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回复: 0

吴门派宗师顾苓的篆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1 15: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矫 毅
- @) T  V) N' U: ?. x3 T! Y' N
  F$ l3 U! H6 S- [     文徵明、文三桥父子创造的吴门派篆刻,是文人篆刻上的第一个流派。后人奉为金科玉律,效之者遍天下。他二人的风格,白文远师汉私印,朱文传承元朱文。然而极富创造。无论是书意、章法、刀法均有突破。可是,创始者文三桥本人未钤印谱传世,原印又流传极少,(现在所见到的三桥印、三桥印谱,大都是后人仿作,不是真的。)所以明末清初,要学三桥派的人因未见和少见文印,便都师从顾苓,从他那里得到真传。  U5 x0 m4 I, f

4 f* D: L6 n9 _; K- S. U    顾苓字云美,号浊斋居士。明末清初长洲(今苏州)人。明亡后购文彭(三桥)之子文肇祉塔影楼遗址于虎丘山麓,隐居不仕。俗客来访,辄趋避竹林中。工诗文,精鉴别碑版。书法擅行楷,尤精篆隶。治印瓣香三桥,远法秦汉,但不貌似只求神理。他的篆刻既秀劲又古拙,在清初时推为第一。
) j( O' F- z9 ^, O- l' h

/ \0 H( y/ W" S- V! b7 ?- w/ n    文三桥和顾云美二位篆刻大家,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家,把诗文书画的才华,都嫁接到篆刻的枝干上来,骤使篆刻之花开艳,把篆刻一技从实用品升华成为艺术品,与书画三足鼎立,令人拍案叫绝。他们这种新的篆刻风格,影响了明末和有清一代,且一直传播到现在。
+ R& _- V4 e1 {6 }$ x5 _

. r+ n* q# l4 M+ }* [8 g# E        我们要学习顾云美的篆刻艺术,研究他创作的成果,必须找到他的印谱和遗印。顾云美曾钤《塔影园印稿》一集。我很想收集到一册用来仔细观摹,所以特别留心。但数十年来始终未闻此稿的流传情况,恐已失传久矣!
+ Z+ O% F. g! s  r# M; S  c* e7 H4 J+ @9 ]' ]) Y

, A3 W2 Y6 S) K$ T; ]$ A" ?4 y
. K, d  y' U; `    查汪启淑撰《续印人传》,在罗树萱(少甫)传记中:“少甫工篆隶摹印,师承秦汉,尤爱顾云美谱苍秀古雅询足珍赏。”才知《塔影园印稿》该时尚存于世上。但乾隆距今又隔二百多年,是否还存世上或流散何处?已难寻觅矣!
# A2 A5 o+ N, P0 {. u. q& t9 i

# x6 ]$ H+ H1 [3 f2 w4 K3 l   《塔影园印稿》可能在清代中叶尚未灭尽,因清嘉道时杨W(龙石)及道咸时王云(石香)等著名篆刻家刻的印,边款上刻着“仿塔影园主人法”的句子。但是他们摹仿的参考物是印谱还是印章?无法猜测准确。
9 S1 Y; M" X  ~9 \) V3 m5 ]  N& m

1 [$ l' q/ h, V8 v( D0 o# \7 v' d: N    至于顾云美的遗印,清代嘉庆时吾吴甫里陈星泉、陈懋淦父子二人觅得顾云美自用印白文“顾苓之印”朱文“云美”二印,载《树谖斋集印谱》中。道光时吾吴虞山顾湘(翠岚)收集到白文“枫落吴江冷”、“空谷幽兰”,朱文“老树空庭得”、“眇眇兮予怀”四印,这四印钤拓在《小石山房印苑》上。现代杭州人高时丰(鱼占)收集到顾云美为昆山徐乾学(健庵)刻的朱文“传是楼”一印,载《乐只室印谱》中。以上各印现在只有“传是楼”一印藏上海博物馆,可以见到。其馀各印嘉道至今已一百多年,又星散无踪了。物之难聚而易散,自古已然矣!
- _9 {' h% R2 E( x3 _9 e0 R

