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2|回复: 0

中國的筷子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12: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筷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6 O, L+ _. y! c3 E: d& c

7 y6 U+ p& Z% Q# _: o7 u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 [& o0 S# ?: S' E9 C
) W+ v4 e' I+ A' E+ [
# x1 @$ A/ b* m4 Q7 g* w* D% `- U) e# J( v! j8 j3 F4 Y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我国乃世界用箸进餐国家和民族的母国,可是千百年来一日三餐筷不离手,习以为常,如今人们仅把它当成吃饭的工具,并未把这小小的筷子看做是我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又一大发明。
) k' G) t4 O. I1 N" v不“动刀动枪”“和为贵”
9 H! `$ d$ E( E  s' \0 \# C事实上,筷子的发明使用,对中华民族智慧的开发是有一定联系的。尽管是一双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筷子,但它能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而与看上去“动刀动枪”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又多一份“和为贵”的意蕴。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丧葬等礼仪中。当我们仔细品味筷子的妙用时,更增添对祖先的崇拜之情。中国的筷子分为五大类。他们是竹木筷,金属筷,牙骨筷,玉石筷,化学筷。 ! }) y' O, z/ ]- B
竹木筷:
' N" i6 h  ^% h  _3 X% x4 `最原始的筷子是竹木质的,因此人们使用最多的也数竹木筷。古代竹筷品种可谓千姿百态,有灰褐色条纹的棕竹筷最高档,但如今已绝迹于市场。同时,紫竹筷、湘妃竹筷也是稀有品种,目前也已难觅。湖南的楠竹筷放在清水中根根竖立不卧浮,有神奇筷之称;而杭州西湖天竺筷也成为这个风景名胜的一大特产。竹筷还有便于雕刻的特点,四川江安竹雕筷创制于明末清初,多次在国际上获奖,50年代,工艺师曾经刻过一双狮头活眼含宝龙凤竹筷献给毛·泽东主席。毛·泽东十分喜爱,叫秘书回信致意,同时表示按中央规定不能接受礼物,请他们以后不要再给他个人送礼。后来,他把这副筷子转送给了前苏联领导人。% |& @3 i: |& }
木筷品种较多,红木、楠木、枣木、冬青木,皆可制筷,而质地坚硬的乌木筷身价最高。广州有家80多年历史的筷子店,至今仍以手工制作,如有种狮子头紫檀木筷,更是独一无二的精美工艺品。
) Z9 B$ v1 a6 W% S! S: ]) F- w. c

$ n* f( S, d/ z金属筷:
8 [& F0 N) c; j4 @8 q) @4 u
从青铜筷算起,还有金筷子,银筷子,铜筷子,铁筷子,现在发展到不锈钢筷子。  n0 ]  R" J  ]% m! L' f
如今很少有人用金属筷进餐,但古代富豪人家流行过金属筷。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铜筷不宜吃饭,以后逐渐被银筷取代。
8 s4 k/ A8 F8 E' _4 W2 a& @1 l7 o4 l/ r

, B9 k% B& Q8 R: x- U) ~. B0 G银筷有杀菌作用
% E8 K8 C3 \; i  O4 Q, f
我国出土银箸数量最多的一次是1982年,在镇江东郊丁卯桥出土的950余件唐代银器,其中银筷达40余双。银筷测毒说其实不可靠,但银筷有杀菌作用,科学家发现,1公升水中只要含有微量的银离子,即可杀灭大部分细菌。制作精美的银筷至今仍受欢迎,但人们已把它当工艺品看待。价格昂贵的金筷是皇宫贵族奢侈的象征,史载唐玄宗曾赏赐宰相金箸一双。哈同、杜月笙等海上闻人也用“金台面”待客。
: U& k' i* ?+ \) M& M

