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06|回复: 10

★常方解密★平药泄机★(阎寿峰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1 12: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方解密★平药泄机★
/ P% t7 Q; K0 g' b* `/ w$ P5 A★常方:
2 P* h: ^( H3 T- u1 x# D& f% n* P3 t★平胃散★
5 s$ M& X& @$ Q3 r& ~1 N+ j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 r, [- Z& J, ?/ |0 Z* j除湿疏满治湿毒,调中诸方从此拓。
. H+ `2 V; V% U# C* G0 b
★★★秘方:
' e, A7 v3 |8 @8 z★疏湿散★
0 c) W; i+ l: N( ~★治湿毒疮★5 I! z3 R! H1 X; \0 y) l
解毒偷蜜珊瑚(即甘草,三两)、调中赤伯淡(即厚朴,三两)、疏湿茅君宝筵
& M7 S: [4 m" U9 a# H
(即苍术,五两)、理痰陈贵老(即陈皮,三两)
+ i8 m. l8 z, e* J6 l诗曰∶湿毒疮用疏湿散,茅君宝筵五两罗,偷蜜珊瑚赤伯淡,陈贵老加三两和。6 j. E. U% ]8 E  T* o2 K
上磨极细末服用。
. Z8 s, w4 Y- ], C9 I; ?; ~0 w★★现用于湿疹等湿毒疮。4 @1 d6 L7 R- h1 k! Q
发表于 2007-10-12 11: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方:平陈散、胃苓汤、柴平汤、不换金正气散)- C1 I1 i. X* h* I9 q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 k' @% }+ O0 O, J: y- m4 T除湿散满驱瘴疴,调胃诸方从此扩。
- C* i) [  _0 @7 N, x2 [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着。: g0 H4 |" Q% b
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d2 v. W0 G3 _- b* }* D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5 V9 P/ H! i, n2 I* V7 g
    来源:《局方》。
- _' [  P4 n6 h) z/ `' n: X0 H    药物: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陈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3克)三十两3 n/ z" y2 N) R
    用法: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煎分两次服。
7 G. b" `9 y& ?+ D! s9 V8 x' \    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 h* p: [. w; A, m    适应症: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0 M8 y2 v4 c4 R4 n, }
    禁忌: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L2 P: @! P1 q  K& Z8 A$ M
    方义:本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 u+ V- s: r6 a4 A+ o2 c    “平陈散”(《症因脉治》),是本方加入祛痰化湿的二陈汤(夏、陈、苓、草)而成。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平胃散症为重。
% Z) u7 Y- f* S; C, [  r    “胃苓汤”(《丹溪心法》),是本方加入渗湿利尿的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而成。适用于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有浮肿等症。
0 o0 X/ o& c' |, n/ c1 o( N    “柴平汤”(《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引《宦邸便方》),是本方
! ?2 S5 k- Y+ O- S' c9 P* u合小柴胡汤而成。适用于疟疾,脾胃湿盛而脘膈闷胀。
) u& t5 v' F* z% g* |& m: O8 {$ x    “不换金正气散”,又名“藿香平胃散”(《局方》),是本方加入芳香化浊、燥湿祛痰的藿香(9克)、半夏(6克)而成。适用于感受不正之气,脾胃食滞,腹痛呕吐,舌苔白腻等症。
7 a& n1 z! w- ?/ \; u) f) U    此外,本方加麦芽(12克)、神曲(9克)叫做“加味平胃散”(《医方集解》),功能治疗脾胃湿滞,宿食不消,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如积滞较甚,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6克)、芒硝(9克)。方歌“硝黄麦曲均堪着”,即指此而言。
发表于 2007-10-12 11: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湿淫于内,脾胃不能克制,有积饮痞膈中满者。& L, @$ Y- N) c0 P+ L
