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1|回复: 1

回族医药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3 13: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研究,回回医学是以人天浑同与有机整体思想为主导;以元气一无论与阴阳七行学说为基础;以动态和谐与过程论的观念,探索人的生命活动中身体和心性健康的整体规律,及其与疾病失序的关系;以辨质为主。结合辨证、辨病、辨经,论证养生、预防、治疗、康复为特点的一门综合性实用学科。为了便于分析回医理论的内涵,用以下“公式”来表述:
$ _8 W. p/ A  h! x/ k2 a( E; ]
; \1 o: F4 A" u6 o  m- ~1 ~& A  真一(单另独一,绝对实体)——元气(第一物质,万有之始); z: n  X) y, e% z0 p
, ]! E8 @4 N( U  @. Q9 E
  ——阴阳(阴“静”阳“动”,生化依据)
( v3 F8 M, u( }; `  g3 K$ c* I! R, f4 z7 R" X2 K5 v1 F
   ——七行 四元(水、火、气、土)———天地定位2 o. o( O7 j: i; a# U9 m/ S
        三子(金、木、活)———万物始生
+ E0 ^  Z+ s: K( z5 t/ W4 E7 T" t. G; S" {
   ——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
/ O- Z8 p; M5 ]0 ^! U& O0 S- Z( f& X
  天人浑同的“真一”内涵妙质元气,元气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火,水火交错,万物化生,水得火而生“气”,火暴水而生“土”,土与水合而生“金”,气与火和而生“木”,水、火、气、土四者共合而生“活类”,金、木、活三者在天地化育中称为“三子”,而当三者形成后万物莫不靠它而资生,所以又称三母。0 t! G+ O7 P8 ~+ r
, |2 U6 q, `3 k  y6 L
  在自然生化过程中,万物按一定生成次序先后问世,先者为其胜,为其名,但这只是就其主流而言,其实金、木、活三者相互交错,三气无所不至,万物而生。
) H7 ~3 O5 x+ c; m# n
; m6 y5 E& [% R" `  回族先贤认为,在自然形成的过程中,若金气胜,金气流行,山得之为玉石;水得之为蚌珠;土得之为五金之矿;草木得之为草木之情;一切万物得之,而各成其坚明定固也。
: Q# r7 R+ m9 m. V- ~
7 o# C7 M% I; X+ k+ h0 y  “木气胜,木气流行,山得之为嘉植;水得之生萍藻;沃土得之生禾稼;瘠土得之生草毛;四植之中、禀土胜者为坚质;禀气胜者为囊空;禀水胜者多繁花;禀火胜者多果实。而要皆得此木气以化育者也”。
' j4 V; B% z  n, R
% ~, s/ \, y: V5 i# v" n) f# l4 n; M  “活气流行,生于山者为走兽,其形体与丘陵似;生于林者为飞禽,其毛者与枝叶似;生于水者为鳞介,其鳞甲与水波似;禀气土胜者性温;禀火土胜者性烈;禀气水胜者性贪;禀水火胜者性暴,而要皆得此活气以化育者也”。8 f* T4 Q" x! ^3 _
! |9 V  e8 I" A2 j
  由上可以看出,无金则木不生,无木则鸟兽不育。抑万物之主,皆从地出,自下而上也,故金藏土中,木见土外,鸟兽则飞行于空中,可见金、木、活“三子”堪称万物母,它与四元(四奇形)化育之功相同,皆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
& C, f! A- q8 _/ z; i
% M/ _2 E6 ?0 e% e7 L  对方位及天空,回族先贤认为,当四元气、水、火、土形成的同时,方见四方,即气位为东方,土位为西方,火位为南方,水位为北方。空中天地者,近于地者“温际”;上于温者“湿际”;再上者“冷际”;近于天者“热际”,此乃四际分空之论。这四际分空又是气火水土“四元”聚结而成,温际属土,其气和平;湿际属水,其气稍冷:冷际属风,其气肃冽;热际属火,其气炎热。四际之气皆为人与万物所仰藉,并使之因时而得而所。
- ?  t5 i. ^6 e/ x+ _# a" N- `- d- Z# X/ m( |
