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疹、水疱,并伴有瘙痒,有的甚至在揭下胶布时会撕掉一层表皮,灼痛难忍。如处理不当,则渗液不断,合并感染。 0 a% g' S; R5 ~2 f
  0 v0 Y$ _$ q% y8 L. K
[家庭应急处理]
0 Y# D4 T" y6 W8 U6 ~' D  " p: L; p& ~/ V( d/ y2 E& b; y
(1)用消毒的或火焰烧过的注射针头或缝衣针挑破水疱,使其渗液流尽,然后涂擦龙胆紫药水收敛消炎。
  I1 b# q4 K- k2 L* Z(2)腰背部的破损面容易受压和磨擦,内层还需覆盖一层凡士林纱布。 & C( g- L. }) b1 E( l" N  M
(3)可口服消炎药,如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或抗过敏药息斯敏1片,每日1次。 $ H6 p" [1 `3 d) ~; N
(4)要避免用存放过久的胶布,揭胶布时切忌粗暴,尽可能防止人为的损伤。 ' ?# p" K4 r. U/ D$ D: |
0 R9 p2 f& M  @7 `/ ^' p% L" N
十一、误吞异物 ! [6 u) M  @( g$ J
  
' z$ t5 F4 U( L9 m' }误吞异物后,应根据异物的形状大小特性,相应作出处理措施。 7 @1 C( B- \' G# U2 j8 Z
  
0 C- h- t. H7 U, P6 W[家庭应急处理]
- q4 _! \" j/ X7 u! z. e  $ L; D( K' B# X3 t
(1)误吞了钱币、珠子、纽扣、小石子、假牙等小而圆并且光滑的物体,一般均能通过肠道排出。可多吃些韭菜、芹菜之类的高纤维蔬菜,促进其排出。 9 }) l4 T6 B$ \( u) N
(2)如吞咽了尖锐和直棱的物体,例如小发卡、骨头、开式别针等,则很危险,但决不可惊慌失措,而应速去医院,由医生用特殊器械取出异物。 - t; b8 p  M  q; Q
(3)如误吞异物后出现腹痛、呕吐暗红色血或黑便,应及时行X线检查,并作相应处理。
2 E8 ]" _3 f  n* _( F3 F0 s: ]/ x% I+ p/ B
- P# y6 P* j6 Z2 Y( s# e十二、小腿肚抽筋 ! y" h2 _* h; w, d2 \
  " s. G( ]# [4 \- r. m
在游泳、夜间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情况下,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会突然疼痛、痉挛、僵硬,也就是人们日常所谓的小腿抽筋。出现这种情况,需正确、迅速处理,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0 P# B$ R1 r$ j; S
  ' `2 w8 }9 D/ i# `
[家庭或临场应急处理] " e: I% p  s( e
  
+ `4 j  R4 w0 ?& P1 B# J! P(1)在小腿肚抽筋时,紧紧抓住抽筋一侧的脚大拇趾,使劲向上扳折,同时用力伸直膝关节,即可缓解。 ( F; ^& F1 w- m/ y% B/ T& e
(2)在运动中,尤其是游泳时,一旦发生小腿肚抽筋,万不可惊慌失措,否则会因处理不当抽筋更厉害,甚至造成溺水事故。此时应立即收起抽筋的腿,另一只腿和两只手臂划水,游上岸休息。如会浮水,可平浮于水上,弯曲抽筋的腿,稍事休息,待抽筋停止,立即上岸。也可吸气沉入水中,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脚大拇趾,使劲往上扳折,同时用力伸直膝关节,在憋不住气时,浮出水面呼吸;然后再沉入水中,重复上述动作;反复几次后,抽筋可缓解,然后急速游上岸休息;在游向岸边时,切忌抽筋一侧的腿用力过度,以免再次抽筋。在其他运动中发生小腿肚抽筋,应立即原地休息。
  z6 }. x: s2 L) A0 B/ H(3)抽筋停止后,仍有可能再度抽筋,千万不要剧烈活动和游泳,应注意休息。
) ?) F  |  z5 F1 D5 \# O0 ]  B(4)可按摩抽筋的小腿,渴些牛奶、橙汁等饮料。
1 x4 T9 }( v, y; k( w4 O3 q, c. ]( c$ ^) \) L
十三、眼圈打青   z( S! e9 ?" Z; q& k
  