0 o1 c, z* |- h  O
  【组成】苍朮五觔米泔浸七日 陈皮去白 厚朴各三觔姜汁炒 甘草三十两炙 以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下,日三服,或水煎,每服五钱。( {, R/ x) Q( g

' H, v8 K5 r, f  【集注】柯琴曰:内经以土运太过,曰敦阜,其病腹满不及,日卑监,其病留满痞塞,张仲景制三承气汤,调胃土之敦阜,李杲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监,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谓,犹温胆汤用凉剂,温缓而使之和,非用温之谓,后之注本草者,曰敦阜之土宜苍朮以平之,卑监之土宜白朮以培之,若以湿土为敦阜,将以燥土为卑监耶,不审敦阜属燥,卑监属湿之义,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朮苦甘,皆燥湿健脾之用,脾燥则不滞,所以能健运而得其平,第二朮白者柔而缓,苍者猛而悍,此取其长于发汗,迅于除湿,故以苍朮为君耳,不得以白补赤泻之说,为二朮拘也,厚朴色赤苦温,能助少火以生气,故以为佐,湿因于气之不行,气行则愈,故以陈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补而健运,故以炙甘草为使,名曰平胃,实调脾承气之剂,与张洁古取金匮之枳朮汤以为丸,枳朮之峻重于厚朴,且无甘草以和之,虽倍白朮,而消伐过于此方,昧者以朮为补而久服之,不思枳实峻削而不宜多服也。
发表于 2007-10-12 1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经验
  B" g& w1 v2 V% k/ Q: q7 a. i1 T, c张保伟 发表于 2004年03月29日 , j8 g$ P6 s' Z) g1 O
    河南中医学院(450008)
: k- I: f/ ?9 `' 原载于《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年第1期
! ?3 l+ }# l8 r% I1 @ 
1 U" J; M& r4 H+ b7 t$ ?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方后并注曰:“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可见《局方》创平胃散,不但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证,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因此,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倍至,它已经成为治疗脾胃病的祖方,很多和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
: ]& g" B  i% z' t6 s2 I  刘渡舟教授治疗胃病喜用此方,认为使用本方,当着眼于湿、食二证。胃属阳明,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为湿伤,则胃不和,可见心下痞满、嗳气呃逆、胃脘胀痛、饮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平胃者,削平胃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湿邪得去,脾胃健运,则饮食自消。故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祛湿消食之功。临床用于湿邪伤胃、饮食不化之证,则相得益彰。刘老临床应用本方,以舌苔厚腻为指征,并经常合用不同方剂治疗各种疾病。如胃为湿伤,郁而化热,心下痞满,口舌生疮者,则用本方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心下痞满而兼见口苦舌红,胁胀脉弦者,则接轨小柴胡汤疏利肝胆气机。它如肝病、肾病以及各种内伤外感疾病,凡有胃部症状而因于湿邪、食滞为患者,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本方,湿祛胃开,饮食得进,则病体易于恢复。现将刘渡舟教授临床应用平胃散的经验简介如下。: _, @4 e) D# a
 1 平胃散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
( H- M) s4 D6 r  j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方:大黄、黄连。(一方有黄芩)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之热痞证。具有泻热消痞的作用。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湿滞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而厚等证。刘渡舟教授用两方接轨,治疗食滞伤胃,中焦湿浊不化,湿郁化热,食后胃胀痞满,嘈杂泛酸,以及胃脘疼痛,口舌生疮,舌苔白腻,脉沉滑者,效果明显。刘老用此二方接轨治疗湿热食滞,乃是受《医宗金鉴》清胃理脾汤的启发。《医宗金鉴》歌曰:“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粘滞小便赤,饮食爱冷口舌疮。”其方实为平胃散与泻心汤接轨而成。  病案举例:陈某,男,38岁。反复性口腔溃疡,疮面红而疼痛,西医给予消炎药物和补充维生素B2治疗多日无效,伴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舌质红而苔白腻,脉濡数。此乃湿热为患,但清热则湿不去,但祛湿则热愈炽,且有苦寒伤脾败胃,湿浊内生之虞。刘老思忖片刻,乃处以平胃散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之法,化湿泻热同施,以观其效。处方:苍术10g,厚朴16g,陈皮10g,炙甘草10g,大黄6g,黄连6g。服药7剂,口疮痊愈,胃开能食,大便正常。该患者后来又因饮食厚味,多次复发,皆用此方,每服辄愈。