% [" Q1 d5 L; l牙骨筷:
8 \5 ~  i' m9 {1 L2 o. p) D
中华筷中还有用象牙和取材于牛、驼、鹿等兽骨制作的筷子,用海龟甲壳制成的玳瑁筷等等。有些聪明的工匠用精雕细刻的功夫将牙骨巧妙地镶接,使之成为艺术品。
; U. Q1 G$ l$ J4 Q+ S玉石筷: ! I! z( l2 \' d- D; y7 }
另一类玉石筷也是筷中珍品,有汉白玉,羊脂玉,有翡翠,故宫珍宝馆就陈列着不少慈禧太后用过的金筷和玉筷、翡翠的、翡翠镶金的等。
1 w( c8 S8 A; x( A! ]化学筷:
$ R; q: Z9 }: D& S, e" o  {+ B9 p1 F化学筷”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像密胺的,塑料的……
3 r* b$ u2 h# `% t! L$ H- @3 e3 Y+ p30年代上海就有赛璐珞筷子,近年又出一种乳白色的“像牙筷”,虽说与象牙相似,但仅仅是“像”而已。这是一种塑料蜜胺筷,因价廉物美广受欢迎。
' d" c9 O. G4 Z- @# v  p2 ~9 x还有许多我们今天不常见的棕竹牙帽箸、乳帽镶银象牙箸、乌木镶银箸、虬角镶金箸。等等都可以归到这五大类中。
# [( ^8 Z1 O) i( N( P要论述筷箸,最好不要凭空而论,参照实物而论也许不会给人泛泛而谈之感。因为先秦之箸,多为竹木制品,不像青铜器埋入地下数千年依然形器完整,即使銹迹斑斑,或有些残缺,也可修复。而筷箸因身材细小,又是竹木材质,入土多易腐烂,根本无迹可寻。8 Q/ S3 s& j+ s: w$ l% e% g
与筷子有关的历史图片:

" V7 J' p/ o2 f3 N; l0 [, ]/ }9 p+ I4 D  H; Z% {2 {
2 E2 e$ O3 s+ K% `& R8 L
6 V, M8 X  {# F) J
/ I# T: E+ Q6 a# R

7 ?" U% V5 r2 f% ?! O5 Z  j8 l
1 |7 k4 J: ]" w  u5 d' D
( A- M' U; _! s/ x" v
# V+ J- z( `$ J
- l: v( Y9 K6 J/ |
& Z2 `+ P  T% T
6 w* g0 y3 z3 H4 e/ r! |& R
# Q0 s1 Y: g5 j" N8 I一些筷子的材质及工艺:- i3 }$ m* y/ O

. X9 A0 H5 p1 f$ e. l+ q/ b紫檀木 8 l& ^5 B8 i, R! c8 n2 {6 E
6 A4 F5 b/ k- F& g# w3 {
 ; K4 O7 h( g' B/ W' O0 Z0 ~
名紫榆,豆科,常绿大乔木,高五尺丈。羽状复叶,蝶形花冠,黄色,圆锥花序。果实扁圆有翅,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亦称“清龙木”,为世界上名贵木种之一。产于美洲和非洲热带雨林地区,印度、菲律宾、缅甸、南洋群岛及我国广东、广西,尤以巴西黑檀、非洲柴檀著名,因生长缓慢,材质坚实,硬度大,韧性强,结构细致,纹理均匀,耐腐性强。2 T, R0 G: V3 l6 A% f( z) L
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已记载:“紫楠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宋代赵汝适。《诸蕃记》载:檀香出 婆(爪哇),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土人砍之阴干,气清劲而易泄,热之能夺众香;色黄者谓之黄檀,紫者谓之紫檀,轻而脆者谓沙檀”。

