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66|回复: 0

图说蒋家王朝兴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4 17: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的话:在台湾,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媒体无法接近蒋氏家族,因此也难有第一手报道的呈现。关于蒋家的一切,老百姓们仅止于道听途说,这也使蒋家每个成员都戴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蒋经国过世后,蒋家的家佣或退休官员出版了描写他们眼中所见的蒋家三代的书籍,无论所谈的内容是真是假、是深刻是夸大、是主观是客观,对老百姓而言,都能满足一些好奇心.
# e" `, p/ o9 Q+ a* }权力的顶峰
* S9 m2 {* ]0 h5 H* L% X! S    手执军刀,神采焕发,蒋介石位于权力的顶峰。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挥师北伐,一方面完成总理遗志,一方面和汪精卫、胡汉民、李宗仁、中共等势力展开斗争。汪、胡在国民党内的辈分高过蒋介石,均是文人出身。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军阀,在东征、北伐及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均贡献卓著,但长期以来一直是蒋介石明争暗斗的对手。而中共在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下,周恩来、林彪、陈赓等人均曾是黄埔军校的一员,与蒋介石协力统一中国的大业。! K" Z# F# I" B+ V7 Q' r
  蒋介石生平. |! g0 W% c" l' I
  民国时期,蒋介石不但叱咤中国,并驰名国际。从攀上权力的顶峰,到失去大片江山,一生极具戏剧性。
* {  t% t9 [7 |! _+ x6 m; m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学名志清,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人。1906年赴日,结识陈其美。回国后,1907年就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炮兵,1908年获公费前往倭国振武学校学习,并在陈其美介绍下,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事业。1910年辛亥革命爆发,蒋介石回国,受沪军都督陈其美的指派,率先锋队进击杭州,参加攻克浙江的战斗。随后任沪军团长,极受陈其美赏识。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再渡倭国。1914年孙中山于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他奉派返国协助陈其美反抗袁世凯。
5 _9 B7 s4 h0 q# p; |) ^$ f% Q% k  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仍陷于分裂。1917年,孙中山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蒋介石于1918年来粤,担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第二支队司令,之后却因人际关系不顺遂,即返回上海。1922年,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带给了蒋介石的人生重大转折。陈叛变后,孙避难于永丰舰,蒋闻讯急奔广州,登舰随侍四十余日,由是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与器重。1923年,蒋出任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和行营参谋长,并赴苏联考察。1924年国共合作后,孙中山更将黄埔军校校长、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重要职位交给他。同年,蒋领军东征陈炯明,次年二次东征,战果卓著。
+ {( {: X8 ^: u  1926年,孙中山过世的隔年,蒋介石誓师北伐。1927年4月,发动「清党」,与祖国万岁决裂,并与汪精卫「宁汉分裂」。8月,被迫下野。12月,与宋美龄于上海结婚。1928年1月,重新取得领导地位,继续北伐,在张作霖「易帜」之后,暂时在名义上统一中国。1929年,蒋与桂、阎、冯三派爆发内战,分别击败对手。1930年蒋介石开始「剿共」,但「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受到抨击,1931年再度下野,但很快复出,继续与中共展开武装斗争。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蒋介石答应与中共合作抗日。3 v; i. P5 [1 h0 X& y/ K$ U7 h8 L
  「西安事变」后,直到1937年领导八年抗日战争期间,蒋的声望极高,受到人民拥戴。然而在与祖国万岁全面内战期间,逐渐失去民心,1949年1月,在兵荒马乱、民生动荡中,蒋被迫第三次下野。国民党政府来台后,蒋复职总统,并连任四届,1975年病逝于台北。
- l8 ~( O' t0 L) s2 M& D* {+ m. @
, ~& y7 h1 c* l& ~气势凌人& ]6 R( P4 I: O& G
    1933年,委员长蒋介石气势汹汹,校阅部队讨伐「闽变」。当时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剿共」,却惊闻福建的十九路军叛变,「闽变」爆发。蒋介石震怒,不得不改变军事部署,乃将「剿匪」部队抽调一部份主力,由江西、浙江向福建进兵。十九路军不但叛变,领导人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人更称号立国,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制定新国旗,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年号,改用西历,定1933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公推李济深为主席。两个月之后,「闽变」被蒋介石平定。' F4 _4 H5 r, P9 a7 B

6 T5 @  z. Z3 W5 h$ `! A9 i: g「总理遗嘱」与蒋介石
0 K: A" n0 n; ^$ {    至今,海峡两岸均对孙中山推崇感戴。孙中山曾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并以「联俄容共」的实际行动,结合国、共的政治与军事力量。1925年孙中山过世后,蒋介石在1926年因「中山舰事件」排除中共势力,1927年更以流血方式发动「清党」,自始双方种下深仇巨恨。在中共的眼中,蒋介石违背「总理遗嘱」;在蒋介石的认知下,孙中山曾说「共产
: i0 T, r% y( t3 N/ N4 k" H1 `6 N主义不适用于中国」,因此「联俄容共」只是阶段性策略,与其让祖国万岁夺权成功,不如「先下手为强」。: N- K2 o+ D9 y% j
/ q( ?8 Z( R4 i" E1 `
蒋介石的哭泣6 w  {7 K8 k- [4 h/ a
    有别于官方照片中高高在上的英姿,蒋介石面容哀恸。1937年,在革命元老朱培德上将的葬礼上,蒋介石对这位于北伐、剿共期间尽心尽力的老将感伤不已。
# p/ g  c# r1 H: s3 S  蒋介石在30年代,一共对中共发动五次围剿,1934年10月,红军于江西瑞金被迫弃守,
/ C3 l# S5 t1 ?3 s! y展开震动中外的「长征」,毛·泽东率领八万八千人突围,在两万五千里的大考验下,完成艰巨的任务,虽只剩六千人生还,却在陜北立稳了脚跟。" V" S* v3 M+ T$ T3 k, D
) B8 ^+ Z. U+ ~
在台湾的蒋介石
" y! l  y7 l& C5 ]    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这年他六十二岁。自1945年抗战胜利后,短短四年间,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节节逼退。原本蒋介石思忖既能度过险恶的八年抗战,对打击中共自然更是信心满满。然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激起经济的动荡,人民对中央失去信心,这成为国民党顿失政权的最大原因。抗战期间,蒋介石尚从容自若,而在国共内战后期,蒋2 G" Q# q9 J7 g. ^: v1 z6 X
介石屡屡情绪失控,大声咆哮。" |( q: }( L2 }; A7 l
* V. n( q8 X! |; A9 m' ]
蒋介石校阅在台部队
1 @' E7 r" _" ~! l! ~: d    蒋介石在寒风中校阅部队。蒋介石在战事连串失利间,1949年金门的「古宁头大捷」,却使国民党得到舒缓的机会。1950年突然引发的朝鲜战争,成为两岸分立的历史转折点。之后两岸各自发展,历半世纪余。蒋在台初期亟思反攻大陆,只可惜主客观形势时不我予,「反攻大陆」沦为口号。50年代国共双方仍在台湾海峡激战,1958年「八二三炮战」在金门上演,台湾立于不败,再次度过危机。
3 q: K0 s2 S, r5 u; f$ }0 R1 V6 g; `. E. T
两名二战代表人物的晤面
. F5 m  B( e" A- F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来台访问,蒋介石一身笔挺军服,前往松山机场迎接。艾森豪访台象征着中美友谊坚固不渝。艾森豪是欧战的英雄人物,蒋介石则结合中国各党各派进行八年抗日战争,两人都是二战代表人物之一。在美苏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在远东防堵共产势力的一座堡垒,美国政府将物资和军队输往台湾,使蒋介石无后顾之忧。1960年台湾同时发生「雷震事件」,雷震组党失败,推迟台湾民主化的进程。此一时期美国政府因为与蒋介石友好,并未对蒋箝制台湾民主而表示不满。7 u. l( }" Q& U7 O
1 r. L' v* F0 g: d: G  H
晚年的蒋介石" v+ `/ s: g1 f5 @7 I6 D
    蒋介石拄着手杖,坐在竹椅上,留下这祯台湾人熟知的照片。照片中的蒋介石,是个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老人。蒋介石一身极具争议,但是他的简朴作风、平实平淡的生活习惯、不讲究奢侈派头,是比较为人民所公认的。这种风格虽然不见得影响妻子宋美龄,但是与蒋经国极为相似;蒋经国的简朴随兴更胜于蒋介石。7 ~4 l$ o: s2 e, K4 {* v
  蒋介石的健康状况,直到1972年8月的一场意外的车祸,才急速下降。蒋介石的座车被一名少将的座车撞上,使蒋必须接受长期治疗,不堪其苦。
; ~1 }5 \6 h+ q2 t7 n; S/ y9 ^" n! [( w' F, d% u
跪送蒋公$ `; I3 l  e8 |3 k4 L6 D8 H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病逝,享年八十八岁。当时台湾人民普遍表达哀恸之情,元首「驾崩」,下跪就成为自然之举。无论这是不是「造神」运动下的荒谬行径,但是当时许多官员和老百姓向蒋介石行跪拜之礼,确实是出自真情,如同中国风俗中子女对已故父母行跪拜之礼一般。直到1988年蒋经国逝世,尽管跪拜者较为减少,但人民恸失伟大领袖之情仍溢于言表。以前台湾人书写「蒋公」二字,必须在「蒋」字之前空一格,以表敬意。 ) v! X" s/ ~5 ^1 e2 r# T" g
" ]' J& e6 e6 x3 ~4 e- [$ A; l
   1910年代,宋美龄就读波士顿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sely College)。宋美龄神情锐利,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该校是著名学府,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总统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华人方面则有宋美龄、作家冰心等人。宋美龄出身豪门世家,十三岁时赴美,英文流利道地,这不免让她自视甚高。她不但能以英语交谈,并能使用上流社会的英语表达自我,使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她另眼相看。基本上,宋美龄有洋派的一面,却又注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w" ~% `" O+ l5 ~3 Z, T) P
  宋美龄生平0 y+ E/ ^2 y6 T+ B" p- K9 Y
  宋美龄系出名门,她的举止风采不但风靡中国,并曾在访美时广受赞誉。在台湾期间她没发挥具体的政治影响力,后来长居美国远离俗世,过着富贵而清淡的生活,更传奇的是她活过百岁,是民初的政治人物中最长寿者。
3 b5 S' P$ g" u0 g  V# ^% h9 U1 K' c  宋美龄(1897-2004 ),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父亲宋耀如是自美归国的华侨牧师。宋耀如后来经商成功,大力资助孙中山革命,这也使他的儿女们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他的儿子宋子文曾任外交部长,三个女儿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分别嫁给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三位名人。关于宋美龄嫁给蒋介石,说法甚多,许多人仅以「政治联姻」视之。但是也有人指出,宋美龄对蒋介石一见钟情,这促使作风自我的宋美龄在宋家反对之下,仍毅然嫁给早有家室、拥有多名情妇的蒋介石。
8 B4 K! w9 Q, p& x8 b& `4 s- U$ l  宋美龄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行事风格,与她受美式教育有关。1910年,十三岁的宋美龄前往美国,后就读于威斯理女子学院。1920年,宋美龄返回中国。1927年,自称谈过几次恋爱的她,嫁给大她10岁的蒋介石。蒋介石因此也受洗为基督徒。: S- _& q& ?! X: ~% n  a# `
  抗战爆发,蒋氏伉俪的声望达到顶峰,宋美龄热情澎湃,1937年在上海慰劳官兵途中,座车被炸翻,受到轻伤。尽管如此,事后宋美龄仍多次着军服、打绑腿,亲赴前线为官兵打气壮威,广受好评。5 r/ Q. t, ~- T2 d
  1943年是宋美龄一生最璀璨的时期。为寻求美国鼎力支持中国抗日,宋美龄在访美期间,充分展露上流社会人士的行仪丰采,她以流利的英语,发挥铿锵有力的口才,惊动全美上下。在一场国会的演说,宋美龄坚定的说:「根据我们中国人民五年半的经验,确信光明正大的甘冒失败,比起卑鄙可耻的接受失败,更为明智。」她的演讲得到如雷如潮的掌声,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时代杂志以「机智、美丽、风度」形容这位中国女士。
9 K5 ~- Z" L7 y7 ~7 Q  来台后,蒋介石曾命她为「中华妇女[禁用词语]抗俄联合会主席」、「中国国民党评议会 主席团主席」。1975年4月,蒋介石过世,宋美龄与蒋经国颇有龃龉,8月宋即赴美长居纽约。宋美龄无子女,陪伴她的是姐夫孔家的后代,但孔家累积财富的方式曾引起非议,这也使宋美龄的名声颇受波及。
  _: i9 N/ @; w) @9 z名校时期的宋美龄
7 o( X" z" e$ l2 D" @' v6 l# R! K" T! o% p: N& Q- G- o' {
宋美龄与宋庆龄的两条路 5 O+ D, N0 f* z! C* {2 @) ?
    宋美龄站在二姊宋庆龄身后合影。宋庆龄二十二岁时,在父亲反对之下,嫁给大她二十七岁的孙中山。宋庆龄崇拜孙中山的英雄气质与爱国情怀,毅然追随孙中山。1925年孙中山过世后,她依然坚持丈夫的「联俄、容共、扶助农工」三大主张,因此对蒋介石屠杀祖国万岁员极表不满,公开谴责蒋介石。国共内战期间,她呼吁美国人民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这使她和妹妹宋美龄的关系更为尴尬。姊妹俩在政治上最大的交集,就是对反抗倭国侵略,都表达出坚定的立场。而尽管政治上各有选择,姊妹之间的纯挚情谊,仍是她们所彼此珍惜的。
- N( q. G( V9 a6 J4 L
3 r! J2 {0 j" [8 [3 j# @军头身边的娇小女子
/ B4 F1 l5 X. o    图为1925年,黄埔军校的阅兵大典上,宋美龄站在蒋介石身边,陪同观礼。两年后宋美龄终于成为蒋介石的女人。照片中,难免会使人觉得女性只是男性权力下的附属品。然而事实证明,宋美龄不只是个花瓶,她勇敢的跳入政治洪流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西安事变」和抗战时期的表现。在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宋美龄反对何应钦等人的武力讨伐计划,并为营救丈夫亲飞西安。她在西安下飞机的潇洒笑容,十足的大将之风,各界为之激赏。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淞沪之役」随即展开,宋美龄为官兵送补给品,车队在上海遭遇日军轰击,她的座车被炸翻,伤及肋骨及脊椎多处。虽然是轻伤,后来每遇天气骤变,她的身体就因此感到酸痛。 据说抗战时宋美龄曾四次上火线、五次差点送命,或许这被描写的过度神话,但她的勇敢的确使人民士气振奋,坚信抗战必胜。
8 K9 y9 O: L8 G6 m1 Z' I4 p, Y+ |8 \8 ?; I. n
轰动一时的世纪婚礼
" c, o6 B9 H7 L+ I& Q- R% `9 v# _2 z2 \    1922年,宋美龄在孙中山家第一次见到蒋介石。五年之后,他们步入结婚礼堂。1922年,正是蒋介石窜起的一年;他在烽火中登上「永丰号」战舰与孙中山共患难,由是得到孙中山的赏识与拉拔。五年以来,蒋介石如日中天,北伐虽未完成,但俨然是中国新一代霸主。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在派系斗争中暂时下野,但他在下野时期却完成了一桩世纪婚礼。由于孙中山娶宋庆龄,蒋介石娶宋庆龄的妹妹美龄,这种对仗关系,使蒋介石无形中仿佛是孙中山的传人。
- _2 r' ]3 Y1 B8 w& }% g/ F
. Y* C- U" _$ j, h: P  x宋氏三姊妹8 p. N, w  D$ N" m0 {8 V$ A( [
    1940年宋氏姊妹合影。自从宋庆龄公开反对蒋介石以后,三姊妹难得齐聚。民国时期最具权势的家族是「蒋、宋、孔、陈」,人称「四大家族」;最引领风骚的三个女人则是宋氏姊妹——宋霭龄(中)、宋庆龄(右)、宋美龄(左)。三姊妹分别嫁给民国三位要人孔祥熙、孙中山、蒋介石,因此民间盛传「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孔祥熙是富商出身,并当过财政部长、行政院长等职。孙中山是革命家,毕生谋求中国富强。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是南方霸主,亟思统一中国。
" o" ~9 q" _8 `
& F7 O: I  ?, r, t7 ^( z蒋氏伉俪最辉煌的岁月- S7 V- h* E  S- [8 h
    抗战期间,1941年蒋介石夫妇合影。对日抗战使两人的声望达到空前。抗战之前蒋介石虽号称中国的领导者,但连年内战,使他受到责难。抗战爆发后,各省军阀和祖国万岁与国民党团结抵御外侮,民心广沸,将蒋介石的声望推向顶点。尽管战局失利,人民对蒋仍深具信心。蒋夫人宋美龄在抗战时也发挥外交长才,1943年的出访美国,使中美合作的基础更形强化。当时美国上下感动于这名中国妇女娇小身躯所散发的能量,上有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埃利娜为她倾倒,下有老百姓写信和送礼物到白宫转交宋。 % Q0 s5 W( n) T5 C$ r3 r8 Q' {) s