# Y' e- m- F' ]8 y' N   吴门派篆刻艺术的特征,除内容上增加诗文佳句赋予书卷气、篆体上采用汉印缪篆及赵子昂圆朱文、并在笔划上赋予书法意趣外,主要表现在刀法上:用切刀法,尤以圆切为主,有时亦辅以冲刀。这种刀法,文氏之前,苏州地区早已发明,至文氏父子提倡尤烈,并传至如皋、安徽、浙江及全国各地。所以在鉴定明清印章时,只要鉴别它是不是用圆切刀法刻的,便可断定是否是吴门派作者,或有否受过吴门派的影响。
! Y7 u9 u0 v) |) o; ^
6 S0 n/ R1 G2 N3 h3 g3 w4 s+ o
    吴门派的切刀法在清初时转辗传至杭州,丁敬(敬身)首先采用切刀法治印。但他以直切为主兼及圆切,并在篆法上参入六朝唐宋篆意,创出了他的"浙派"面目。由此可知浙派和吴门派实为一系,只是同工异曲大同小异而已。
1 ?' U! Y4 K- t* n, H
# G5 `3 M9 F, T. h
    但是浙派的印章,早在清代时就陆续编辑和印行:《丁黄印谱》、《西泠四家》、《西泠六家》、《西泠八家》(丁敬身、蒋山堂、黄小松、奚铁生、陈秋堂、 陈曼生、钱叔盖、赵次闲)《浙西四家》(屠琴邬、徐问渠、赵彀庵、江西谷)《浙西十六家》、《杭郡印辑》、《鸳湖四山》(钱几山、曹山彦、孙桂山、文后山)等数十种印谱显扬于世。而吴门派各大家的成果,每人仅自留稿本于家,未与世人见面。四五百年来,印谱在兵燹、虫蛀、霉烂、或作为废品秤掉。遗印也在兵燹中焚毁,或在水侵、土蚀中损坏,或被人购到后将名家刻的印文磨掉改刻。因此像文三桥、顾云美、陈阳山、杨龙石等吴门派篆刻宗师的原作泯灭得所剩无几了。这些尊贵的印谱和原印的毁灭,几乎使得称为文人篆刻鼻祖的吴门派的辉煌成果彻底消亡了,多么可惜!$ h& x$ k* Y5 Z. i, ]' X& T
+ D/ @; Y% o+ u1 h. a
    现在我来把所能复印到的各种印谱上刊载的少数顾云美印,一一分析研究和欣赏吧!探索他的篆刻艺术究竟妙在那里?- \- v$ j2 p3 I6 q0 G
" a. v. J- m, M& ]6 \" Y
    1、朱文"传是楼"印,款署一隶书"苓"字,是云美为昆山文学家徐乾学刻的藏书楼印。这印是云美取法文三桥所作"文彭之印"、"徵仲"、"七十二峰深处"等元朱文印的风格刻的,且工稳过之。这印上的笔划,刻得甚细、甚瘦。细和瘦易呈软弱无力之态,而云美此作虽然笔划特细、极瘦,却掌握了“书贵瘦硬方通神”之理,反而刻得挺拔有力。其圆转处,如将坚硬的钢丝用力扳弯所成,韧力含蓄在细线之中。有人误会“吴门派印是软弱无力的”,但吴门派中的精品,恰恰相反,而是力大无穷。在章法上,“传是楼”三字安排得宽大雍容,有恢宏高华的神趣。
, X' }* A' D, H5 M6 S
, U; i& u; d8 m+ p7 W
    顾云美谈治印的技巧时说:“白文转折处。须有意,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天然成趣,巧者得之。”现在看到的传是楼印,虽然是朱文,其转折处也是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这是他的独特风格。在非方非圆中,显示他书法上的蕴蓄韧力之美。
, g2 m2 U  r9 S0 ^# B9 `

0 ]% n) x4 n. L9 S6 S7 e4 P/ _! _, b' H% W) ?/ D! L# y' @2 M3 b4 x5 ^
3 C: t6 @( ~; e0 @1 a% C6 ?
, T( @4 O& r! ~2 o0 Y8 }( ]; f
    此印在刀法上以切刀、冲刀相结合刻成,因朱文要求光洁,用冲刀才能达到干净利落。但切刀不可不用,因切刀可表现生辣和顿挫之态,增其美感。此印最突出的地方,骤视之觉得满印尽是空白。虚处当然是空白,而实处也是空白之态,目的是使虚实二者拉近距离相互调和,使之空处不虚。印边刻得极细,易碰断,显得很古朴。断边与整齐的字对照在一起觉得字更整洁无瑕。
0 g, |0 f! y- \+ l9 o8 l