! J' W2 |! e1 P2 b$ x2 p
7 d3 x9 b" k9 m6 q7 `% J( F乌木- }# q1 v9 G7 T& H

9 u" M+ N8 o" n1 l8 p4 h- W# g: D
柿树科,常绿乔木,高达二三丈,产于热带地区,木质坚实细致,色黑。晋崔豹《古今注 草木》:“翳木出交州,色黑而有文,亦称之乌文木也”。明李时珍《本草纲木二乌木》:“出海南、云南、南番。叶似棕榈,其木漆黑,体重坚致”乌木质地细密坚实,坚脆沉重,光泽如漆的珍木。在很早以前就有作箸之记载,《博物要览》记:“乌木出海南、南番、云南,叶似棕榈,性坚,老者纯黑色,且脆,间道者嫩--作箸”。乌木筷在木质筷中身价最高,质坚体重,不弯典不变形,制筷高雅,色泽黑亮,光润细腻,手感极好.
& u; f% [2 C3 C5 O0 V( y: B) f
1 x! g: J  M6 Z0 r, _
酸枝木
% a1 o) M9 }( U( E" N7 [
* s+ Q! U) A' I9 s* y5 z5 l9 F
' D  j# U: D* Z  i: q* H6 E$ P酸枝木是热带常绿大乔木,产地主要有印度、东南亚诸国,酸枝木从颜色分有红酸枝、黄酸枝和白酸枝之别,酸枝木色泽差异很大。通常以粟褐色近似紫檀,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者为佳;木质颜色偏淡,木质纹理粗疏者次之,酸枝木还被称为紫榆。清代江藩者著《舟车见闻录》记载紫榆来自海舶,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故名酸枝。酸枝初伐时,心材淡红色至赤色,经长时间放置,可沉于水。颜色逐渐转化为紫红色,光泽变为暗沉。酸枝木坚硬而重,可沉于水。木材有深褐色渐转化为紫红色,为紫檀属,但酸枝和紫檀是两种不同的硬木,酸枝为贵重木材,经打磨可达到平整如鉴,抚之细滑清凉,木纹美观,不易腐朽,经久耐用。
7 x% o! e( g8 k2 t9 e- @8 k

1 T7 ^- b+ H; z4 C, ^' m花梨木
  N" S4 V1 P; z0 ]  L5 N
9 C- f; G, N- q) d3 A( w] 7 Q, ~7 t! s9 ]/ b: L9 R
变称为花榈木。萨木科。是一种阔叶高干乔木,高可达三十米以上,直径可达一米左右。据《本草拾遗》记载:“榈木味辛、温、无毒。主破血、血块、冷嗽、并煮之热服。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几。似些檀而色赤;为枕,令人头痛,为热故也”。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花梨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直香似,变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主要从东南亚、南洋群岛进口,在热带雨林区都有生产,心材呈大红,黄褐色和红褐色,颜色接近边缘越淡,纹理呈青色,灰色及棕红色等。坚硬,纹理精致美丽。% a2 y, H$ z/ V5 l2 o+ b

3 l( }$ u3 y4 t$ c: k5 _4 C鸡翅木' a) G0 z- c, E9 s

) W" G- `6 [0 H8 s! m" T
, I* A4 P6 I3 ^+ V产于东印度,中国海南岛、浙江、福建亦有出产。为明代及清前期常用之名贵家具用材。【格古要论】载:(鸡翅木言其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其纹理有如鸡禽类之颈翅纹,有的如重叠火焰,有的如鹧鸪毛羽具排列整齐之白斑点,灿烂闪耀。

1 T1 L2 K" s/ ]# y8 }: P铁力木! A* V- e' F9 g: Y. b4 {0 o& i; y

; `7 S! ?2 F9 R- R
& j& g! g, f2 {* N% a" s6 _; f又名铁梨木,铁粟木,铁木,为常绿乔木,质地坚硬,耐腐性强,色泽暗红,略有光泽,心材洋红色至紫色,纹理颇似鸡翅木,但二者有本质不同,铁力木纹理为棕眼排列而成,重且沉水,原产于印度多产于南洋群岛。

" B$ Y! G4 w0 i$ S& t) h+ V红木
  R$ W3 q( e9 d7 o' _- f. R, M' h/ Z2 I, C' X: [

5 k  n- ^9 @; j红木,这个名称含义很广,它不是指具体的某一种木头,而是泛指一些色泽呈紫红色,木质坚硬的木质又坚硬的木材,如花梨木、酸枝木、紫檀等都可称为红木。