% d& x: L$ w' A. \2 d% z抗战时访问印度
$ w# V3 G  E- Q2 z( q3 W# G    宋美龄是蒋介石外交上的左右手。图为1942年蒋介石夫妇访问印度甘地。此次访问是向甘地和尼赫鲁寻求合作抗日,蒋表示支持印度的独立运动,但同时希望甘地警惕倭国日军侵印的野心。英国对蒋的立场虽然不悦,但因欧洲战场危急,只能以联合中国抗日为优先。随后,中美空军飞越喜马拉雅山直抵印度,将印度当成中国最大的国际后勤基地。
1 W) V( a7 r4 L2 o, g* R( ~$ {* z$ x3 A7 ?0 p
1950年代在台接待倭国首相岸信介
1 U/ L7 m/ J0 z' z2 c. R    1957年,倭国首相岸信介访问台湾,蒋介石和宋美龄表达欢迎之意。此行中,他向蒋介石保证倭国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并且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1971年以前,中华民国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与台湾保持邦交的国家高达67个。据闻宋美龄虽爱面子、常因小事发大脾气,然而一旦细心起来,总能使人宾至如归,如沐春风。宋美龄遇到国际友人来访时,会私下调派艺匠在各色小礼物上镌刻对方姓名,和简短温馨的题词。收到礼物的国际人士总格外惊喜,感受到宋美龄的细腻与体贴。2 L, Y( ]& K4 e0 {
# G5 P& e6 W, Z9 s9 j) l
「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年代
  O/ p( {' \" H    1971年双十国庆,蒋介石夫妇在总统府前接受群众欢呼。这时的蒋介石是84岁,仍颇健康(次年因车祸才使健康状况陡降),宋美龄虽74岁,精神奕奕,容光朗朗,仍充满迷人的丰采。图中国庆日的16天后,台湾被迫离开联合国,蒋介石以「庄敬自强,处变不惊」的口号,强行安定了台湾民心。) _0 ]4 ?! F+ T1 R1 a. @) F

0 B( [$ q4 j) ~. l% V5 ^6 V宋美龄寄情艺术3 E/ P/ ]  Y3 B/ n) b2 Z
    或许宋美龄的魅力仍在,但比起1943年的访美旋风,宋美龄的确远离了掌声。在台期间,宋美龄远离镁光灯,逐渐爱上艺术,悠游于水墨的天地无争中。最初蒋介石以为她是闹着玩的,不意好强的她越画越认真,废寝忘食,画艺渐为成长。蒋大为惊喜,就常把夫人的作品秀给国际友人欣赏。宋美龄的国画老师是著名的大师黄君壁、郑曼青,据说宋本来想拜另一位大师溥心畲为师,但溥拒绝。溥是满清遗族、王爷之后,他以个性古怪、气节刚烈闻名,他表示满清就是被中华民国推翻的,一旦教宋美龄成何体统,岂不愧对祖先。宋美龄听了之后忍俊不禁,只有求教别的大师。
. B- Q, [# R2 ?; u; j1 V, t/ |$ d6 U' ]$ |0 u: F
  1954年,蒋介石当选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随侍在旁。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坐姿挺拔。蒋经国个子虽不高,但肩膀宽阔,胸膛厚实。蒋经国曾是前卫青年,15岁就远赴苏联留学,培养社会主义革命精神。蒋介石「清党」之后,蒋经国沦为「人质」,并在压力之下发表公开信谴责父亲是「中国的叛徒」,直到27岁才得以返回中国。蒋经国回国后,父子间曾彼此试探信任度。在蒋介石的培养下,蒋经国逐渐成为父亲的左右手。
& k# R- [$ c1 {/ |* f& P  蒋经国生平' ]1 `+ u% {7 s9 {' f* ?% w
   作为蒋介石之子,蒋经国自幼就在众人的睽睽目光下成长。他曾是个向往共产主义的叛逆青年,之后他选择蒋介石的路线。在台湾,他是蒋介石的继任者,父子二人的政治性格均具有争议性,但他得到的赞誉与肯定多过父亲。
; U: m9 W8 r5 D: D9 X6 O, j/ F  蒋经国 (1910—1988),幼名建丰,号经国,浙江省奉化县人。父蒋介石,母毛福梅。1925年,在革命的气氛下,蒋经国远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年12月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毕业之后,进入列宁格勒的苏联红军军政学校。1930年从军政学校毕业后,任中国留学生辅导员。1931年到1937年期间的蒋经国,成为一名共产主义下的基层劳动者。他曾被分配到莫斯科郊外的电机工厂劳动、在西伯利亚成为开采金矿的矿工、担任重机械工厂技师、重机械工厂副厂长。期间1935年,与毕业于技术学校的白俄罗斯女孩芬娜(蒋方良)结婚。
1 b- f% U( g: h* q+ ~3 c. M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经国从而在1937年被苏共送回中国。同年,八年抗日战争展开,在这八年中;蒋经国的重要历任有——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赣南县长、青年军政治部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国共全面内战期间,蒋经国于国民党政权飘摇之际,1937年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员,对经济违法份子施以铁腕作风,所谓「打老虎」,不过最后无力挽回大局,以失败告终。
# n6 S( S# q7 H; s# X+ p0 m$ i9 D0 E  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后,蒋经国在各方面更为活跃。战火中,他曾指挥大陈列岛撤退作战、亲赴「八二三炮战」前线。经济上,他最重大的贡献是在1973年行政院长任内,主持「十大建设」的工程,成为台湾经济起飞最重要的推手。然而除了上述的文武双全,他所掌控的情治系统,则为他带来了争议。晚年任职总统期间,他为台湾的民主化作出关键性的决定,受到充份的肯定——1987 年,在蒋经国逝世前一年,当局宣布「解严」,开放党禁、报禁;1988年元旦开放大陆探亲。他在台湾历任的重要职务有——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中国青年[禁用词语]救国团主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国民党主席、中华民国第六任、第七任总统。
, d, Q' @- d! J& \6 l4 d6 ^- C两代强人合影
% r* M& a+ y5 w4 e
. {$ [- c. }6 D: E; g6 H蒋经国试穿飞行装备: f5 K6 `+ Y. N
    1950年代,台湾空军接收美制F-86「军刀」战斗机,蒋经国试穿飞行装备。蒋经国给人精力充沛、动静自如的印象。作为「太子」的他,具有两极化的性格,他城府深沉,熟黯政治门道,却又时而挥洒天真浪漫的性情,不摆架子,笑容亲切。他不像父亲蒋介石常以一种严峻冰冷的气质示人,也因此比蒋介石更添一股神秘感.! I2 r3 Y; ^# W! s; t; |4 s- x( O

