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育斌 | | 4 G( Q/ g0 g* Q. A! j& D0 ~
说起指画,不能不说王之海。
( z9 u% `) z/ U% v2 k 指画亦称指墨,自清朝高其佩以降,现代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又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地创作了一批震撼人心的作品,于20世纪六十年代把指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峰。而王之海则是当代殚精竭虑,潜心于指画研究,并在继承前贤所取得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权威人物。 + f! Y% x6 x3 F1 _
王之海,退休前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天津文史馆馆员。一向从事花鸟画的研究,尤倾心于指墨花鸟画创作。30多年来,他私淑古近代诸名家,大量汲取精良的营养,加之秉性聪颖,勤读诗书,重视写生,其小写意指墨画已臻成熟,具有自家风貌。 5 l7 ]% X% x N! C) `
细观其作,无论是长卷条屏,还是尺幅扇面,均洋溢着生机活力,渗透着诗性禅意,凸现了一种原始的力度美和自然的形态美。 : n4 _0 ~5 _7 u9 O* V$ q7 v
他的作品立意高远。篱边瘦菊、蝉吟秋月,一丘一壑、一草一木,无不含蓄蕴藉,意趣悠长,能使观者顿息尘虑,怡悦身心。而这些题材都来源于大自然,却可引人无限遐思,足见其修养不凡。 6 y' U N' R% E5 H/ ^$ P
他的笔墨法度严谨。作品线条常常产生一种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指到墨不到的艺术效果,似断非断,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其《古藤》、《水仙》等作品都能让人深深体会到这种意蕴和风神。而《疏雨》、《秋叶红》、《清香》等图却又见其墨法变化多端,或指或掌,恣意涂抹,痛快淋漓,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干处有裂秋风之妙,润处有含春雨之趣。 ! h, Q6 N( u; e4 k* n
他的构图别出心裁,敢于打破传统花鸟画的陈旧模式,不随前人俯仰。触类旁通,借鉴山水画的截取法和前后层次的叠加法,尺幅之间可见千里。又从画像石、砖刻、民间剪纸等艺术中汲取精华,融会贯通到花鸟画中。如其《素韵》一图,用焦墨寥寥几笔,则使古梅生辉,具有秦汉砖刻古朴浑厚的韵味。 6 F1 R* |1 @" o
使我最有感受的是他敢于开拓高难度的课题。众所周知,在指画造型中,由于手指在蓄墨、运行等方面远远不如毛笔的艺术效果,连先贤高其佩都尽量避开。而王之海却知难而进,并且创作了可观的、很有气派的作品。如《幽兰》图中用笔疏朗遒劲的兰草,《晨雪》图中金石气十足的竹子,无异均是成功之作。 ; W. E: q$ n0 Z( S3 I2 ?
书画本同源,大凡要成为画坛一代名家,都应诗书画印等诸艺并进。王之海的书法艺术近几年已逐渐进入化境。沉厚古拙,内敛稳重,平淡中透息着一种深邃静穆的禅意。他的题款往往使画作锦上添花,精湛的书艺使其作品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让许多专业书家观后都自愧不如。
; ~5 t. Z6 E: \, u; T0 e9 G 崇尚自然天趣,追求不断创新,是王之海的艺术宗旨。他手指下的花鸟世界,一幅幅寻常的题材,都被他赋予了精彩的描绘。王安石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诚如是也。 ! A. y, K& S, o2 d'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