7 w) g' ~1 J" g+ `0 C0 w2 p) g眼圈打青,多由外伤引起,由于眼周血管丰富,眼周被打击后,很容易引起皮下血管破裂,而致红肿瘀血青紫。
+ w# t- A) e( @% o  ]* C  
" f3 J+ q; J  E" _# q, ]* C: d[家庭应急处理] ' s5 ?4 z( ~5 N- C% c; w. t1 M
  5 J' c! F- O! H% `9 D9 f
(1)眼圈碰伤或打伤后,在24小时内,应用冰袋冷敷,或用毛巾浸透冰水外敷,以减轻伤痛和肿胀。 4 g& @. m1 t7 E
(2)24小时后,改用热敷,用毛巾浸湿热水外敷,促使眼圈瘀血尽快吸收。% W; w8 X. t; E
(3)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以活血化瘀止痛。
0 e/ b2 ?% C3 u' T- a2 k8 \/ W(4)如果疼痛不止或视力减退,患者应速去医院诊治。 ; W4 R. S+ V) m  ?- ]4 x
+ K2 z  _! g' A6 f1 [1 I1 i" i% t3 p
十四、咬断体温表
, ^8 z) y5 [+ ]  
+ R( m3 ^& b- X/ F7 b. W& M6 C咬断体温表的一般为孩子。在出现此种情况时,可作如下处理。 * R+ ?& I/ n* m: t( q
  
" W: b$ ^" L  d  _" M$ A* U[家庭应急处理]) }2 W! I& O2 Z1 \6 {2 r
  0 A. M' S  A' \6 ^) ~/ x
(1)让孩子用清水漱口,防止碎玻璃刺破口腔或被吞咽下。 ! ~/ v6 K' R4 Z) k# v9 T
(2)体温表内的水银为金属汞,它不会与鲜奶或蛋清的蛋白质结合,在肠道内也不会被吸收,所以是安全的,不必饮牛奶或蛋清。 * F5 k) A8 Y7 w& M& X) B- Z) E6 M% U

  [: s/ [: s- V, Y; i0 k十五、异物入鼻
1 [3 O4 R) J' _" ?3 P* o6 q6 d  ! s& Z% K" N2 i$ m$ |& @1 F* T# a, |
鼻孔内进入异物,不能用手指抠鼻孔,也不能用探针之类的东西捅鼻孔,否则会把异物推向鼻孔深处,造成严重后果。
+ y1 o/ P* ?% d: Q0 \8 ]  3 q. r  x& Z! N6 b+ p
[家庭应急处理]
# e3 Y1 V* ~3 E' }  ! O, s* E3 b# l5 ?  r* j* \
(1)如果异物塞进一侧鼻孔,可用纸捻、小草、头发等刺激另一侧鼻孔,使患者打喷嚏,鼻子里的异物会因此被喷出来。
5 t2 u$ J( k( G' X(2)如上述方法无效,说明异物很大或堵塞很紧,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 z( W3 |0 R, o( x) S2 c  X( \- K$ e- ?& v! U
十六、异物入耳
, r( R+ L9 p. r) L2 o1 k    
$ M  N- F- D/ {% g/ ^9 T! z耳朵进入异物,切不可用耳勺等尖锐物品伸入耳内掏挖,以免异物越陷越深,刺伤耳膜,引起严重后果。
4 N+ G$ }4 F. K, z  
2 u! Z1 K5 o2 o' K$ G1 `: N[家庭应急处理]
/ o: f0 V2 k2 }; {) I- |  , b# F" ^) B0 i2 Z
(1)如小虫进入耳内,可用电灯(或手电筒)靠近耳朵照射外耳道,虫子喜光线,会顺着光线爬出来也可将卫生香的烟徐徐吹入耳内,虫子就会自动爬出。
; Z* w# j- o( F4 r# O, z6 x(2)如果水液进入耳内,可用脱脂棉球把耳内水液吸出。也可让进水一侧的耳道向下,单脚踊跃,水液即或流出。$ m. M8 C7 u; o
(3)小豆粒、小弹丸之类的东西进入耳内,可将身体弯向有异物的耳朵一侧,单脚踊跃,直至异物掉出。
( c# F7 O6 F  Z& b(4)上述办法如果不能奏效,或耳朵内因有异物而致疼痛、发炎,应速去医院诊治。 2 I- \2 e4 V( Y5 _1 p+ C7 t9 Y