  回族先贤不但对大自然的形成有较系统的认识,而且对人的形成过程也有较系统的理论。回族先贤认为:“人不能先天地而自立,天地万物亦不能无人而自有,万物为人之护卫,人为万物之枢机”。也就是说人类的进化和大自然的形成是同步的。回族医学对人类的进化也是用以元气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七行为理论框架来解释的,认为从大自然元气发露至而成人身必须经过六阶段,即①“浑同品(是元气发露始有的浑论之象);②“起化品”,阴阳分(相当于元气两仪阴阳阶段);③“广化品”(相当于阴阳开始广化万物的阶段,象著于水、火、土、气四元出现);④“正位品”(相当于水、火、土、气四元形成后,灭地定位,万物始化阶段);⑤“蕃庶品”(相当于水、火、气、土、金、木、活,此四元三子相互作用变生万物的阶段);⑥“成全品”人类出也(相当于人自然形成之阶段)。此六个阶段无不体现了人天原始浑同的统一及进化过程的和谐,虽属古朴,但较概括而形象。
+ ]# d- s1 @* J  ?( j
; ]# K% k  u# v" b+ n! {  人类形成后的繁衍,回族先贤认为:“初有一点种子,藏于父脊,授于母宫”,而授于母宫的一点种于是得父母交感之气而成,“由于父之阳动而生水,水挟阳气而授于母;母之阴动而生火,火挟阴气而纳此一点种子于宫,起初阴阳交而水火聚,故凝结为一。当胚胎初化,于是一分为两,成为“清”、“浊”不同的形态,清者为阳、浊者为阴,如同大世界元气两仪阴阳,清与浊在母体内特定的条件下,得到母宫的温养,而不停地运动变化,其运动趋向是,清阳向内,浊阴向外,如此,“清”、“浊”又各自两半,分成了四个层次,如同阴阳化四元,也就是“四体液”,即“黑液、红液、黄液、白液”,黑液为最外一层属土,近于黑者;色红属风近于红者;色黄属火;其居中者色白属水。四者均为人身血肉精气之本。回医学认为,胚胎一个月,黑红黄白四液形成。接着人身小世界继续依其特有的运动方式化育而成。$ H. b- K0 F. Z
' k- U/ `6 Y; q& V( H" h9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回族先贤对大自然的认识堪称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之所以称其为古朴,是因为上述理论与现代对大自然的认识相比就较原始了,上述理论,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且是运动的,变化的,在此基础上,以元气发露,两仪阴阳,阴阳化而生四元,四元相互作用而生金、木、活三子,四元三子共同作用而生万物,世界人类备也。故而称之为古朴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回族先贤认为,在宇宙没有形成之前的先天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一种浑论状态的物质,“中含妙质”,是谓“元气”。阿拉伯哲学中“顿拉底”这一概念与此类似,并引伸为“原动精神”,回族先贤把这种原动精神称之为“发露”,元气发露则意味着自然生化开始,是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根。这里所言后天包涵了自然宇宙这个“大世界”和人身这小世界。元气自然生化的整个过程,只能通过不断运动才能实现,而这种运动变化最大的和最突出的特征集中体现于“动”与“静”,中国的回回先民将这种形式引用中医学的“阴、阳”概念来解释浑论元气之开始生化,其“动”多“静”少者,谓之阳,其“动”少“静”多者谓之阴。回医学认为“动”与“静”这两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及其运动形态的存在,无论是“动”还是“静”,它们始终都在运动不已,天地万物的变化均归于这种运动,而这种运动形式既对立又统一,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宇宙间无“纯阴”、“纯阳”、“全阴”、“全阳”,是阳中含有真阴,阴中含有真阳。是唯物辩证法思想。1 J; h$ c, W2 V1 s
8 v1 Y; \! ~) ]% x3 N( b
