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5|回复: 0

梅兰芳详细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9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兰芳8 `1 l! W6 j$ ~' k* K' D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 {# D* I; {

' Z! J1 O! d! G6 k$ {  I& @4 M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p( ?0 K, J; R$ s) y8 _% ]
; \7 b. C5 }" Q% R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p' O& U; p9 x/ y4 C

7 m0 V( t% [2 o' `6 v! m; X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3 C: P# {8 T4 n8 ?
% q1 }7 O! m& |6 l* K9 y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 w4 W" [( W- @+ I( E& O
9 T2 I( y( r4 \- F! }! V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p" ^: W5 I# V8 Q$ K2 o- U' N
! V$ f5 \4 a- B& C
梅兰芳年谱
8 p; Q% l5 r3 Q! x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4 J9 f3 g1 @0 D. g. r. b, a9 I7 C% Y
1899年& ]+ |; c8 @& W3 q, E; G! d6 ]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v- k% K2 U6 w* U
1902年
3 g& X% `- J0 G  Y+ l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 L/ m) [2 t3 w: G$ x1904年
. ?, p" s7 d/ @* g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9 P  Q# j* i) _3 a& X
1907年
2 {' l" f/ S, G* j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 a8 j/ h8 ~- e5 ]1908年; v; c2 ~! k( m0 [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 v9 [" h' Y7 V- z1910年
0 j' u) l6 i8 j9 h8 k) H( C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 ^6 }6 {- u) f3 M0 g1912年
  ?6 w; q3 [" x.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 {+ j6 W! Y  H, R( ^& }# z1913年
; D5 V6 R9 E9 P4 i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c4 A4 Z# t+ p0 S# M
1914年
# g0 W" N2 C7 s5 n! V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 f5 I* A+ Q) h. {- Z) v+ q% x1915年( X' I- Z5 V* M1 v. d# B* f  z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2 H( K: ?6 M# r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6 s. _! S$ v4 Y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 H/ C! f; O0 M/ x
本年,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 w6 O; R/ l+ E$ }7 V1916年
0 K* i) n9 q5 s+ b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 s4 e# M- [6 H8 E- R2 d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 c' }% j' t6 p( V$ f1917年/ I7 T- c* q& ?2 f/ J4 ]
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3 w; i+ M0 s# {( G8 _  e
1918年
, F- S' f) j% z3 l6 c/ P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2 L: x. _( ?2 O6 h
1919年  i$ r8 e) k" [
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0 J2 N8 U  w; [# _
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3 E2 y6 F* ^' [+ T: f6 Y- o1920年
' f5 p3 n8 K! S2 C# Q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 K; a9 O  w6 u" q3 N1921年' C: p) k9 ]2 x7 z( h
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 J6 o1 D$ Y3 r3 Q$ G, q2 h
1922年" @' F" D" P0 K; K/ D+ N- F' Q5 d5 f6 [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
4 G5 K1 \  k- Q' f夏季,梅兰芳独自组建"承华社"剧团。* F$ R* Q5 m- u- _8 c: V5 a
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B$ Y/ N3 a- }8 q2 J. r
1923年/ l  Y, R2 G) Z8 H8 r& n7 i
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A$ F1 \( u5 y& [# m
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
; H6 f. c& N2 n' T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0 V2 C4 W- J& N+ W8 x6 y1 m