% h1 v" v* c! g' m1 [- j6 W十七、异物入眼
' J" k6 J/ Q0 I+ M+ z& a  6 x2 g# k0 c2 N
俗话说,“眼里揉不得沙子”眼睛里一旦进入异物,很是难受。出现此种情况不应惊慌,而应区别情况,慎重处理。 7 _' S: |1 O$ [/ Q- G$ W
  & w; u% z& s  ^" C( y0 K, T4 z
[家庭应急处理]: c8 r3 b- R7 N+ @/ q. F
  % f  `! ^/ _: T, i
(1)当灰沙、昆虫、铁屑等进入眼内时,万勿揉眼睛,以免异物擦伤眼球或陷进组织。应轻轻将上眼皮向前拉起,使眼皮和眼球之间有一空隙,让泪水向下冲刷,有时几秒钟即可将异物排除,一次不行,可多做几次。
: ~* r; V- F' p3 m- l(2)如泪水冲不出异物,可轻闭眼睛,不要转动眼球,请别人把眼皮翻开,可发现异物粘附在眼皮内面。然后用棉签或干净的手帕蘸点凉开水轻轻将异物擦掉。如果找不到异物,可在电灯下或用手电筒照着寻找异物。如粘在角膜(黑眼珠)上,则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处理。切忌用指甲、火柴梗、铁丝等胡乱挑剔,以免造成更大的损伤和将病菌带入引起发炎。
3 Z! t3 I6 d% h) v# X(3)酸碱腐蚀性物质如氨水、生石灰(水)、盐酸、硫酸等进入眼内时,应立即在现场找到水源如自来水、井水、河水,迅速冲洗眼睛15分钟以上。具体方法:将上眼皮尽量拉开,用水壶等倾注水流,使水柱直接流过眼球表面,一定要冲洗到眼球、眼皮内侧,决不可闭眼冲洗;或用脸盆盛满水,将面部直接浸入水中,连续做睁眼闭眼动作,或用力睁大眼睛,头部在水中左右轻轻摆动。冲洗完后,立即去医院急诊。 $ C6 P/ w4 `$ J  U/ `; F6 J

+ V7 u; A% |/ Q2 K; g( k8 }十八、鱼刺卡喉咙
/ t6 S% F& N7 w1 K5 I! Y' F  
' ^, X* I  i( d8 ^; ]鱼刺卡喉咙时,不要慌张,也不能采用大口干咽饭团的办法,试图将鱼刺推压下去。这样做,细软的鱼刺可能侥幸被带进胃内,但大而坚硬的鱼刺有可能因此越扎越深,甚至刺破食管或大血管,造成严重的后果 。
  ?- `8 [) L0 n; o& b  p  : m- |4 _) f6 B7 e# t
[家庭应急处理] 5 e8 i0 ^1 d- w* |% }
  & x8 b/ Z- T" Z0 J5 {
(1)立即用汤匙或牙刷柄压住患者舌头的前部分,在亮光下仔细察看舌根部、扁桃体、咽后壁等,尽可能发现异物,再用镊子或筷子夹出。如病人咽部反射强烈,恶心剧烈而难以配合,则让病人作哈气动作,以减轻不适。 1 r7 B$ p4 y- R; I; o6 x$ M+ X
(2)如果实在找不到鱼刺,而患者仍觉得鱼刺卡在咽喉,可用下列方法软化鱼刺:3 @( }/ z4 |3 F
①威灵仙10克、乌梅3个、食醋少许、砂糖少许,煎汤,频频缓缓咽下。$ Q9 i1 `+ D, A3 C4 ^
②将橙皮切小块,口含慢慢咽下。 ! z6 [3 j9 ^6 ^! \& J
③维生素C片,含化2片,徐徐咽下。
' {; u7 k, R% u* ^) N(3)如上述方法仍无效,或吞咽后胸骨后疼痛,说明鱼刺在食管内,应当禁食,尽快去医院诊治。 2 M2 F; T2 C; x/ |' O4 @
4 I1 A7 A% L& S4 L! j2 q$ f
十九、扎刺 ! `! M6 ]" M1 r
  " W6 D- k7 Z' O: H* `+ x# l
手足扎刺后,须及时拔除,不宜留在肉里活动,以免越扎越深。
$ |) w7 E( V4 ^4 @  
; t7 \3 i9 N5 Z1 K0 ~6 V  j2 G[家庭应急处理]8 Y1 K- e. E7 r5 p- J  U! Q& `1 }
  
+ T# H* o9 D9 q0 Q+ p2 d(1)将伤口消毒,并用火焰消毒过的针或镊子将刺全部拔出,然后再消毒一次,包扎好。 % f  E! Z3 L) f( V, ?. I
(2)如刺扎得很深,并断在肉里,或是带泥土的刺,则需去医院诊治,并注射破伤内抗毒素。
3 T# d) L+ V$ h' i; q0 e. b0 O(3)扎刺易引起伤口化脓,需注意消毒。如刺拔除后,局部仍红肿不退,且越来越厉害,并疼痛、灼热等,说明伤口已有感染,应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5-8 15: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漫步之侣 的帖子

好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6: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7-7-10 13: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不错
发表于 2008-1-25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非常实用!
发表于 2008-7-24 19: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不错,谢谢楼主的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4 10:00 , Processed in 0.0466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