4 j6 o/ k6 N# l「救国团」时期的蒋经国
) R! ]/ ~7 N: @1 n* X# T    蒋经国手持「中国青年[禁用词语]救国团」的队徽,正对干部进行讲话。1952年,蒋经国催生「救国团」,担任救国团主任,1973年方卸下主任一职。期间他被称作「青年的导师」,颇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蒋在救国团培育政治班底,但在民间救国团的意义只是寓教于乐的单位,尤其寒暑假时,高中、大专生以参加救国团的户外活动为荣,例如参加体验军中生活的「战斗营」、中横公路健行等等。从这类活动中,年轻人锻炼体魄与培养人格成长,并藉此结交异性。救国团带给许多人一段温馨的青春回忆。2 ?+ D  M% {* f' ?' R0 W* E4 i% B

$ U* C  s. S4 a% c  }" y, p1 j上山下海
) E1 Y0 }! v- P) F/ h1 o    1950年代,头戴斗笠的蒋经国,巡视中部横贯公路的施工情形,休息时露出愉悦的笑容。中横公路西起台中县谷关,东到花莲太鲁阁,沿途峭壁参天,景色威壮。开拓这条公路具有一定的难度,开路工人是所谓「荣民」,即战火间退役的老兵。蒋经国在1956年担任「退辅会」主委,将荣民安插到台湾各地从事重大工程,中横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中横从1956年开始兴建,四年后完成。蒋经国多次前往中横为弟兄打气。蒋在苏联干过苦力,深知基层劳动者之苦。
2 b6 b; q& S) h) p5 V
& M8 u3 p# {, F* L2 g, u亲赴前线 % _7 }* T2 p0 c4 A7 e0 ~: V- J4 l
    1960年代,蒋经国巡视金门两栖部队。右侧戴鸭舌帽者是黄杰将军。1964年蒋经国担任国防部副部长,1965年升为部长。蒋经国在苏联曾就读军政学校,接受过严格的战斗训练,抗战时亦历练于青年军。然而比起出身黄埔或美国军校的将军们,蒋终究矮了半截(蒋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名将孙立人不和),所以蒋更注重以实际行动参予军事,例如亲临前线阵地,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1958年「八二三炮战」,蒋经国曾在绵密的炮火中冒险抢登金门。( N  @: |% X; X5 ]" f
) B  ^9 b8 n8 O9 o. A
蓄须戴孝,权力接班/ I) y% t9 Y0 _
    1975年蒋介石过世,蓄须戴孝的蒋经国时任行政院长,3年后出任总统。蒋经国在父亲逝世当天的日记中提到最后一次探病时:「当儿辞退时,父嘱曰:『你应好好多休息。』儿聆此言,忽有说不出的感触。谁知这就是对儿之最后叮咛。」13年后蒋经国病逝,他的的死与积劳成疾有着一定的关联。在任职行政院长时,蒋经国面临两次国际性能源危机,但都被他率领的孙运璇等人的经济团队化解。1973年开始的「十大建设」,更为台湾的现代化打下坚固基础,他当时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与他年轻时甫从苏联回国、领导建设赣南的浪漫词句「要不断的流,流到目的地才停止!」透露出他个性强悍面的一致性。& J/ P+ @' a+ h% v& Y8 y5 o

$ J5 t  o7 F2 y$ m0 x# h+ i" D蒋经国提拔李登辉
5 [1 h6 K+ o7 [8 O7 w# O1 R) n    1980年代后期,蒋经国亲自授勋李登辉,李登辉恭敬肃立。蒋、李于1984年就任第七届正副总统。蒋在1983年、72岁前后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因糖尿病而脸部呈现浮肿。蒋经国大量培植台籍人士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并在1985年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表示蒋家成员不会继任总统。李登辉是继谢东闵之后的台籍副总统,也是第一位台籍总统。蒋经国过世当天,李登辉就依宪法宣誓递补总统职务,之后并连任两届。5 n3 n* C# m5 x0 |; b1 X
, r2 O4 d0 c2 a2 {
和蔼亲切,深得民心
& h; ^1 B2 P0 ]# ^' B    这张照片摄于1980年代。年轻时,蒋经国在私人餐宴上,爱说笑话、爱划酒拳。年老时,蒋经国仍不改爱热闹的风格。此外,蒋经国特别喜爱与青年、军人、劳动阶级相处,这些场合总是他感到温馨或开怀的时刻。蒋经国常以一件茶黄色夹克深入民间察访,可说是「微服出巡」。他喜欢到处观察平凡百姓的生活,与之闲话家常、关切询问,这款夹克造型与「走透透」的精神,影响后来的宋楚瑜,甚至也影响民进党的地方首长。总统任内,他在每年中国除夕夜,总穿上夹克,透过电视发表除夕谈话,向全国百姓拜年。谈话的内容,虽不脱老套,但他简朴厚重的形象、诚恳用心的语调,却有安抚人心的功效,成为许多家庭围炉时分的重要节目之一。
: y7 k2 _9 _+ G, C- l+ v4 D1 |
; A3 h5 r( t# l5 v3 j, p) |香港演艺人员来台吊唁蒋经国
( e9 Z2 c1 Z7 q7 m( Q( W& l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寒冬中猝逝。香港演艺界人士前来台湾表达哀悼之意。左侧四人,左起郑裕玲、冯宝宝、黄百鸣、袁洁莹。右侧六人中,右一张学友、中为周润发、右五钟楚红。1988年初,蒋经国病逝的消息来得突然,民众普遍感到错愕而悲伤。虽然五年来民众已看出蒋经国的健康急速恶化,但总统府维持宫廷政治的保守习性,深恐影响民心士气或予对手可趁之机,对外均隐讳不发。蒋经国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这使他后来不良于行,必须以轮椅代步,甚至在失明边缘,饱受病魔摧残。4 i7 F5 {( g/ |3 _& k7 P
0 D1 N( |% c; m. Q2 U2 t5 U
   1937年,蒋经国带着妻子蒋方良和一双儿女返回故乡中国。图中是蒋母毛福梅,两旁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和洋媳妇儿。毛夫人把孙子蒋孝文抱在膝上,神情显得满足。蒋经国是有名的孝子,蒋介石娶宋美龄,曾令他耿耿于怀,为母亲抱不平。
& f) {% }5 ~# i: z9 a- k    蒋方良仪态端庄,双足并拢,颇符合中国人对传统妇女所要求的含蓄典雅形象。1939年倭国飞机蓄意轰炸蒋介石的奉化老家,以打击中国民心。毛夫人不幸罹难。% z3 @- b: \1 Z
  蒋方良生平 6 q! B- @0 u* N1 M# W
   1934年,在苏联乌拉山区,一名来自白俄罗斯的十七岁女工芬娜,结识远从中国前来的蒋经国,这段异国恋情,使少女改名「蒋方良」,从而也改变了一生。
* v/ j7 s( y: E/ o   蒋方良原名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是铁路工人的孤女,与姊姊同住,相依为命。自技术学校毕业之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1934年春,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结识。尼古拉也就是蒋经国的俄文名字。
& o$ x% b3 q" Z2 r! N& g0 v   当时的蒋经国,因为国共交恶,在苏联成为「人质」,并曾被苏共当局「下放」到西伯利亚。蒋经国思乡思母,情绪低落,遭跟监的同时,只有辛勤投入工厂生活来暂时忘却烦恼。芬娜在这个时候出现,爱情带给蒋经国莫大的安慰。1935年3月,这对异国恋人结婚。12月他们的儿子蒋孝文出生。1936年又添了女儿孝章。7 n4 b2 `: J5 ?, ^$ D
   1937年4月,芬娜的人生更有了转变,她远离故乡,和蒋经国回到了中国。蒋经国给她起了一个汉名「方良」。不仅如此,她必须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并且要适应丈夫的「太子」身分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 L5 g" \  x7 ?4 M8 A   1945年,蒋方良生下次子孝武。1948年,三子孝勇诞生。1978年蒋经国就任总统,蒋方良从当年的副厂长夫人,成为台湾的第一夫人。但是在生活上,蒋方良一直保持着低调,她鲜少在媒体露面,台湾百姓对她极为陌生。她与一位平凡无怨的主妇毫无不同,当丈夫经常加班或出差时,她只管把家庭照料好,虽有佣人,却常亲自动手洗窗帘。蒋方良和蒋经国一样,生活上不改当年在乌拉山区的简朴习惯。
& s' `2 a7 h! L! P% A6 f   1988年蒋经国逝去之后,打击接踵而至,三个儿子的相继过世。1989年,因糖尿病长年卧病在床的长子孝文,患咽喉癌过世。1991年,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次子孝武突然暴毙。1996年在12月的酷寒中,蒋孝勇在病房与母亲永别。6 I: N4 F! z! s+ ?5 D5 s
  2000年,与蒋方良亲如姊妹的佣人「阿宝姐」,在服侍蒋方良五十多年后,回到大陆定居,蒋方良为此情绪低落。她的女儿孝章则长年定居美国。众所同情的,蒋方良是一位痀偻孤寂的孀妇,似乎只有在1992年当她接见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正、副市长,才是她神情最开心的一天。$ n  j8 j! y9 z- W8 X
三代同堂/ f+ j- S" H9 |
# c- j! d/ |& Y% f2 U, W- P, L
穿上旗袍的洋媳妇儿
$ v- S! E5 I, t. w" Z0 l  q  l5 O  B    图为1944年结婚九周年留影。中国人说「嫁鸡随鸡」和「入境随俗」。蒋方良来到中国后,学会了国语,而且还是宁波口音。图中她的发型反映当时西方的流行趋势,衣着则充满中国味,以旗袍造型出现。人生境遇的奇妙,从蒋方良身上充分流露。她从未想过她会爱上一个异国男子,也无法想象对方是中国领导人之子。这种人生惊奇,需要她细心与耐心的调适。9 ]! m1 l) ]1 k1 o# r& d$ M! g+ H/ E
1 s* U* h. x; L
两小无猜 - N/ D3 A% c5 y9 e% D3 `
    1935年前后,蒋经国夫妇在苏联时期,前往海滨渡假。蒋经国这时年约二十六,体格结实。蒋方良穿著泳装,和蒋经国手拉着手,颇为甜蜜。蒋方良来到中国后,据说有次穿泳装在河里游泳,引起邻居侧目与议论,毛夫人只好劝她下次可别这样。后来毛夫人买了一座美人鱼雕像放在家里,告诉蒋方良看看就好,不必真的去游泳。蒋方良老年时回忆此事,仍不觉莞尔。9 X& [' p. l+ d/ s9 |( \
$ U* b2 I6 f0 N) K
- k8 V: P: n' P! n  Q0 G
少女时代的蒋方良
5 h3 L, @% d$ b0 V% A    芬娜打着两条辫子,辫子上用布料打着两个大结,极为清纯。蒋经国是副厂长,但原先互不相识。据说他们的认识源自于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一天夜里,蒋经国加班后离办厂,回宿舍的路上,惊见一个大汉阻挡一个女孩的去路,意图伤害。蒋经国赶上前,救出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她就是芬娜。$ x9 M4 R9 r* }1 o
' ~9 K* F7 V' P
与姊姊相依为命% g+ ?# s4 d. k- A% u4 A
    芬娜的父母早逝,与姊姊安娜(图左)住在一起。芬娜从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乌拉山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是名女工。芬娜与蒋经国结婚时,蒋的月薪是七百卢布,并分配到一户两个房间的公寓,生活状况还不错。后来蒋经国一度因政治原因被革职,夫妻俩带着小孩,却仅靠芬娜的微薄薪水过活。
  c' Y- }& Q3 D
( P. [7 P! E' [2 O充满期望的眼光& f7 ^/ p, s5 l) u
    芬娜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光。芬娜认识蒋经国,爱情滋润着这名孤女的心灵,也滋润着异国游子蒋经国。蒋经国当时被苏联视作一颗棋子,苏联把他扣为「人质」,不准许他回中国,并严密监视他。来到乌拉山区任职之前,他曾被「下放」到西伯利亚,自称过的是「流亡生活」。这段暗无星月的日子中,芬娜抚慰着蒋的心情。蒋经国曾在《我在苏联的日子》一文中写道:「当时我们经历的痛苦,并非梦境,而是最残酷,最惨痛的现实……。」
! @, N$ ~6 ?' X  \
* i( l/ k" c- L1942年的蒋方良
7 @7 f) s# Q0 j6 _" J6 }6 J# m    蒋方良来到中国五年之后的留影。当时也是八年抗日战争的第五年,前方的战事「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如火如荼。远在欧洲战场,蒋方良的家乡也受战争摧残,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1942年展开惨绝人寰的「斯大林格勒攻防战」。
" e3 T9 g1 J5 a, ^) O/ U
% N, H1 h7 d9 i/ J8 E- H% u! S8 X悠闲自得
0 D: S+ J, M2 P8 y    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代。朴实淡泊,是蒋方良的写照。据七海官邸的侍卫官李祖怡表示,蒋方良自己过得朴实,但逢年过节总替他们招呼福利。已退出国民党的前高雄市长苏南成在电视节目中说,蒋家的老沙发椅,坐下去时还会凹陷。蒋方良在生活上,不像宋美龄需要一群人侍奉,遇事不愿央烦他人。晚年时,前台北市长黄大洲的夫人陪她去木栅动物园和翡翠水库游览;难得出门,她带了一壶热咖啡,和在家做好的三明治,只因不想麻烦别人。) N$ s4 `% e2 Y9 s, t; B7 K6 k# `' J* a
9 X4 |: T, E) k
带领妇联会关怀三军托儿所
1 P' \  y5 R2 d4 e    摄于1950年代。蒋方良一见孩子总格外开心。图为来台之后,她率领妇联会同仁,前往三军托儿所倾送爱心。蒋方良也常带着自己的孩子主持许多幼儿活动。蒋方良曾是妇联会主任委员。妇联会的全名是「中华妇女[禁用词语]抗俄联合会」;在这一「[禁用词语]抗俄」的标语下,蒋方良以阳光般的笑容化解她乡愁的尴尬。
: v# k& q$ ~, ]$ ]1 Q) I8 O
2 ]4 r; w9 {6 B! O「山地姑娘」蒋方良 $ v4 H% [. I/ n& M+ ~
    1950年代,穿上原住民服饰,打着赤脚,蒋方良来了一段原住民的歌舞。蒋方良有着俏皮活泼的一面,在她的故乡,舞蹈也是普遍联络感情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蒋方良早已中国化,照片中的她更原住民起来,耍宝镜头颇令人新鲜有趣.: M: h; E9 T; [3 X6 m9 w