1924年$ M2 x6 Z9 A" D1 X: t1 V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4 @2 p1 G7 P9 p+ Q
10月9日--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R/ u7 h( L6 `! G" I
1925年% z7 y) }! B3 X( S; f# \
本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 \9 n% N9 h# h2 Z; B! ^) E1926年/ |) F3 y$ O5 n  I
本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 e; C# q0 V$ a
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 @& \; b( S; i1927年" N2 B7 Q0 X4 Q3 \
本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N8 [9 t7 R( X
创编新戏《俊袭人》。
' e3 c% r) m0 H1928年6 f! c) }) L) f; }  U
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
, B3 ~% Z6 R( T* E' g6 }( U: p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
4 ^. e# H8 ?# g$ h7 [# l%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T7 d1 Q, T$ {
1930年! K* @) S! Y; x  X* e; m* [
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亚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X( s! R8 V# d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W8 }  N+ c$ d, F3 \
1931年6 p8 s) t, ~( Z9 p
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
8 y' Y' A1 L6 w' z# H6 H+ e, m本年,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 W4 O- ^& O, c
1932年
! @! a3 [& U0 g* ^; c+ @6 e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 C! \0 V$ Z0 o' b. d  S1933年
/ A( F0 ?; f; I; r2 \+ Q7 S" C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8 V& S) X( ?# h5 D6 J4 x1935年; R4 K) @" u2 ]6 \( i+ Q
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 ]- V- O' \4 S" p( [# N
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 O' w2 A, V: r7 m
1936年
/ {, h5 W, R# A0 ^1 w) M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6 Y/ x# a! E# |4 R0 w% M6 r# [
1938年3 d6 }6 x! U8 q8 S4 S. B
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1 m( S! M1 d9 K+ \* x
1941年1 c# A$ `- G2 U8 v. V
本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S* ^- W; G7 A& ^
1942年
& w3 @1 R8 s+ D; c9 N' s' i4 V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5 i9 u0 T. ?& ~" ?4 D6 O
1945年. n5 \0 F1 d" @$ H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 o# l; [% }5 x+ Z5 K" a
1948年
. E# z' I- X7 M  f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 ^* `* v' i' n4 t1949年# U" E7 _( d9 r7 ~7 |
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 t- K" ^+ f$ d5 y9 u7 [# x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z! O, u( h7 V# @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 K% r- Y* o, v1951年
, ?! U$ ^: @& M9 W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b: W& c% U  w5 K& K
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 P5 y0 F- ^0 i) o: V) E* D1952年  C$ _" \7 P5 l7 L
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d8 A7 z3 z# u/ z1 X
本年,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 F' D* _: p* l1953年
% l' p9 |& o- G' U3 J) ]2 L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P# s' z- ^1 I9 j  v1954年
, {4 B" \& B3 ~5 Y, Q# E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 F5 }# C2 [3 i
1955年
$ |# z# x  w8 }- k1 \+ i$ _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8 h4 C) D  }: p; x
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 l$ v! `7 C8 m. ~% |. d
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W6 G% ]" F# k: b1 p
1956年8 }$ J" R1 Q3 D
