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回复: 0

[跟师笔记] “吴耀持名中医紫娇路工作站”教学门诊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6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12月11日,甲辰年丙子月己酉日,大雪后五天,寒风瑟瑟,阴雨绵绵,“吴耀持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成员、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五代弟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主任医师朱轶教授在“吴耀持名中医紫娇路工作站”为基层中医师们开展教学门诊。现分享一则病案如下:9 y1 y3 E' y0 N% I5 k
患者张某,女性,61岁。
0 Q2 N* |% }. E& n主诉:耳鸣听力下降、头鸣伴头晕5年。! i, k3 v) k+ p8 D9 A$ W% E* y. D- }; Y
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鸣,伴有头晕,安静时耳鸣加重,转头时偶有头晕加重,无发热头痛,无恶心呕吐,偶有腹胀。患者曾至外院就诊,查头CT提示老年脑,予以银杏叶片口服治疗无明显好转,故至我中心就诊。患者自患病以来,胃纳可,夜寐安,二便调,体重未见明显变化。刻下:耳鸣,听力下降,头鸣,头晕,四肢畏寒。
: K1 \, b- i. r$ I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有胆囊切除及乳腺癌手术史。; T% j+ [9 F% G  a2 }
查体:一般情况可,耳郭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无耵聍堵塞,鼓膜无内陷穿孔等异常,耳后乳突无压痛,体位诱发实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1 d2 w) S6 E3 S% Q: H5 R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和脾、肝、肺、心等都有关系。《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其中提出耳鸣产生与脾胃功能关系密切,脾胃康健则气血生化有源,脾主升清,精气循经上濡耳窍,以维听衡。《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肾为耳窍,乃宗脉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沛,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皆是阴衰肾亏而言。”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肾气充沛,髓海得濡则听力敏锐。本案患者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耳窍失养;且患者已至耳顺之年,肾精伤耗,髓海空虚,故发生本病。
2 U1 b  i, c7 H" ?& |( W中医诊断:耳鸣,脑鸣,眩晕(脾肾亏虚证)。
3 w8 j7 G1 z, S2 c1 S西医诊断:神经性耳鸣,椎动脉型颈椎病。
* ^9 ]4 r) b5 O' E) y$ l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养窍。4 t. C, ?! r! \. h) O
取穴: 听宫 听会 晕听区 翳风 风池 中渚 外关 脾俞 肾俞 太冲
6 |2 N7 H. `  m处方:1.患者俯卧,取双侧肾俞、脾俞,进针得起后行捻转提插补法,继针尾加艾柱行温针,每穴两柱;
% g5 Z0 n/ _8 Z/ |% _% b3 W) x2.针刺双侧听宫、听会、翳风、风池、中渚、外关、太冲,进针行捻转补泻至得气后,于双侧听宫、听会行电针,留针20分钟。+ h9 E9 K) c, ]: S' `
按语:本案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因此朱轶教授在治疗该病时强调应深刺听会穴,引气入耳,以疏利经气、引邪气散出,以达到祛病除疴的效果。《针灸大成·席弘赋》曰:“耳聋气痞,听会针。”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系足少阳胆经脉之气“出走耳前”之处。从解剖上看,听会穴处布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而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的下颌支分支,在鼓膜处亦有分布,因此刺激该神经既可通过三叉神经激活听觉传导通路,可改善鼓膜功能。此外,听会穴深层为颞浅动、静脉和面神经丛,针刺听会穴可以调节耳穴区血流变化,改善局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听觉神经修复和再生。朱教授取《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之意,深刺听会穴可加强针感,使气至病所,疗效倍增。三焦经与耳部关系密切,针刺选取三焦经的穴位如外关、中渚、翳风,治疗耳鸣耳聋,调畅气机、宣通耳络。首先,三焦经循行过耳,《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朱教授将局部取穴与循经远道取穴相结合,治疗耳聋效果较好。其次,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全身之气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三焦的调节。《景岳全书·耳证》曰:“耳聋证,总因气闭耳不通。”神经性耳聋的发生常与气机不畅、气郁闭耳密切相关,针刺选穴以三焦经为主,疏泄气机,宣通上下。 此外,朱教授认为该患者年过六十,既往又有脾胃系疾患,脾肾亏虚往往会进一步加重耳鸣脑鸣症状,使本病更加缠绵难愈。因此选取背腧穴脾俞、肾俞以温针补益脾肾,配合其余诸穴可使气血通达,耳窍得清。朱教授认为本病病因复杂,病症多变,治疗上不可拘泥于补益肾气、填补肾精。他认为得气是针灸治疗有效的关键因素,强调针刺手法的灵活运用,深刺听会穴可加强针感,气至而效速,且听会穴解剖部位相对安全,疗效确切。通过本次学习,体会到中医临床诊疗过程中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对患者主诉、现病史、查体、舌苔脉象、诊断、辩证分析、穴位处方、针刺手法、温针和电针的使用等一系列诊疗过程让我们记忆犹新,收获颇丰,感谢老师的教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17 17:15 , Processed in 0.0278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