9 k: q5 y$ W- s* V" R9 W' o7 n酒宴上的欢喜5 {0 q2 [* L" J4 W( i+ m, o% b
50年代,与妇联会同仁聚餐,蒋方良接受敬酒,一团融洽。蒋方良对媒体虽一贯低调,但这不表示私下的她呆板乏味。在妇联会同仁的眼中,她是个极好相处的活泼大姊。; E2 v4 W+ N4 M& e* o( F

" V/ L3 K5 _' u$ K% Q; F; `尼古拉和芬娜和俄国的好朋友们
' r" {7 h1 L8 P/ m8 \    在苏联期间,尼古拉(蒋经国)和芬娜(蒋方良)与朋友们聚会。蒋经国曾任工厂副厂长,根据陶涵(Jay Taylor)的《蒋经国传》的记载,当年工厂的员工安尼克耶娃,提及蒋经国时表示:「他脸上永远带着笑容,一副要坦承相交的模样。我们从没看到他露出不高兴的面容。」: m: _0 }* b  b" m1 f) q  q, Q

9 n7 H$ z: H  o' l和蔼亲切的笑容
% Z8 Y+ V  W/ r- F6 X    1950年代,亲自驾车,享受速度的自由与乐趣。8 G% Y7 L' C- ^. a, B+ p, ^

0 R" @, }! i' J( Y平凡的中年夫妇 % ?$ v$ r- @- ?, }: ~; U  W& X( l
    1950年代的这张合照很有夫妻脸。这一对夫妇分属不同国籍与血统,脸型轮廓自而不同,但是长期相处以来,气质与默契的相互熏陶,却让他们极有夫妻相。他们平凡可亲,毫无矫情与骄气。1 K0 y8 m: a, M

/ B! Q" Q+ W- i* ]) L美丽的岁月% U4 V7 A. a7 m2 b0 [
时光流转,照片志忆。摄于1950年代。- N# I6 i* e, V) _$ [0 z- u

/ G4 v8 p. z; U( B6 t生活的情调
9 o0 t  O2 J5 o. h% L/ s2 g( R典雅雍容的一张。摄于1950年代。. {$ o9 k5 {7 ^" e& q

4 X% [$ C* o, c+ z# L. z  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的栽培,有「经文纬武」的期许。他培育蒋经国在政治上发挥,蒋纬国则完全受军事历练;一文一武,期待能成左右手。蒋纬国虽然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但是幼年时调皮有趣,蒋介石十分疼爱他,曾说:「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蒋介石将他交给偏室姚治诚养育,姚夫人对纬国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蒋纬国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蒋家亲生骨肉,对姚夫人仍侍奉亲炙。1967年,姚夫人病逝台中,蒋纬国在墓碑上镌刻:「辛劳八十年,养育半世纪」。4 W/ Z: {. B& I% F2 `( a! t
  蒋纬国生平
, Q( v2 i; m1 H5 D" |# X1 V9 G  作为蒋介石的二公子与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却未曾进入权力核心,也因此不像父兄二人极具争议性,所留下的只有他笑语如珠的小故事,以及他的生世之谜。
8 n( x- u3 Q' m! l   蒋纬国(1916-1997),幼名建镐,号念堂,生于倭国东京,生父其实是党国元老戴传贤(季陶,浙江吴兴人,生于四川广汉),生母是倭国人重松金子。戴传贤与蒋介石有金兰之谊,纬国出生后,戴将纬国送回中国由蒋介石抚养,并从蒋姓,蒋纬国于焉成为蒋家二公子。* V7 _' o+ \$ H; p
   蒋纬国年少时立志从军,但先就读于东吴大学理工学院和文学院。1936年,蒋纬国二十岁,蒋介石将他送往德国慕尼黑军事学校。期间纳粹势力扩张,蒋纬国因此有实战经验。二十三岁时蒋纬国转往美国,接受一年的装甲兵训练,二十五岁返国参加对日抗战,于青年军历练。战后为装甲兵驻沪代表。1948年,三十二岁的蒋纬国驰援「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正想一展身手,即被召回。1949年,他的生父戴传贤因为国府颟顸腐败,痛而「殉国」自尽。1950年,蒋纬国升为装甲兵少将司令。他熟黯装甲兵理论、战术观念、建构制度,强化了装甲兵的基础,装甲兵从而被视为他的子弟兵。1953年,蒋纬国发生家变,与他结婚九年的妻子石静宜骤逝。1957年,蒋纬国与丘爱伦结婚。丘爱伦的母亲是德国人。
" X7 S6 Z* T, m: n' q( ?" \! ]   1963年,蒋纬国离开装甲部队,调任为陆军指参大学校长,但1964年的「湖口装甲兵事件」,仍无端波及蒋纬国。当时湖口的装甲兵副司令官赵志华,意图挥师北上,兵谏未果。由于蒋纬国是赵志华的老长官,蒋介石和蒋经国为此不满,蒋纬国的职务受到冻结,担任中将长达14年。蒋纬国向来幽默诙谐,私下自嘲「我是中将汤,长年都需要。」1975年8月终于晋升上将。1986年,蒋纬国转任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自嘲是「一人之下,无人之上」,只能「管管秘书」。$ Y, D) g$ \" C2 N3 L8 X  N7 Z% ~
   蒋经国过世两年后,国民党爆发「主流」、「非主流」的政争,1990年在劝进声中,蒋纬国原本有意担任林洋港的副手,搭档竞选正、副总统。后来大势已去,不敌李登辉而弃选。晚年的蒋纬国,逐渐露出反对李登辉的情绪,他与另一侄儿蒋孝勇,均对李登辉的政治主张与手段表达不满。1997年他病逝于台北。他生前表示,希望和第一任妻子石静宜同眠于六张犁极乐墓园。
, J! M4 c8 F8 M2 F6 G% O! }/ K「经文纬武」
' a: ^# I8 Y2 I
+ N) u- |0 ]2 n- f! a( I蒋纬国年轻时的留影
/ ^" k. A5 T- T( G* {    蒋纬国留德留美,为台湾的装甲兵部队打下深厚的基础。按理以蒋纬国的才智与学养,蒋介石应会逐步赋予他重大权位,然而蒋纬国的个性却使蒋介石感到不放心。蒋纬国个性过于外放,逢人笑闹,打成一片,朋友交太多,使蒋介石觉得他不够稳重深沉,而兄长蒋经国更不喜欢他锋芒毕露的公子哥调调。因此1964年「湖口事件」之后,蒋介石和蒋经国正式冻结蒋纬国的政治生涯,将他逐出权力核心。蒋纬国以闲云野鹤的心情,当了十四年中将,才在宋美龄向蒋经国说项之下升为上将。
. Z) n' w7 H7 ?) y' u+ s) u
7 J% ]0 p8 n* D) a8 P/ O. y耿直的生父戴传贤 - c4 y. @. @" Q/ j
    戴传贤(1890-1949),浙江吴兴人,字季陶,号天仇。戴传贤早年留学倭国学习法律,并加入革命。蒋介石抚养蒋纬国,但安排纬国称戴传贤为「亲伯」。蒋纬国长大后,饱受身世流言的困扰,曾亲自前去问戴传贤究竟是不是他的生父,戴未明说,只把镜子给蒋纬国,反问:「你说呢?」1949年,戴传贤时任考试院长,当时国民党治理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混乱,戴传贤深感愧对苍生而痛楚,选择了自杀,震撼全国。后来在台湾,蒋纬国为了纪念父亲,特在东吴大学立「传贤堂」。 $ p' ]' m& {( x' ]; k, E