7 h! k$ q% ]1 M    2、朱文“云美”印,此印亦是元朱文风格。其虚处比传是楼印更大,笔划更松。章法上运用拟人化,美字如人双足跨开站定,面向前看,如主人样。云字左顾右盼背靠美字,下身圈曲向右如客。二字一静一动,配合得像幅人物画。我始悟我国独特的篆文可以如此变化多端,给人赏玩。且二字都有上紧下松、上重下轻呈惊险跌倒之象,还有像不倒翁似的动感。篆文与印边均以圆切刀法刻成,刻时前瞻后顾如虫食叶,每笔有顿挫地刻成蚕头、燕尾、蜂腰、鹤膝等象征性形态,遂使刻板的线条生发出生动的生命感。作者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融入了进去,达到艺术上的写意风格。5 V# L+ V: {7 H; s9 U3 N
$ k# Z3 }8 S' ]- T8 H) R& n
    3、朱文“老树空庭得”印,这五个字的篆体,云美以汉印缪篆与元朱文二者混成一体,方圆兼有,创作出有他个性的篆文。他将五个字分二行刻,“老树空”排一行,“庭得”又排一行。“老树得”三字的章法,方圆兼用。“空庭”二字,虽然都是方形,而将笔划转角处都刻成小圆角,并将五个字的横划,都刻成略呈覆瓦形,务使笔直的线条也有些圆意,达到他的“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天然成趣”的美学思想上的形象。/ m, @4 p- T4 Q6 L) Q# B. j8 D
    这印的虚实安排,在“得”字的下方,虚了一大块,使印松灵生动得多。于是把对角的“老”字上部二侧也虚去二小块,和“树”字上部虚去些。这样,使“老得”二字的对角虚,对称着“空庭”二字的对角实。他将印边,刻得比字细,细了易断,断断续续,显得很古朴。字虽然并不粗,而把边刻细了,细得几乎没有边了,便显得字的笔划很粗。这是他采用了线条粗细对比的技巧,令欣赏者感到元朱文并不细弱,而且是颗非常精彩有力的印呢!
! v5 Q  |# J( \0 V) e8 C, w3 F
6 k" T. a2 Y, U: z1 Z+ R; l1 `5 i) j7 \
    刀法上云美用最擅长和最熟练的圆切法刻,所以每笔都非常生动和古朴,比单用冲刀法刻的印,要棋高一着,艺术性强得多,当时鉴赏家评他的印“得文氏之传”。因为文三桥刻印虽曰仿汉,并不尽用汉印缪篆,而略参用元朱文。云美瓣香三桥,且进一步将缪篆元朱混合使用,故二人的风格,同工异曲基本相同。+ d0 D, d' ^. g1 G7 W: S7 v  y

: E1 O  t( x. J  C4 I     4、朱文“渺渺兮予怀”印,款署“松风寝作,苓。”(渺字古作眇,松风寝是顾云美的室名。)他把第二个渺字,用二短划来代替,免蹈重复之病。还把渺字上“少”的一撇拖长,把这二短划融在一起,刻成了个合文,使这五个字,化为四个字,给人以匀称的感觉。多处有刻断的地方,系用圆切刀刻断,显得非常古朴。遇到方格之处,掌握着“外方里圆”的造型,既挺拔又古朴。
9 F- p. Z: n( ]6 F4 {2 X

3 N2 N$ m  J( A    这颗印的边缘刻得非常特别:上下二条边细。左右二条边粗。细的边易断,断了显得古朴。粗的边不易断,显得很挺拔。线条的断和连,也是艺术上的一种对比,看了令人心态平衡很舒服。边款“松风寝作”四个字刻正书,“苓”字刻隶书;印面上的字刻篆书。一颗印上刻了三种字体,达到了印章艺术内容的多样化。文三桥的边款,有正书、行草和隶书等体,像刻碑那样用双刀法刻。云美刻边款,也是瓣香三桥刻多种体,并且刻得很浑厚,功力很深。
" z4 F) j" k6 j) @- f: T* X! f4 F9 P% i
    5、朱文“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晦白日,青辉照衣裳。”五绝诗印,款署“于此时颇得静趣,遂趁清兴镌此。云美顾苓并记。”在他诗意中知道这颗印是顾云美在虎丘山麓塔影园中刻的。多字印容易刻得很工整,很呆板;而此印不工不板,他掌握着“随机应变,移步换形”,“同字不同态”,“要取法书圣王羲之万字不同”,“要取法草圣张旭万点不同”等书法、篆刻艺术上的规律。) Y/ U3 J& g. `