% A  v. C+ p: Y# i$ N/ g* c
* C6 D7 L3 g+ C- z6 F7 g7 |天然漆
2 i: i; l% `" _2 h, A: ~: f' C3 _4 c
: n2 ?4 U+ G& p) l5 l/ a
又名国漆、大漆、生漆,是以漆树上采割得到的漆液为原料。经简单加工成涸和干性油漆而成 0 H  z8 y; }( Y7 T! \4 b" `
生漆是最古老的天然涂料,漆膜的性能是其它涂料无法比拟的,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防锈、防腐、绝缘、不易氧化、耐酸碱和高温等性能。生漆形成坚硬的漆膜能越磨越亮,不会晦光,由于制作中有着良好的工艺性,表现在漆髹过程中可经受过多次打磨而不至于损坏,经多次打磨抛光,光泽会越磨越亮,生漆涂层色泽纯正,时久色泽变浅是因光合作用下色素的溢变,而漆膜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变得更透明而已。
4 x4 G# \' m$ i, n: r9 c) X
5 L, ?& a6 r. d$ p/ T3 |
烙画
! E7 c9 j: k1 c' Q+ _

0 Q: g$ D4 t& e7 Y  c! ?' Y5 f! P9 l3 `- {9 z0 W/ u
" `( m# M% w- ]1 m5 j

, j1 `7 I  F% \1 ~) q5 z烙画相传起于西藏汉末,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曾命将河南南阳烙画列为贡品。烙画箸以生产关系冬青木为原料,先用水浸三月再晾干加工为条,放入植物油中浸泡三月以上,然后剖成条型。使之具有不弯曲,易清洁,轻巧等特点
9 c3 p( r6 o0 n' `2 {( c, m

' m7 }' k9 i3 I4 u' H竹雕筷/ v( |+ C2 J2 N$ M
+ t; A1 ~" A) v: O

( v! O) Y9 W2 J4 S. P" m2 q! b]竹雕筷,驰名中外,多次获国际奖。此筷创建于明末表初,是以节长壁厚的楠竹为原料,经煮沸制坯、露晒、打磨等多种工艺制成。精雕狮头竹筷更是久享盛名,有单狮、双狮、踏宝狮、子母狮等80多个品种。 我国的历代筷子文物:
- N0 H/ W4 t* D; K! p9 ~
春秋铜箸
* k5 \8 [- b$ i* k) e

  v# }7 t6 ~9 q- A' ^% H6 U) \' {5 J# r4 N, f2 F8 i

+ W( G8 }8 v# _/ e" B我国考古发掘的箸已有相当数量,春秋中晚期的箸也见于云南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墓中出土铜箸二支,长28厘米,首径0.4厘米,首粗足细,整体为圆柱形,形制古朴浑厚,弥足珍贵。
* P, O: f/ C: g, `7 |; F( D
; e1 u+ S2 X% {+ g- J西汉竹箸与食案. Y' X! }  ]9 ~* L  Z! N

& L/ E- }. E& ^! ~, c6 I3 i8 f$ b, n" k  v5 y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马王堆竹箸出土时置于一漆案上,案上还盛放着食品的小漆盘、耳杯和酒卮等宴饮用具,西汉时期的箸大都是首粗足细,呈圆形,也有扁方形,原料以竹质为主。

' q/ W3 l8 f' h/ j8 b
, e+ A% y* T; d. _  J* G东汉铜箸/ H& _# d! c# V( Q6 j, o8 l
1 ~' N9 e- x! Q6 Z7 U! ~; @
- ?6 @# D4 H; {/ \8 Q+ r% W
  J) X; S5 t7 _  E  D
四川大邑凤凰乡东汉墓出土铜箸八支,各长22.7厘米,直径0.4-0.15厘米,首端为六翎柱,足圆,整体为首粗足细,圆柱型。
) R* c# e) W! l2 h3 K* g% L& f4 u1 ~( s