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x4 e+ y; B: t/ W; S: K. f! U/ l+ i1957年* i  B% Y4 o$ s! z
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d  E& ]8 R2 r9 M
1959年
" g% f8 m+ f2 i4 M1 A- M7 ~6 y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 8 E4 S6 b5 k. h1 ^. @. I$ s! e% E# u
1960年
6 w$ D' U( q, ]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
) B" |3 i1 |: ^8 N" \1 j- M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 V% S: v. a$ i; h( p
1961年
3 m7 H5 g% W" X6 p4 E4 f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
% j/ Q8 n& \% I1 ^; J/ ?$ A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 t; z! J, e, b- x& \: J
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
7 E+ k( ?" x) Y2 s; ]# X/ f
1 S5 g( D" N" f梅兰芳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8 \" B- j3 D: T: a$ W5 W现在 李玉刚 沿袭梅派,又另有开辟。
) t: S5 U3 Z9 |; U; b* @! P
- l4 d! t( W: O) A. \; {( c! v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原名梅澜,字畹华,乳名群子。他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他8岁学艺,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 u9 O  J1 i' s. m$ S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9 W- Q1 `7 e4 O  j0 J  m3 C  q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 a) ?( |. @4 Q. Z" D3 K( K1 b( C* I7 c* c( _4 A0 Z; U' ~/ v

; y3 }! O4 {8 W# M: e9 W梅兰芳作品
3 A( h3 R7 v6 ?, G; V6 V4 E
: g( w/ {0 M3 a' w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究竟演出过多少剧目,很难说出精确数字。我有幸整理过梅先生收藏的大量资料,仅从见到的戏单、说明书、海报和专刊等资料中进行了初步整理。他早期及中、晚期公开演出的剧目约有一百六七十出,当然肯定不会止有此数。下面把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名称及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分门别类写出供参考。. S  u: \5 S4 t8 z; x# e" d( }

' t: L1 v. H- ](一)梅兰芳先生演出的传统戏中,大部分是正工青衣戏,均是他早年演出的,有些在戏中担任配角,个别剧目在中期仍有演出,有的还在国外演出过。这部分剧目有:
# }# @! D! d0 V2 o/ F《战蒲关》(又名《忠义节》)中的徐艳贞
- X9 J, j: M' V《搜孤救孤》中的程婴之妻- Q. X0 D* a1 ~6 b# V4 [% d
《浣纱记》中的浣纱女( g6 T3 x4 k0 w
《桑园寄子》中的金氏
$ [" `) \- C4 v7 `: K/ f* i) ~《朱痕记》中的赵锦荣
* v! @; A. P" |3 A$ g7 q! G《岳家庄》中的岳云之姐
5 z6 |) ?. Q+ u3 z- @1 v/ [& I# K! T* V《九更天》(又名《马义救主》)中的马义之女7 J' H2 e' l: d& v2 w/ h4 B  K
《朱廉寨》中的马昭仪
+ I% }" f, ]1 A% q* q3 ]《延安关》中的双阳公主
8 d' H: d/ \. P5 _《缇荣救父》中的缇荣
& w& j3 b2 O* d《空谷番》中的姚梦兰% k4 `1 ~( v; }% w0 @
《摘缨会》中的许姬2 d7 O3 v) Q8 K  n: r
《煤山恨》中的周后7 ]5 ^1 u$ z* r7 X6 o
《孝感天》(又名《掘地见母》)中的共叔段* P7 B+ x5 D3 P  E6 b" _/ I
《桑园会》中的罗敷女$ x# I# q8 C4 P! S' X
《别宫》中的孙尚香, `1 g/ e/ h9 r: T/ p
《祭江》中的孙尚香
) _: r8 e3 y* X% ?《孝义节》中的孙尚香. k6 [$ h& W( c& }% N( A8 E  `
《截江夺斗》中的孙尚香+ j- E/ ?3 }5 D( }7 H
《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 a# a# f; b$ P  [( V( P* a
《二度梅》(又名《落花园》)中的陈杏元
9 G) D8 e9 p$ u) a( V+ M《彩楼配》中王宝钏3 Q4 J- z5 e/ Y
《三击掌》中的王宝钏
+ [8 E1 c' P: i  u' S《探寒窑》(又名《母女会》)中的王宝钏/ Y8 Q0 y. |3 D4 ~! K1 K7 s
《武家坡》中的王宝钏, D$ F% R0 x' x$ y: O, X
《赶三关》中的代战公主
/ L$ [5 j7 y. _# k. ^+ |) ^4 I  [" n9 {《大登殿》中的王宝钏
2 A! F6 o$ R$ |- b  O; `- R《祭塔》中的白素贞0 U, K5 {) }3 O/ b- `3 _( W/ b4 Q; \
《二进宫》中的李艳妃9 a0 R$ Y2 Y) t, a6 ?
《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王春娥》)中的王春娥
! A8 _; `! G+ J* y《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0 N7 }6 g  B8 y3 C
《女起解》中的苏三
9 a+ R/ h8 Q: M! G《玉堂春》中的苏三
) q9 U! ]; ?! |+ ~0 V《御碑亭》中的孟月华
! d% M7 d  z. G/ r0 {% b《梅玉配》中的苏玉莲
7 X$ ]4 l5 K; C8 k& U3 d% D9 Q《儿女英雄传》中的张金凤
+ c! w3 D. Z& ?( H1 ]. f《雁门关》(又名《南北台》)中的青莲公主' K' L' {! p* ^7 ^; W  b' w
《法门寺》中的宋巧姣* E! f5 X9 \5 |; S5 |5 z
《珠砂痣》中的江氏% q5 V4 N7 F3 e" R: I, H+ b" o" f8 x0 k
《六月雪》中的窦娥& x2 L" w' A& \9 ?