9 Q" d4 M, f! A    在章法上,云美将字与字的距离,以直里紧横里松的办法,使行与行之间,露出一条条空白,使四行字排得很整齐。但是每字的笔划有多有少,他为了使每行排得匀称,所以将各行字数编排得各各不同。第一行六字,第二行四字,第三行五字,第四行也是五字。这样编排得不疏不密,而是错落有致恰到好处,达到“零乱中有整齐”的最高艺术境界。他把篆字千变万化,把“堂”“裳”“向”三字中的“向”字,写成三种不同的形态。把“闲”“门”二字的“门”旁,写成二种不同的形态。把五个“日”字,也写得长短、阔狭、方圆,各各不同。篆刻艺术在他手中也就愈创愈美!这颗印是他的精品,是他的典型之作。此印原藏南通张謇处,张殁后,不知流散何处?
; n, J' i0 L! {, r! \" r; w

# q7 e: Z, D1 L! j    6、白文“空谷幽兰”印,款署云美。“空谷”二字笔划少,“幽兰”二字笔划多,章法很难安排。但他巧妙地把笔划多的“幽兰”二字在字的中间露出一些小空隙,不填满;而把笔划少的“空谷”二字的空处,虚得很均匀,并把“谷”的二撇二捺,写成隶书的笔意,使全印从呆板的方形篆文里活跃了起来,这是此印的最大特点。& q6 T- L/ P' B; S5 z
, ^1 y9 y' F% L* w# O* G0 l
    汉印中的字,称为缪篆。其实缪篆不是篆书,而是隶书的篆化而已。篆形圆,隶形方;缪篆是方形,而且汉印文字中,也偶有“蚕头燕尾”书写体的隶书形象出现。云美对篆隶有深奥的研究,所以他敢在印上大胆创新,将隶意刻入印中。这四字都逼边,几乎挤得没边了,摹拟着出土的汉印,很古朴。
' f  c2 m1 p/ H6 A1 o# m9 \

- \5 n: `( ^9 W5 e& V7 f    7、白文“枫落吴江冷”印,款署:“戊寅季秋,舟往虞山,见树枝脱叶,飘林满坡。偶阅三桥印存,得句以摹其法。顾苓篆。”考吴门自文三桥开始,以花乳石自书自刻,创文人篆刻后,当地文人见而效之者甚众,且学文氏篆刻风格。文三桥朱文取法元朱,白文学习汉印;但白文并不完全取自汉印中的缪篆,而略予变化,实与汉印不类。这颗印,云美看了《三桥印存》,所以也不类汉印,完全摹仿了文三桥的篆法、章法和刀法。文三桥刻印兼用冲、切二种刀法,不赖敲击之法,而将不论上下左右各字,均逼近印边。逼近了边,刻时易将边缘自然地爆缺,便刻成残蚀古挫的形态了。这印上五个字,不论直与横、字与字之间,均留出阔白线,以使全印气韵通达,规律有序。
  Y; I' _5 e  G
, N4 T$ P& `! ~) x) ~
    8、白文“顾苓之印”,此印仿汉私印,取缪篆入印,“页”下二点用隶书中的八字写法。“苓”字的草字头上面,他用切刀切成了六个燕尾。各字的笔划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尤其“苓”字的变化最多,草字头最粗,最后一笔较细而短,由此对比,便对其他各笔均有粗而长和浑厚恢宏的感觉了。$ T7 D% U6 X( f
! @: r/ _& \7 {5 c& O& }6 H% ]
    我自十四岁开始治印,今已八十五岁,七十多年中所见所得印章、印谱虽多,但无力尽购。今写云美一文,虽不能见云美篆刻艺术之全豹,或能介绍他的大概吧!欣赏顾云美印,须将印迹用扩大镜照了细观。他的篆法、章法和用刀的巧妙,都有他的独到之处,确实超人一等。吾吴篆刻家都对他非常景仰,尊称他的篆刻为“塔影园派”,系文三桥后又一宗师。 ( v- _# Q0 S+ b5 x. W* c, c& ~
  D' n/ R9 z% K/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0 01:21 , Processed in 0.0250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