9 k$ i2 ~. ?: `8 x( Z唐代银箸+ W* j3 O3 V! J
6 b3 Y$ P+ l# A9 N* y! r6 P5 y

, `, {$ P1 q# \/ ~$ I) @& j9 [* N江苏丹徒丁卯桥出土的一批唐代银器,发现银箸36支,首粗圆,顶端齐平,足细圆,呈圆柱形,单重117克,是罕见的粗重银箸。

, K; \* h( O" d) |南宋银箸
8 D8 J# w1 ~; m4 j1 R! n
3 g+ F% R; n* m: E3 ^6 V6 c

* N1 d. }* K# y/ ]9 {: R4 V
; j2 Y5 n+ z* C6 J! z7 [9 ^在江西安乐溪航桥东陂湾水库的一座南宋银器窖藏中,出土文物100余件,其中银箸44只,银箸长24厘米,直径0.8-0.4厘米,首部为六角形,其下有六道弦纹,作竹节状,再下面又是三道弦纹,足圆,每支箸刻正楷“仁”或“德”字,两只合并为“仁德”两字。
' _8 z7 b' D  z& x7 a辽代木胎包银漆箸

8 _7 d6 \& B; N3 n8 U8 m- z- a& }% X5 u& t3 q- p

1 m' o: y  ]  K( f' ~1 L0 x7 R在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中出土的文物中,有进食具木胎包银漆箸二支、髹漆柄银匕一件。箸长27.5厘米,直径0.9-0.4厘米,是少见的粗箸。首部较粗,首端镶有银帽顶,其下饰竹节纹,髹漆、足部呈圆柱形,箸面装饰独具一格。
& d- B! c" H0 r0 b# q6 H, G元代银箸
& k) {" `+ p7 H* F, o0 _; ~4 |! B; |$ Z" t$ B' e5 V7 Q: G
/ b7 S  |, R) d6 k/ l; D/ @
元代的箸在各地都有一些发现,如安徽合肥出土的一些批元代窑藏金银器皿,其中银箸110支,这些箸出土时置于银果盒格层内均制作精细,造型优美。

! n! M# k0 K7 i8 p; m% ^; ]$ I6 ~9 t  H5 i! W, @: S$ n
明代象牙箸
5 t/ `, H) y, s
+ ]3 L. R3 C" M- w9 b

, n! \7 J  t: J8 C5 Q. b& b' I) m! t& A: I2 ^2 Q( _6 w8 ]% {
在山西省太原征集的明代象牙箸4只,长26.8厘米,直径0.5-0.35厘米,首方足圆,顶端略呈四棱锥体状,首部镌刻春夏秋冬四季花,足部呈麻花形。
! {5 G) n3 ~8 j3 M+ T3 W; p% h$ r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
' u, Z" d( Z: t/ z1 c' l: p. ^# D5 H4 b1 ~! F& p  g
 % q; f+ {! f+ E7 M& |
明代,四楞银链象牙箸。长27.2公分,上方下圆四楞体,箸顶镶1.5公分银帽,足7.5公分银套,箸顶有10.5公分长的银链相系。
& q1 G. P2 U) {
" c* m4 r5 g" V3 @" o) W# h" s, q5 A刻诗象牙筷 - c9 M- k: m* ^" j5 R5 r; C: e, M/ ~
: Q; d% W' _/ _4 ^9 z: [! p' b1 w! ?

+ E6 B' T9 M& c- X# j+ x$ f' K) N7 w/ P
刻诗象牙筷。此筷洁白如玉,牙纹清晰,名家刻上明代特程良规詠箸诗[殷勤问竹箸,甘苦你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短短20字,古代诗人吟唱筷箸乐为人类作贡献的精神。9 P+ ~" [; W, E& [/ M# n& F' ]2 }; ^
八双镶银刻诗竹筷* e, q+ \" N+ D3 ]
9 A: w; |$ U  q7 v; c1 v  u