《打渔杀家》(又名《庆顶珠》)中的肖桂英' b* u' W. p/ N3 p: I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中的李凤姐' I5 M% g( ^5 }+ X
《甘露寺》中的孙尚香
0 b* L* h; [2 ~4 q《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 U! B' ]; V5 f. z4 c《回荆州》中的孙尚香* [3 B$ U5 Y$ k& L; r0 b
《审头刺汤》(又名《一捧雪》)中的雪艳
% s) Y  }3 W  e5 i. @9 g  l《天河配》中的织女
( i6 U7 X4 k) w! P) q2 M《穆柯寨》中的穆桂英9 X8 o% |" h7 L& p
《枪挑穆天王》中的穆桂英2 S, b' _8 v$ p3 f" q2 H& F& \+ m
《宝莲灯》(又名《二堂舍子》)中的王桂英
; d3 p; }$ d; p. d# R8 H《双金莲》中的潘金莲
7 R6 `5 m' S6 Z0 q  k$ S! k《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9 [% \4 Z6 I, f. C
《四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 ?" k3 r( a+ i$ G《六五花洞》中的潘金莲* p5 R. S( o# D
《八蜡庙》中的张桂兰
9 V: `, C! R1 T6 X9 C4 c+ i《破洪州》中的穆桂英
8 m  o1 k, y, j7 n8 [0 a《樊江关》中的薛金莲& {. N8 ?# y! N3 w# X5 ^
《头本虹霓关》中的东方氏
5 C; b3 |0 o# [《二本虹霓关》中的丫环
% r% i9 N0 G( n" l《长坂坡》中的糜夫人
9 k$ C- Y9 w0 K& Q* E《金针刺红蟒》(《混元盒》中一折)中的红蟒# k* `3 e) k/ m
《琵琶缘》(《混元盒》中一折)中的蝎子精9 }. l( C8 z) x" o8 S, b, P) s
《南天门》(又名《走雪山》)中的玉姐
, m( D8 [3 k/ O2 E《汾河湾》中的柳迎春6 H, A3 O& C* e) W/ e; [
《春秋配》中的姜秋莲
4 Q8 c1 J; s- E《龙凤呈祥》(又名《全部美人计》)中的孙尚香
1 k3 M  M- k4 W; C7 Q1 ~《红鬃烈马》(又名《素富贵》、《全部王宝钏》)中的王宝钏/ I1 s( I" X* X. U
  Q3 v/ [% _/ ?: r' c  P
(二)梅兰芳在中期演出中,曾在一些义务戏和堂会戏中,反串过各种角色,目前整理见到的有:% {! e" i4 B! F
《辕门射戟》中的吕布4 G" K' K1 f. g% v1 M
《八蜡庙》中的黄天霸
; Z' @0 {7 J8 C《镇檀州》中的杨再兴
  ]! N  Q1 v1 {8 h' y0 v《三江口》中的周瑜5 w; J9 @& u9 r' e; P: l
《艳阳楼》中的呼延豹
) t+ Z2 W/ N  k6 @# k" n
8 o  u0 t0 h0 G% E+ {(三)梅兰芳在1913年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归来后,在几年内编排了五出时装新戏,这种创新精神,当时受到观众极大欢迎。这几出戏是:/ q8 G+ [" m) n2 l/ v
《孽海波澜》中的孟素卿
0 c: Q! c- L, v《宦海潮》中的余霍氏: d2 k/ _; n$ |- b5 W
《邓霞姑》中的邓霞姑9 e9 k0 A) f6 e) K& H$ D
《一缕麻》中的林纫芬9 f4 [( n& w9 b' C. Q5 [/ h4 o5 Z- h3 m
《童女斩蛇》中的李寄娥2 ^: D- O0 U$ l

# Q  R8 b& E; l$ k(四)梅兰芳从1915年起不足十年间,编演了大量新戏,特别是古装剧中,创造了很多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载歌载舞。这些剧目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欢迎。它们是:
5 B, V% o$ q. v" B! G《嫦娥奔月》中的嫦娥(花镰舞)
/ z# e4 ~% w$ d8 ]: V8 P  N! s《天女散花》中的天女(长绸舞)
% w5 [, w4 ~+ x+ f; ~. K+ i《麻姑献寿》中的麻姑(盘舞)
# q) Y1 N( R& D6 t. P/ p《上元夫人》中的上元夫人(云帚舞)2 `0 P2 k! E. `4 u- U% c
《洛神》中的宓妃(独舞、群舞)) }: y# k0 v6 L2 ~: P9 P
《红线盗盒》中的红线女(拂尘舞) 1 ~9 z; {) N  B5 W5 t+ n1 @
《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单剑舞)5 Q4 i( T+ E' @" B1 }4 u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双剑舞)5 {+ J0 Z% E- a, ?5 n( D' K  C; k
