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辰龙年腊月十二,在“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的小寒节气,国家级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建设功臣、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获得者吴耀持教授如期莅临奉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耀持名中医九华工作坊,开展门诊教学指导,现分享一则病案如下:
: R; R3 G$ ?+ P2 G' e3 \- m4 }患儿,男,3岁。$ O& ~4 X) m* B9 v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1月余。3 y! A% x3 q3 s/ I0 A! I6 f
【现病史】患儿1月余前不慎从10米高空坠落致头部外伤,诊断为颅脑损伤、轻偏瘫,至儿科医院住院治疗10天后,一般互动交流可,右侧口角略歪斜、不能闭眼、鼻唇略变浅,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不能独站独走,扶站姿势可。于2024.12.12日至我院就诊,予以针灸+低频治疗,右侧肢体推拿等治疗后症状较前好转,现为求专家进一步诊治,故来院求诊。1 Q3 W) \; M/ w9 D
【四诊合参】神清,精神可,对答切题,口角居中、鼻唇沟显现,眼睑用力后能闭合,能独站,走动缓慢需搀扶。小便可,偶有便秘,胃纳佳,夜寐可。7 ^2 O" a2 ~, _& n- I* @0 ?8 O
【中医诊断】痿证(瘀阻络脉); k% e# h7 o2 p9 @) f
【西医诊断】颅脑损伤、轻偏瘫0 D4 ?" o8 ~5 P" E. \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养营. d9 O+ c5 p) {+ S- X$ j( K/ a: n5 y
【处方】0 @) A+ ]; L, h' b
1. 杵针:攒竹、太阳、颊车、地仓、翳风、头维、合谷。
! _: Z6 F: Y7 n2. 推拿:取右侧阳明经穴位做揉捏法、背部膀胱经做点按法。穴位埋针:伏兔、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合谷、曲池,均取右侧;
, x6 l: c3 T9 p' B* _按语
1 Z- e# I1 G' d" a( _ “痿证是中医领域中一种较为复杂且对患者生活影响深远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肢体筋脉弛缓,呈现出软弱无力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逐渐发展至不能随意运动,进而引发肌肉萎缩 。在临床症状上,痿证轻者可能仅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下肢的痿弱无力,如患者在进行简单的抬手、行走等动作时,会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而重者则可能累及全身,甚至陷入瘫痪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活动都难以完成。此外,由于肌肉无力,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睑无力上抬,导致睁眼困难,影响视力;抬头无力,使得头部难以正常抬起,限制了头部的活动范围;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呼吸无力、不能吞咽等危及生命的症状。7 a0 R+ B) v) T- ?! S4 G% O
痿证在中医病症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医古籍中,痿证又被称为 “痿躄” ,其中 “痿” 指的是肢体痿弱不用,而 “躄” 则特指下肢软弱无力,无法正常行走。它涵盖了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格林 - 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损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脑瘫、外伤性截瘫等。这些现代医学疾病虽然名称各异,但在中医理论中,都被归属于痿证的范畴,这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独特的认识视角和整体观念。
* J) ~8 U+ v3 ^: W- F 吴师认为该患儿因不慎外伤后,致使瘀阻络脉,筋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肌肉失于荣养,则见肢体痿弱无力,故而活动受限。《素问·痿论》:“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素问·痿论》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者,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宗筋,指众筋汇聚之处,又泛指全身筋膜,阳明经多气多血,故阳明充盛,气血充足,筋脉得以濡养,则筋脉柔软,关节滑利,运动灵活。《灵枢·根结》篇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合折则气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素问·生气通天论》言: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胸中大气作为整体阳气的一部分,本应在太阳开、少阳枢的作用下由生而隆,运行到一定程度后,在“阳明合”的作用下自然收合“有所止息”。而当阳明出现所谓“合折”(折,断之意)即收敛闭合的功能因故失常时,胸中大气就会有开无合,徒为耗散,无法维持其承载的作用,而使身体痿废不用。是故“痿疾者,取之阳明”强调了“阳明合”在治疗痿证中的作用。遵《素问》“治痿独取阳明”之训,选髀关、伏兔、梁丘、足三里、下巨虚、解溪等足阳明胃经穴位为主。且髀关穴,主痿痹,不得屈伸.(《千金要方·卷三十》、伏兔主股膝发冷,麻木不仁。(《针灸学简编·第二编·第二章》)足三里,乃强壮脾胃要穴,补脾胃,益气血。下巨虚,治足不履地。(《针灸大成·卷六》)、解溪,五输为经,属火,针之有火生土之意。阳陵泉为筋之会,“筋病治此”(《难经·四十五难》)可使筋骨强健。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补三阴之虚,益精、生气血,灸之补阳气(承淡安《针灸薪传》)、绝骨亦名悬钟,虽为足少阳经穴,但为髓之会,补益骨髓却是要穴。且主“四肢不举”,(《千金方·卷三十》),“足不收履,坐不能起。”(《铜人·卷五》)亦属治痿要穴。6 {1 A3 P% {, P; ?( H q' i& L$ G
吴师强调对于儿童,杵针和推拿是中医治疗的重要辅助疗法之一。在进行治疗时,选择主要针对与痿证相关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操作。通过推拿手法,如揉法、按法、推法、拿法等,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治疗效果。通过手法的刺激,促进肢体经络的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痿软无力的状态。推拿还可以放松全身肌肉,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  & l& H! s7 K n$ s, }
在此次教学门诊过程中,吴老师以实际案例为引,言传身教,向弟子及学员们强调:面对病程漫长、体质羸弱的患者时,我们应精心挑选那些相对温和,高度契合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也更易被其认可接纳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消除患者对治疗本能的恐惧,大幅提升他们的就医满意度,还能成功激发患者对中医治疗的兴趣,让他们在后续治疗中保持安心的状态,满心期待下一次就诊。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也能更好地履行作为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全方位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福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