  由于自然生化的继续发展,“动”、“静”运动的无体性,阴阳则化为四元(水、火、气、土),四元相互作用则生金、木、活三子,回族先贤之所以把“水”、“火、“气”、“土”称为四元,说明它是同时成为一切有形物质(“形”)与无形事物(“色”),又称为“四象”,象是象征、现象之意,应包括有形运动的形象和无形运动的形象,是为反映自然规律的四种动态形象的总称。又称“四气”,实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弥满无隙”,渊源于阴“静”阳“动”,在自然生化中,有着四类变化的运动性态;金、木、活三子又称“三耦行”,四元又称“四奇行”,行是行动、远行之意,指运动不已,“四奇行”与“三耦行”组成七行,“四奇行”与“三耦行”化育之功相同,均为人和万物的“基本物质”。但“四奇行”先于天地定位,再由“三耦行”化育万物。及此回医学有了“气”、“行”、“象”等概念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自然过程的无限运动性及其所表现的形象、气象等,为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生命运动过程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 k( ^. G# i+ X) ?" x" X! d' q
% O$ p! Q: W- }5 \% A  人作为“小世界”与“大世界”同源,且处于同一运动过程之中,但人是“大成全品”,阿卜杜拉的《道行推原》指出:“人是大极大全,无美不备,既美其形,复美其妙”,回医学的小世界种子,大世界元气之说,不但说明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关系,还反映了“大世界”从“无形”到“有形”,“小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观点,从“无形”的元气到万物形色的生成,从“有形”的种子到生命过程的演化,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与老子“无生有、有生无”的自然观一脉相承。这就是中国古代先哲所谓的“造化”与“神机”。) K  W) M7 e2 H4 ?4 f
9 e6 t1 R* d( U2 A1 q4 }3 D
  回医学理论的病因学、病理学、病机学、脏象学等,仅从现有的历史资料中难以释全,但从《回回药方》残卷中所提及的关于人体医学、病理病机学、病变部位来看,盛于元代的中国回族医学是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特点主要是:回医学将古希腊的“四体液”学说改造为“黑、红、黄、白”四液,并将其纳入元气,四象理论中加以运用。此外又将“冷热干湿”说改造为“温际、冷际、湿际、热际”说,并与四元配合作为病因病理学的组成部分,这也说明了回医学是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族药简介

 《回回药方》(以下简称《药方》)。中国回族医药学大型综合性典籍,未著撰人,红格明抄本,原书36卷,残存4卷,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J3 D6 B* M3 }; k

2 |5 Y  j$ E9 w3 ^3 ?  《药方》以叙方为主,方论结合,回回药物与传统中药并用。' g* C2 ]" L5 J) k2 Q3 _

! v4 V% G5 H2 g: X8 j5 |  据统计《药方》残卷常用药259种,明显属于海药并注明中文名称者有61种;沿用阿拉伯药名,目前尚不知何药者52种,合计海药为113种,占残卷全部用药的43.6%。其他146种则为传统中药,其中也包括已经华化的海药在内。0 J# ?- ~! q+ u/ u) t
# X% h" G' V1 ^" G( n! J2 Q
  从《药方》中所载方剂来看,无明显君、臣、佐、使之配伍。据研究,《药方》不仅与阿拉伯医学有根深的渊源关系,而且突出特色,东西合壁。在药物剂型的运用方面,既有中国式的丸、散、膏、汤,又保存有阿拉伯式的芳香挥发药、滴鼻剂、露酒剂、油剂,糖浆剂;有些医方的临床应用如菖蒲煎剂治疗中风等,又是借鉴了中国传统医学经验并和回回医药相结合的一种用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6 20:33 , Processed in 0.0258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