《廉锦枫》中的廉锦枫
, e1 _- P+ y5 Q4 L( q《前部西施》中的西施(羽舞)# O+ i( y. Q- T% {) `: \* H' {
《后部西施》中的西施(后改一晚演出)
2 J  Z1 U8 [9 t4 C, ~7 c' P《头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拈香奇遇”至“太真出浴”)
9 m( m; }, @1 ?9 J《二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太白醉写”至“梦游月宫”)
) T  b; ?4 x- `3 z, H% |《三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禄山求职”至“翠盘艳舞”), U, _3 `* I2 |" l: J
《四本太真外传》中的杨玉环(从“御前面秦”至“玉真梦会”)/ T6 [9 Z8 _+ \, q, Z) l! C

( Q+ k5 W# E+ h- b& K+ g! G(五)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 y& i# @2 O+ g" u" u* E1 m& s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7 ^$ U) c# `) g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4 D& y4 ~' `: _% R+ \《俊袭人》中的袭人
% K3 y  y- i+ l# v7 \3 J) y" v& J! u0 i8 v4 B
(六)梅兰芳对一些老剧目或其他剧种的剧目,进行重新创作,在每出戏中都注入许多新的艺术因素,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其中有的戏已成为梅派艺术的精品。剧目有:
) [, ~$ l3 c$ o& `2 X《牢狱鸳鸯》中的郦珊珂3 s3 N; E& B" a% d& R+ I& }
《春灯谜》中的韦影娘
* C# a; ]3 t0 t9 X( q《宇宙锋》中的赵艳容) \" b) r% d0 Y8 i* l
《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8 \0 N' B- X2 W3 p2 j" U《凤还巢》中的程雪娥
5 T* h( r! D, m7 J! @$ I《抗金兵》中的梁红玉
; x9 A- n6 R1 A9 {7 p* L: m: [《生死恨》中的韩玉娘
1 c, x$ |- }$ M" O《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2 f& J' c5 M1 J6 C& W

6 v' ]& D9 Y. {; D(七)梅兰芳由于爱好和有志于提倡昆曲,向多位名家学习并积极倡导演出,引起观众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重视,使昆曲这支兰花重放异彩。他演出的昆曲剧目中,有的已成为梅派代表剧目,受到国内外观好评。他演出的昆曲剧目有:
. ]: \0 _; f7 T《白蛇传》(金山寺中的白蛇)(断桥中的白蛇)6 x. _( ]% a/ }/ {  O
《孽海记》(思凡中的赵色空)' g/ R7 v7 d/ q: j4 t7 H0 H
《牡丹亭》(春香闹学中的春香)(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
# {9 `9 e2 j9 F8 ?4 v* F0 @, Y% C《西厢记》(佳期·拷红中的红娘)& ~, I0 O; ~0 q2 P, H
《风筝误》(惊丑·前亲·逼婚·后婚中的俊小姐)+ {0 O$ [) r9 d7 L
《玉簪记》(琴桃·偷诗·问病中的陈妙常)$ a- B, y7 O4 k4 w8 g3 p; y
《狮吼记》(梳妆·跪池·三怕中的柳氏)
6 e( q6 x* J3 |《金雀记》(觅花·庵会中的井文鸾)(乔醋·醉圆中的巫彩凤)
, n# l5 o2 d; O2 q& l% ?# `- }《铁冠图》(刺虎中的费贞娥)  c" A4 F, J# P* g8 k+ Z5 H* l. ]4 }
《昭君出塞》(出塞中的王昭君)
2 e; k9 `+ k* E/ s( l6 l1 N《长生殿》(鹊桥·密誓中的杨玉环)
/ W, d, m+ H4 i( w《南柯记》(瑶台中的金枝公主)
/ Y$ P: ]% j. Q《渔家乐》(打舟·藏舟中的邬飞霞)$ T9 x+ r3 Q4 _1 d1 X
《翡翠园》(盗令·杀舟--游街中的赵翠儿)  j. s- f. q& T: B
《奇双会》(又名《贩马记》)(哭监·写状中的李桂枝)(三拉·团圆中的李桂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4 22:29 , Processed in 0.02786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