1 q$ o0 a! @0 B
$ ]% F9 \% j, B, [. {! K明代,八双镶银刻诗竹筷
3 P2 U6 I- ]+ B& R; W7 Q: I" O  D清代旅游银餐具
/ y4 g6 r+ s4 Q8 s. @/ B- U( H
8 q7 b; a& g. r+ @2 S/ k0 D' ?8 `% j& S, M% Q0 S0 ?
清末民初的旅游银餐具,银镶黑箸长30厘米,直径0.45-0.25厘米,整体为圆柱形。清代龙纹蒙古族刀箸,刀长36厘米,箸长33。木质刀柄、木鞘,刀柄上饰有鎏金银件,錾刻花草及龙纹。刀鞘上配带有紫色绶带与火镰,火镰上饰银,镶嵌珊瑚珠,十分精美华丽。
9 H! V) \. Q% g' V" v+ u6 C* c清代龙纹刀箸
6 E7 W' d& i7 A, q
0 A4 i, z- S, j6 F) \2 h9 Q; M
% ~. V$ g  W5 z' ^8 g清代蒙古族刀箸,刀长36厘米,箸长39厘米。木质刀柄、木鞘,刀鞘饰有鎏金银件,鎏刻花草及龙纹。刀鞘上配有紫色绶带与火镰,火镰上饰银,镶嵌珊瑚珠,十分精美华丽。4 o8 V9 a4 {1 u4 \
清代金三镶玉箸
5 Q. y7 K2 _% ?* h
$ o8 L# x2 R6 c8 P8 z" d* A) e; D! F, w8 V4 C& t7 q
清宫中,皇帝、后妃使用的餐具十分豪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御膳房库存金银器皿册》记载了当时宫中所用餐具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筷、匙、叉三项。) {( h' Z$ X% Y
清代麻花纹银链仿珊瑚筷:
9 w4 J1 k9 q% m  s' o) n! `* y
" e  I7 |  p2 `- u6 c# G1 [: J% j, s- N4 t: o$ s+ m
清代,麻花纹银链仿珊瑚筷。清代将骨筷表面染成红色,俗称“仿珊瑚筷”。此筷长24公分,银链相系除装饰美之外,还有另外作用,不易遗失其一,经雕刻麻花纹,增添工艺之美。* B! ?3 I7 q2 ~$ K  L  r
清代兽骨雕花仕女筷
# @% A0 R4 g! g% e& p
. ?& K$ G. [; _, b2 H" f4 _" M0 O6 i1 G, {4 _; S
清代兽骨雕花仕女筷,此为象骨筷,兽骨中象骨白洁细腻,便于雕刻。筷上仕女含情脉脉,出于无名工匠之手,亦算是一件民间仿古之作。
9 m0 P8 y$ n& f民初兽骨镶银双节筷, k# p. k+ @9 N8 G2 r
. i' v: b: |3 Z

" e9 t4 O/ Q) O7 \/ t- e4 L5 M- Q' O8 P$ A. t* P& Z
民国初年,兽骨镶银双节筷,全长25.5公分,筷分两节,上节11.公分,下节14公分,由于兽骨较短,故聪明的工匠,以精巧的饰物掩藏相接的秘密,接处镶有细螺纹,可以旋为两节,接处并镶银环,藉此增加完整性的美感。
" e1 ~7 _, N* L3 a/ |5 Y精品筷子欣赏:
9 h/ R* E1 m2 z) A( X; ?8 O4 l: |0 y5 Q% g4 d; z% z
, e, M( n: P# y9 S8 {/ @1 @

1 I% P5 m* G+ A) Y, E8 H) l
( T$ H0 }: h5 l, i0 ]. o
- o, ^# w% {9 \' O% {
1 m" e0 V% `" ~9 Z& V$ B9 N4 N
6 H. t3 f- `2 x! S) T3 R# _) b2 e* z; @) |, g( Y9 b  B: P! B
* }) c  P- o4 f

0 [  P6 d8 K; u0 Z
, n8 s& S6 I3 w) I7 r5 F+ A6 \" a! {& w4 F2 O
) U: k: h% G$ z

- ?1 p: d- B8 }* M) B* g2 s. }; y+ e+ P; N$ K. @+ n

, ]9 d4 g' Z9 z# ?6 P
9 H- K, m- k. ]- _7 Q; w/ x# [% b- N! w+ m4 I, S
0 s0 `& A4 Z7 U2 |4 t
% n" u# U& H# n% Y5 o) }" }