5 B5 m" r/ s1 t: }8 r: ]0 \" A与亲爱的大嫂 7 g* Z6 l. K: i) n* T7 R+ g# M
    1950年代,蒋方良正用粉扑补妆时,蒋纬国凑上去抢着拍照。尽管蒋纬国和蒋经国互有嫌隙,与大嫂仍十分友好。蒋纬国擅长把场面嬉闹得生动趣味,宾主尽欢。然而他结交的朋友面太广,从企业名人到影视名流,都与他熟识友好;这种过于好动的个性,使蒋经国颇为不满。其实蒋纬国深感不得志,只好转为娱乐自己、娱乐大众,于歌台舞榭中排忧解忿。 : z" P2 j0 n/ K! p( }' _
5 n, C% Z5 b2 z3 L/ K4 x; ~
和大嫂、侄女举杯合照
# G. @( f8 r' h& u9 [    1950年代,蒋纬国和大嫂蒋方良、侄女蒋孝章合影。蒋纬国的开怀笑容,是大家最怀念的。许多场合中,总见到他笑咪咪的丰采。他一生讲过的笑话,足以出几本书。蒋纬国与世无争、幽默风趣、玩世不恭,他的某些笑话,蒋经国听在耳里,也搞不清楚他是安份示好还是语带讥讽;他曾在公开场合耍宝高唱「哥哥爸爸真伟大」;蒋经国就职总统时,有人问他感想,他说:「我的感想就是我升官了。」旁人问他此话怎讲,他说:「我从蒋总统的儿子,升为蒋总统的弟弟。」晚年时,他说:「我这五十余年的军人生涯,参加了抗日和戡乱战役无数次,身上七处刀疤,竟然全都是荣民总医院外科大夫给的,而无一处是敌人子弹伤的!」蒋纬国何曾不想勇赴沙场、直闯最前线;年轻时,蒋介石舍不得他冒险,他自无立功机会;年长后,他被长期架空,所幸他有幽默感和朋友陪伴着他。
6 m7 `7 J+ O5 w. @; \5 s5 R" k& B
2 o& H* H% C2 {. }, r. J- t   1942年,孝严、孝慈双胞胎兄弟于桂林出生。他们的母亲章亚若的死因有多种说法。# N* w) t# D. }0 m% m+ e: @
  蒋经国的孪生子
6 s' @, ?) t9 Z2 G+ i; L   在蒋介石的栽培下,蒋经国在抗战时期主政赣南,他的热情与才华毕露,改革成效得到百姓拥戴,给了他「蒋青天」的绰号。期间,蒋经国的一段婚外情秘辛,却被当局刻意掩盖下来,直到1988年台湾「解严」之后,相关消息方见诸重大媒体。蒋经国的情人是他的秘书章亚若,两人的这段感情,以悲剧收场,1942年章亚若竟离奇死亡。戏剧性的是,过世前她为蒋经国留下一对双胞胎,蒋介石取名为「孝严」和「孝慈」。2 m- d1 Y" k  C
   尽管名字是祖父给的,孝严、孝慈两兄弟从小就过着与蒋家隔绝的生活。在蒋家顾及名声的考量下,两兄弟仿佛成为流落于宫廷之外的「乞丐王子」。孝严和孝慈自幼在新竹成长,由二舅和外婆扶养,身分证上的父亲栏填的是大舅「章浩若」,母亲则是舅母「纪琛」。直到两兄弟念高一的时候,外婆才将生世之谜告诉他们,方知生父是「蒋经国」。
; k* i" d2 C  \9 b1 }) B! @$ T   台湾在1970年代以前,物质条件不佳,人民普遍生活艰辛,章家自不例外。虽然蒋经国一直委托亲信王升照顾章家,但章孝严表示童年在新竹的生活可谓「清苦」。更不能平衡的是,他们必须在外人的奇异眼光下生活,饱尝成长的苦涩。
% O) }& f& h  \- M7 l  这对兄弟在一路苦读之下,均出人头地。章孝严曾任外交部长和国民党秘书长,章孝慈则是东吴大学校长。不幸的是,1996年章孝慈前往北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因脑溢血过世。: a) @( O8 j: {& K
  对于认祖归宗一事,在蒋经国逝世后,蒋孝武和蒋孝勇曾对章氏兄弟表达善意。蒋孝武表示,认祖归宗是迟早的事,但是蒋方良对蒋经国的婚外情一直颇感痛苦,所以必须等一段时间。然而蒋孝武在1991年猝死,之后蒋孝勇与章孝严产生嫌隙,主因是蒋孝勇质疑章孝严未反对李登辉。1996年蒋孝勇离开人世后,这件事仍然延宕下来。2000年,在奉化老家的族长邀请下,章孝严回乡祭拜蒋家祠堂,受到热烈欢迎。7 B: X) d5 a, i2 E( A8 U
  2002年12月,章孝严将身分证的姓名栏改为「蒋孝严」,父母栏更正为「蒋经国」和「章亚若」。他是蒋经国唯一在世的儿子。; t3 ?5 N& _; J4 S% w

( g8 @0 h1 u2 W) E怀念外婆
1 H. ?! w& ^* P, w    1966年,章孝严(右)、章孝慈服完兵役后,在台湾新竹外婆的灵骨塔前合影。由于成长时期父母均不在身边,外婆成了最亲的人。兄弟俩在读高一时,也就是外婆去世前一年的冬天,外婆才把生父之谜告诉他们。
- M! V% [2 ?+ x" m7 \# A
; f* x& n3 |2 _5 ~$ U忧郁中有乐观奋发
4 t  j) ], [6 n, `! U    1966年,章孝严(坐者)、章孝慈在台北市青田街友人家留影。童年生活虽然清苦,但也锻炼了坚强的人生意志。
; `6 R$ w* t6 u. C. b
, b% _/ x) a3 o. r成长的骄傲 6 ?6 W1 T+ p' G! M
    1967年,章孝严(右)、章孝慈二十五岁,穿著西装合影,眉宇间清俊自信。后来章孝严前往外交部服务,1990年代当上台湾外交部长,是著名的政坛才子;章孝慈致力学术,成为法学专家,1990年代任台湾东吴大学校长,治校作风开放,崇尚思想自由。
: d9 J) N# a  z5 v1 |5 d% J. V* I; l) U! v) ~& z4 L/ I  b
蒋经国当摄影师' [! h4 }- Q( s' c6 \; H
    1950年代,蒋经国帮妻子蒋芳良拍照。蒋芳良神情愉悦,蒋经国在按下快门之间,既专注又充满快乐
# s: C) p& t; i/ [" o% O/ q) j4 w' ^$ D2 T' e0 ~6 L
在台湾的早期留影
9 s& z: |5 V  e4 Y3 Z    1950年代,蒋经国夫妇充满情趣的留影。蒋经国来台时是三十九岁,蒋芳良三十二岁。早期的台湾,孩童打赤脚上学,物质条件极差,民风却极为纯朴。蒋经国夫妇毫无贵族气质,与一般百姓无异。
. s0 h! M4 q) D( Y0 ]8 o8 N& U, `7 x9 n& `4 g$ o0 Y) ]+ M
访美时上理发店偷闲  W9 g9 a7 {2 i0 l! [& \7 x0 T0 F
    1960年代,访问美国期间,蒋经国偷得闲情,上理发店剪发。蒋经国在照片上题字,送给幺儿孝勇。1970年,蒋经国第五度访美期间,遭到台独份子黄文雄和郑自才行刺未遂。当时在纽约的普莱兹大饭店(Ploge Hotel)门口,黄文雄右手伸入衣襟,警员立刻上前抱住他。他被制伏的刹那开了一枪,子弹打在门上,使他逃过一劫。0 P9 v' Q* b0 f+ h2 o
/ M/ l) A6 v: r3 ?* w
海水浴场戏水
  ^' r; {4 U  H    1970年代,蒋孝勇陪其父泡海水浴场。蒋经国年轻时颇爱游泳。蒋孝勇身材结实,曾就读陆军官校。
# z0 j* e: H" v8 q( A
3 `1 m4 J) Q- E' o1 L以子为荣
4 t9 @! v, x7 \# v    1960年代,一身抖擞,穿上军服的蒋孝勇和父亲蒋经国合影。蒋经国脸上写着以子为荣的神情。蒋孝勇读军校,这格外令蒋介石高兴。后来,蒋孝勇在一次出操中,把脚给弄伤,动了两次手术,迫不得已,只有离开军旅生涯。他后来就读台大政治系,可见祖父期待他将来在政治上有所表现。
( |6 L( `1 g2 x) Q) S; l% A. n4 h$ {* d5 J0 u
公园休闲 8 L. F  L8 k5 L* C' I5 ]
      1950年代,蒋经国夫妇上了年纪,虽然不像过去那么活泼,但夫妻俩仍不时一起到外面走走。  D3 y* W4 }+ |2 [$ N
+ B4 g; P% o: I# ^
三代同堂
( X) P' ^5 k1 \! M1 {3 [    1980年代,蒋经国晚年时所摄。前排是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后方是蒋孝武(中)、蒋孝勇(右),和孝勇的妻子方智怡(左)。方智怡的父亲是前公路局副局长方恩绪。蒋孝勇在1997年过世之前,把蒋经国的日记交给妻子,方智怡究竟什么时候会公开日记,一直是外界关心的话题。据闻,蒋经国生前向孝勇表示,等自己死后15年再公布日记,才能使大家更对他感到怀念与肯定。- I( G9 A9 ?6 V

