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7|回复: 2

北京故宫馆藏漆器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9 1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
; V9 s- \) l8 g- F# h! s' S# s
" E& o9 k: e0 C! W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 ]5 N/ g3 l* f1 L

' r' a; q1 v) Z9 \! y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1 K% H. L; S3 H8 F
1 i0 l' y" O+ g$ y6 l# ^, C  B% h6 y! j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 ' s  T3 P% [4 X( w3 h6 m

6 p4 ?% h$ v+ S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 6 m6 m; t8 u3 U+ T, }( C
) v1 r. Y  U0 z1 y; m6 r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 Y. k$ @9 o6 s7 s" a1 u3 b3 ^, \* `, d+ z! u# @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一万八千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珍贵文物325件。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l' m1 F9 I- Y6 C# |* x
( i. A& _7 n0 w% g
1、彩绘漆涡纹方耳杯,战国楚,高5.5cm,口径17.5-10cm,连耳宽15cm,底径10-6cm   p  A2 V2 M8 a2 I  x* T% H

8 J3 L7 H# A3 o6 _$ B杯为厚木斫胎,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红漆,边髹一周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双耳赭色漆,绘变形鸟头纹间三角卷云纹、涡纹等。杯外壁赭色漆,无纹饰。
. n0 D9 c" u# L& F8 i5 @6 g+ k. S/ P8 [& h3 }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雨台山354号战国楚墓。耳杯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食具,从出土的情况看,方耳杯较圆耳杯原始,时代较早,出现于春秋,到战国时数量增多,至汉代则已绝迹。此耳杯所饰变形鸟头纹是战国漆器中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9 g# B7 W. S& d$ q, u7 l# O

+ w5 W  W3 v% ~/ R9 w* L. T( G+ k/ n/ H
  d7 b- l& c- M; n3 A4 r& n# n

" J3 s+ b0 e" T5 ~! `$ ]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2、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
% ]# d- G4 A! O; N0 B* q# v
7 \4 X# N) ^  O; r1 T+ [1 ^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 I; @  ~5 E9 ~

1 ], p6 a9 I; C" |( [0 Q.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范家山15号战国楚墓。其胎体较厚,具战国漆耳杯的胎质特点。西汉漆器之胎体减薄变轻,耳杯胎体亦如此。耳杯所饰几何纹及涡纹是战国至西汉漆器装饰的主要辅助纹样。
# U$ R) U2 Q5 r" q+ u/ O
帖子附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3、彩绘漆鹿角镇墓兽,通高110cm,兽头高69cm,底座32-19cm
5 ~9 V6 O: m, [
& x; X* o: D, `6 E此镇墓兽出土于荆州江陵藤店一号战国楚墓,斫木胎,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朱漆长舌,双目外凸,兽头上插双鹿角。通体髹黑漆,方座上绘朱、白彩兽面纹,兽身绘朱彩S形卷云纹和菱形纹等。 3 f7 `. Q- H% y- O: y% g- J
, b2 Q; I8 S# P7 q9 \
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从出土镇墓兽的排比中可以看出其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大致是兽面渐变为人面,无舌渐变为长舌,无颈渐变为长颈,兽面由彩绘发展为雕刻。此种镇墓兽是除楚墓以外其它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即有,但数量很少,楚漆器发达的战国中期,镇墓兽的数量最多,到战国晚期又很少见。这种数量上的消长变化应与当时漆器的发展趋势及楚国兴衰的历史是一致的。秦汉以后,这类器物逐渐消失。* T4 R1 k* ~2 n' D7 C( f7 d
帖子附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10-10 03:27 , Processed in 0.0261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