) n; [1 E" |3 a. A3 L( _  此方也常用于治疗面生痤疮,疗效也佳,其机理与应用指征与口舌生疮基本相同。  又如某西医大夫患胃病,脘中痞闷,泛酸涌苦,胃中嘈杂,烧心作痛,舌红而苔白腻,脉濡数,多方治疗不愈,特邀刘渡舟教授会诊,切脉视舌,辨为湿浊生热之证。乃用平胃散加黄连10g,大黄2g,服至7剂则酸水不泛,嘈杂与烧心皆愈。9 n; z" Q5 X: Z" F
 2 平胃散与小柴胡汤接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小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汤”。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而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
; h7 U2 x& n+ u$ ?. _  m0 a, F! @病案举例:刘某,女,28岁。正值经行之时,因家庭琐事而与丈大争吵,遂胸胁满闷,时欲太息,不顾行经而赌气下水劳动,以致发生每次行经之时,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有如疟状。兼见脘腹胀满,倦怠乏力,不欲饮食,强食则嗳腐吞酸,经色赤黑而暗。舌苔厚腻,六脉濡滑。刘老根据脉滑与舌苔厚腻,辨为肝气郁结挟有饮食停滞之证。投与柴平煎加减以疏肝平胃,消食导滞为法。柴胡16g,黄芩8g,半夏14g,党参10g,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焦三仙30g,炙甘草4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于每月行经之时服3剂,2个月而瘥。  按语:刘渡舟教授为我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为人宽厚,传授弟子无隐无晦,凡从其学者,皆能得其真传,每遇刘老应诊之时,不但患者熙熙攘攘,学习者也是座无虚席,随师应诊者常常达到5人-6人之多。3 z5 u2 G4 y1 u& q) [6 c
刘渡舟教授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每以经方起沉疴、愈废疾,其用方简练,令人称奇。然刘老并不排斥时方,认为应当提倡用时方补充经方之不足,提出“古今接轨”之法,倡导经方与时方有机结合应和,以应对现今复杂的临床病情。
) ~, F+ z/ q9 K. [) b- Q平胃散是时方中的名方,临床极为常用,用之得当,疗效卓然,其所治之病每与湿、食有关。《医宗金鉴》曰:“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呕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嚏气,平胃苍朴草陈皮。”充分说明了该方的作用。平胃散具有燥湿健脾、消胀宽胸、理气化痰、调和脾胃的作用,临证之时,凡与湿食有关的疾病,均可加减或合方用之。
* t- t5 I9 r2 |% O
$ o! f( R' ]" i  刘老对平胃散情有独钟,临证合方治疗多种疾病,从以上与小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中,可以看出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思路,也可以体会刘老临床用经方与时方合用的方法,体现了刘老“古今接轨论”的临床意义。
6 x& p. l$ z. v$ w0 j8 p, _# D余在临床治疗脾胃疾病时,也常师刘老之法应用平胃散,并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枳壳、桔梗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桔梗助脾脏之升;枳壳助胃气之降,脾胃气机升降正常,则胃病易愈。临床体会,加入二药,其效更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3 15: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mjb96 的帖子

mjb96 艾中缘探花非常感谢您提供这么多关于它的一般资料.方药有他的共性,还有他的个性,还有它的特殊性,这一点多被忽视与不传之秘.看似简单平平常方在有的人手里就非同寻常不可小嘘.就拿厚朴来说一味足治一大病您信不信?
发表于 2008-1-15 10: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08-1-17 18: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辛苦了,
发表于 2008-1-18 11: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当然,就看是那个人用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3 13:13 , Processed in 0.0409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