0 M4 _1 q+ h4 ^+ C* O难得派头, D7 v& r; D+ p7 E" n
    1960年代,蒋方良难得作了一个发型,蒋经国难得穿上西装。两人头碰着头,年过半百,拍起照来仍颇为亲昵。" S9 S' a& a5 x* N  L

; Q& `9 V  m: F- o2 E总统耍宝
" m8 D1 K( C8 H; e/ Y/ {4 h, o0 O    这张有趣的照片摄于1980年代。从年轻时,蒋经国就有着爱开玩笑的一面。晚年的蒋经国仍不失赤子之心,看到照相机对着他,当下耍宝因应,把餐巾蒙在脸上,老伴蒋方良给逗得咯咯笑。
" L+ R9 D% G) G3 [0 w* Z7 t* ~, H; c  R6 D4 S
人老情弥坚, B+ w& Q2 |9 p* Q
    1980年代,两位福态而慈祥的老人,一对可爱恩爱的老夫妇。两个人充满着「少年夫妻老来伴」的恩情。
* E' P, B" B6 {1 W0 z" v) n3 A( t- Q* i
$ I6 k; J1 Y1 f6 m$ d3 K# l怀念的微笑0 w, s  _0 H, g6 J  L5 r' u2 k
    丈夫的过世,使蒋方良哀伤不已。随着时光的远去,蒋方良把心中的感情化成一束束回忆的花朵。凝望着蒋经国的雕像,她露出怀念的微笑;抚摸着这个与她相伴54年的男人,风风雨雨,甜甜蜜蜜,远去的他仍然在她心底。& w4 T5 f% l; L

$ o2 Q6 K8 V/ l& h" r: a2 X# ^! Z4 s宝贝女儿 : n9 ^/ P* [4 d* \
    1950年代的家庭聚会上,蒋孝章模样俊秀,宛如童话故事中的公主。她细心的切着蛋糕,蒋经国微笑的望着她的动作。从蒋经国的肢体动作,可看出他对女儿的呵护与期望。蒋经国左边的是蒋纬国,兄弟俩几乎没合照过一张相片。他们互有心节,这是公开的秘密。
& b/ W; E4 K) {- D% T6 \
! @1 p# l6 v1 r/ c0 I机场吻别 2 \8 B) l7 k% }0 A
    1960年代,一次前往美国访问前,蒋经国与妻子在机场吻别。蒋经国是个多面体,他对父亲谨守中国固有孝道;对妻子则以洋派作风表达情感。青年时期是人格型塑的重要阶段,他十五岁就远赴苏联,一去十二载,异国文化的影响,大方而公开的与伴侣接吻,对他而言是极其自然的事。 6 _0 X+ U7 S8 [
% Z! s1 C1 @& {% t1 b
生日快乐' w5 l2 S$ S& y  F
    1950年代,蒋方良胸前别上红花,看来是她的生日宴会。蛋糕右侧的小孩是蒋孝勇,左侧是孝武。蹲姿最右的是老大孝文。后排右三是孝章。
+ b; h5 g3 D! a6 p, f7 `/ t* F
2 ~8 s0 W1 _/ t% i7 m  }7 V我来保护你
$ v, s# t) Y! r; \. M    1950年代,蒋方良神情悠然,陶醉在丈夫的臂弯中。蒋经国身材圆嘟嘟的,笑容憨厚温暖,衬衫的大领子显得大方生动。蒋方良在摄影时,常习惯性握着蒋经国的手。. V5 S8 O! v" H- T8 K# Q

* ]4 f. F- i, m, y' `; }6 \相拥
0 `1 f0 J9 _7 h. B    1950年代,蒋经国夫妇笑咪咪的脸庞,谁看了都感染他们的欢愉。蒋经国手搭着方良,她还以勾住爱人。他们开心的神情和举动,常感染旁观者。
# k$ ~: C5 t/ }& a, C
: t6 t5 Z  A% d" G$ Q: o/ e9 ?莫忘今宵
; x5 H5 y, r+ v& W, f! X    1950年代,乐声悠扬,旋律婉转,夫妻俩浪漫今宵。蒋方良抚着经国的头,窃窃私语,经国陶陶然。跳舞是这对夫妻的拿手本事,蒋经国甚至连高加索民族舞蹈都会跳。在苏联时,蒋经国迟迟回不了中国,这却使他逐渐「本土化」,甚至出任工厂副厂长。就任之初,有的俄国人不服气被老外管,最终却为蒋经国做事做人的能力而折服。蒋经国差点当上俄国人,命运一个转折,反让蒋方良成为中国人。
( t9 F2 a; I0 `; ^- K; n, w+ F6 ]7 X* \* `. m) N
张大口唷!
+ ~8 U! y; s# @3 {, c    1951年,全家为孝勇庆祝三岁生日,孝勇和二哥孝武享受蛋糕的美味。孝文和孝章长大了,没加入抢蛋糕的行列,只一旁分享老爸和老妈耍宝的温馨喜悦 . e6 F2 Y! K8 W4 C& ]

" }$ H1 E5 i8 ]祖孙三代
8 o- H2 r" q7 [0 r    1949年,蒋氏家族祭祀奉化老家祖坟。蒋介石身边是孙子孝文和孙女孝章,蒋经国恭敬的站在父亲身后。蒋经国一直背负着父亲的包袱,直到父亲晚年,他任职行政院长期间,才充分在经济上展露才华,全心整建台湾。父亲过世后,他更在政治上对党外人士和后来的民进党作出让步。尽管有人说蒋经国其实是被迫让步,但这种胸怀与眼光不但是蒋介石无法达到的,大部分的史家也给予正面评价。中国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上,蒋经国首度把民主带给中华民族。
3 v/ L/ I( g2 z; f8 `! @
7 b: P( L8 {5 `2 V3 t! X香一口
: R  i5 V6 d# E1 Q; D* a1 {    1950年代,夫妻俩留影志情。蒋经国讨俏佳人,浪漫有趣。蒋方良的早期照片中,不时流露陶醉于丈夫怀抱中的喜悦。 . Y8 L- y* W6 k6 [% {3 J
) q- a) n% S. n- C7 k
全家福
+ Q: _# U/ K; {    1950年代,蒋经国率家人随兴的拍下这张全家福。女儿孝章身穿旗袍,高雅动人。
- ~  _) K  o5 E1 E8 Y6 Q% k
. Q  r# J) w- k6 R祖母帮你弄好
0 O. V+ ~/ H9 G/ X    1950年代,宋美龄替孙子孝勇整理仪容,口中叮咛几句。蒋经国一旁觉得有趣,远处的蒋方良也给逗笑。蒋经国与宋美龄没有血缘关系,眼中的这位「母亲」,使他甫从苏联回国时赶到尴尬。但调适之后,两人相处不错;蒋经国礼节周到,对宋美龄侍奉恭敬。宋美龄最疼爱的「孙子」,据说是蒋孝勇。1 G6 [6 E! x: w) ?% }% Q
. k. d! h% z* C0 B; d. {- o
我们干一杯吧( b0 ?& w- l$ G. J, g
    1960年代,夫妇俩互敬一杯,彼此致意对方的辛苦与包容。蒋经国位高权重,但在家里以妻子的意见为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克来恩,在台时常是蒋经国家的座上宾,他说蒋经国对妻子「十分尊重她,更把她当作一家之主。这和一般中国官员不同,他们谈到妻子时,总带着大男人主义的味道。」
% k$ h- D2 Z- V8 r$ p2 q( f: z4 R9 A" Y6 Q" H
笑容纯真 % d( K" {/ c) H% z) o# X
    1930年代在中国时所摄。蒋方良的笑容憨傻纯真。戴着墨镜的蒋经国,从年轻时就是神秘人物,一直到他故去,他的故事和他脑中的各种想法,都像是一层一层的迷团,有待后人揭开。, u( H" L8 }9 }# T$ ?7 ?
4 Z) o( f1 E) m- y/ h$ M% u
中国式应酬
, u: N0 X0 r5 j  z! W    1960年代初,蒋经国夫妇应邀参加黄杰将军的生日宴会,夫妻俩与友人敬酒。官场应酬,真笑假笑间,蒋方良不是不懂。她举杯的动作,一手持着小杯,一手在旁托着,这是中国人的敬酒方式,足见她十分的中国化。中国人的餐桌是圆的,西方人是长方形,看来她理解中国式的圆融(或圆滑)。
7 N4 }3 }5 k* K; f3 g+ W! z
& c/ J8 |8 e: M: h9 g全家福
" c2 a# K4 K$ J, v- b& N6 H+ c 1950年代后期的全家福。蒋经国偕老伴,率「文、章、武、勇」四子留影志忆。
8 }) h0 Q9 ?/ S
' W2 g6 l; ]! h/ D: O3 V8 f+ A7 [) u帮你扣好
' P+ m" Q) z: Z+ ]' p, u0 W    1950年代,蒋经国细心的帮方良的旗袍扣牢。旁观者常被他们夫妇俩的小动作给惹笑。图左是空军将领王叔铭。
9 |1 h& s+ n) S- p2 |( P* q% v; t7 |& @( J' o3 P# w3 C
来!我们一起切 ) ~" V  Q0 L5 N. p. ^, _; t. G& s
    1950年代,夫妻二人表现出心连心的完成每个动作。蒋经国露出招牌热情笑容,蒋方良感到甜蜜。. S' C7 f* S0 M/ e- w" t% C
/ `$ o- n* `2 P9 X) ^: x% E
孩子是贴心宝贝
' }5 E9 P- o8 i* d) }8 A    1950年代,孝勇热情的亲吻妈咪。孝武像个小大人似的站着。姊姊孝章已经是大人了,笑容成熟,手搭着妈妈和幺弟。
& E! _; q7 x( O0 D5 T9 k( O+ ?, ]4 g
6 D% ~! Q% ^! q# q又见到雪了
: _9 T2 q: L& J    1960年代,合欢山白雪皑皑,夫妻俩和参加雪训的官兵合影。在蒋方良的故乡,雪不是稀有的景象,赏雪不必跑到高山上。站在合欢山上,蒋方良对雪应该是无限感触。对蒋经国而言,在中国大陆也时见白雪纷飞,恐也思乡起来。
; U) `, s' O3 ^6 d8 K
- A5 s" l- i$ ~: {' Q/ k河边消暑: E! Z$ V: K3 j) |& o5 G) p
    1950年代,炎炎酷夏,蒋方良母女俩在溪边戏水。在当年的保守年代,这张照片若流入市面,恐怕会议论纷纷。) F  k7 Z$ k7 Z; I; {3 L