9 G3 j6 D* f2 n* ~- y( t+ ?9 V) H* S3 A4 u5 o) X
# @3 B# w9 g: u, F( \. M
5 J, \  z( c; h1 a
/ A5 H7 u  G) W
! `5 ^* x3 a6 S

& q" w8 B$ f: h6 Z* I) z. a  A4 C& ~* ]. E8 y* S

; p9 g- v) @* d6 m$ V! e& ]'5 J, }0 z- H+ r3 ~0 G" }( J3 K7 [

9 r0 m3 m" y- _* g% \" ?
2 _" r4 d' e, x8 a0 J6 F) h8 b5 I* c9 {' k( _

6 K9 g" T+ h" W' W4 K6 L. y) K) s' |6 c, i
# y! N- f! i$ L

" d( K$ u9 o0 ~# A- j9 i2 W9 a3 e  p7 C
( S5 j+ U" O; b9 x0 P  Q
中国人使筷子的十二种使用忌讳:# N8 m3 Y) m+ c! C4 j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 t2 i4 u, B0 A( Y9 g6 _1、三长两短:
) f9 V7 T8 k8 j8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F5 Z5 g. }3 y0 d, X% L
2、仙人指路:
4 ?4 o  z2 w3 s0 V$ g+ h+ i" x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 E: i% j) N7 l9 d( ?9 L. v$ M
3、品箸留声:
- \+ T, ~& Z" D) A# w5 [9 m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贱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 & f5 l" g% g- g% s, B
4、击盏敲盅:
( j& Q0 X. `6 |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2 \3 [  c" k& L) b$ N1 ?* G  f
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贱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
' q5 g6 {: i* Z7 l: Z, ]5、执箸巡城:
( m2 e8 J. s* Q% a4 d) D8 m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 Y( @5 ~( T4 `# }: n6、迷箸刨坟:9 H8 z* }! m6 {( `! }9 k4 ]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 H" c& X* H" F2 L/ N3 \3 L' @7、泪箸遗珠:
! u# T3 h" r" D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2 q- T  f& h" |. b( {! a# N3 C8、颠倒乾坤:
# I" k3 }6 t5 b&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 W7 M" a; R9 B& V8 {$ z9、定海神针:
7 z$ Z! a6 c$ \# `+ C, B: G3 G1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1 J- ^% I2 J' B6 }: v
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 v0 Y% B1 |! u4 L2 M' @11、交叉十字:
: f: Y2 ^- i2 A$ C' f' _/ b5 S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因为北京人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
6 C/ {" j8 s- P) p! o) D12、落地惊神:
" k& m: E+ q3 w" Q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北京人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 C& X& D, g7 ~. @! g5 F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 ]9 k1 w' L$ R筷子虽小,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却是一项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指出: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精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一位外国学者从研究筷子的力学结构中发现,人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运动,还能激发大脑,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化,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发挥。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帜。
- [8 X; X: X# |0 d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早在唐以前就传到了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韩国从1995年下半年起,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筷子课”,并向教师提出了“让孩子们用筷子夹豆子”的教学方法。风格独具的中国筷子,已成了国际友人来华访问前的“必修课”。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其用筷的娴熟,成为记者的一个热门新闻。里根和夫人访华前,尽管花功夫练习用筷,但在国宴上,仍被鱼丸子给难住了。世界拳王阿里1985年5月访华时,因不会用筷子,显得尴尬而又好笑。现在,全世界有15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足见中国人发明的筷子,已成了当今世界风格独具的重要餐具。
/ i! D0 I# u/ l& ^. `+ t7 Y+ {9 y$ t“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宋代文人程良规9 T4 o$ ^- I/ U: \/ E
的这首诗,是对筷子那种奉献精神的生动描绘。筷子作为中国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已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政道博士就曾经自豪地说:从我国人民使用独特的筷子这一点,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9 05:16 , Processed in 0.03553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