0 j& o; ?  q7 ~3 d; u; F全家合影
  o. T% R% n# d1 f4 V   1950年代,一家人穿得十分正式,漂漂亮亮。
$ V0 u9 R4 G. Z+ l$ P
  g5 _9 W  X4 J4 d4 u3 l; H& c* C潇洒的一对# k+ B3 O8 }5 v9 e& ]; V+ G4 P
    1962年,台湾中部横贯公路通车两年后,夫妻俩前往旅游留影,背景是美丽的合欢山。夫妻俩一个翘着二郎腿,一个自信的将手交叉于前,搭配的十分潇洒自在。蒋经国把帽子戴得高高的,显得颇为喜感。 9 h" v2 _$ h$ w/ O& [$ O' e6 e
, D; e- p; h/ A4 ^' Z3 I
教老外喝交杯酒8 Q1 u5 ~2 K; R6 O
   1950年代,与在台俄籍友人的聚会上,蒋经国夫妇俩拿出台湾原住民的双杯,友人夫妇好奇共饮。克莱恩常去蒋经国在长安东路的寓所,他说蒋的家是「大而有点简陋的一楼平房……相当舒适,但让中华民国政府如此重要的高级官员来住,却显寒酸」。
; Y3 ]- x* B0 r: h1 B7 p1 |3 \7 S; a
抱着baby的快乐小夫妻
! ~( J, [0 U, w. h    1930年代,刚从苏联返回中国,蒋经国一手抱妻子,一手抱着儿子孝文。蒋方良美丽动人,沐浴在感情暖流之中。还有什么比这一刻更感到生命的喜悦。# f$ Q6 E& s+ r! H5 `9 }! n
& S- K& ^2 c# f( c
吾家有女初长成0 ~" O  I4 x$ V; n
    1960年前后,一祯充满神韵的家庭照。蒋孝章娇滴滴的模样,明媚动人。父母喜不自胜,宝贝女儿在父母身边像个小女生似的腼腆。1957年,二十一岁的蒋孝章前往美国读书,学习英国文学。蒋经国担心爱女无法适应异乡生活,委托国防部长俞大维的儿子俞扬和照顾她。俞扬和和蒋孝章在相处中激出爱苗,1960年两人步入结婚礼堂。巧的是,俞扬和的母亲是
5 Y  p  v, k  }( ~德国人,和孝章都是混血儿。
$ Q; v  h3 e8 t/ \& F+ J( I* O0 `
4 L5 m3 y/ t7 _' c# D蒋介石含饴弄孙
$ S- X8 k/ `( [2 [! C    1948年,向来威风凛凛的蒋介石,露出温馨的笑容,凝视着他的孙子孝勇,感动于小生命降生的珍贵。蒋方良的神情充满母爱,蒋经国站在父亲身后。& z  g4 F# F- E# O

! p2 D7 C: f. M4 c! N) T" z1 P. @8 m5 n6 W为同志庆生
* @% y5 M. q% M( s) I   1960年代初,蒋经国参加黄杰的庆生会。黄杰在抗日时属滇西远征军,获有战功。国共内战末期,他从滇越边境率部退往暹罗湾的富国岛,岛上一片荒无,官兵筚路蓝缕,自强求生,三年半后才来到台湾。1958年黄杰出任警备总司令,自与蒋经国来往密切。/ u% O' A  D: c# n* G: C
( p# q  P$ W7 [4 O
相视而笑. D! c# I# |/ \1 u% N) s
   1950年代,蒋经国夫妇身穿中国式服装,含情而笑,写意开怀。
: @9 h* r7 J3 v9 w1 M3 S2 F* v! C/ A0 P6 u* r* J$ F
阿里山之旅
7 Q& H; v+ v2 q/ f' S8 o6 T: Z    1955年,蒋方良率领妇联会同志和孩子们畅游阿里山。远在日据时代,阿里山和日月潭的美景,就已名闻遐迩,令大陆同胞为之向往。
# _, g' J; b2 K8 X5 e
" @; a0 E6 X2 f- K; g. F$ s6 q3 g7 Y母爱真伟大
0 y2 U* Z9 D8 V2 @. U/ P4 e    抗战期间,1945年蒋孝武在重庆出生。当时物质条件恶劣,且倭国飞机滥炸重庆,随时有生命危险。不管生活如何艰苦,婴儿的容颜却能带给母亲莫大的欣悦。
8 P! D( X1 Q- N# M& T2 S; Q7 c+ ]- s3 ~5 g+ p/ G6 L
孝勇切蛋糕
5 L3 e! s( r3 \* e/ o; F4 z    1950年代的一张逗趣相片。生日是开心的大事,孝勇却哭着切蛋糕。爸妈和二哥和姊姊一旁看了开心大笑。不知道是谁对孝勇恶作剧,把他给逗哭了。小孩子的哭泣,也是一种可爱的画面哩!
; D  [" R# n: _) q( ~! ^  A+ Y5 J  G* I) |
孝勇报到: D, e) [6 L9 c/ R+ e$ K% {! Q
    共内战期间,1948年蒋孝勇诞生于上海。蒋经国当时在上海「打老虎」,惩治投机富商。照片左边的蒋孝武,好奇而高兴的望着才出世几个月大的弟弟。 , H/ {, |2 ^( Q

$ N, `" G% O+ p5 l, u* O- k老伴,我们抱孙子啰!
9 v* M  s  I6 n5 u, e    1970年代,这一对老人家喜悦的抱着孙子。他们的脸上写着皱纹,走过沧桑的岁月,初生的婴儿带给他们美好的心情;人都会老,但心情却可以如婴儿般充满生命力。
. Z1 a5 s8 }# J# q8 n1 ?' q5 i4 b' [1 D8 g2 d
福态的一对
8 q) U( z) W# x4 B: G. |    1960年代,在时光的推移下,蒋经国逐渐老了,但像个弥乐佛。蒋方良也老了,但身子骨依然直挺。/ L: i: K( t, T( O/ X6 ?4 A( j
0 u+ X" d3 i$ V" _9 ~) d* D: O/ Z
补行中国婚礼
6 K: y/ B2 H+ ]' p  S    1937年蒋经国夫妇回抵国门,在溪口老家补行中国婚礼。蒋方良正式成为中国媳妇。
; A2 B( u( `) h8 G+ j
& G* Y! c& G  T4 W8 L坐三轮车
5 c% z+ ?' w9 W2 Z4 ]9 g9 ^" b    1949年,在奉化老家,蒋方良抱着二儿子孝武坐三轮车。大儿子孝文追随其后。带着墨镜的蒋经国在远处望着他们微笑。
+ P1 o0 w9 i% K7 ^# X8 C" X# b9 @" b( p
蒋方良与长子孝文
6 `; [1 y0 d& M1 V    母子俩摄于1950年代。蒋方良的三个儿子都生得英俊挺拔,女儿则清秀高雅。不过,儿子们长大之后,连坊间都流传他们素行不良的故事,这使蒋经国夫妇十分困扰。长子孝文曾读陆军官校,辍学后,前往美国读书,旋及又辍学回台。据说蒋经国管教子女甚严,儿子犯错,该打照打,但蒋介石极袒护孙子,使蒋经国难以插手。儿子们在长大之后,巴结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在酒色财气的诱惑下,蒋孝文和孝武传出的八卦可谓满城风雨。 7 W0 U/ u' J) \1 ^; c' ?& f
" W$ ?& ]: O+ I
孝文握着妈妈合照/ o( K6 E, H- v7 C" l% w0 d1 a
    摄于1950年代。蒋孝文从美国回台后,祖父和父亲决定找正经事让这个孩子历练,先后派他担任台湾电力公司桃园区管理处处长、国民党桃园县党部主任委员。然而或许是过于贪玩,使他健康状况陡降,年纪轻轻就被检查出糖尿病,从此长年卧病在床,不良于行。1988年蒋经国逝世,出殡典礼中不见孝文。无法亲送父亲一程,或许他心中更为悲痛。1989年4月,孝文因病结束一生,得年五十四岁。他的妻子徐乃锦,是革命先烈徐锡麟的孙女。! _! ?$ ]& @7 p1 v

% M6 b8 j% t+ h! s蒋孝勇和母亲
/ u) b# \0 j$ U3 C2 S2 Z& U   摄于1950年代。蒋孝勇长大之后,比起两个哥哥,他的八卦事件显然少了许多。从台大政治系毕业后,蒋孝勇曾任中兴电气公司和中央玻璃纤维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蒋经国过世后,他逐渐淡出台湾政经圈,移民加拿大。期间他曾前往大陆。蒋经国晚年健康状况下滑时,蒋孝勇有如总统秘书一般,许多事情由他代劳。蒋孝勇在1996年因癌症过世,只活了四十八岁。台湾人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公开反对李登辉总统,以及他与病魔斗争时所展现的生命勇气与达观。
3 U" Q; Q' z$ |$ }9 i* m3 Z- h6 u- s- q+ g* `1 e6 \2 x

( H5 v  |9 O+ _& K左右逢源
  [- T- w* r4 o. @   1940年代的一祯美好留影。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蒋方良笑得满足而美丽。
1 H4 w( M( z% k7 k$ N8 l1 Y
, T" n1 R* I# B0 S与俄籍友人交际应酬 # _+ n2 i7 f5 a* `  f' [- _4 a
    1950年代,蒋方良正与在台俄籍友人交际谈笑。1950到60年代驻台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克来恩,曾在回忆录谈到蒋方良:「芬娜乐观活泼,热情洋溢,健谈而好交际」。除了交际应酬和带孩子,蒋方良早年偶尔打麻将消遣。- q2 v! Y, g4 O) P7 Z2 V6 J6 S

% q3 H0 r; i' I% `4 Z; w! {5 M& u' e! @蒋经国夫妇和蒋孝文夫妇参加聚会
% |2 @! j0 R0 r% ^    1960年代初,聚会上大家欢愉留念,背景的中国挂图和女士们的旗袍,烘托出浓郁的中国味。蒋经国和蒋孝文坐在中央,孝文身边的是妻子徐乃锦。蒋方良坐在儿子正后方。
0 F+ J# ^" f# D: x  E
, L. Y: g" f, ]' Q% F* I别闹了!% z0 N. C, ^/ L. v% m
   1950年代,蒋经国耍宝,戏弄蒋方良。老夫老妻仍捉弄打俏。" C5 t+ W7 N6 m' H& R* q

; ~" \0 n' |+ S& o# U深情一吻
- v" Y" P( k. x5 ^8 h, R    1950年代,蒋经国一手切蛋糕,一手抚着妻子的颈子。在丈夫炽热的唇下,蒋方良的手部动作像小女孩似的。% u9 Z: x8 W  f: p( |; H5 D" L
. x. B7 T% u! {2 K; t+ n
你侬我侬2 _( U' o7 i; N7 v" d
    1950年代,大家专心用餐,夫妻俩却率性的相吻起来。蒋经国和方良随时随地都亲昵不已,旁观者早就习以为常这种洋派风格。
! M, d& e+ O0 m5 z2 O% e6 G; i0 F* `) ^4 v; d2 W/ P+ @
夫妻拼酒拳!/ B0 b1 M5 B; }% c" m/ N7 \
    这祯极富生动感的照片摄于1950年代。蒋经国的谈笑风生和划酒拳可是闻名的。看来蒋方良受到丈夫的影响,也学会这种民间的豪迈游戏,而且架势十足,不让须眉老公。从麻将到酒拳,蒋方良还真是活生生的中国媳妇儿。 " B. o6 `9 ?7 r/ i( l7 i1 d! A
' Q7 y' }- W2 N! @2 s/ r" g
蒋经国亲子同乐
6 r  A3 ?6 E7 c/ ]" L  1950年代,蒋经国日理万机之余,回到家和小孩笑闹一团。孝勇要骑马,孝武来参一脚,妈妈在旁咯咯笑,但不忘扶着孝勇,怕他跌下。" d" [" G9 _! j7 u  P8 y' M9 P# T6 T
% S+ b/ C/ a* P; u
孝勇天真大笑4 w' l& Q* c* Q" k4 y8 I( |
   1950年代初,蒋经国的幺儿孝勇,有着混血儿的漂亮脸蛋,笑起来十分可爱。
+ X* e6 `  ^8 ~; A& ~* x+ y9 j1 e* D% C$ \8 T3 U; P  z
为三军托儿所剪彩
$ T8 H) q5 X6 d+ z6 n    1954年三军托儿所开幕,蒋方良带着孝勇剪彩。早期台湾的现代化状况无法与今日相比,这间托儿所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是十分简陋的。 / }. p1 O: z6 m2 Y# u( F
) n. x! _  H4 v& r) _, G
带女儿应酬  p' @2 q: Z9 U, O) g2 L- x1 O
    1950年代,女儿大了,蒋方良带着她应酬,把她介绍给在台俄籍友人。蒋孝章落落大方,两个_着香烟的妇女微笑的看着她的到来。蒋孝章有着公主般的地位,也因此婚事格外受外界瞩目。她和俞扬和的婚姻,饱受流言困扰。两人年龄相差超过二十岁,且俞扬和有两次婚姻纪录。前联勤总司令温哈熊在「温哈熊先生访问纪录」中表示,蒋经国曾反对他们的婚事。为此,俞扬和、蒋孝章这对老夫妇在2001年控告温哈熊毁谤。3 g- ~# s6 M; U3 a2 O2 z( r0 ?
- G  K4 O7 J5 K- x( C
巡视金门4 W- b9 s; n, t6 j- A% U
    1960年代,蒋经国和黄杰同赴金门巡视。黄杰曾任警备总司令,蒋经国被民间称作「党政军特」一把抓,两人关系密切。台湾的「白色恐怖」,主要是从1949到1954五年期间。黄杰是1958年担任警备总司令。
, B. z, r- w8 n' w! n) ^" |3 A/ v6 M" C4 L8 z2 q; b  [3 Y2 O
叮咛再三
. b! b$ V5 x4 t' {* V0 X   1950年代,蒋方良双手抱着话筒,叨叨絮絮个不停,孝章依偎着母亲,脸上洋溢着甜蜜有趣。这像是一部电影的感性剧照 * Z0 m* b5 o. }3 L

  R+ A& N: Y7 c, }( @4 x人和孩子们的聚会
: ^' U2 e) r/ j4 N* g  `9 L    1950年代,妇联会的餐会上,大家分别把孩子带来齐聚一堂,女人的笑声充盈屋内,孩子们有蛋糕就好。
5 [) E5 `- m. g4 e
& o5 z  R& t- Y4 O  Y爷爷露一手!
' P7 v/ e% l) z; a" A0 j    1950年代,蒋介石和孙子和友人的孩子玩游戏。蒋孝武玩得投入,孝勇还小,不太进入状况。蒋经国总是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和儿子玩耍,把自己当成配角,讨爸爸开心。
! r7 g8 i3 z) F4 X
) p6 B" ^& f) Y/ F* s上山下海
7 `( `# n; k0 F# J& H; Q+ L/ ?$ j. A    1950年代,头戴斗笠的蒋经国,巡视中部横贯公路的施工情形,休息时露出愉悦的笑容。中横公路西起台中县谷关,东到花莲太鲁阁,沿途峭壁参天,景色威壮。开拓这条公路具有一定的难度,开路工人是所谓「荣民」,即战火间退役的老兵。蒋经国在1956年担任「退辅会」主委,将荣民安插到台湾各地从事重大工程,中横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中横从1956年开始兴建,四年后完成。蒋经国多次前往中横为弟兄打气。蒋在苏联干过苦力,深知基层劳动者之苦。" m) a- _5 H* q" Q& \" n% Y# v
. o. v3 j3 \/ e6 y+ W; F' Q2 R
「过动儿」蒋经国4 p! D: \1 ^# a8 {9 v$ t, ~
   1950年代,孝勇、孝武和爸爸玩摔跤。蒋经国活力充沛,在外上山下海,在家继续打仗。
( B5 c1 d: O2 c
  c+ M% p9 I+ J  i蒋经国的两个女人
9 ~3 T/ I/ P. y* i6 P- s    1960年代,夫妻二人与宝贝女儿合照志忆。蒋孝章结婚时是二十四岁,此后居住在美国。这张应该是他回台探望双亲,一同出游时所摄。从小,孝章就得到许多呵护,父母毫无重男轻女的观念。听说只要蒋孝章不高兴,家里的气氛就陷入凝重,这时蒋经国总是想办法逗宝贝女儿开心。1 [$ K0 d" B  v& j# I+ R  f
: J) a  H$ A! Q# V' k
次子孝武
3 \/ f6 F( |# Y/ Y  \* }; o9 V    母子摄于1950年代。蒋经国对孝武期望很大,尤其是孝文病倒之后。他毕业于淡江大学中美关系研究所,历任许多职务,比较著名的是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由于涉入「江南案」,影响蒋孝武更上一层楼的发展。1990年国民党政争,蒋孝武批评叔叔蒋纬国,颇为李登辉拉抬。1991年孝武因病猝死,得年四十六岁。他死的时候,黑金政治尚未成形,两岸关系也尚未恶化;李登辉后来的表现,他的弟弟孝勇却经历了。0 W, w: x0 M- I0 `/ N

- y  @0 W: B0 i$ O) c9 u6 j爱伦和爱理
' x( y( U& d4 X! C. m+ ]/ e    1940年代,在中国大陆时,蒋方良拥着孝文和孝章合影。这两个孩子都出生在苏联,孝文的俄文名字是「爱伦」,孝章是「爱理」。回国后,蒋介石替他们起名为「孝文」和「孝章」。
$ u! a& E6 b4 ~4 L; F+ l, e: r+ }( H$ {  r* v/ @
蒋经国讲笑话
/ j% B% \% v3 c2 f    1960年代,蒋经国于欢宴上谈笑风生。提到讲笑话,尽管蒋经国不如蒋纬国有名,但是他的活泼热情,从年轻到年老时都未曾改变。# W# M% ~! N9 y9 t' g

. \4 R3 ^$ p1 H: C$ Y1 G* K带孩子们出游6 Z8 i( Y* Y9 a% B+ b7 z
    1950年代,这对夫妇很重视亲子同乐,有空时总会带孩子出外踏青。
: q% H, |5 \2 C) R* z, C! Z2 P4 X, A
! u3 D+ K) }3 \, z在大陆时的全家福 ! ~9 B7 ~$ X' Q6 M3 e
   1940年代,蒋经国抱着孝武,与妻子和孝文、孝章合照志念。4 s3 p% j4 `+ O- z

( C2 \+ w8 B) e6 u* ^在大陆时出游所摄
3 o- i# k' G& h) S    1940年代,蒋经国夫妇和儿女孝文、孝章和其它人一起郊外踏青。
  M/ g. O: _/ }/ l3 _+ Q, S# h+ t. D' B
草地上的野餐
: s! k2 S2 Z: U/ T3 o    1950年代,一家人户外野餐,蒋方良愉快的准备各种食物。除了早年打打麻将,她一生几乎没什么嗜好,生活重心只有孩子和丈夫的爱。
' v( e- j- `3 C2 L8 b
( R7 U6 r( j( c4 {% Q* G. Q$ v% I凑热闹" B/ U, X! q) x
    1960年代初,蒋经国夫妇与友人同欢。闹哄哄的场面,常是蒋经国舒心的时刻。然而当他越来越位高权重时,内心更有一股孤寂感;他仿佛没有知心的朋友,于是把全台湾老百姓当成他的朋友。晚年时他曾说:「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这句话至今普受台湾人民感怀。别无选择的,他的一生奉献给政治,却更是奉献给人民。
! I8 k3 {( d" w  a% ~- T5 ~* ^* u3 \8 q" O* B2 Q" h
干了啦!
) L& P) h0 O+ m   1960年代初,黄杰将军六十大寿上,蒋经国向逐桌敬酒的黄夫人回敬。蒋经国很会饮酒助兴,有他在的地方,场面总给他炒热。% w, d( C8 |# y

, q, e5 u$ D$ s, ?9 W小兄弟和朋友
# r" K0 L5 S! t7 C& `& ?- s# \$ Z    1950年代,这对小兄弟和朋友合影。蒋孝武在蒋介石眼中是个「鬼灵精」,蒋孝勇则最受宋美龄疼爱。/ X& t& p; v! ^; A; }7 X1 W
/ g9 G% W5 t3 u3 ~
蒋方良送别老伴
" b0 s8 X" o, H  p6 O+ }: b- t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远离人间。无论蒋经国一生有多少毁誉,在历史上无疑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大人物。图为蒋经国的国殇典礼中,蒋方良因过于悲伤而坐在轮椅上,蒋孝武(左)、蒋孝勇(右)一旁服侍。左一是行政院长俞国华。戴眼镜的是林洋港。林洋港是出色的台籍政治人物,为何蒋经国没挑选他当副总统,一直为各界好奇与质疑。
- L' I& _5 M  b7 |1 @
+ L! c  n8 P* p  u$ Q6 a! R) D& C9 X婆媳之间2 O1 `! j( @( V0 J8 T
    1950年代,宋美龄和蒋方良闲话家常。名份上,宋美龄是蒋经国的母亲,自然也是蒋方良的婆婆。婆媳之间,一直相处的不错,虽然没有特别亲密,也没有丝毫怨怼。
5 f% Q; h3 _  h/ A1 Z1 S/ @/ G2 m! ^# a- W) g1 _7 u9 B+ d
造形设计/ ~3 `( c# w* E7 l# s
    1950年代,宋美龄和蒋方良分别帮孝武和孝勇打扮,兄弟俩有着快乐的童年。+ a! A( h& W) F1 E! k

- e& P2 ~, [6 C: D蒋介石夫妇、蒋经国夫妇出游
8 f, w) w8 P# P# _( j  u    1949年,蒋介石抛开政治上的创伤,在踏青中开怀一笑。蒋经国难得不是站在父亲身后,他轻松的坐下,感受家庭和乐的美妙。宋美龄和蒋方良等人也不禁喜悦于此刻。
6 f/ v. g. a: w4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9 19:22 , Processed in 0.03130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